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 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保技术应用、环境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系统掌握清洁生产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运作维护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在环境保护、环保设施设计、制定环保政策等方面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制与课程设置1. 学制环境工程硕士学位课程学制为3年,其中前两年为学术学习期,第三年为毕业设计及实习期。
2. 课程设置(1)学术学习课程1) 环境科学导论2) 环境科学原理3) 环境化学4)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5) 环境监测与评价6)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7) 水污染控制工程8)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9) 废气与废水处理工艺10)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11) 环境规划与管理12) 环境保护设施设计(2)实习及毕业设计1) 实习课程2) 毕业设计三、培养方案1. 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学生在选择导师后,由导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和设计项目等,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培训。
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途径,全面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学术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学生可以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并完成个人研究论文。
3. 实习设计学生在第三年进行实习设计,可以选择在环保部门、环保企业、科研单位等实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四、培养实施1. 师资力量学校拥有环境工程方面的知名教授和专家,他们在环境工程领域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同时,学校还将邀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人才和专家来校授课,丰富学生的学术训练和实践机会。
2. 实验设备学校具有一流的环境工程实验室和设备,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验和研究需求。
3. 学风建设学校将重视学风建设,加强学术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科研活动等。
五、质量保障学校将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对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进行质量保障与监督,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不断改进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型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型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环境问题分析、设计和解决能力,能够在环境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相
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备坚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环境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
2.具备先进的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操作能力,熟悉环境工程实践中的
常用技术方法;
3.具备较强的环境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环境工程设计
和规划;
4.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
5.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员
合作。
三、课程设置
1.环境工程学科基础课:包括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
污染控制工程、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
2.环境工程专业课:包括环境数学模型与计算、环境化学与生物技术、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等;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如环境监测与分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环境法与政策等;
4.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室实习、工程实践和科研实践等环节,培养学
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工程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是一份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对于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论文要求等方面,对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的科学素养、严谨的学术态度、创新精神和高度的职业道德,能够在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管理与决策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来说,要求学生:1. 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和工程学基础,熟悉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 具备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相关的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3. 具备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的能力,能够开展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4. 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二、培养模式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一般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在校内进行学习和实践教学,每周需要参加一定的课程和实验室实验。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则可以继续工作,每周需要在周末或晚上参加一定的课程和实验室实验。
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混合式培养模式,即在校外进行学习和实践教学,每学期到校几次进行集中学习和实验室实验。
三、课程设置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基础课和专业课。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课程则包括环境污染控制、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与决策、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宁波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2 34 17 17
必
133M15A
水化学实验 Aquatic ChemistyExperiment
0.5
修 133M16B ★◆海洋生态学Marine Ecology
3
★资源生物学 132M06A Fishery Resource Biology
2.5
132M19A
资 源 生 物 学 实 验 Fishery Resource Biology Experiment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40 学分,其中必修 26.5 学分,选修不少于 13.5 学分。
在全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中任意选修 8 学分及以上,获得创新创业训练 4 学分。
2、学分分配汇总表
必修课
课程分类
通识 教育 平台
学科大类 教育平台
专业教 育平台
专业方 向模块
小计
通识教 育平台
学科大 教育平
台
学分数 32 24 28.5 26.5 111 10
1 17 17
132M16A
环 境 微 生 物 学 实 验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0.5
17
17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Monitoring and 选 132M18A Assessment of Aquatic Environment
2
修 133M01A 环境学Environmental Science
1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A
有机化学AOrganic Chemistry A 有 机 化 学 实 验 AOrganic Chemistry
1 experiment (A)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水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程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具备环境污染及防治、环境生态及资源保护、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基本环境污染控制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具有对环境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管理等方面的初步能力。
(3)工程要求受到环境工程实验技能、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与运营等基本训练,了解环境保护及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与开发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4)素质要求具备对人类健康、生产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关怀理念。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1.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2.主要课程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矿山环境保护*。
(*特色课程)3.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四、修业年限、毕业学分要求与授予学位1.修业年限:3-6年2.毕业学分要求:总学分202.5学分3.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就业(发展)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环境规划、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管理、环境评价、厂矿企业、环保产业等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
七、环境工程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2502)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环保工程设计、运营与管理等基本技能,适于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规划设计部门、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素养,培养良好的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精通环境工程领域相关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综合素养,拥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2.知识要求具备基本的经济、规划、管理、哲学和思想道德修养等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学检索、科技写作等工具性知识,熟练运用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查阅、沟通和交流;熟悉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政策和法规,能够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基本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制图、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解决生产生活的各种实际问题。
3.能力要求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培养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身自学能力;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环境领域中监测、规划、设计、管理等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初步从事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组织管理和生产经营的能力。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环境生态工程专业Eco-EngineeringofEnvironmentMajors专业代码:082504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态工程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环境生态监测、评价、环境生态工程设计、生态规划与管理的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强,能够在环保、农业、国土资源、水利等领域从事生杰调查评价、环境监测评价、生态工程设计、生态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基本规格通过学习与实践,该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基本的读、写、听、说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3.掌握生态调查与评价、环境监测、生态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实施的能力;4,熟悉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等有关政策和法规,具有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管理和行业执法工作的基本能力;5.了解当前生态工程学发展的前沿、现状和动态以及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的状况;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施、总结及撰写论文的科学研究基本能力;7.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8年五、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专业核心课程环境制图、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应用生态学、生态规划、农业生态工程、生态恢复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七、全学程时间分配八、毕业基本要求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表I必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览表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工程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环境污染控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设计、管理和推广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2. 具备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技术及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能力;3. 具备环境监测、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能力;4. 具备环境管理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管理和决策能力;5. 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专业课程设置1. 环境科学基础:环境科学导论、环境生物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2. 环境工程基础: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系统分析等;3. 环境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管理、危险废物处理与管理等;4. 环境资源利用:资源保护与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可持续发展理论、再生能源与环境等;5. 环境工程设计与实践: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系统工程规划、环境工程施工及运行管理等;6. 专业实习:实习环节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通过实习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三、课外科研与实践1. 学生实践基地:学校将建立环境工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验研究和实践操作的场所和设备;2. 实验课程:学校将安排环境工程实验课程,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3. 科研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科研项目参与的机会,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专业认证与实习实践1. 专业认证:学校将积极申请相关的专业认证,确保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保障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发展;2. 实习实践:学生将在专业认证实习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实际工作技能,为未来从事环境工程相关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201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优良,具备水、气、声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能力训练,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环境工程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主要面向环保部门、规划部门、市政部门、设计单位、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等单位,从事环境保护与给排水工程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管理和研究开发等工作,也可以到有关学校从事环境专业教育工作。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一)品德和政治思想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工程流体力学、环境监测等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与评价、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和给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与给排水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噪声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具有对污染物的分析研究、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与规划的初步能力。
4、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创新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身体素质要求
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
分析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学
2、主要课程
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质工程学、环境影响评价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学制:4 年,最低学分:164)
毕业最低学分为164,其中必修课111.5学分,选修课52.5学分(包括任意选修课8学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工学学士。
符合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课程设置说明
本专业设置工程技术类学科教育平台27学分和专业教育平台37学分(其中必修26.5学分,选修10.5学分)。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设置了污染控制、给排水工程和水处理工程三个模块,每个模块根据社会需求及其特点设置课程,共40学分,其中必修26学分,选修14学分。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分别要求任意选修课程8学分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学分。
2、学分分配汇总表
七、课程设置总表
环境工程(2010)课程设置总表
八、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一览
九、辅修课程、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培养计划
辅修课程设置一览
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双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十、有关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