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9课 劝学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第9课 劝学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第9课  劝学

第9课 劝 学(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 .君子生非异也[答案] C[解析] A 项,“知”通“智”;B 项,“有”通“又”,“暴”通“曝”;D 项,“生”通“性”。

2.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假.(借助,利用)舟楫者不假.(借助)思索B.⎩⎨⎧ 冰,水为.(做,凝成)之为.(为了)之奈何C.⎩⎨⎧ 非利足也,而致.(到达)千里情致.一也(兴致,情趣)D.⎩⎨⎧ 劝.(劝勉,鼓励)学劝.(劝说,阻止)架[答案] B[解析]“为之奈何”的“为”当“对付”讲,是动词。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答案] B[解析]A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的渊博。

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

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答案] A[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B、C、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5.课文名句填空。

(4分)(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3单元9劝学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3单元9劝学含答案

9 劝学本课话题——积累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作者运用两个比喻从反面论述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的道理。

学习需要积累,学习成绩是不断积累起来的。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它是长期寒冷积累而成的。

此中寄寓深刻的道理: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结果。

2.马克思写《资本论》马克思阅读1 500多种书,留下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了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终于完成了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资本论》。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

——爱因斯坦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以为轮( ) 槁暴( )( )就砺.( ) 参省..( )( )知.明( ) 须臾.( )跂.而望( ) 金石可镂.( )其曲中.规( ) 舆.马( )舟楫.( ) 跬.步( )骐骥..( )( ) 驽.马( )锲.而不舍( ) 螯.( )蛇鳝.( )【答案 róu ɡǎo pù lì cān xǐnɡ zhì yú qǐ lòu zhòn ɡyú jí kuǐqí jì nú qiè áo shà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以为轮(“”通“煣”,使弯曲)(2)虽有槁暴(“有”通“又”)(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而⎩⎨⎧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连词,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关系)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关系)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关系)(2)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圣心备焉.(句末语气词,不译)(3)于⎩⎨⎧取之于.蓝(介词,从)而寒于.水(介词,比)先俟于.门外(介词,在)善假于.物也(介词,相当于“向”) (4)利⎩⎨⎧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锋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动词,使……快,走得快) (5)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形容词,明达)神明.自得(名词,智慧) (6)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横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停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形容词,与世隔绝的)以为妙绝.(形容词,极点)寡人地绝.兵远(形容词,僻远,极远的)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木直中绳,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 (3)其曲.中规(形容词用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得快 (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8)积善.成德(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行 (9)用心一.也(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2020年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课时作业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年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课时作业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9课劝学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句中的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同“爆”,强烈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C.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禀赋D.车柔以为轮“车柔”同“煣”,用火烤使其弯曲解析“暴”同“曝”,晒干。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蚓无爪牙..之利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解析A项,“博学”古义指广博的学习,今义指学问广博精深。

B项,“寄托”古义指寄居存身,今义指把思想感情放在某人或某事上。

C项,“爪牙”古义指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帮凶、走狗。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轻骑今朝绝.大漠绝:与世隔绝的B.春风得意马蹄疾.疾:快速,这里指轻快C.假.作真时真亦假假:与“真”相对D.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强:强盛,强大解析A项应为“横渡”。

答案 A4.下列各项对加点词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苛政猛于.虎也介词,表比较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表地点,在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连词,表转折D.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假设关系解析应为介词,表被动。

答案 B5.下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木受绳则直.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④金就砺则利.⑤非能水.也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⑦积善.成德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A.①⑧/②③/⑤⑦/④⑥B.①④/②⑥/③⑦/⑤/⑧C.①④/②/③⑧⑤/⑥⑦D.①③/②⑥/④⑦/⑤/⑧解析分别为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答案 B6.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解析B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B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来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1:第9课 劝学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1:第9课 劝学

第9课劝学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以为轮(róu)A.中.绳(zhònɡ) 槁暴.(pù) 磨砺.(lì)•B.须臾.(yú) 跂.望(qí) 靛.青(diàn) 参省.乎己(shěnɡ)C.跬.步(ɡuī) 蓼.蓝(liǎo) 骐骥.(jì) 生.非异也(xìnɡ)D.驽.马(nú) 蛟.龙(jiāo) 镂.刻(lǒu) 锲.而不舍(qì)[答案] A[解析]B项“跂”读qì,“省”读xǐnɡ。

C项“跬”读kuǐ。

D项“镂”读lòu,“锲”读qiè。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孥马十驾,功在不舍。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答案] C[解析]孥—驽。

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虽有槁暴.(晒)②以为轮(使弯曲)•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④而致.千里(送到)⑤君子生.非异也(资质、禀赋)⑥非利足.也(走路)⑦筋骨之强.(强壮)⑧而绝.江河(横断)⑨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⑩而闻者彰.(显著)A.①②⑤⑥⑦⑨B.①②③④⑦⑨C.①③⑤⑦⑨⑩D.①⑤⑦⑧⑨⑩[答案] A[解析]③应为“提起脚后跟”,④应为“到达”,⑧应为“横渡”,⑩应为“清楚”。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答案] B[解析]B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其余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学不可以..已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答案] C[解析]A项“爪牙”,(古)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帮凶。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3.9 劝学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3.9 劝学 Word版含解析

第9课劝学对应学生用书P47语言文字运用限时:15分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结束B.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知晓D.善假.于物也假:借助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C项,知:通“智”,智慧。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而”的用法和意义与“扣舷而.歌之”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3分)()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答案 B解析B项与题干中的“而”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A.连词,表转折关系;C.连词,表并列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名况,世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代表。

其《劝学》中的“劝”,是“鼓励”之意。

B.“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的通称,也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后义。

C.“骐骥”即骏马,“驽马”即劣马;“驽马十驾”中的“十驾”指十匹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

D.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即半步;跨两脚为“步”。

“跬步”指极近的距离,或比喻数量极少。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项“十驾”指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因为天赋条件好,而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B.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而思考则是可有可无的。

C.作者在最后一段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了学贵积累、学贵坚持、学贵专一的道理。

D.本文善于运用比喻。

以喻代议,赋议于喻,是本文突出的特点。

答案 B解析作者并没有否定思考的作用。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20:第9课 劝学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20:第9课 劝学

劝学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槁.()暴.()砺.()参省..()()知.()明须臾.()跂.()舆.()生.()蛟.()跬.()骐.()骥.()驽.()锲.()镂.()螯.()鳝.()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本字,加以解释。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古今异义蚓无爪牙..之利()金.就砺则利()5.指出下列虚词“而”的用法。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吾尝终日而.思矣()⑤吾尝跂而.望矣()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6.辨明下列文言特殊句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輮以为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文学常识填空:荀子,名,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二、探究解疑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9.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10.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用课文原句回答)11.“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12.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参考答案★——1.槁 gǎo暴pù砺lì参省cān xǐng 知zhì明须臾yú跂qì舆yú生xìng蛟jiāo 跬kuǐ骐qí骥jì驽nú锲qiè镂lòu 螯áo 鳝shàn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使……弯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一:数作形,专一)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作动:游水)4.古今异义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

2020年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第9课劝学 解析版

2020年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第9课劝学 解析版

第三单元第9课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善行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换取【答案】D【解析】生:通“性”,资质、禀赋。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B.君子生非异也C.金就砺则利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答案】C【解析】A.“有”通“又”;“暴”通“曝”,晒。

B.“生”通“性”,资质,禀赋。

D.“知”通“智”,智慧。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为轮A.非利.足也B.登高.而招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用心一.也【答案】A【解析】A.和例句均为使动用法。

B.形容词作名词。

C.名词作动词。

D.数词作形容词。

4.下列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一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甚矣,汝之不惠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答案】D【解析】A.宾语前置句。

B.介词短语后置句。

C.主谓倒装,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D.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5.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C.蟹六跪而.二螯D.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答案】C【解析】C.连词,表并列。

其他三项和例句都是连词,表修饰。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020年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年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劝学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舟楫.(jí)参省.(xǐnɡ)木直中.绳(zhōnɡ)B.砥砺.(lì)槁暴.(bào)锲.而不舍(qiè)C.驽.马(nú)跬.步(kuǐ)金石可镂.(lòu)D.蛟.龙(jiāo)骐.骥(qí)跂.而望矣(jī)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露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指老者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躁:浮躁,不专心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忽略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 B.君子生非异也C.以为轮 D.而闻者彰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斗折蛇行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下列各句中,“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7.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木直中绳,以为轮C.七十者衣帛食肉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8.下列与其他各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陈胜者,阳城人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9.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今年我国南方先是持续大旱,江河湖泊几乎见底,而现在又是大涝,一段时间以来,南方各省暴雨连连,江河满溢,积水成渊,洪涝灾害频现。

B.在刚刚结束的“2012—海上联合”中俄联合海上军演中,中国的“022”轻型隐身导弹艇的上佳表现,引发了世界的关注,它的隐身性能和机动灵活的打击能力,不但赶上了世界同类舰艇,而且大有青出于蓝的势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9课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善行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换取【答案】D【解析】生:通“性”,资质、禀赋。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B.君子生非异也C.金就砺则利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答案】C【解析】A.“有”通“又”;“暴”通“曝”,晒。

B.“生”通“性”,资质,禀赋。

D.“知”通“智”,智慧。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为轮A.非利.足也B.登高.而招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用心一.也【答案】A【解析】A.和例句均为使动用法。

B.形容词作名词。

C.名词作动词。

D.数词作形容词。

4.下列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一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甚矣,汝之不惠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答案】D【解析】A.宾语前置句。

B.介词短语后置句。

C.主谓倒装,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D.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5.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C.蟹六跪而.二螯D.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答案】C【解析】C.连词,表并列。

其他三项和例句都是连词,表修饰。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中:合乎B.吾尝跂.而望矣跂:跳高C.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D.金石可镂.镂:雕刻【答案】B【解析】跂:提起脚后跟。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焉”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答案】D【解析】D.语气词。

其他三项均为兼词。

8.下列各句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A.①③⑤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②⑤【答案】A【解析】②指学习要坚持。

④是说要善于借助外物。

⑥指学习要锲而不舍,要坚持。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以为人的道德、知识和才能不是先天生成的,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如木要改造成为“中规”的轮,金要“就砺”才能锋利。

B.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主要是他们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一样。

C.荀子强调学习要有方法,如果只注重积累而不注重总结,后患无穷,有如“积土成山”便会有风雨来临,“积水成渊”便会有蛟龙出现。

D.文章以“学不可以已”为中心论点,分别论述学习的意义在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学习的作用在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在于积累、坚持和专一。

【答案】C【解析】“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是“后患无穷”的表现。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

(2)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并没什么不同之处,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人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②。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③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

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

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做礼物。

③兰槐:一种香料。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乎动静形:形状,形体B.其渐.之滫渐:浸泡C.游必就.士就:接近D.长.而异俗长:长大成人【答案】A【解析】形:表现。

12.从“劝学”的目的出发,概括这三段文字的基本观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甲]文: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乙]文: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后天的学习也是这样。

[丙]文:后天的学习可以使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必须给予重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须要接近读书人,这是为了防止受到邪恶的影响而接近中正的方法。

②出生时的哭声相同,长大成人后的习俗却各不相同,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

【参考译文】[甲]君子学习,要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倾注全部的心血,表现在一言一行;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

小人学习是从耳朵听,从嘴里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取悦于人。

君子做学问,为的是使自身完善;小人做学问,把学问当作和别人相见的小礼物。

[乙]蓬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兰槐的根就是白芷,如果浸在臭水里,君子就不接近它,老百姓也不会佩戴它。

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好,而是因为它浸在臭水里的缘故。

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须要接近读书人,这是为了防止受到邪恶的影响而接近中正的方法。

[丙]因此,不攀登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临深溪,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聆听古代君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广博。

干国、越国、夷族、貉族的孩子,出生时的哭声相同,长大成人后的习俗却各不相同,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

四、语言运用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

这是因为花青素①___________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中则是紫色。

更令人惊奇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

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③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答案】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③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15.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不超过55字。

【答案】内容:一个青年哼着歌,坐在一本打开的书上,书像鸟一样展开翅膀,载着他飞翔在白云之上。

寓意:知识能给人插上飞翔的翅膀(或:知识能给人以上升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