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尿多好吗
糖肾分期

糖尿病性肾病的症状糖尿病肾病分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高血糖而引发微血管并发症,导致肾小球硬化症,因此,为了与其他肾病区别,也叫做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体现为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在不加控制的情况下,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导致严重的肾功能病变,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者进行器官移植,极容易导致死亡。
为了更好地预防、控制糖尿病性肾病,临床上将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分为五期,使人们更容易诊断、判断糖尿病肾病的发病阶段,进行及时的控制、干预和治疗。
以下是五个糖尿病肾病分期阶段的诊断标准:I 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升高(GFR>90 ml/(min.1.73m2)),无临床症状。
II期:正常尿白蛋白期:快速微量白蛋白尿ACR<30 ug/gCr,GFR 60~89ml/(min.1.73m2);血压多正常。
III期:早期糖尿病性肾病:ACR 30~300 ug/gCr,GFR30~59ml/(min.1.73m2);血压轻度升高。
IV期:临期糖尿病性肾病:出现大量蛋白尿,ACR>300ug/gCr,尿蛋白>0.5g/24h ,GFR15~29ml/(min.1.73m2);血压升高、水肿、高血脂症。
V期:晚期糖尿病性肾病:GFR<10 ml/(min.1.73m2),尿毒症。
虽然现代科学发达到可以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和发病机理给出合理的解释,但是在与控制、治疗阶段没有良好的方法。
如果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前三期进行有效地干预治疗,阻断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有明显效果。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等到患者发现的时候,一般已经是肾病中期或者晚期,给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
预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好办法是从根源上入手。
由北京世华仁和研究院主导研究的电脑经络通糖尿病治疗仪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浓度,同时,糖尿病治疗仪附带的超低频电子脉冲可以配合生物电磁产生的生物电极,就像无数电子针灸刺激双手鱼际穴周围8个重要穴位,同步感应到五脏六腑,并调节内脏功能,疏通全身经络,加快血液循环,促使末稍神经兴奋,改善末梢微循环障碍,从而达到祛病驱邪、活血化瘀的目的,在预防糖尿病肾病有显著的疗效。
糖尿病尿量增多的原因

糖尿病尿量增多的原因
一、糖尿病尿量增多的原因二、糖尿病常见误区三、糖尿病食疗方
糖尿病尿量增多的原因1、糖尿病尿量增多的原因
糖尿病病人血糖升高,而高血糖对人体损害很大,人体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糖分、致使尿量明显增多。
人如果尿得太多,体内损失了大量的水分,就会感到口渴难忍。
多尿多饮的临床表现为,口唇干燥,舌头发粘,有时还发麻。
夜间尿次和尿量都多,特别是夜间尿多。
有的人喝了很多水,肚子都胀了,仍感到口渴。
也有的人口干,却不想喝水,中医管这种情况叫“渴不欲饮”,认为是体内湿热郁积所致,虚热则口干,湿滞则不欲饮。
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
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
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
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2、糖尿病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
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3、糖尿病怎么诊断。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由于血糖水平长期升高,糖尿病会对身体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引起肾脏疾病,也称为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严重病症。
它是由于高血糖水平引起的肾脏病变,其病理特征是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严重时导致肾脏功能衰竭。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可能感觉到夜间尿频、尿急、失眠、身体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
但是,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典型表现。
2. 尿检糖尿病肾病的尿液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检测尿蛋白、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等。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肾病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包括检测血糖、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另外,还应检测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脂代谢指标。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也是非常重要的。
肾脏超声、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及血流情况。
二、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针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血糖首要的方法就是控制血糖,建议将餐后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6.5%以下的水平,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和减缓病情进展。
2. 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血糖降、降压和减少蛋白尿等。
常用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ACEI/ARB类降压药、钙通道阻滞剂等。
3. 饮食调节饮食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饮食,减少摄入高糖、高脂的食物,多食用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以及低脂、低盐、低糖的食品。
4. 过滤性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滤性治疗主要包括透析和肾移植等。
严重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会选择肾脏透析、肾脏移植等治疗方式,但是这些治疗方式都需要花费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医治时间。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肾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目前,国际上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下面将就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尿蛋白定量。
尿蛋白定量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糖尿病患者中,尿蛋白定量
超过300mg/24h或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大于30mg/g,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二、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GFR)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糖尿病患者中,GFR低于60ml/min/1.73m²,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证据,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三、肾脏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需要通过肾脏病变的检测来确定。
肾脏病变的检测可以通
过肾脏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手段来进行诊断。
四、其他相关指标。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的诊断指标外,还可以通过血肌酐、血尿素氮、血肌酐清除
率等指标来进行辅助诊断。
总结。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肾脏
病变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糖尿
病肾病,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和监测至关重要,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病变,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缓疾病的进展,保护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多尿标准

糖尿病多尿标准
在临床上,白天排尿4\~6次,夜间排尿0\~1次是正常的状态,多尿是指
超过上述标准。
糖尿病患者多尿呈病理性,正常血糖水平下,肾脏具有重吸收功能,尿中不会含有糖。
但是当血糖水平升高大于肾糖阈时,即血糖水平>10mmol/L时会导致尿糖排泄增加,这时可以引起渗透性利尿,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多尿。
通常糖尿病患者24h的尿量可以到3000\~6000ml。
排尿次数也明显增多,大约1\~2小时会排尿一次,有的患者甚至每昼夜可以达30余次。
另外,还有生理性原因导致的多尿,如喝水多,或者摄入过多利尿水果,如西瓜、甜瓜等,一般无需特殊干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糖尿病肾病都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肾病都有什么症状
1.蛋白尿。
这是糖尿病性肾病的第一个标志。
当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后,肾小球的滤过率即开始下降。
随着病情发展,尿蛋白量逐渐增多,尿蛋白量与肾脏病变严重程度相一致。
当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正常,出现大量蛋白尿后,能很快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如24小时尿蛋白少于3克,尿蛋白量无明显增多者,肾功能衰竭进度变缓慢。
2.水肿和肾病综合症。
大约有一半左右的病人出现水肿,可能由于尿中丢失大量蛋白引起低蛋白血症所致,但年龄越大,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肿的原因也越多,20%左右的患者会有肾病综合症。
3.高血压。
这是比较晚期的症状,出现在有蛋白尿时间较长的病人身上。
初期仅在运动后血压增高,有持续性蛋白尿时,血压多持续增高,高血压的出现加速了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恶化。
4.肾功能衰竭。
早期为适应排糖的需要,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正常,在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后,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增高,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在数年之内可发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张曼华主壬表示糖尿病性肾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心衰与膀胱炎等并发症常影响肾功能,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伴循环衰竭时,还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解读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解读一、糖尿病肾脏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糖尿病肾脏病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糖尿病病史:患者需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 尿蛋白: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患者尿蛋白需达到以下标准之一:* 持续微量白蛋白尿,UAER(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μg/min(正常<10μg/min);* 持续蛋白尿,尿蛋白定量≥0.5g/24h(正常≤0.15g/24h)。
3. 肾功能:患者需出现肾功能异常,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或肌酐清除率(Ccr)降低。
二、糖尿病肾脏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糖尿病肾脏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糖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持续高水平,导致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进而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和肾小球硬化。
2. 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进而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和肾小球硬化。
3. 炎症反应:糖尿病患者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和肾小球硬化。
4. 氧化应激: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和肾小球硬化。
三、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糖尿病肾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等。
其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糖尿病病情和肾脏病症状。
2. 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
3. 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4. 根据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
四、糖尿病肾脏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糖尿病肾脏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轻肾脏负担。
2. 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轻肾脏负担。
糖尿病肾病康复案例

王奶奶今年68岁,退休工人,患糖尿病15年。
15年前,王奶奶连续几个月都是能喝水,一天能喝好几个暖瓶的水,但是还是觉的很渴,就去医院检查,确诊的是2型糖尿病,之后先是用口服的降糖药进行治疗,后来因为老是忘记吃药,血糖控制的效果也不好,就改成了打胰岛素控制血糖。
从今年年初开始,就出现腰部疼痛的症状,一开始是一阵一阵的,当时也没有在意,以为是最近带孙子带的多了,累的,后来情况变的严重了,腰部是持续性的疼痛了,而且还伴有脚步的轻微浮肿,去医院就诊住院治疗期间,病情也没有明显的好转,来到北京藏医院病科就诊,检查尿蛋白是980,尿素氮是3.48,肌酐95,肾小球率过滤是59。
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经过明确的诊断后,专家采用“藏系消炎活肾疗法”将辨病与辩证有机结合,以平衡阴阳,协调肺、脾、肾三方面功能不足为根本,在补肾健脾、阴阳双补基础上应用中药渗透法,攻补兼施、疏经通络,共同调节纠正肾病患者阴阳气血失调,减轻细胞损伤,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最终达到控制炎症及不良反应的目的。
疗后情况:全身无水肿,面色转红润,皮肤开始出汗,口中氨味减小,血压、血糖平稳,病情稳定,继续服药。
目前仍在进一步随访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肾病尿多好吗
一、糖尿病肾病尿多好吗二、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三、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肾脏
糖尿病肾病尿多好吗1、糖尿病肾病尿多好吗
尿频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尤其是老年糖友和糖尿病史超过10年的糖友,常常会有夜间多尿的症状。
不过,除了环境以素外,多尿的本质与肾功能减退脱不了干系。
糖尿病肾病尿多是此病的症状之一,尿多对身体并不好。
尿中蛋白是人之精微物质,大量蛋白从尿中排泄,正气日益耗损,脾肾更见虚亏,形成恶性循环。
2、糖尿病患者缓解尿频的方法检查正在服用的药物。
利尿剂、镇静剂、抗组胺药物等会加重膀胱的负担,建议可以与医生商讨对药物或剂量进行调整。
减肥。
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的女性如果能减轻10%的体重,尿失禁的发作次数会明显减少,因为减轻体重能降低腹部和骨盆所承受的压力,避免尿液渗漏。
调整饮水时间。
为了减少晚上的起夜次数,糖友最好在晚饭后减少饮水量,更不要喝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锻炼。
积极锻炼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还能增强核心肌肉群力量的锻炼能增加骨盆底肌肉的力量,以更好地控制膀胱。
3、人体正常的排尿量
人体有两个肾脏,每天大概产生180L的原尿量,但由于肾脏的重吸收浓缩作用,最终形成的尿只有1000-2000ml,相当于2-4瓶矿泉水的量。
可是,人体的尿量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发生变化。
如果天气太热,出汗较多,人的尿量自然就会减少,如果喝水过多,尿量也会随之增加。
一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