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参观学习感想

合集下载

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篇1参观校史馆后,我有许多感受。

校史馆承载着学校的许多往事、以前和现在的模范人物、以前的教育设备和许多的荣誉证书和奖状等等,不仅体现了学校一批一批的人才,更体现了熊官屯镇中心小学这块沃土不停的努力,不断的奋斗,精益求精!可发出感叹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

介绍员们介绍时,有两名四年一班的同学和五名五年级的同学。

可是却没有我们班——四年二班同学在介绍。

参观校史馆后,我的脑子里蹦出了一大堆问题:“为什么没选我们班的同学当介绍员呢?我们班同学比不上别的班的同学吗?我们班同学难道不会介绍吗……”仔细想一想,问题也许并不在别人身上,而在自己身上。

当我们在外面玩耍中,别人却仍停在桌子旁读书、写字;当我们在早自习上大吵大闹时,别人却在认真的写早自习在黑板上出的习题;当我们在书法课上传来这样的话:“忘带毛笔和水写布了!”“毛笔怎么找不到了……”别人却早已拿起毛笔练字了……差距是从什么时候变的?在一点一滴中变的。

当我们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时,别人依然在大步向前走时,这就是距离拉开的时候。

参观校史馆后,那个情景依然在我的脑海里……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篇2翻开历史厚重的扉页,字里行间,一个名字逐渐浮现,那是正值科举废驰的时代,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美国知识份子,建立起一所大学堂——雅礼。

走进校史馆,一张张新旧不一的照片映入眼帘,从雅礼创办到中雅培粹成立,它们在静静地述说着一所百年名校的曲折发展历程。

纵观110年大小事,作为雅礼学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漫步于校史馆中,照片中的每一张脸都给我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象,有英俊爽朗的美国人,有历代沉稳的校长,还有兴高采烈的学生。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样东西,一张旧照片和一册本。

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观后感校史馆观后感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校史馆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校史馆观后感1记得大二时,学校校史馆对外开放,我跟几个同学就去参观过,当时没有专业的解说员讲解,所以也就走马观花式的看过一次。

这次院里组织我们参观校史馆,让我认认真真的跟着讲解员的脚步,重温学校的点点滴滴历史,让我深刻地了解了我们学校旳校史,让我有了许多感慨和想法。

一张张照片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着,那泛黄的照片仿佛告诉我们这里人才辈出;这里教学成果丰硕;这里走出过名仕大家……当照片越发鲜活起来,一个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建筑科技大学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硕果累累。

在先辈殷切的注视下,建大前进的步伐日加坚定沉稳。

百年,对人说是漫长一生,而对一个学校,则是弹指一挥间。

建大,通过四次改名,汇聚四大老校的精神,摆脱蹒跚学步的稚嫩,走过了少不更事的涩涩青春,成熟稳重中,不失锐气,意气风发中,添了几分睿智。

百年来所有的科研成果,荣誉奖项,名师教授,对外交流成果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被融在这三层空间里,感谢他们,正是他们构成了简答的精神基座,让这一个世纪的我们底气与汗颜同在。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到建大的创建人以创造一所现代大学为标杆,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观念无疑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

岁月如歌,征程漫漫……通过了解历史,我对学校增添了更多的热爱和崇敬。

我了解到了我校已建校近70周年,历史悠久。

并且我校的前身还是四大名校,这令我感到无比自豪。

另外,在我得知作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建校以来,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时,我真是由衷的感到自豪,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作出贡献吧,可以从多方面做起,让我们把学校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为以后的校友指点迷津,让我们为校争光,给以后的校友树起榜样,让他们继续把这种精神继承,让我们从日常点滴小事做起!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母校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一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

参观校史展馆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参观校史展馆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参观校史展馆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学生,参观校史展馆是一次重要的历史学习和校园文化的体验活动。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学校的校史展馆,深受震撼和感动。

通过对我所参观得到的印象和感受的整理,我决定将我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校史展馆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展览区域布置得非常细致、有序。

在进入展馆的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悬挂着学校名字的巨大真金牌匾,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接着,我来到了展览区,这里展示着学校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

通读展板上宝贵的文字和图片,仿佛时间倒流,我深切感受到了学校百年来的风雨历程和前辈们的艰辛奋斗。

其次,参观校史展馆让我了解了学校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通过展馆中的文字、图片和实物展示,我了解到学校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乡村学校发展成为如今的重点高校的。

从创建初期的困境到办学经验的积累,学校历经了一系列的风风雨雨,逐渐发展壮大。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学校始终秉持着“办学为民、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并通过不断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这让我深感自豪和自责,自豪的是能够在这样一所优秀的学校学习,自责的是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再次,参观校史展馆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学校的优秀传统和校园文化。

学校一直以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追求博学、创新、奉献的学术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展馆中展示了学校举办的各种学术交流和文化活动,以及学校师生的成就和荣誉,这些无不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校园精神。

对于我这样一名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启迪和道德引领,让我深感到在学术和人文素养上的不足,同时也对未来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最后,参观校史展馆让我感受到了学校的发展潜力和未来的希望。

从展馆中我了解到学校在不同历史阶段都有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特别是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令人瞩目。

学校不仅迅速提升了办学水平和科研实力,还加强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形成了一批富有影响力的学科和科研中心。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第一篇: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北部校区的校史馆,校史馆占地近400平方米,分为彩喷展板和实物展两部分,记录着大工65年的成长与积淀。

我们一进展馆就被讲解员的解说和大型的展板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校史馆讲解员一起回顾了大工自1949 年建校以来的历史、辉煌成就以及今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息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名牌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

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大工诞生的全过程:是它们见证了大工的历史与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大工的辉煌与不凡!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物品。

第一件是屈老的遗书,屈老校长为大工,为中国的教育奉献了一生,最终留下用自己的骨灰守护大工校园一草一木的愿望,这是多么深沉的爱,爱我们的大工,爱一代代大工人,爱着中国的教育事业。

第二件是仿米格15战斗机的涡轮推进器,五十年代的新中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科技上,一穷二白。

第一架国产战斗机的成功试飞,标志着新中国的军事崛起,中国人真正抬起头了。

而它的推进器保存到我们大工的校史馆,激励着更多的优秀学子献身国防,献身科学,献身世界的和平事业。

四十多分钟的参观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前辈们创造出光辉成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大工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纪,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工人,站在新的起点,面向新的未来,我们要牢记“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训,以严谨求学的治学态度,发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为把大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而奋斗终身!第二篇: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为了加强学院学生对母校的历史了解,从学院建立之初的艰辛到其后的卓越成就,了解学校的名人名事,加强对母校的归属感。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8篇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8篇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调研报告、策划方案、活动方案、心得体会、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planning plans, activity plans, personal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8篇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让自己在他人心中有个好印象,认真写好心得体会是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以及思维能力的,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参观校史馆观后感(精选11篇)

参观校史馆观后感(精选11篇)

参观校史馆观后感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参观校史馆观后感(精选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观校史馆观后感篇1上午第三节课后,我们年级四个班级的同学有条不紊地随着老师去南校区参观校史室。

等待片刻后,我们便进入了这个不大但明亮干净的地方。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校史历史。

大略浏览一遍后,戈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讲解,他为我们介绍了储能中学的建校、师资、获奖情况等许多丰富的内容。

储能中学的前身是宁波效实中学上海分校,由上海钱业领袖秦润卿创建于1942年,曾以“民主革命堡垒,爱国志士摇篮”享誉上海,培养了一批革命烈士和爱国人士。

1946年6月,储能与新建中学合并,1956年又与新民、新联两校合并,易名为成都中学,1983年恢复“储能”校名,储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当年著名思想家严复把达尔文著作《天演论》翻译为中文。

其中有一句话叫“物竞天择,效实储能”,储能中学由此而来。

此外还有许多名人在储能教书,段力佩是储能的第一任校长,周建人——鲁迅的弟弟和叶圣陶先生也曾在储能当教师。

1997年,龙门中学并入直至今日。

89年学校被市政府首批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短短1节课的时间,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储能的历史信息,储能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真是受益匪浅啊!作为储能学子,我们要继承光荣传统,努力学习,为学校争光!参观校史馆观后感篇2今天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学校最神圣的地方——校史馆!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们重新系统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

刚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学校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图(由同济大学设计),虽然后来建设的有些出入,但看起来还是那么熟悉,这是信园,对面是敏园,还有那是图书馆,再往前走,就是垂地的大幅介绍,想一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书写着我们学校的历史,最经典的要数那首长诗,她概括了我们学校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婉转而又雄伟,接着就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状态,包括三次变革,尤其是第一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条件艰苦,可想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来之不易,宜当忆苦思甜,发奋图强!第二阶段学校仍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和一系列苦难,但在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努力下,我们都一一克服了,我们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

参观校史馆有感

参观校史馆有感

参观校史馆有感校史馆是记录校园文化的地方,就像一本书一样,让我们回顾过去!下面店铺带来的是参观校史馆有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参观校史馆有感112月28日这天下午,我们全班同学去参观四川大学校史馆,校史馆里究竟有些什么呢?来到四川大学后,来接待我们的是研究生陈美嘉姐姐,这次参观与以往别的的参观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导游或老师带着我们参观,而这次陈美嘉姐姐“抛”出七个问题,让我们带这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当陈美嘉姐姐的问题一提完,同学们便如离弦之箭一般,“射”进了校史馆。

我也随着人流冲进了门。

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丽的墙壁上有一块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着四川大学的校风和校训,我马上抄了下来。

再低头一看,地上有一块玻璃,玻璃下记载着四川大学的创立日期和创立人。

一下子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兴。

接着我又站在资料室门口向四处浏览了一会儿,才发现了我要找的资料,那是四川大学五位校长的名字和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位牙科毕业生的名字。

接着,我又到了二楼,一到楼口,我就看见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边有许多桨。

原来这些桨上的字记录了四川大学历年来更名的名字和意义。

最后,我又找到了介绍著名文人郭沫若、巴金,著名革命家朱总司令等人的事迹。

参观了四川大学的校史馆后,我的疑团都一一解开了;四川大学的校史馆不但记载了四川大学丰富的文化,而且让我了解到,四川大学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培养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是与该校的校训、校风分不开的。

它的校风为: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从中我体会到,只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只有不断努力地进取,才能达到务实创新。

四川大学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气势磅礴,却又不失朴素典雅。

它为祖国的日渐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从现在起要努力学习,才能考上我们四川这所有名的大学,将来才有能力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参观校史馆有感2今天,我们去了校史馆,一听到这个名字,就知道那里肯定会有我们学校的历史。

参观校史馆心得_心得体会范文_

参观校史馆心得_心得体会范文_

参观校史馆心得参观校史馆让我们对杭电沧桑的足迹、五十年的历史、白发的教授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观校史馆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校史馆心得篇1上午第三节课后,我们年级四个班级的同学有条不紊地随着老师去南校区参观校史室。

等待片刻后,我们便进入了这个不大但明亮干净的地方。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校史历史。

大略浏览一遍后,戈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讲解,他为我们介绍了储能中学的建校、师资、获奖情况等许多丰富的内容。

储能中学的前身是宁波效实中学上海分校,由上海钱业领袖秦润卿创建于1942年,曾以“民主革命堡垒,爱国志士摇篮”享誉上海,培养了一批革命烈士和爱国人士。

1946年6月,储能与新建中学合并,1956年又与新民、新联两校合并,易名为成都中学,1983年恢复“储能”校名,储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当年著名思想家严复把达尔文著作《天演论》翻译为中文。

其中有一句话叫“物竞天择,效实储能”,储能中学由此而来。

此外还有许多名人在储能教书,段力佩是储能的第一任校长,周建人——鲁迅的弟弟和叶圣陶先生也曾在储能当教师。

1997年,龙门中学并入直至今日。

1989年学校被市政府首批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短短1节课的时间,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储能的历史信息,储能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真是受益匪浅啊!作为储能学子,我们要继承光荣传统,努力学习,为学校争光!参观校史馆心得篇2今天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学校最神圣的地方——校史馆!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们重新系统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

刚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学校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图(由同济大学设计),虽然后来建设的有些出入,但看起来还是那么熟悉,这是信园,对面是敏园,还有那是图书馆,再往前走,就是垂地的大幅介绍,想一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书写着我们学校的历史,最经典的要数那首长诗,她概括了我们学校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婉转而又雄伟,接着就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状态,包括三次变革,尤其是第一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条件艰苦,可想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来之不易,宜当忆苦思甜,发奋图强!第二阶段学校仍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和一系列苦难,但在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努力下,我们都一一克服了,我们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史馆参观学习感想
2017 级教育一班教育学原理李会丽8
2017年10 月18 日下午,我作为一名研一新生跟随组织来到上海师范大学校史馆进行参观和学习,进入展馆的那一刻,胸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上海师大创建于1954 年,至今已经走过63 年的历史,校史馆西数着这一路的悲与喜,或沧桑,或蓬勃,或一路高歌;全面、具体、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师大波澜壮阔的奋进历史。

如今,我通过校史馆中陈列的景物去回顾那段历史,我在静谧的空间中与历史中斑驳的旧时光倾情相遇,在一帧桢定格的师大校园中漫步,去感受一代又一代的师大人的记忆,我渐渐感受到了校史馆给我们这些后人想要传递的理念,那就是传承与求索。

一进门的这一版块记录了上海师范大学建校至今的历史轨迹,一进入展馆,映入眼帘的便是师大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了五大部分:1954-1958 年,学校诞生,艰苦创业;1958-1966 年,师院成立,稳步前进;1966-1978 年,十年文革,五校合并;1978-1994 年,恢复整顿,振兴开拓;1994- 至今是抓住机遇,跨越转型。

一路走来,其中发展与改革的艰辛只有师大和师大人才能体会,学校从单一的师范院校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秉承“厚德、博学、求是、笃行”的校训精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漫步于校史馆,追寻师大厚重的历史轨迹,感动于师大“师道永恒”的精神。

走过师大建校至今的历史轨迹,抬眼望去便看到瞩目的几个大字,“奋发图强”、“立足根本”,这一版块展现了师大人坚持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一片丹心,坚持在学科领域、学术领域奋发图强,坚持在国际交流领域开拓进取的求索精神。

上海师范大学始终怀着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心怀天下的信念,汇集了一群大师,培养了一批大家。

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大家如星光璀璨,照亮我们每个学子前进的方向。

他们沉睡在时光中,但留下来的辉煌成就,是一种守望者的凝思,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激励着一代代师大人。

校史馆集校史展览、校史文物征集与收藏、校史研究三大功能于一体,是传统教育的课堂,活跃校园的舞台,宣传学校的窗口,校史研究的基地,联系校友的桥梁。

对于我自己来说,作为师大的一份子,我有义务有责任为师大的前进和发展添砖加瓦,我要做的就是在自己求学期间用功读书、认真钻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提高自己的
专业技能,以便在走出校门后,也不愧为师大的一员。

校史馆作为师大人无言的史诗,通过一种无声的力量,记录着上师大的历史与精神,也在一代代师大人身上传承着立德树人的理念。

作为新一代的师大人,更应该秉承校训的理念一一厚德、博学、求是、笃行,并努力地去践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