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4.21《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

合集下载

2015-2016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4.21《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

2015-2016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4.21《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

4.21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 4 分,共48分)1.中国GDP 的迅速增长,其速度超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的亚洲新兴国家,主要得益于( )A.“一五”计划的实施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GDP 的迅速增长原因的理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GDP 迅速增长。

【答案】D2.“黄金周”假日为人们休闲放松提供了时间,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这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D.几千年来家庭生活发生重大变革【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故 A 正确。

【答案】A3.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 年我国的城市数量为193 个,1997 年为668 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

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答案】B4.1978 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

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

”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②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③与西欧国家建交④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A .②③ B.①②③C.②④ D.①③④【答案】C5(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列宁装和苏联小说盛行,抗美援朝时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由此可以判断 A 项符合新中国初期的情况。

【答案】A6.“粉丝”是现在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4.21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必修2重点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4.21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必修2重点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表现 (1)1995 年中国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 (2)应用领域更广,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信息社会的一个缩 影。 2.影响 (1)打破时空界限,使信息、知识更快传递、共享。 (2)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 (3)改变了人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4
5
1.1987~1995 年,我国 GDP 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能够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推行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 C.亚太地区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D.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抓住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推行,使中国逐渐走上了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4
5
2.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 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 ) 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 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物资比较匮乏,国家实行凭票供应的计划经 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资的日益丰富,国家逐渐取消票证制度,同 时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实行股份制企业制度,发行了股票,逐步建立起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2课后作业: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2课后作业: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含解析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选择题1.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

20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

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B。

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析:大规模工程的修建是以国家财力为后盾的,而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力的发展有赖于改革开放。

A项是直接原因,B项是主要原因。

答案:B2.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 )A.粮票→股票B。

大人→先生C.法币→人民币D.臣民→公民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物资比较匮乏,国家实行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资丰富了,国家逐渐取消票证制度,同时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实行股份制企业制度,发行了股票,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A项.答案:A3.近期,新民网发表“省钱省力省时间,网络购物方兴未艾”的新闻。

该新闻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包括( )A.中国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增强节俭意识B.互联网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应用C。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网络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解析: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网络经济还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

答案:D4.最近一项关于“如果离开互联网”的调查显示,有35.8%的人认为自己将“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调查中有30。

5%的人承认自己“沉迷网络,有严重的互联网依赖”。

根据调查,目前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邮件依然是网民主要的网络活动。

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

上述材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 )A。

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B。

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C.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D。

没有任何影响解析:题干中的许多项目涉猎范围较广,更侧重于生活,因此选C项。

答案:C5.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1《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39张)(共39张PPT)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1《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39张)(共39张PPT)

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a.我国走向城市化的途径:多样
1) 乡镇企业
2) 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2010年,中国农民工
超过1.4亿。
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1、何为城市化?
城镇化(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 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地过程和趋势,是衡量一个国 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怎样的城市化进程?
国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增长,1978年之后增长 速度加快,1984年之后高速发展。
⑵原因: a.我国获得了民族独立,为发展提供了前提。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 ⑶影响: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人民生活 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
1)改革开放前,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 2)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道路、趋势、城市群的作用)
3)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①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②改善人居环境,建设节约资源型、生态型城市成为实施城 市化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
• • • • • • 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要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要阅读属于自己年龄的网页。


粗粮变细粮
咸菜变鸡鸭鱼肉
玉米粥变煲汤
而改革开放后,小 汽车开进了寻常百姓家, 很多家庭都不止拥有一 辆汽车 。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建国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新中国展开, 中国人民斗志高昂,这份斗志不但承载了中国 人民摆脱欺凌与压迫的喜悦,更承载着我们改 变落后生活的期待…… 然而,当时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精品解析: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同步练习(解析版)

精品解析: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同步练习(解析版)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一、选择题
1.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有关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
B. 到1978年,经济取得很大进步,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超过同时期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的年均增长率
D. 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
【答案】
D
点睛:一套试卷都是难题的试卷不是好试卷,每套试题都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基础题,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对,再有大约一半左右的中档难度试题,还有约20%左右的难题,这样的试题设计才有一定的区分度和效度。

所以考生在考试过程之中,要争取把容易题和中等难度的题都做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难题尽量争取即可。

千万不能看清基础题,在这样的题上不丢分就等于得分。

这一题就属于基础题,或者说是送分题,得不到就可惜了,可见注重基础有多重要。

2. 导致出现上述重大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②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③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中国社会环境的安定。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课时训练第四单元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岳麓版必修二)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课时训练第四单元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岳麓版必修二)

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选择题1.票证(见下图)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它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作用,仅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之物。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B.工业、农业产量稳步增加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解析:票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当时物资供应不足。

票证的消失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工业、农业产量稳步增加和生活物资日益丰富,与粮棉物资统一管理不相关。

故本题选D项。

答案:D2.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年、1959-1964年、1970-1975年、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79-1984年相对应的是()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1953-1958年,由于一五计划“一化三改”的实施促进了国民经济较快发展;1959-1964年前期总路线的“左倾”错误导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后期1960年,由于农村经济工作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经济方针,国民经济开始好转;1970-1975年“文革”后期,由于周恩来和邓小平的整顿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1979-1984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发展。

故此题应该选择D项。

答案:D3.“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不能说明()A.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B.嫁妆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C.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D.嫁妆保留了传统特色,体现了时代特色解析:“送嫁妆”仍说明保留我国传统的婚礼风俗,故A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4.下列关于城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又称城市化,是由农村型向城市型的转化B.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C.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顺利发展D.我国城镇化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再认、再现能力。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含解析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含解析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年、1959~1964年、1970~1975年、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79~1984年相对应的是( )解析:D 1978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故此题应该选择D项。

2.(2017·陕西宝鸡期末)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图,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析:C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城乡差距最小的年份是在1985年。

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而城市的改革才刚刚起步,所以城市居民收入增加不快,导致城乡差距缩小。

C项正确。

3.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B.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C.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顺利发展D.我国城市化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解析:C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当缓慢,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4.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这表明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是( )A.消除传统习惯影响B.决定社会发展进程C.重构社会发展秩序D.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解析:D 材料反映出互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表明互联网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D项正确。

5.(2017·山东济南模拟)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

材料主要反映了( )A.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B.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C.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D.“左”倾思潮死灰复燃解析:C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乡镇、街道的改名体现了政治变革的影响,近年的改名体现了经济观念对历史传统的影响(徽州、大庸市改名体现了旅游业的影响,思茅市改名体现了特产的影响),两者共同体现出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C项正确,A、B两项表述片面;前者体现了“左”倾思潮的影响,后者则不是“左”倾思潮的死灰复燃,而是经济观念的影响,D项错误。

高中历史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同步练习 岳麓版 必修2

高中历史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同步练习 岳麓版 必修2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同步练习
1.经济巨变的成就,最终体现在()
A.GDP的变化上
B.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上
C.国家的大政方针上
D.进出口贸易额上
答案:B
2.到2001年,我国GDP达到95933亿元,在发展中国家排()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答案:D
3.城镇化是指()
A.农村变为城市
B.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C.乡镇企业大量移到城市
D.人口、用地、经济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
答案:A
4.我国城镇化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的大量增长②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③社会的全面进步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④
答案:B
5.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
A.城市中心化倾向
B.城市边缘化倾向
C.城市区域化倾向
D.城市功能化倾向
答案:C
6.有关城市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苏州、杭州为中心
B.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宁波、珠海为中心
C.大北京城市群以北京、天津、大连为中心
D.城市群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答案:D
7.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特征是()
A.电子商务
B.因特网出现
C.计算机发明
D.第三次科技革命答案: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1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中国GDP的迅速增长,其速度超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的亚洲新兴国家,主要得益于()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GDP的迅速增长原因的理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GDP迅速增长。

【答案】 D
2.“黄金周”假日为人们休闲放松提供了时间,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这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
D.几千年来家庭生活发生重大变革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故A正确。

【答案】 A
3.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的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

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 B
4.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

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

”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②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③与西欧国家建交④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
A.②③B.①②③
①集报纸、广播、电视优势于一体
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
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有何主张并说明其理由。

在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你能看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从这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
题根据材料一“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