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学生有氧耐力素质的定时教学方法的研究

合集下载

初中生耐力素质训练方法实验

初中生耐力素质训练方法实验

验2023-11-06contents •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结论与建议目录01实验目的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

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

提高学生耐力水平探索有效的训练方法探索适合初中生的耐力训练形式和强度,以及训练的频率和时长。

分析不同因素对初中生耐力素质的影响,如年龄、性别、遗传等。

通过实验比较不同训练方法的效果,如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等。

为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为学校开展耐力素质训练提供有效的训练计划和方法。

为教育部门制定学生体育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02实验对象男,13岁,身高1.60米,体重50公斤学生1女,12岁,身高1.55米,体重45公斤学生2男,12岁,身高1.58米,体重48公斤学生3女,13岁,身高1.58米,体重46公斤学生4实验组对照组男,13岁,身高1.60米,体重50公斤学生5学生6学生7学生8女,12岁,身高1.55米,体重45公斤男,12岁,身高1.58米,体重48公斤女,13岁,身高1.58米,体重46公斤03实验方法通过持续、稳定的运动负荷,提高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增强有氧耐力。

持续训练法渐增训练法长距离慢跑法通过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使心肺功能逐渐适应更高强度的运动,提高有氧耐力。

通过长时间、低强度的慢跑,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

03有氧耐力训练法0201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然后进行低强度运动的间歇,以提高有氧和无氧混合代谢能力,增强耐力素质。

高强度间歇训练通过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然后进行短暂休息的间歇,以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增强耐力素质。

低强度间歇训练通过不断变化的运动强度和间歇时间,使身体适应不同的运动负荷,提高全面耐力素质。

变强度间歇训练通过接力比赛的形式,使初中生在游戏中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提高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发展学生有氧耐力素质的准实验研究

体育教学发展学生有氧耐力素质的准实验研究

Sport年月总第期2013566体育教学发展学生有氧耐力素质的准实验研究邱伯聪(广州增城市派潭中学,广东 广州 511385)摘 要:采用准实验研究法,对增城市派潭中学206名初中生实施发展有氧耐力素质的教学实验研究。

结果发现,体育教学中尽可能使每一节课的练习密度、强度达到发展学生有氧耐力的效果,可不断改善学生的心脏恢复率、肺活量、台阶指数等心肺功能指标,有效地发展其有氧耐力素质,有助于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

关键词:体育教学;初中生;脉搏;心脏恢复率;有氧耐力素质;运动负荷中图分类号:G8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3)05-066-03投稿日期:2013-04-21作者简介:邱伯聪(1971~),中教高级。

研究向:中学体育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增长迅速,内脏器官发展缓慢,其胸廓的发育、心肺功能的发育明显滞后,有氧代谢供应能量的能力相对较差,“负氧债”能力较低。

加上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其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机能尚未全部成熟,平时又吃苦少、毅力差、锻炼少,极易造成耐力素质水平较低,发展较差。

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初中学生的机体体能,尤其是有氧耐力素质的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还有助于他们培养自身的优良意志品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以增城市派潭中学初一年级(1)~(4)班学生共206人(其中男生113人,女生93人)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学年的有氧耐力素质教学实验。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收集有关发展学生有氧耐力素质的论著数据,研究摘录相关理论依据。

1.2.2 准实验法 采用前后测的准实验设计方法,将所选取的实验对象既作为对照组(前测),又作为实验组(后测)。

以心脏恢复率、肺活量、台阶指数作为测试和评价指标。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对学生进行“有氧耐力素质”训练的负荷量;因变量为心脏恢复率、肺活量、台阶指数。

12有氧耐力教学的新设计

12有氧耐力教学的新设计

有氧耐力教学的新设计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体育教研组缪书岳《音体美报》2000年第11期有氧耐力是中学体育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把握好“有氧”这一尺度是我们从事教学的难点。

加之有氧耐力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学生的活动范围大,练习单调,组织调动也不方便。

因此,我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有氧耐力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素质,增强学生体质。

2、利用队列队形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3、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团队精神。

二、场地设计把长为30米,宽为15米的长方形,划分为相同的两个正方形,以A、B(A、B分别为两个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两点为圆心画两个半径为7.5米的圆(如图)。

C三、设计说明图中有下列可利用的练习队列队形的变换:a、图A、B组成的“∞”字形练习队形。

b、A、B两处的对角线练习队形。

c、C、D两处的裂队、并队、分队、合队练习队形。

d、长方形上的长方形练习队形。

四、练习方法与要求1、老师领头示范上述练习队形。

2、由走到慢跑,再由慢跑到走进行间歇练习。

始终保持肌体在有氧状态下进行工作。

3、变换口令练习。

如在走或慢跑时变换口令“向后转走”或“向后转跑”进行练习。

4、利用队形练习时,后一位学生务必从前一位学生经过的位置经过,排头5、练习时,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要相对恒定,学生与学生之间距离要相对固定,便于在A、B、E处交叉通过。

五、理论知识的渗透1、经过一定时间的的有氧耐力练习后(估计此时生理极点已有部分学生出现),立即让学生讲出此时身体生理感觉(如:呼吸困难、四肢乏力、胸闷、不想再跑等)。

从而引出“极点”这一概念。

并进一步说明如何消除“极点”这一生理现象。

2、在“8”字图形上练习时可以渗透弯道跑技术中的一些理论知识:离心力与如何克服离心力。

[古诗文阅读]《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5-8题。

(14分)《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6.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分)8.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2分)答案:5.(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6.(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7.忠信习品德8.略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有氧耐力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有氧耐力

新课程NEW CURRICULUM教法探索有氧耐力是指机体进行长时间持续运动的能力。

近几年,我校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呈下降趋势,前几年我国中学生同外国中学生进行足球友谊比赛也可看出我国中学生耐力水平的下降,基本上没有进行一场足球赛的体能,所以说,提高中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体育教师应认真解决的问题。

一、导致现在中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1.父母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学生上学放学都由父母接送,学生平时基本上没有家务和体力劳动。

记得我们上学时,学校离家几里路都是双腿走,有时候还要半走半跑,这样无形中发展了我们的身体素质。

而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中学生闲时都在上网,有的查资料有的玩游戏或聊天,这样导致了学生的户外活动很少,导致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

2.应试教育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学生作业量大,没有时间进行锻炼。

虽然国家规定学生在校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学生在校下午应有大课间、体艺“2+1”活动,但还是有部分学校在做样子,应付检查,有的学校开展很少,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3.怕出安全事故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时营养过剩,在再上喝太多的碳酸饮料,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学生平时运动量小,更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再加上有的学生因身体原因以致教师在体育课中不敢上强度和量。

导致学生有氧耐力水平下降。

学生对有氧耐力训练兴趣不高,有氧耐力训练枯燥,在练习过程中还会出现身体不适现象,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和厌烦情绪,学生有氧耐力水平下降。

二、怎样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1.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氧耐力练习的好处,让学生知道通过有氧耐力训练有以下好处:(1)可以改善心血管机能,使毛细血管数量增加。

(2)可以有效使血管内各项指标如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指标数有明显下降。

(3)使血压下降和心率下降,提高学生的每博量,提高心脏寿命。

这样就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对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探讨

对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探讨
十分重要的。
过 程 中 所 产生 的乳 酸 , 高 中枢 神 经 在 弱 酸 环 境 中 的工 作 能 力 。 提 23 提 高有 氧 耐 力 和 无 氧 耐 力训 练 .
掌 握 了 运 动 时要 适 当加 深 呼 吸 深度 的方 法 , 大 摄 氧 量 水 平 升 高 。但 最
1 影 响耐 力素 质 的 因素
11 心 肺 功 能 , 人 体 心 脏 泵 血及 肺 部 吸 人 氧气 的 能力 . 摄 氧 和 转 钟 ;0 0米 × — . 是 是 20 2 3组 , 求 每 组 8分 3 要 0秒 内完 成 。 ( )2分 钟 跑 , 31 要求 化 氧 气 成 为能 量 的 能 力 。 整个 过 程 中 , 涉 心 脏制 血 及 泵 血 功 能 、 牵 肺部 完 成 距 离 为 2 0 — 0 0米 。 ( ) 时跑 ;0 0米 计 时 跑 , 求 l 钟 8 0 30 4计 30 要 4分 摄 氧 及 交换 气 体 能 力 、血 液循 环 系 统 携 带 氧 气 至 全 身 各 部 位 的 效 率 . 内完成 ,00米 计 时 跑 , 求 2 50 要 3分 钟 内完 成 。
以 及 肌 肉使 用 这 些 氧 气 的 功 能 。 心肺 系 统 功 能 的强 弱是 有 氧 耐 力 素 质 量 和 强度 是 运 动 负 荷 的 两个 方 面 ,两 者 是 对 立 统 一 相 辅 相成 的 , 的 重 要 生理 基 础 , 有 力 的 心肺 功 能 , 运 动 中 供 氧 充 足 的 保 证 , 期 可 以 互 相促 进 不 断 提 高 。 在 练 习时 要 根 据 学 生 的 特 点 和 具 体 情 况 , 强 是 长 从 进 行 有 氧 耐 力 训 练 , 以使 心 脏 容 积 增 大 , 肌 氧 化 代 i 关 的 蛋 白 实 际 出发 。 于 上 述 理 论基 础 , 具 体 教 学 中 , 首先 对 学 生 讲 清 耐力 可 心 射有 鉴 在 要 质 合 成增 强 , 细 血 管 数 量增 加 , 善 心 肌 有 氧代 谢 能 力 。 毛 改 跑的意义 , 清耐久跑中出现“ 点 ” 原因和解决方法 , 讲 极 的 以及 在 跑 的 12 从 生 理 学 角 度 分析 ,中枢 神 经 系 统 工 作 能 力 下 降 是 造 成 疲 劳 的 过 程 中 , 步 的姿 势 、 幅 的 大小 , 频 和 呼吸 的相 互 协 调 都 是很 重要 . 跑 步 步

有氧耐力教学设计

有氧耐力教学设计

发展学生《耐力素质》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次课以“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为教学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互动等学习方式,充分跳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会合作,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素质。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耐力跑技术和锻炼身体的方式。

3、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顽强的意志,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三、教学内容1、跑的耐力素质练习——“打电话“2、跳的耐力素质练习——“绳玩”的拓展四、教材分析耐力素质包括无氧耐力和有氧耐力。

本节课主要是以新颖的活动方式赖提高学生运动的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能力。

有氧耐力素质是以有氧呼吸为主的活动,对学生心肺功能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的身体素质练习。

学校体育课大多数是以有氧运动为主的活动内容,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耐力素质发展好坏,对接下来各个运动项目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锻炼有极大的影响,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发展的身体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游戏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个体。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自主、创新学习教法:在自创游戏的活动中,使学生自主活动,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使学生亲自实践合作探索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在快乐游戏感受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情景教学法:“打电话”给我们敬仰的奥运健儿,使学生充满兴趣的去进行耐力素质练习。

(3)媒体教学法:利用动感,节奏性强的音乐贯穿整个教学练习部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讲解示范,师生同乐:在各个练习项目学习时,老师要讲解清练习的方法,游戏的规则及要求,适当示范,同时参与学生活动中去。

(5)对比、游戏竞赛法:在学习或练习中,利用对比,融入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练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和适应能力。

耐力素质提升教学设计

耐力素质提升教学设计

耐力素质提升单元教学计划
耐力素质提升课时计划1-2
耐力素质提升课时计划3-6
耐力素质提升课时计划7-10
耐力素质提升课时计划11-15
耐力素质提升课时计划15-19
耐力素质提升课时计划20-23
耐力素质提升课时计划24
耐力素质提升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的目标要求,结合九年级学生生长发育需要和耐力发展的敏感期。

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尝试运用多种形式的耐久跑,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变枯燥教学为趣味学习,克服学生厌跑、害怕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根据“健康第一”课程理念,本课融知识、技能、情感教育为一体,结合科学锻炼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耐久跑教学,培养学生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二、教材分析
耐久跑是一项具有较大健身价值的运动项目,是人获得和保持健康的基本途径,是发展健康性体能最简便的方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是发展有氧耐力、提高心肺功能的关键时期。

教材重难点:跑和呼吸的节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当前青少年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空间方向感、实践能力较差的情况以及惧怕中长跑练习的心理特点,选择间歇跑、200米计时跑、400米计时跑、600米计时跑、15分钟计时跑、折返跑、追逐跑、变速跑等方法
四、教学效果预测
预计通过八个阶段24次课时的学习与练习,90%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耐久跑的方法,同时有效的提高有氧耐力、心肺功能,意志品质得到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 ; 验班 和对 照班 学生 的体育 水平 , 实 在进 校 身体 素 质 测试 中 属 于相 近 的中等偏 下水 平 , 统计 学 上两 组差 异 不显著 。
22 研究 方法 . 实验 教学 方法 : 们根 据运 动生 理 学和 体 育锻 炼 原 理 , 我 设 计 一 种 有 氧 运 动 强 度 的 定 时 分 段 串 联 教 学 法 — — 即 课 上 以 8mi 一 个 练 习 单 元 串联 起 来 进 行 课 堂 教 学 的 方 法 和 课 后 n为
维普资讯
20 0 2年 9月 第2 1卷 第

S P. 0 2 e 2 0
J u a o u e S o t ce c o r l f b i p rsS in e n H
Vo . No. 121 3
改 善 学 生 有 氧 耐 力 素 质 的 定 时 教 学 方 法 的 研 究
8mi n跑步 锻 炼 法 , 行 体 育 教学 实验 。具 体操 作 方 法 是 : 进 在
准 备 部 分 , 行 8mi 跑 或 游 戏 , 8mi 手 操 或 专 门 性 进 n慢 做 n徒 准备 活 动 ; 基 本部 分 , 每堂 课 上 的教 学 内容 都 以 8 i 在 把 a r n为
单元 编成 练 习或练 习组 合 , 学 中保 持 各 单 元 练 习 的相 对 稳 教 定性 和衔 接性 , 学 生处在 有节 奏 、 使 有情 节 、 宜负 荷下 ( 适 心率 10 7 3 ~1 0次 / l) 行 练 习 ; rn 进 n 在结 束 部 分 , 8 n放 松 性 练 做 mi
罗 小 平 社 国 如

周 丽 英
要: 针对 我 国青少 年 学生 有 氧耐力 素质 下 降的 实际情 况 , 根据 现 代 体 育健 身 理论 , 计 体 育 课 8 n定 时分 设 mi
段 教 学 法 进 行 实 验 研 究 , 果 表 明 这 种 教 学 方 法 对 培 养 学 生 的 身 心 素 质 , 其 是 提 高 有 氧 耐 力 素 质 有 直 接 良好 结 尤 作 用 , 对学 生 的体育 健 身意识 和行为 习惯 也有 非 常积极 的影 响 。 并 关 键 词 : 育 课 程 ; 时 教 学 法 ; 力 素 质 ; 究 体 定 耐 研
Ke r s P. c u ss t i to oo y;tm ia q ai rsa c ywo d : E o re ;i n me h d lg sa n u ly;ee rh m g t
1 问题 的提 出
有 氧耐 力素 质是人 体 机 能 在 氧 供 给较 充 足 的情 况 下 , 从 事 较 长 时 间 运 动 、 作 、 习 、 活 中 表 现 出 抵 抗 疲 劳 的 能 力 工 学 生 它是反 映人 体健 康 和体质 的重要 指标 之一 , 是一 切 运动 、 也 工 作 、 活 的 基 础 。 随 着 现 代 社 会 的 飞 速 发 展 , 合 实 力 竞 争 的 生 综 加 强 , 活 节 奏 的 加 快 , 人 体 抗 疲 劳 的 适 应 能 力 要 求 不 断 提 生 对 高 。 然 而 , 国 学 生 的 有 氧 耐 力 素 质 现 状 令 人 担 忧 ; 据 国 家 我 根
中图分 类号 : O . 4 G8 7 O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39 3 2 0 )30 5 —2 1 0 —8 X( 0 2 0 —3 20
A Ree rh o i n eh d lg fI r vn td n ’ Sa iaQu l y sac nT migM t o oo yo mp o igSu e t tm n ai S t LU 0 a - i g DU o r Z Xio pn Gu -u HOU — ig Li n y
Ab t a t Th a e . i c e tt ep a tc l o d t n ft ed l eo U e n g rssa n u l y a a e n t e s r c : e p p r d r t d a h r c i n ii so h e i fO r t e a e ’ tmi aq ai nd b s d o h e ac o c n t 1 ̄ en b d u l n E h o is, t i h - n t e c ig p a e d p o e t o d r l n d v lp n h T l o y b i g P. t e re s ' di ud e t e 8 mi u e ta h n h s s a r v s i g o o e i e eo i g t e s n s s u e t ’ e t la d p y i l q a i e p ca l n i r v n t mi a q aiy, s wel a h ci e i f e c n t e t d n m n a s n h sc u t s e i y i mp o i g sa n u t a l s t e a tv n l n e o h a l y, l l u s u e t ’ o y b i i n co s e s a d b h vo a a i . t d s b d — u l n c s i u n s e a ir h b t n dg o n l s
教 育部 、 国家 体育 总局 、 生 部 、 卫 国家 民委 、 国家科 委 等五 部 委
从 19 ~19 9 1 9 5年 对 我 国 中 小 学 生 体 质 健 康 监 测 结 果 表 明 : “ 生 有 氧 耐 力 素 质 有 所 下 降 和 呈 下 降 的 趋 势 。 我 们 在 长 期 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