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班生大学语文--报任安书
大学语文---报任安书

司 马 迁
教 学 目 的 教 学 重 点 作 者 简 介 背 景 简 介 译 内 容 述 评 艺 术 赏 析
补充注释
《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 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一百三十篇,凡“本纪”十二篇,“表”十篇, “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原书 有缺佚,今本系汉元帝时褚少孙补全。《史记》全面而 生动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统治 阶级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面目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 社会中下层被压迫者和反抗者则寄予一定的同情。由于 他在记叙历史人物时注入了自己的深厚感情,再加上精 炼生动的语言表达,书中的人物往往写得栩栩如生,具 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 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在史学和文学两个 方面,它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报 任 安 书
思 考 练 习 朗 读 资 料 链 接 退出
文
教学目的
● 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 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 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
● 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 写法。
返回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重点
★《报任安书》的阅读 理解。 ★ 认识司马迁的人生 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 本文叙事、说理、 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
返回
资料链接
相关评论 作者介绍 教学参考 补充注释 相关图片
大学语文-报任安书

《史记》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黄 通史 帝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 122年 帝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 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略于先秦 详于秦汉, 略于先秦, 全书略于先秦,详于秦汉,所述秦商鞅 变法至汉武帝晚年的历史, 变法至汉武帝晚年的历史,约占全书篇 幅的五分之三左右。 幅的五分之三左右。
——《孟子 –告子》 告子》 告子
“发愤而作” 发愤而作” 发愤而作
——司马迁《报任安书》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
——韩愈《送孟而后工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司马迁的人生观 《左传》:“太上立德,其次立功、 左传》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 其次立言,虽久不废, 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 朽。”
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 先人有言:自周公卒,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 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诏 明世,正易传, 春秋》 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 》《礼》《乐 之际。意在斯乎, 《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 意在斯乎! 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 ——《太史公自序》 焉。 《太史公自序》
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
司马迁
司马迁
前145年——?, 145年——?, 字子长,龙门( 字子长,龙门(今 陕西韩城) 陕西韩城)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
生平
1、“年十岁则诵古文”; 年十岁则诵古文” 20岁漫游大江南北 岁漫游大江南北, 2、20岁漫游大江南北,实地考察风 土人情; 土人情; 30岁为郎中 岁为郎中; 3、30岁为郎中; 38岁继承父职太史令 着手写书; 岁继承父职太史令, 4、38岁继承父职太史令,着手写书; 46岁因李陵之祸 被处宫刑; 岁因李陵之祸, 5、46岁因李陵之祸,被处宫刑; 53岁完成全书 不久即去世。 岁完成全书, 6、53岁完成全书,不久即去世。
【免费下载】广东专插本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广东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大学语文》(公共课)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诗经>中的“采薇”篇选自A.《大雁》B.《周颂》C.《小雅》D.《陈风》2.孟子的核心思想是A.王道思想B.性善论C.民本思想D.清静无为3.屈原是一位有政治抱负的伟大诗人,曾任官职位A.司马B.左徒C.令伊D.太傅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汉书》B.《左传》C.《史记》D.《后汉书》5.有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特点的诗歌是A.宫体诗B.山水诗C.建安诗歌D.汉乐府民歌6.侧面描写罗敷美貌的诗句是A.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B.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C.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D.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7.“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出自A.《与元九书》B.《秦中吟》C.《新乐府》D.《山谷集》8.《春江花月夜》的主旨是A.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B.表现作者深处逆境C.表达了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D.表达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9.运用“主客问答、仰客伸主”表现手法的是A.《别赋》B.《前赤壁赋》C.《报任安书》D.《徐文长传》10.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A.六一居士B.石湖居士C.香山居士D.青莲居士11.《杜十娘怒成百宝箱》选自A.《警世通言》 B.《喻世明言》C.《醒世恒言》 D.《古今小说》12.《聊斋志异》在形式和内容上除借鉴唐代传奇外,还借鉴了A.汉代大赋B.六朝志怪C.宋代话本D.元代散曲13.胡适《容忍与自由》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A.自由比容忍更重要B.因为正义可以放弃容忍C.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D.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14.巴金的处女作是A.《家》B.《寒夜》C.《雾》D.《灭亡》15.有“含泪的微笑”独特风格的作家是A.茨威格B.契诃夫C.莫泊桑D.欧·亨利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大学语文》之《报任安书》(节选)注释疑义讨论

《大学语文》之《报任安书》(节选)注释疑义讨论[摘要]通过对由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第八版)中《报任安书(节选)》一文的仔细研读,发现其中有些注释值得商榷。
本文将取教材中四处较明显的注释不当的字例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处理意见。
[关键词]《大学语文》;《报任安书》;注释《大学语文》是由徐中玉、齐森华主编,教育部高教司组编,1994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
这本教材是普通高校中面向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其他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笔者选择的是第八版教材(2006),相比前几版有所改进,但仔细研读其中的文言文篇章,发现仍然存在一些注释问题,如注释简单、不明古义、注释不准确等等。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笔者研读《大学语文》中的此文后,却发现其中有些注释似为不妥,列举出几条共同探讨。
一、教以慎于接物《报任安书》:“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教材将“慎于接物”解释为“正确处理事情”,“慎”译为“正确”,窃以为该处释义未为确当。
有的教材做“顺于接物”,如郭锡良等编著《古代汉语》作“慎于接物”云:“慎,《文选》作顺,今从《汉书》。
”顺、慎二字古代互通,可互用。
如《管子·小匡》“准顺端惠”,房玄龄注:“顺一作慎”;《易·升》“君子以顺德”,《释文》云:“顺本又作慎”;又如《荀子·富贵》:“将修大小强弱之义以持慎之”,杨惊注:“慎读曰顺。
”《汉语大词典》中,“顺”字的第二十一条释义为:顺,通“慎”,谨慎。
《庄子·人间世》有云:“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庄子一》有云:“顺应读作慎……《左襄二十五年传》‘慎始而敬終’,是‘慎始’乃古人成語。
《报任安书》ppt课件最终版.ppt

《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贤为抒发忧愤而
创作出来的。
课件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 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 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 垂空文以自见。
这些人都是心中忧郁苦闷,不能实现他 的理想,所以追述以往的史事,使后来的 人思。至于左丘明失去双目,孙子砍断双 脚,最终不可能被任用,便退而著书立说, 以此来宣泄他们的郁愤,想留下文章流传 显名于后世。
说明了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 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 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课件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 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 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自古以来,富贵而名声埋没不传的人,是无 法全都记载下来的,只有卓越不凡的特殊人 物能够名扬后世。周文王被拘禁后推演出 《周易》;孔子屡受困厄而写成《春秋》; 屈原被放逐,才创作了《离骚》;
课件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 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 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 所为作也。
左丘明失明,才著成《国语》;孙子被砍断
双脚,编撰出《兵法》;吕不韦贬官迁徙到
蜀地,世上传出了《吕氏春秋》;韩非被秦
国囚禁,写出了《说难》、《孤愤》等文章;
课件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 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即使是到百代之后,这污垢和耻辱会更加深 重啊!因此我舶腹中肠子每日九转,坐在家 中,精神恍恍忽忽,好象丢失了什么;出门 则不知道往哪儿走。每当想到这件耻辱的事, 冷汗没有不从脊背上冒出来而沾湿衣襟的。
报任安书(全文、释文)

报任安书文: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释:我恭敬地跪拜两次并回复您的书信。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前不久承蒙您给我写信),教以慎于接物(教导我要谨慎地接人待物),推贤进士为务(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意气勤勤恳恳(情意、态度十分恳切诚挚),若望仆不相师(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用流俗人之言(而是追随了世俗之人的意见)。
仆非敢如此也(我是不敢这样做的)。
虽罢驽(我虽然平庸无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但也曾听到过德高才俊的前辈遗留下来的风尚)。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只是我自认为身体已遭受摧残,又处于污浊的环境之中,每有行动便受到指责,想对事情有所增益,结果反而自己遭到损害,因此我独自忧闷而不能向人诉说)。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俗话说:"为谁去做,教谁来听?"钟子期死了,伯牙便一辈子不再弹琴)。
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为什么呢?贤士乐于被了解自己的人所用,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而打扮)。
若仆大质已亏缺(象我这样的人,身躯已经亏残),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虽然才能象随侯珠、和氏璧那样稀有,品行象许由、伯夷那样高尚,终究不能用这些来引以为荣,恰好会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
书辞宜答(来信本应及时答复),会东从上来(刚巧我侍从皇上东巡回来),又迫贱事(后又为烦琐之事所逼迫),相见日浅(同您见面的日子很少),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我又匆匆忙忙地没有些微空闲来详尽地表达心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现在您蒙受意想不到的罪祸),涉旬月,迫季冬(再过一月,临近十二月),仆又薄从上上雍(我侍从皇上到雍县去的日期也迫近了),恐卒然不可讳(恐怕突然之间您就会有不幸之事发生)。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因而使我终生不能向您抒发胸中的愤懑),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那么与世长辞的灵魂会永远留下无穷的遗怨)。
报任安书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译优秀3篇

报任安书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译优秀3篇鉴赏篇一《报任安书》是一篇激切感人的至情散文,是对封建专制的血泪控诉。
司马迁用千回百转之笔,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
辞气沉雄,情怀慷慨。
全文融议论、抒情、叙事于一体,文情并茂。
叙事简括,都为议论铺垫,议论之中感情自现。
“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抒发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悲切郁闷,溢于言表;“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如泣如诉,悲痛欲绝……富于抒情性的语言,将作者内心久积的痛苦与怨愤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火山爆发,如江涛滚滚。
大量的铺排,增强了感情抒发的磅礴气势。
如叙述腐刑的极辱,从“太上不辱先”以下,十个排比句,竟连用了八个“其次”,层层深入,一气贯下,最后逼出“最下腐刑极矣”。
这类语句,有如一道道闸门,将司马迁心中深沉的悲愤越蓄越高,越蓄越急,最后喷涌而出,一泻千里,如排山倒海,撼天动地。
典故的运用,使感情更加慷慨激昂,深沉壮烈。
第二段用西伯、李斯、韩信等王侯将相受辱而不自杀的典故,直接引出“古今一体”的结论,愤激地控诉了包括汉王朝在内的封建专制下的酷吏政治;第五段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了自己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
这些典故,援古证今,明理达情,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修辞手法的多样,丰富了感情表达的。
如“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以下八个迭句,实际隐含着八组对比,同时又两两对偶,与排比相结合,既表明了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现象的认识,又表明了以他们为榜样,矢志进取、成就伟业的坚强意志,气势雄浑,令人欲悲欲叹。
又如“猛虎在山,百兽震恐……”一句,运用比喻,沉痛控诉了人间暴政对人性的扼杀和扭曲,形象地说明了“士节”不可以稍加受辱的道理,真是痛彻心脾。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2

• 朗读二部分:第2-5段
第2、3段
内容要义: ①出身低微。
②自己死了, 也无人赞许。
③探讨人生 价值。
重点词语:
所戏弄:所玩弄的人 倡优:意动用法,当做乐师优伶 畜:畜养 与:称许 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特:只是 素:平日 固:本来 或:有的人 用:因为
2021/4/6
4
内容要义:
④一一列举几种受辱的 情况,而自己受的又是 耻辱当中最严重的。
•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 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 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 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 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般士大夫 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 用小书令的地位“推贤进上”。出于以往的沉 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 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人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 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 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 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2021/4/6
8
领会思想内容,欣赏语言特色。
1.《报任安书》表现的思想内容。
①反映司马迁的光辉思想和封建统治者的一些恶劣行为。 ②反映了封建刑狱制度的黑暗、残酷。
③在我国文学史上,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
④揭露封建帝王对待史官的态度和自己写作《史记》的情况。
2.《报任安书》的语言特色。
①磅礴感情,接连倾泻,起伏盘旋。
南面:古义,面向南; 今义,方位名词 衣:穿
⑨由史实得出:“勇怯”、 “强弱”不在主观,而在客观 形势。到受鞭打才想到死而守 节,已经晚了。
审:明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假字
1、诎:诎体受辱(同“屈”,弯屈) 2、以: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3、罔:及罪至罔加(通“网”,法网) 4、摩: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 5、失(yì ):放失旧闻(通“佚”,散乱的) 6、责(zhài):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 指下狱受腐刑)
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结构
• 第一部分:信的开头,陈书的缘由 • 第二部分:抒愤
– 悲愤:身处下贱的痛苦 – 幽愤:惨遭宫刑的原委
• 第三部分:明志
– 生死观 – 发愤著述
• 第四部分:照应开头,屈辱激愤的心情
字 词 解 释
• 倡优畜之。倡优:名作状,像乐师和 伶人一样 • 卒就死耳。就:走向 • 用之所趋异也。用:因为;趋:追求 • 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婴:缠绕 • 积威约之渐。渐:读若兼,浸泡,这 里指消失• 何至自沉溺缧泄之辱哉。缧绁(léixiè): 捆绑犯人的绳子,代指囚禁 • 且夫臧获婢妾。臧获:对奴婢的贱称 •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表:显露 •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倜傥:卓越、洒 脱不拘 • 仲尼厄而作《春秋》。厄:受困 •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订;纪:纲 纪,规律 •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剌谬(làmiù):违 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