生物质电厂料场区排水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物质电厂是利用生物质资源进行发电的一种环保技术,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价值。

生物质电厂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污染物,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才能排放或循环利用。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是提高生物质电厂运行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水处理系统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生物质电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本文将对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措施建议,同时介绍优化方案的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估。

通过对优化水处理系统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结论,旨在为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对生物质电厂的水处理系统进行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优化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废水的排放量,提高水质的处理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优化水处理系统还可以节约能源和资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物质电厂的经济效益。

优化水处理系统还有助于提升生物质电厂的整体竞争力,增强其在市场上的地位。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对生物质电厂的水处理系统进行优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深入研究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对于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现状分析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是生物质能源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负责处理生物质电厂产生的废水和废液,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

在当前的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中的污泥处理不够完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物质,需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以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中的处理工艺相对简单,缺乏高效、节能、环保的处理技术。

系统中存在着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处理效果。

生物质电厂料场区排水问题探讨

生物质电厂料场区排水问题探讨

生物质电厂燃料堆场排水问题探讨潘大文张东辉(凯迪电力工程公司设计部武汉市邮编430223)[摘要]生物质发电厂厂内燃料堆场的排水问题一直是生物质发电厂的老大难问题。

据此,本文通过对生物质燃料堆场的特点、技术概念、运行现状等多角度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描述,提出了“ V”型带状硬化地面+连接井+总沟的排水系统的设想,既能解决燃料堆场的排水与车运的矛盾,又降低了排水的投资成本,具有独到的排水概念。

[关键词] 生物质发电燃料堆场排水设想生物质发电是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形式, 大力发展和利用生物能源, 加快培育生物质发电和供热,有利于减少我国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又有利于推进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是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利用的朝阳产业。

近年来,生物质发电厂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从目前已投运的生物质发电厂来看,燃料堆场的排水问题一直是生物质发电厂的老大难问题,对电厂的安全运行、投资成本、环境保护等都会带来很大影响。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生物质发电厂的燃料堆场不同于一般火力发电厂的燃煤堆场,生物质燃料也不同于燃煤。

生物质发电厂的燃料一般为农林废弃物,如各类农业秸秆、稻壳、木屑、树皮、树根等,以及人为培植的各种灌木林和热值高的速生能源植物等。

这些生物质燃料的特点是体积大,重量轻,随风飘,随水流。

如何处理好生物质燃料堆场的车运与排水、环保与造价的矛盾?至今很少有专文论述,本文也只是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希望能在该领域内取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生物质燃料堆场的特点1.1 目前,生物质电厂占地(电厂容量按2×30MW汽轮发电机组和2×1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考虑)一般是200~300亩,燃料堆场(包括干料棚区)占地一般占电厂总占地的四分之三。

再除掉堆场内的消防道路、垛间道路等,真正堆放燃料的场地大约占电厂总占地的二分之一还多,约为10多公顷,形成了一个小电厂大堆场的格局,见图1和图2。

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探讨

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探讨

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探讨生物质热电联产是一种利用农林剩余物、农作物废弃物、农牧废弃物、农村生活垃圾等可再生生物质资源进行发电和热能生产的技术,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然而,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也会对水土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

首先,对于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地势、地质构造、降水量等因素,选择具有较好水土保持条件的地段,避免选择高风蚀、水蚀易发、土壤脆弱的区域。

其次,建设项目期间应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避免水土流失。

在土地平整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土壤裸露时间和范围,使用草编挡墙、覆土、绿化覆盖等方式,防止土壤被风蚀和水蚀。

对于较陡峭的施工面,应采取机械植被措施,如切筏、镶筏、固筏等,以提高护坡的稳定性。

再次,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周边的绿化建设也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之一、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应加强绿化工作,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植,提高植被覆盖度,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和抵抗水蚀能力。

合理的绿化设计能够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在运营过程中也需加强水土保持措施。

例如,在生物质的采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生物质堆放场所,防止溢出和外溢造成的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

同时,应定期清理储存区域,保持通风、干燥,避免堆放引起的土壤肥力丧失和水体污染。

此外,应加强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环境监测,定期检测土壤和水体的质量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水土保持技术的效果和可行性,为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总之,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水土保持的重要性,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减少对水土资源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水土保持意识,共同推动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健康发展。

电厂取排水问题的数值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电厂取排水问题的数值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电厂取排水问题的数值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电厂是一种大型的工业设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电厂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电厂的运行需要大量水资源作为冷却介质,同时电厂排放的废水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对电厂取排水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电厂取排水问题是指电厂在运行过程中取水和排水的过程。

电厂取水通常从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地方获取,用于冷却系统。

排水则是指电厂冷却后产生的废水,通常会直接排放到周边环境中,对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对电厂的取水和排水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将针对电厂取排水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和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和利用策略。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 如何进行电厂取水和排水的数值模拟?2. 电厂取水和排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3. 如何对电厂取水和排水进行合理管理和利用?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电厂取水和排水的数值模拟。

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电厂取水和排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合理的数值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取水和排水的流量、速度、压力等参数。

(2)电厂取水和排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电厂取水和排水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等,并总结影响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和成本的变化。

(3)电厂取水和排水的管理和利用策略。

根据数值模拟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电厂取水和排水管理和利用策略,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废水的处理和回收等。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

对电厂取水和排水问题进行深入的文献调研,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取水和排水问题的研究现状。

(2)数值模拟。

利用CFD方法对电厂取水和排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合理的数值模型,获取取水和排水的相关参数。

(3)数据分析。

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电厂取水和排水的流量、速度、压力等参数,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一、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1. 废水处理不彻底:生物质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有机物、悬浮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质,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往往处理效果不佳,导致排放的废水超标。

2. 运行成本高: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和能耗,并且对污泥的处理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导致整个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成本较高。

3. 操作管理不规范:一些生物质电厂对废水处理系统的操作管理较为粗放,缺乏科学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支持,导致在日常生产中出现水处理系统运行异常的情况。

1. 加强前期预处理:生物质电厂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和有机物,因此在进入主要的废水处理系统之前,需要进行初步的预处理,包括过滤、沉淀和曝气等工艺,以减少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含量,为后续的处理提供更好的条件。

2. 引入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对含有有机物废水进行处理的有效方法,通过生物菌种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从而减少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

生物处理技术还能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依赖,降低运行成本。

3. 采用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通过超滤、反渗透等膜工艺,可以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有效分离,提高废水的净化效果,同时减少了对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了处理成本。

4. 强化污泥处理:生物质电厂废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对污泥的处理是废水处理系统优化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污泥处理方法包括干化处理、焚烧处理等,但这些方法存在能耗高、处理效率低的缺点。

可以考虑利用污泥产生生物质能源或者进行资源化利用,从而减少处理成本,降低环境负荷。

5. 引入智能化监测和控制系统:对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进行优化,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和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废水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确保废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处理效果。

三、优化后的预期效果1. 废水处理效果显著提升:通过对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废水处理效果将得到显著提升,排放的废水将符合国家标准,达到环保要求。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为了处理生物质电厂废水中的污染物质,需要建立完善的水处理系统。

目前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处理效率低、运行成本高、设备老化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对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进行优化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提高水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方案,评估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为生物质电厂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2 问题阐述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存在着水质不达标、处理效率低、设备老化等问题。

由于生物质电厂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渣,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废物,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电厂水处理系统的设备老化也会导致系统运行效率的下降,进而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如何优化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提高水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优化方案并评估其实施效果,加强水处理系统的监控与管理,以及推动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问题,通过对系统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并评估实施效果,探讨水处理系统的监控与管理方法,同时展望技术创新的方向,为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后续优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2. 探讨各种可能的优化方案,比如改进设备、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等措施,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3. 评估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验证其对提高系统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的益处;4. 探讨水处理系统的监控与管理方法,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和预测,以实现对系统运行的实时监控和调整;5. 展望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探讨可能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前景,为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生物质发电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有关问题的探瓷

生物质发电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有关问题的探瓷

管一冷却塔一无压回水管一循环水泵吸水前池一循环水泵。 气象特点 和生物质发 电项 目的用水工艺 决定 了生 物 发 电用水 具有 以下两 个特点 : 季节性 变化 明显 , 生物 质发 电用水量最大 的环节为循环冷却用水 , 而且受到季节影响 明显 , 夏季纯凝 工况用水 明显要 比冬 季高很多 , 应分 别对 夏季和其他季节用水水量平衡进行分析 。不 同环节 , 用水 水质要求 不 同, 锅炉 系统对水质 的要 求很高 , 而 除灰 系统 对水质要求较低 , 所 以可 以考虑将循环冷却 系统排污水用 作 除灰系统。
水由城镇生活供水管网供给 ,符合用水总量控制红线 的要 求。 项 目取水对其他取用水户 、 对 当地河道生态影响也比较
小, 而且合理利用地 表水 , 符合 国家节约水资源 , 优化水 资 源配置, 提高水 资源利用效益的政策 ; 符合淮河流域水资源 综合规划 中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
4 . 2用 水合 理 性 分 析
约, 是一个兼有资源性 、 工程性 、 水质性特点的缺水地区。 本 建设项 目属节水 、环保 型产业 ,工业生活废 污水实现零排 放, 满足限制纳污总量控制要求。 该项 目充分利用当地涡河 地表水作 为生产水源 , 项 目设计年取水 7 3 . 3 5万 m , 生活用
角度 出发 ,分析建设项 目的取水是否符合以上几方面的要
采用 中华人民共和 国电力行业 标准《 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 ( D I JI  ̄8 3 — 2 0 0 1 ) 条款 , 火力发 电厂节 约用 水的整体水平 一
效; 相 比较核能发 电更加安全 , 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2 用水 工艺 与特点
生物质发 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工艺流程如下 :循环水
泵 一 电 动 蝶 阀一 压 力 进 水 管 一 凝 汽 器 及 辅 机 一 压 力 回水

生物质发电厂给排水设计

生物质发电厂给排水设计

生物质发电厂给排水设计发表时间:2018-12-05T10:22:27.6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作者:牛畅[导读]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伴随常规火电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愈发严重,急需开发新能源。

牛畅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伴随常规火电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愈发严重,急需开发新能源。

目前发电能能源种类越来越多,发电技术也在创新和完善,生物质能源发电必将成为未来新能源电力发展的一种趋势。

该文章详细的分析了生物质电厂给排水的特点。

为提高生物质电厂效益,必须针对其给排水系统进行合理优化。

关键词:生物质电厂;给排水;设计一、生物质发电厂给排水特点生物质发电厂各个方面与常规燃煤发电厂有一定区别,主要表现在给料系统和给排水系统及燃烧系统,在生物发电厂中,给排水系统主要的设计差异是在燃料系统中。

1.生物质发电厂给水系统特点(1)生物质发电机组的规模相对常规燃煤发电厂要小一些,其机组台数为一两台,容量一般小于30MW,所以补水量较小。

(2)生物质电厂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和常规小型燃煤电厂大致相同的,工业给水系统也没有太大的差异。

(3)生物发电厂的化学水处理系统主要使用的反渗透处理技术,因此其补给量与常规燃煤火电厂相比是非常小的。

(4)生物质发电厂的用水量虽然比较小,但其燃料的贮存量却是相对较多的。

(5)发电厂的消防重点是燃料系统,在生物质发电厂中燃料贮存相对于其他燃煤发电厂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容易引发火灾。

应设置消防水炮在燃料所在场所,通过消防炮给水系统加强整个发电厂的安全性。

(6)生物质电厂的定员相对较少,生活用水量非常小,与一般的小型燃煤电厂设置上没有太大差异。

2.生物质发电厂排水系统特点(1)与常规燃煤电厂进行综合比较,生物质发电厂在生产运行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要相对少一些,其处理废水的方式主要是使用分质分散处理方法,不需要统一处理生物质发电厂产生的废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质电厂燃料堆场排水问题探讨潘大文张东辉(凯迪电力工程公司设计部武汉市邮编430223)[摘要]生物质发电厂厂内燃料堆场的排水问题一直是生物质发电厂的老大难问题。

据此,本文通过对生物质燃料堆场的特点、技术概念、运行现状等多角度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描述,提出了“ V”型带状硬化地面+连接井+总沟的排水系统的设想,既能解决燃料堆场的排水与车运的矛盾,又降低了排水的投资成本,具有独到的排水概念。

[关键词] 生物质发电燃料堆场排水设想生物质发电是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形式, 大力发展和利用生物能源, 加快培育生物质发电和供热,有利于减少我国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又有利于推进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是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利用的朝阳产业。

近年来,生物质发电厂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从目前已投运的生物质发电厂来看,燃料堆场的排水问题一直是生物质发电厂的老大难问题,对电厂的安全运行、投资成本、环境保护等都会带来很大影响。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生物质发电厂的燃料堆场不同于一般火力发电厂的燃煤堆场,生物质燃料也不同于燃煤。

生物质发电厂的燃料一般为农林废弃物,如各类农业秸秆、稻壳、木屑、树皮、树根等,以及人为培植的各种灌木林和热值高的速生能源植物等。

这些生物质燃料的特点是体积大,重量轻,随风飘,随水流。

如何处理好生物质燃料堆场的车运与排水、环保与造价的矛盾?至今很少有专文论述,本文也只是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希望能在该领域内取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生物质燃料堆场的特点1.1 目前,生物质电厂占地(电厂容量按2×30MW汽轮发电机组和2×1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考虑)一般是200~300亩,燃料堆场(包括干料棚区)占地一般占电厂总占地的四分之三。

再除掉堆场内的消防道路、垛间道路等,真正堆放燃料的场地大约占电厂总占地的二分之一还多,约为10多公顷,形成了一个小电厂大堆场的格局,见图1和图2。

图1,为两台机组的常规布置,图2,为一台机组的常规布置。

Ref No1 General Layout(2X30MW)图2(1X30MW)总平面布置Ref No2 General Layout(1X30MW)1.2生物质燃料堆场的燃料运输多采用大型汽车运输,燃料来源分散、时节性较强、运输单调、多次转运、忙闲不均。

1.3为满足防火分区的需要,堆场内需按要求进行场块分割较多。

1.4从实际运行情况看,由于燃料堆放周期短(一般满堆可燃用一个月左右),露天堆场内燃料转运频繁,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散料无序堆放机率越来越多,使得堆场内杂乱无章。

1.5目前的生物质燃料堆场,为满足安全生产运行及汽车满场跑的需要,多采用全部硬化处理,并增加了干料棚的数量,为更好地解决散料无序堆放创造了条件。

2.竖向设计是做好场地排水的关键2.1竖向设计任务生物质电厂一般都选在山区。

厂址较平的地段多被主厂区占据,剩余地段安排燃料堆场的位置,而燃料堆场与主厂区连接的大片地段安排了干料棚区,其余的才是露天堆场的位置。

这三个地段的设计地面如何形成,是竖向设计的主要任务。

根据这一任务要求,结合用地的地形特点和施工技术条件,研究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相互之间的标高关系,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方量,经济、合理地确定建筑物、道路、广场、场地等的竖向位置。

2.2设计地形将自然地面加以适当改造,使其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地形,称作设计地形。

2.2.1设计地面形式设计地形按其整平连接形式,可分为三种形式:平坡式。

把用地处理成一个或几个坡向的整平面,坡度和标高均无大的变化。

台阶式。

由几个标高差较大的不同整平面连接而成,连接处设挡土墙及护坡。

混合式。

即平坡和台阶混合使用。

一般情况下,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宜选用平坡式,自然地形坡度较大时,则采用台阶式,但当场地长度超过500m时,虽然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也可采用台阶式。

2.2.2.设计地面连接形式的选择选择设计地面连接形式,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自然地形的坡度大小;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及运输联系;场地面积大小;土石方工程是多少等。

2.2.3设计标高的确定影响设计标高确定的主要因素有: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除,设计标高至少要高出设计洪水位0.5m。

考虑地下水位及地质条件的影响。

考虑场地内外道路连接的可能性。

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量。

2.2.4建筑物之间的详细竖向布置(主要指干料棚区)生物质电厂的燃料堆场内,干料棚的数量不断增加,现在一般为4~6座,每个干料棚的面积33X100m2,干料棚的进车位置一般在料棚的两端。

棚与棚之间的详细竖向布置要求是:避免室外雨水流人棚内,并引导室外雨水顺利排除;保证棚与棚之间交通运输有良好的联系。

具体规定如下:建筑物至道路的地面排水坡度,最好在l%~3%之间,一般允许在0.5%一0.6%范围内变动。

建筑物室内地坪应略高于道路中心的标高。

建筑物有进车道时,室内外高差一般为0.15m,当无进车道时,只考虑行人要求,一般室内外高差可在0.45~0.60m,允许在0.3~0.9m范围变动。

一般情况,建筑物底层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至少0.15m。

3.生物质燃料堆场的排水现状和设想3.1生物质燃料堆场的排水现状目前已运行或正在设计的生物质电厂,其燃料堆场的排水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3.1.1采用传统的组织排水(甲型),即利用城市型道路边设雨水井+沿道路埋设的雨水管网,有组织的排除地表水。

这种传统的排水方式,适应任何设计地形。

也是目前大型火力发电厂常用的排水手段,生物质电厂的主厂区部分也是采用这种方式排水,但燃料堆场很少采用。

其主要原因是生物质料场的燃料重量轻,随风飘,随水流,那些散料、碎料、谷壳、木屑将会随水进入地下管网,无法清理而造成整个排水系统瘫痪。

3.1.2采用郊区型道路+路边排水沟系统排除地表水(乙型);沟道的结构可采用砖砌、现浇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沟道可为明沟或加盖板沟。

这种排水方式,一般也适应任何设计地形。

但要将这种排水方式用于生物质燃料堆场内,同样由于生物质燃料的特点原因,加上堆场内大型汽车来回作业频繁,则这些沟道的结构只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沟道一定要加重型沟盖板。

如此一来,排水的造价急剧上升,且对沟道的排堵清理增加了很多困难。

3.1.3利用郊区型道路(路面汇水和排水)+周边排水总沟(总沟设在围墙和环形道之间,或汽车不能到达的地段)系统排除地表水(丙型)。

沟道的结构可采用砖砌、现浇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沟道可为明沟。

这种排水方式,一般也适应任何设计地形。

但主要是用于生物质燃料堆场内,燃料堆场地坪一般高于道路0.3~0.5m,堆场地坪排水坡度保持在0.003~0.005,因此,堆场上的水可以顺利排到道路上,再利用道路的横、纵坡将水汇入堆场周边的环形道路上,环形道路横断面设计为单面坡,坡向设在此环形道路和围墙之间的排水总沟,N条排水总沟在场内最低点交汇,且交汇处设一定容积的雨水澄清池,以便于清理燃料残流物。

这种排水方式,主要是造价省;施工方便,理论上也完全可行。

但由于要利用道路汇水和排水,在下雨天问题不大。

平时,由于料堆中存有部分雨水+污水,这些污水会不经时的流向道路,加上道路施工质量不好、坑坑洼洼、管理又不到位,则会在道路上流下若干处臭水洼,严重影响场区的环境质量和交通运输。

3.1.4上述三种排水方式技术经济条件对比(见表3.1.4):表3.1.4 排水方式技术经济条件对比Tab 3.1.4 Drainage Methods Comparison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3.2 生物质燃料堆场的排水设想随着人们对生物质电厂燃料堆场在运行和改进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多数建设者已认识到燃料堆场的重要性,在这里多投入一点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目前不少生物质电厂的建设者都打算将燃料堆场全部硬化处理并增加干料棚的面积,武汉凯迪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

基于此,笔者对如何利用这种条件,把燃料堆场的竖向和排水设计做得更好、更省、更具有生物质电厂的特色也做了不少工作。

采用“V”型带状硬化地面+连接井+周边排水总沟系统排除地表水的设想是其中之一。

3.2.1 “ V”型带状硬化地面设置(详见图3):图3“ V”型带状硬化地面设置Ref No 3 Arrangement of “ V ”Tape Lengthways Hard Ground Finishing3.2.1.1 “ V”型带状硬化地面,在竖向和排水设计中按料场消防分块进行单元并随场地竖向设计坡度设置。

3.2.1.2 连接井布置在分块单元内几条“V”型带状硬化地面的交汇处(最低点),连接井(兼检查井)与“V”型带状硬化地面连接处要安置拦污栅,连接井与排水总沟用盖板沟(或管道)连接(总沟设在围墙和环形道之间,或汽车不能到达的地段)。

3.2.1.3“ V”型带状硬化地面----宽度可取3米,带状长度根据汇水地形需要确定。

“V”型底部深度0.3~0.5米(相对于两边设计地面);3.2.2 “ V”型带状硬化地面+连接井+周边排水总沟的排水系统的特点:3.2.2.1该系统由于采用按料场消防分块进行单元布置,即使某部分出现散料或料渣堵塞清理也很方便。

3.2.2.2 采用“ V”型带状硬化地面不需要任何多余结构,只要在硬化料场地坪时与其它地坪同时硬化即可。

3.2.2.3 “ V”型带状硬化地面宽度3米,深度在0.3~0.5米之间随地面坡度变化,既可汇集地表水,又不影响汽车通行。

即使有碎料或散料带进沟内,就地用铲车即可清除。

3.2.2.4 排水总沟布置在围墙和环形道之间,或汽车不能到达的地段,这样总沟可以不加沟盖板,便于随时清理。

即使要加盖板也可用轻型沟盖板,可大量节省投资。

3.2.2.5连接井可使用水工专业的检查井,设计施工都很方便。

3.2.2.6 该系统实施与料场内道路互不影响,运行中也避免上述丙型排水方式的弊端。

造价与丙型排水方式的造价差不多,是料场排水造价最省的。

结论意见是:该排水系统设想原则上只能用于新建燃料堆场的地坪,并与硬化地坪同时浇筑,才能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如用于在原有硬化地面改建,则开挖和重浇工程量较大,可能达不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目前,武汉凯迪第二批部分生物质电厂的燃料堆场正准备采用该排水方式。

参考文献:1.武一琦主编,火力发电厂厂址选择与总图运输设计[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ISBN7-5803-3382-9。

2.杨旭中、梁玉兰著,火电厂综合设计技术[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