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职高一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上中职语文期末试卷

高一上中职语文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窃窃私语赏心悦目B. 跃然纸上震耳欲聋奇峰异壁C. 摧枯拉朽眉开眼笑呕心沥血D. 精益求精满载而归脱颖而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D.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胸有成竹B. 一帆风顺C. 眉清目秀D. 青出于蓝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星星离我们虽然远,但是看起来却很近。

B. 那条小河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

C.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温暖。

D. 他的脸色铁青,犹如一座冰山。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你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友谊万岁!”他激动地说。

B. 他问:“你今天有什么作业?”C.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仔细研究。

D. “你去哪儿?”他问我。

6. 下列各句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值得一看。

B.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让人担忧。

C. 这项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大规模生产。

D.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

7. 下列各句中,句式杂糅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

B. 他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C. 我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是关于历史的。

D.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8.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这座山很高,一眼望去,云雾缭绕。

B. 他的性格很开朗,总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C. 这件事他已经处理好了,你可以放心。

D. 他的成绩进步很大,老师表扬了他。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9. 下列词语的拼音,正确的是()A. 崇尚(chóng shang)沉思(chén sī)沧桑(cāng sāng)B. 沉默(chén mò)沉重(chén zhòng)沉浮(chén fú)C. 沉默(chén mò)沉重(chén zhòng)沉浸(chén jìn)D. 崇尚(chóng zhuàng)沉思(chén sī)沧桑(cāng sāng)10.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他埋头苦干,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职高高一期末考试卷子语文上册

职高高一期末考试卷子语文上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yōu)沉鱼落雁(yàn)B. 热血沸腾(fèi)惊涛骇浪(hài)C. 鸿毛一钱(yī)一丝不苟(gǒu)D. 雕梁画栋(diāo)蹉跎岁月(cuō)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篮球打得也很好。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C. 由于天气的原因,本次比赛推迟到下周举行。

D. 在这次比赛中,他跑得最快,但是他并没有拿到第一名。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说明后辈超过前辈的。

B. 风和日丽,我们全家去了海边度假。

C. 她的演讲非常感人,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D. 这次考试难度较大,不少学生都感到有些吃力。

4. 下列词语中,与“硕果累累”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喜获丰收B. 春华秋实C. 金榜题名D. 马到成功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像春天的细雨,温柔而动听。

B. 她的笑颜如花,美丽动人。

C.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让人担忧。

D.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少年。

6.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品行端正。

B. 夜晚的星空,闪烁着无数星星,犹如撒满天空的钻石。

C. 雨后的空气,清新宜人,令人心旷神怡。

D.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故事。

7.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C. 那条小溪潺潺流淌,好像在低声吟唱。

D. 这座山屹立在远方,雄伟壮观。

8.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读起来津津有味。

B. 他的歌声悠扬动听,仿佛能穿越时空。

C. 这个西瓜非常大,能装下一头牛。

高一职高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高一职高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沉沦(lún)沉寂(jì)B. 美轮美奂(huàn)融会贯通(hé)融溶月光C. 纵横捭阖(bǎi)纵情任性(xìng)拔苗助长D. 蹉跎岁月(cuō)蹉跎蹉跎(cuō)悲从中来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B. 他的成绩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主要是他刻苦努力的结果。

C.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D.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多彩,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3. 下列词语中,属于同义词的是:A. 聪明、睿智、聪颖B. 坚强、刚毅、刚强C. 严谨、严格、严厉D. 美丽、漂亮、好看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B. 他每天早晨跑步,就像一只勤奋的蜜蜂。

C. 那个山峰像一只雄狮,威武雄壮。

D.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人心。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跳舞。

B. 那条小河在月光下闪烁着银光,宛如一条银蛇。

C. 那棵树在风雨中顽强地挺立着,仿佛一位战士。

D. 那只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好像一位歌手。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 《离骚》是我国古代哪位诗人的代表作?()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中的哪一句?()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

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

三、阅读题(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昔者楚灵王好细腰,朝中之人皆以束带为饰,至于饿死者相望于道。

职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职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职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基础知识(18分)1、每个括号前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菱(líng)角横(héng)样子蹩(bì)进请柬(jiǎn)B 、凫(fú)水泅(qiú)水吮(shǔn)吸慰藉(jiè)C、倾(qīng)倒万顷(qǐng)喟(kuì)然晌(xiǎng )午D 、膝(xī)盖撅(jué)嘴围剿(jiǎo) 狷(juàn)躁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是()A、租赁誉写自诩自惭形秽B、睥睨翘盼旮旯脍炙人口C、敷衍撮土婀娜游目聘怀D、嘻戏嗥叫嘟哝踽踽独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轮胎被卸去后的汽车显得特别垂头丧气....;它趴在地上。

B、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致勃勃....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C、另一条鲨鱼原是忽隐忽现....的;这时又张开了大嘴扑上来。

D、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 B.(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

应该用“兴高采烈”;兴致和情绪都非常高昂热烈;形容十分愉快)4、下列各句对修辞手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比喻)B、“哎呀;日本!你看那衣裳!”(借代)C、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自在自己的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反语)D、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拟人)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6、星期天上午;班级团支部组织团员到社区为老人开展服务活动;而某团员没有准时赶到;耽误了大家的出发时间。

职高语文上册高一期末试卷

职高语文上册高一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惊心动魄B. 息息相关情不自禁C. 情深意长青出于蓝D. 妙手偶得赴汤蹈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场篮球赛吸引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

B. 我们一定要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多种选修课程。

3. 下列词语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贤明聪慧聪颖B. 诚恳诚挚诚恳C. 沉着沉稳沉着D. 勤奋勤劳勤恳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

B.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他这样问。

C. 小明说:“昨天我去公园玩,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

”D. 他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古典音乐。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B. 他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花。

C. 我的心就像被针扎了一样痛。

D. 这场雨下得像瀑布一样。

6.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招待zhāo dàiB. 水饺jiǎoC. 气喘吁吁xūD. 摔跤jiāo7.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是个急性子,做事总是风风火火。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佼佼者。

C. 她的歌声如黄莺出谷,婉转动听。

D. 他的计划非常周密,几乎没有漏洞。

8. 下列句子中,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 为了确保比赛顺利进行,我们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C. 我们班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彼此之间互相帮助,亲如一家。

D. 他虽然学习刻苦,但成绩并不理想。

9. 下列句子中,句子成分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职高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职高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翘首以盼(qiáo)B. 恣意妄为(zì)C. 赤膊上阵(bó)D. 莫衷一是(zhō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B.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为我国争了光。

C. 由于天气突变,所以这次活动被迫取消了。

D. 他的作文语言生动,内容丰富,富有哲理,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3. 下列诗句中,描写自然景色最为生动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眼疾手快B. 风吹草动C. 雪中送炭D. 风马牛不相及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我不断翻阅。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这座山高得像大象。

D. 这条河宽得像大海。

6.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她学习非常努力。

改为:她非常努力学习。

B. 我昨天去公园散步了。

改为:昨天我去公园散步了。

C. 他写的文章很有深度。

改为:他写的文章有深度。

D. 我昨天买了一本书。

改为:昨天我买了一本。

7.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精益求精B. 惊心动魄C. 道貌岸然D. 走马观花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去了图书馆,找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开始阅读。

B. “你去哪儿?”他问。

C. 我很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古典文学。

D. 这本书很厚,有五百多页。

9. 下列词语中,与“自强不息”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勤学苦练B. 勇往直前C. 自强不息D. 坚持不懈10. 下列句子中,用词准确、得体的一项是()A. 你这篇文章写得真好,我受益匪浅。

职高语文高一上册期末试卷

职高语文高一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豁然开朗纵横捭阖B. 持之以恒摧枯拉朽赏心悦目C. 碌碌无为胸无点墨水滴石穿D. 惊弓之鸟水乳交融举案齐眉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废寝忘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B. 由于他的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多读书,就能写出好文章。

D. 这本书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是指第二次。

B.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阑珊”是指将尽。

C.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鸿毛”是指鸿雁的羽毛。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的“天涯”是指世界的尽头。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部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故事。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这部小说以农民起义为背景,塑造了众多英雄好汉的形象。

D.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为主线,描绘了丰富的神话色彩。

5.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 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

C.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追求?7. 《背影》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送别时的情景,表现了怎样的父爱?8. 《背影》中,“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是父亲的背影”这句话中的“背影”有什么特殊的含义?9. 《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描写荷塘月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0. 《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句话中的“泻”字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背影》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职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职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单项选大题共分,每小题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地一项是………………………………………().凫水(ú) 中肯(ò) 毋庸质疑(ù) .吸吮(ǔ) 犒赏(à) 游目骋怀(ì).踟躇(ú) 翌日(ì) 安静宁谧(ì) .发酵(à) 打佯(à) 相濡以沫(ú)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地一项是………………………………………………….( ).崛起参预脍炙人口.缥渺衣袂不名一钱.逶迤希冀垂涎三尺.惊骇晌午别来无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地一项是………………………………………………( ).这几年各种书价疯涨,真让人想到洛阳纸贵..这段时间,满路积雪,汽车无法行使,人们只好安步当车徒步行走了..王朔才华横溢写起文章来,从来是文不加点..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地一项是…………………………………………..( ).《关雎》与《蒹葭》均选自《诗经》《秦风》..一天傍晚,她丈夫得意洋洋地回家来,手里拿着一个信封,“看呀”,他说:“这里有点东西给你”..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平常:“怎么了?你?”.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地一句是……………………………………………………………..( ).近几年来,小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地资料..我们克服了这种费力不讨好地学习方法..我在心里由衷地感激他..作者着力刻画了两位主要人物,这两位主要人物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作者对这两类不同女性地深刻理解和深切同情..对下列各句所使用地修辞手法判断正确地一项是……………………………………(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有缺点地战士终究市战士,完美地苍蝇不过是苍蝇.那肥大地荷叶下面,有一个人地脸,下面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鲁迅地骨头是最硬地,他没有丝毫地奴颜和媚骨..设问对比拟物比喻.设问比喻拟物借代.设问对比拟物借代.设问比喻拟物比喻二、单项选择:(本大题有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所给出地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所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如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地一项是………………………………………….(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君子生非异者,善假于物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与“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地第二个“于”用法相同地一项是………….( ).善假于物也.战于长勺.吾父死于是. 苛政猛于虎.与“终日而思”“而”字用法相同地一项是……………………………..(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顺风而呼.第自然段强调学习应持地态度是……………………………………..( ).积少成多,锲而不舍,不浮躁好动. .不断积累,刻苦用心..善于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不断积累善性培养好品德,学习刻苦努力.三、阅读(本大题共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山上地环境是独立地,安静地.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地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出入地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地山路,一边修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地绿海和那高高地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地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地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地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地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地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根据“托物言志”地基本原则,应该如何理解上述文字所要反映地作者地“志”?..解释“清福”地含义..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地.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地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这是在暗指“”之意..请解释画浪线一句中“山坡”和“幸福”、“山路”和“空中”之间暗含地内在联系...由于“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地关系,文章地标题《我地空中楼阁》也应属于“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住地“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地楼阁,又指.四、作文题:(分)以“包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地意思,也有一种容纳、接受不同意见地意思.本题若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写,也可以.、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教版职高一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试题(无答案)
一、填空:
1.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他编为___、__ 、____ 三部分,其中_
____的艺术成就最高。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体通史,它首创了以"___
"为主的史学体裁,以"_____"为中心来记载历史,对后世文学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3.宋词可以分为___派和____派,苏轼和辛弃疾都属于___ 派的代表词人。
4.宋代的许多游记往往借_____来____ 。
5.《劝学》节选自《___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___ "的中心论点。
6.《群英会蒋干中计》出自____所著的___体长篇小说,文中的周瑜是一位___英
雄,而曹操则是一位老谋深算而___刚愎自用的_____

二、选择:
1.指出下列成语或典故出处对应正确的一项( )
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②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③司马青衫湿 ④劳苦功高 ⑤摧眉折腰
A.《荀子·劝学》《师说》《白氏长庆集·琵琶行》《史记·鸿门宴》《李太白全集·梦游天姥
吟留别》
B.《荀子·劝学》《论语》《白氏长庆·集琵琶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太白全集》
C.《荀子·劝学》《论语》《白氏长庆集·琵琶行》《史记·鸿门宴》《李太白全集》
D.《荀子·劝学》《师说》《白氏长庆集·琵琶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太白全集》
2.下列句子不属于定语后置的句子是( )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 句读不知 ④ 石之铿然有声者 ④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
王 ? 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⑥以勇气闻于诸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3.下列句子属于判断的句的有
①同是天涯沦落人 ② 余是以记之 ③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④ 今君乃亡赵走燕 ⑤ 于是
入朝 见咸王 ⑥ 若属皆且为所虏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⑦ C.①②⑤⑦ D.②③⑤⑥
4.指出下列句子中有动词活用为使动的一组:
①交戟之士欲止不约 ②于其为也则耻师焉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④沛公欲王关中⑤臣
活之⑥毕礼而归之⑦秦王恐其破璧
A.①②④⑤⑦ B.②③⑤⑥⑦
C.①③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⑦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锲(qì)而不舍 朝(zhāo)服衣冠 寤寐(wù mèi)思服
B.嗔(zhēn)目视项王 句读(jù dòu)之不知
噌吰(chēng hóng)如钟鼓不绝
C.声声思(sì) 窥(kuī)镜而自视
只有几株大树荫庇(yìn bì)
D.几经倾覆(qīng fú) 期年之后(jī) 窈窈淑女(yáo tiáo)
6.下列句子中“为”字与其它各项不同的理( )
A.我为赵将 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窃为大王不取也 D.何辞为
7.关于《群英会蒋干中计》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自罗贯中所著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参照了陈寿的《三国志》等历史材料,塑造了
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B.文中的蒋干是一个愚蠢、无胆无识又自作聪明的政客。
C.文中按历史的本来面目,塑造了曹操这一奸雄。
D.作者多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来刻画人物形象。8.下列诗歌不属于古体诗的
有( )
A.《琵琶行》B.《登高》
C.《梦游天姥吟留别》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师说》的中心论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无故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圣人无常师
10.关于《大力弘扬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一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 )
A.标题包含着两层含义①中华民族文化灿烂辉煌②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B.文章的标题即中心论点
C.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特点。
D.文章按议论文--本论--结论的结构形成来逐步展开。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茨威格称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因为其墓建筑的规模宏大、装饰毕丽。
( )
2.《我在你们的眼里确实是倒立的》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语言平实。
( )
3.《水浒》《三国演义》都是长篇文言小说。( )
4.韩愈、白居易都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倡导了“古文运动”白居易倡导了“新乐府
运动”,对唐朝散文、诗歌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5.《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借怀古来抒怀。
( )
6.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同现代汉语的表示法不同,多用“…于…”“…见…于…”“…为…所”
等,如:“而君幸于赵王”。( )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了作者“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并且诗人他相信他的
理想,会很快实现。 (

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点明了《琵琶行》的主旨。
( )
9.古汉语中存在许多词类活用现象,实词和虚词都可以活用。( )
10.《伐檀》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只在其中变换个别词语,一方面便于感情的抒发,另一方
面也使内容更充实。
( )
四、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源群,在消失
长江中下游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
一个和谐的整体,但是水土流失和围湖造田使这些湖泊的寿命剧减。
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1949年,面积缩减为4350平方公里的洞庭
湖,仍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40年来,每年淤积在湖内的泥沙1.5亿吨,湖底普遍淤高1-
3米最高达7-9.2米,加上大肆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面积和容量都缩减了一半以上,1984
年,洞庭湖的总面积只有2145平方公里,800里洞庭徒有虚名,于是把第一大湖的桂冠让
给了鄱阳湖。可惜,荣居全国第一的鄱阳湖也同样是厄运难逃,只不过相对于洞庭湖,它的
萎缩速度稍慢一些而已。40年中,鄱阳糊由于造田和淤积,湖面缩小了1/5以上,湖北素称
“千湖之省”。1949年时,面积超过0.5平方公里的湖泊确实多达1066个。经过40年的水
土流失和围垦,只剩下300多个,湖泊面积仅为先前的1/3,湖面锐减6000平方公里。还有
江苏几十年来因围垦损失湖面已达1600平方公里。
这些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在50年代还有22000多平方公里,到80年代只剩下12000平方
公里,减少了45.5%,曾经是星罗棋布的散珠碎玉般的湖泊,纷纷失去了它们那迷人的光泽,
据调查统计,仅洞庭湖、鄱阳湖、江汉湖群和云贵高原的湖泊,50年代以来因为围垦和淤
塞而丧失的淡水储量就
达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拟建的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量,还值的一提的是,长江中
下游的许多湖泊已不再和长江相连。
湖泊大量消失,严重影响了长江的行洪、蓄洪能力,每到汛期滚滚洪水全靠大堤挟持,洪水
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十多米。40年来,为了600公里长江干堤和3000公里支堤,投入了不
知多少劳力和资金,完成土石方40多亿立方米。长江的堤防工程远远超过了黄河的堤防,
而长江的洪水比黄河的洪水更为可怕,长江堤岸直接受洪水威胁的人口也比黄河沿岸多得
多。
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__越__越__越__。人们把生态义务扔进长江,长江把人的
生存权利冲进大海……。
1.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__的修辞方法,改为平实说法可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人们把……冲进大海………”含有什么深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2、3段回答①湖群消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②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
③这两段在结构上有什么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如何围绕文题安排结构的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四个横线上应填上的词语分别按顺序为___、___、___、___。
6.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
至莫夜月明,独与辽乘小舟,至绝壁下。____,____,___;而山上栖鹘闻人声
立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
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____,___,___,__
_。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___,与风水相吞吐,

坎镗 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1.以上文字出自___一文,作者为___朝的文学家。
2.文中的通假字有_________。
3.这是一段景物描写,其特点是___________。
作者的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横线上填出原文语句。
五、作文:
春天,春光明媚、生机勃勃、风和日丽,总有带给人们许多遐想,然而有时候它也让人生厌
甚至畏惧,沙尘暴一来天昏地暗……,请以所有事物都具有多面性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
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可叙可议,体裁自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