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2.3.4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涉及第三章“气候与天气”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征,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征,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2. 学会分析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难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地图、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1)介绍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讲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其特征。
4. 例题讲解:(1)讲解如何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天气系统。
(2)解答学生在分析天气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
(2)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天气系统,如高空槽、副热带高压等。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特征2. 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3. 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七、作业设计答案:2. 作业题目:简述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但部分学生在分析天气图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精品2019高中地理 第二章 2.3 大气环境”中“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湘教版必修1

第三节“大气环境”中“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设计思想(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从现实的天气现象出发,引出相应的理论知识,然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活动”,在教师预设的问题引领下,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3)重视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知识。
(4)“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和动脑,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标分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的要求是: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灯天气系统的特点。
剖析课标,其基本要求是:让学生了解锋面、低压、高压灯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
发展要求是:让学生初步学会在简易天气图上,分析这些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
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气层在地理环境物质交换与能量转化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大气层中天气系统的生成与消亡、发展与运动时全球气候的基础。
天气系统的变化伴随着天气的变化,在影响天气变化的系统中,常见的有锋面系统、低压和高压系统等。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锋面系统与天气,主要包括其团队饿概念和分类、锋面的概念和分类及由锋面移动而引起的天气变化过程。
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形成和一些灾害性天气都与锋面的活动有关,尤其是冷锋,它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二是气压系统与天气,包括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的概念、气流运动特征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等方面。
除正文外,教材还有一则有关“”1998年长江洪水的阅读材料、3幅插图(冷锋示意、暖锋示意、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2项活动。
(新人教版)最新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2.3.4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湘教版必修1【必做练习】

第4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考试标准】一、锋面系统与天气1.气团:是指位于①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②物理属性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
2.锋面:是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亦称锋区。
一般分为冷锋、暖锋和④准静止锋。
一般⑤冷气团在锋面之下,⑥暖气团在锋面之上。
在锋面附近常伴有⑦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系统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在陆地上空运行的气旋,受到地面起伏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在等压线○32转折比较显著的地方,常形成○33锋面气旋系统。
北半球锋面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中心气压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条为○34暖锋,向后方伸展一条为○35冷锋。
气旋中心及锋面附近产生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必考b)锋面过境是否一定带来降水?为什么?提示:锋面活动不一定都带来降水。
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
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
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探究归纳]1.冷暖锋的判断方法 (1)看符号利用符号确定锋面运动的方向:符号所指方向为锋面前进方向。
(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若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看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陡;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缓。
(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5)气象资料图判断法2.准静止锋(1)形成:由于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受地形影响,导致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内在某一个地区来回摆动而形成的锋面。
(2)对天气的影响:多形成连续性阴雨天气。
(3)典型地区: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学以致用](2016·4月浙江选考科目考试)下图示意浙江省某地2016年1月21~25日的天气变化。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篇一:《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目录一、教学内容分析 (1)1. 地位与作用 (1)2.学时 (1)3.教材结构 (1)4.教材重点难点 (1)二、学情分析: (1)三、教学目标设计: (1)1.知识与技能 (1)2.过程与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四、教学方法设计: (2)五、学法指导: (2)六、教学过程: (3)七、学习流程图 (5)《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 地位与作用本节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第三节《大气环境》。
本节是继“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介绍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
在简单天气图中,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判断天气状况,既是本节的概况和总结,又是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重点内容,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实际,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单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并为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2 学时:一课时3 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冷锋、暖锋对天气影响及其原理;(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对天气影响及其原理;(3)锋面气旋的分析。
教学难点:(1)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2)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身心发展都达到成熟水平,如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等的发展都进入最佳时期。
上了高中,如果不注意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不注意培养思辨能力和想象能力,就会使高中的学习越来越困难。
本节学习中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天气雨气候的区别,读过常见的天气符号和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对锋面天气现象有初步认识,但是锋面理论的学习比较抽象,再加上这部分在教材上呈现的比较简洁,学生不容易理解。
高中地理《2.3.4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湘教版-湘教版高一全册地理教案

《2.3.4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常见的天气系统》。
选自第二单元第三节问题四。
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1、指导思想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2、地位作用本节教材的前三问题主要介绍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基础知识和理论。
本课是在前三问题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识读天气预报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的预报。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和天气状况,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征和对天气的影响;②判读、绘制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的示意图;③学会识读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预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课件、尝试运用空间模式和对比分析法,分析锋面系统、气压系统的形成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锋面系统、气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真正懂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4、重点难点〔1〕重点:①冷锋和暖锋的形成及其移动中的天气过程;②高低气压的气流运动的特征和天气状况分析。
〔2〕难点:①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特点;②高低气压的气流运动的特征分析;③锋面气旋的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的依据: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关系。
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春季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
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天气状况可以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天气现象。
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去设置课程学生才会深刻领会。
二、讲授新课
15分钟
1、通过导学案的导学,了解锋面系统,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2、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以及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
3、教师绘制表格系统归纳知识。(幻灯片展示绘制图表)
小组合作,学生明确知识点:(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关系。
板书设计
板书:
一、锋面系统
1、概念
2、分类(表格一)课件展示
二、气压系统
1、分类(表格二)课件展示
2、锋面气旋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学生知识整体掌握很好。
2、本节课最精彩的部分是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板书绘画的锋面图,学生们能够在准确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
3、出乎意料的事:课堂上小组讨论出现不同意见,学生们都对自己的见解各执一词。所以如果再上一次课,我会选择一个时间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展开一场辩论。只有激烈的讨论才会有课堂知识的生成。
通过这样设计,使学生从感官上接受概念并能运用以前的知识更好的理解念,为下面的知识做好铺垫。
三、小组讨论
10分钟
设置问题:
问题一:
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
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1课件 第2章 第3节 第4课时 常见的天气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冷锋、暖锋对天气的影响有什么相同点?________。 (3)比较冷锋、暖锋的降水区域有什么不同?________。 提示:(1)冷锋是冷气团势力强,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 锋是暖气团势力强,主动向冷气团移动。(2)都会带来大范围 的云、雨、大风等天气。(3)冷锋降水区域主要在锋后,暖锋 降水区域主要在锋前。
冷气团主动向 暖气团主动向 冷暖气团势力 暖气团方向移 冷气团方向移 相当,使锋面 动的锋 动的锋 来回摆动的锋
相 气团位置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 锋上;锋面附近气温、气压差异大,风力大 同 点 倾斜方向 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锋面系统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冷气团强,暖气 暖气团强,冷 气团势力 团弱 气团弱 冷气团的移动方 暖气团的移动 移动方向 向 方向 主 暖气团在前,冷 冷气团在前, 要 锋前锋后 气团在后 暖气团在后 区 别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锋前锋后均有, 雨区位置 以锋后为主 雨区范围 小 锋前 中
成才之路· 地理
湘教版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章
第三节 第4课时 大气环境
常见的天气系统
课时目标·导航
基础训练·达标
课堂导学·探究
能力提升·巩固
课时目标·导航
1.知道气团、锋面系统及气压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2.理解冷锋和暖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对天气的
水都有,只不过我国大部分的锋面降水属于冷峰。
(3)冷气团气温不一定比暖气团气温低 冷、暖气团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意味着冷气团就一定比 暖气团的气温低。冷、暖气团的分类标准主要是与经过地区 的温度差异有关。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第2章3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2.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气流运动特点,掌握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的规律性3.使学生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二、过程和方法1.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2.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3.通过研究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初步具备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步骤4.通过对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锋面气旋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教学重点】1.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教学难点】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具准备】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
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
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习目标1.掌握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对天气的影响。
2.理解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运动特征与天气。
3.理解锋面气旋的概念、成因与天气。
知识导引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气团(1)概念: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如温度、湿度、稳定度等)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2) 类型⎩⎪⎨⎪⎧暖气团:比下垫面如陆地表面、海洋面温度高的气团冷气团:比下垫面温度低的气团2.锋面(1)概念: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
(2)锋面特征:①锋面自地面向高空b 冷气团一侧倾斜,其上侧一定是a 暖气团。
②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差异很大。
③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与天气暖气团的温度不一定比冷气团温度高。
冷暖气团的分类是根据气团与其经过地区的热力差异来确定的,暖气团比所经地区温度高,如从低纬移向高纬的气团;冷气团比所经地区的温度低,如从高纬移向低纬的气团。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北半球)气压系统是针对气压状况而言,气旋、反气旋是针对在等压线闭合的情况下的气流运动而言。
三、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1.气流运动:逆时针方向旋转。
2.锋面分布⎩⎪⎨⎪⎧自中心向前方伸展的A 为暖锋自中心向后方伸展的B 为冷锋3.气流分布⎩⎪⎨⎪⎧暖空气:位于冷暖锋之间,如图中C 冷空气:位于冷暖锋以外,如图中D4.天气特征: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东暖西冷”——气旋东侧为暖锋,西侧为冷锋;“前暖后冷”——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探究点一 锋面系统与天气[核心归纳]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比较状元随笔冬、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团及该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我国冬季受形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大陆气团影响,天气寒冷干燥。
我国夏季受形成于副热带太平洋上的热带海洋气团和来自印度洋的赤道气团的控制,水汽丰足,雨量充沛。
确定锋面雨带位置的方法关键是理解“锋前”和“锋后”中“前”和“后”的含义。
“前”“后”既相对于锋面移动的方向而言,也相对于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而言。
也可以这样来记,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多在冷气团一侧。
特别提醒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1)看符号利用符号确定锋面运动的方向:符号所指方向为锋面前进方向。
(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若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看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陡;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缓。
(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5)气象资料图判断法[应用体验]读图,回答1~2题。
1.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冷锋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2.关于冷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B.过境后气温和气压都骤降C.过境后会有雨雪天气D.过境时快速移动,多产生连续性降雨解析:第1题,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故图甲所示天气系统为冷锋。
第2题,冷锋过境前,由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冷锋过境时,暖气团被迫抬升,常出现阴天、雨雪、刮风、降温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代替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答案:1.A 2.A如图为亚洲局部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状况图。
读图回答3~4题。
3.此时甲、乙两地的天气特点是( )A.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B.甲地气压高于乙地C.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D.甲、乙两地均吹西北风4.甲地即将受到( )A.冷锋影响 B.暖锋影响C.高压中心控制 D.低压中心控制解析:第3题,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故A项错误。
从等压线数值看,甲的气压范围为1 022.5~1 025百帕,乙的气压范围为1 025~1 027.5百帕,乙地气压高于甲地,故B项错误。
甲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乙地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甲地气温高于乙地,故C项正确。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甲地吹西南风,故D项错误。
第4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冷锋锋前,即将受到冷锋影响,故选A项。
答案:3.C 4.A探究点二低气压、高气压与天气[核心归纳]1.气旋和反气旋气旋和反气旋是相对气流运动状况而言的,是大气运动的常见形式,也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
其特点比较如下:(1)锋面气旋的平面结构(以北半球为例)。
(2)经常出现的地带:中纬地区。
(3)锋面气旋系统影响下的天气:一般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在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3.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以北半球为例)(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AB和CD处。
(2)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F、G 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锋面类型及移动:图中F、G处都在锋面的北侧(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团,E、H 则相反,为暖气团。
根据图中E、F、G、H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
而且还可确定,锋面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4)天气特点:由图中可知,CD为暖锋,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AB为冷锋,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状元随笔手势判断气旋与反气旋(1)北半球气旋:右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上升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逆时针方向)。
北半球反气旋:右手大拇指朝下(表示垂直下沉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顺时针方向),如图所示:(2)南半球气旋:左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上升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顺时针方向)。
南半球反气旋:左手大拇指朝下(表示垂直下沉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逆时针方向)。
[应用体验]读下列四幅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南半球气旋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2.图甲所示中心地区的天气多为( )A.大雪 B.阴雨C.晴朗 D.以上都不是解析:第1题,气旋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
在北半球,气旋区域内空气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气旋区域内空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结合图可知,图甲表示北半球气旋,图乙表示南半球气旋。
反气旋是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
在北半球,反气旋区域内的空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反气旋区域内的空气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合图可知,图丙表示南半球反气旋,图丁表示北半球反气旋。
第2题,图甲表示北半球气旋,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中心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故其中心地区多为阴雨天气。
答案:1.B 2.B如图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甲地位于低压中心。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四地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B.②地吹偏北风C.③地吹偏北风 D.③地出现连续性降水解析:第3题,在锋面气旋中,低压槽线是冷、暖气团的分界线,因该锋面气旋位于南半球,南部为冷气团,北部为暖气团。
故受暖气团控制的是①③。
第4题,甲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A项错误;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方向运动,②地吹偏南风,③地吹偏北风,B项错误,C项正确;锋面系统中降水主要在冷气团一侧,②④降水多,D项错误。
答案:3.A 4.C如图示意某同学通过网络获得的某城市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部分)。
读图回答1~3题。
1.周一时,该城市在某天气系统中的位置最可能与图中的________地相似。
( )A.甲 B.乙C.丙 D.丁2.下面诗句或谚语描写的天气与控制该城市这三天的天气系统相对应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一年三季东风雨,独有夏季东风晴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D.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3.下面各图与该城市三天来气温、气压变化相符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第1题,根据该城市未来三天天气的变化可知,该城市经历了一次冷锋降雨,周一时为阴雨天气,说明其正处于冷锋的锋后,与甲地的位置相符。
第2题,根据诗句或谚语对应的时间及描述的天气变化状况,结合不同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以确定A、B、C、D项四句诗或谚语对应的天气系统依次是冷锋、反气旋、准静止锋和暖锋。
第3题,冷锋过境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较高,气温较低。
答案:1.A 2.A 3.D下表是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表。
据此回答4~5题。
A.冷锋 B.反气旋C.暖锋 D.气旋5.下列天气现象主要由该类天气系统造成的是( )A.台风 B.梅雨C.寒潮 D.伏旱解析:第4题,结合表格数据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明显下降,气压升高,出现雨雪天气,故判断其为冷锋。
第5题,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的;梅雨是受准静止锋影响而形成的;寒潮是受冷锋影响而形成的;伏旱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
答案:4.A 5.C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M、N为锋线。
据图回答6~7题。
6.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是( )A.北半球锋面气旋 B.北半球冷锋C.南半球锋面气旋 D.南半球暖锋7.图中各点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 )A.①④⑤ B.②③⑤C.①④ D.②③解析:第6题,因为M、N是锋线,所以该图示意锋面气旋。
图中风向标符号有短线的一端是风来的方向,据此可以判断锋面的移动方向,从而判断出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是逆时针辐合,所以该天气系统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
第7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锋面气旋的左侧是冷锋,降水在锋后,①处是阴雨天气,②处是晴朗天气。
图中锋面气旋右侧是暖锋,降水在锋前,④处是阴雨天气,③处天气晴朗。
⑤位于气旋中心,多上升气流,也可能是阴雨天气。
答案:6.A 7.A[教材活动点拨]1.教材P56活动·探究点拨:理解好“锋前”和“锋后”中“前”和“后”的含义,它们是相对于锋面移动的方向而言的;锋面过境前,均为单一气团控制,过境时天气变化剧烈,过境后,主导气团控制。
答案:活动1.略(见探究点一“特别提醒(5)”)活动2.冷锋的降水锋前、锋后均有,但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
活动3.若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会缓慢,或徘徊不前,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这种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叫做准静止锋,如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就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