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合集下载

《三峡》课文原文、译文、字词及赏析

《三峡》课文原文、译文、字词及赏析

《三峡》课文原文、译文、字词及赏析【作者介绍】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时期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

散文家、地理学家。

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来以他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

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迁到这里)担任过骑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今河北省冀县)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职务。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是鼎盛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

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

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叛乱揭竿而起。

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

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

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东)。

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

他跟随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

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

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水经注】《水经》一书写于三国时期,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共记述全国主要河流一百三十七条。

《三峡》原文及翻译

《三峡》原文及翻译

《三峡》原文及翻译郦道元(约公元466,469,470或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自:从,此处有“在”之意。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qū)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

阙:同“缺”,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亭午:中午。

夜分:半夜。

曦月(xī):日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只太阳。

襄陵:漫上山陵,襄,上。

陵,大的山土,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至于:到了。

或:有。

王命:朝廷的文告。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风:驾风。

以:认为素湍:白色的急流。

绿潭:绿色的深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飞流冲荡。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飞漱:急流冲荡。

漱,喷射。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实在,的确晴初:秋雨初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zhuàn)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不以:不如。

或王命急宣: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宣,宣布,传播。

1、或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失)通假字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3)处。

在七百里的三峽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句解:写山,作者抓住三峽的特点来写,写山的广,多。

】重岩叠嶂(4),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句解:写山的陡、高,江面狭窄。

“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

这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自非(5)亭午夜分(6),不见曦月(7)。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句解:这个句子使用了古汉语中“并提”的修辞手法,把本应写成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了。

理解时应分为两个句子。

即除非下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这一句侧面极力渲染了山的高峻陡峭和江面的狭窄。

】至于夏水襄陵(8),沿溯(9)阻绝(10)。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来回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句解:从正面描写夏天水势凶险。

“阻绝”写出江水暴涨之快。

】或(11)王命(12)急宣(13),有时朝发白帝(14),(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那么)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虽(16)乘奔(17)御(18)风,不以(19)疾(20)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句解:本句通过“朝发”“暮到”“千二百里”的航程描写,再加上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船航行之快,进而说明“三峽”夏水的流速之快。

】春冬之时(21),则(22)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

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

【句解:写俯视江中所见。

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波回影倒,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这句也用了“并提”的修辞手法。

即“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29)间,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下来。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3)处。

在七百里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句解:写山,作者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写山的广,多。

】重岩叠嶂(4),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句解:写山的陡、高,江面狭窄。

“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

这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自非(5)亭午夜分(6),不见曦月(7)。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句解:这个句子使用了古汉语中“并提”的修辞手法,把本应写成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了。

理解时应分为两个句子。

即除非下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这一句侧面极力渲染了山的高峻陡峭和江面的狭窄。

】至于夏水襄陵(8),沿溯(9)阻绝(10)。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来回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句解:从正面描写夏天水势凶险。

“阻绝”写出江水暴涨之快。

】或(11)王命(12)急宣(13),有时朝发白帝(14),(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那么)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虽(16)乘奔(17)御(18)风,不以(19)疾(20)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句解:本句通过“朝发”“暮到”“千二百里”的航程描写,再加上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船航行之快,进而说明“三峡”夏水的流速之快。

】春冬之时(21),则(22)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

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

【句解:写俯视江中所见。

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波回影倒,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这句也用了“并提”的修辞手法。

即“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29)间,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下来。

《三峡》原文和译文

《三峡》原文和译文

课文最后一段写“晴初霜旦”的气氛,那是三峡所独有的。若非三峡,岂有“林寒涧肃”之景?若非三峡,岂有“高猿长啸”的“哀转久绝”?作者萦绕襟怀的情愫,溶注在自然之美中;自然之美又与作者的情愫和谐一致,从而写出情景交融的一笔。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确乎如此。
【主题】课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写法】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最主要的写作特点。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因此突出其山水,是不言而喻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没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写不出三峡的美景的。
再写春冬之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素湍绿潭”是春冬江流的影态,不像夏日奔腾浑浊,自然“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虽是春冬之时,也一派生机,所以“良多趣味”。
最后是写“晴初霜旦”的特殊景观,其时“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从山水到猿啼,写出了三峡特有的风貌,文字准确而简约。
【作业】一、课文写出了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试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此题意在使学生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能领悟作者描述的三峡景物的特点。
先写山高峡深,连绵不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写两岸山峰连绵不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写山高峡深。
次写江水大而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水漫上大山,波浪大而阻隔上下交通。“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迫不得已要复王命,顺流而下,一千二百里的路程一天就到了,那速度即使骑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这种对比烘托,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那速度是多么快。

初中课文《三峡》原文

初中课文《三峡》原文

初中课文《三峡》原文【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赏析】《三峡》是一篇山水之作,仅仅两百字的篇幅,描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炼,生动传神。

全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全文共四段,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第一段写山,后三段写水。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三峡》(郦道元)译文、注释、课文分析及文学常识

《三峡》(郦道元)译文、注释、课文分析及文学常识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指乘船)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毫无。

阙:通“缺”。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至于夏水襄陵(襄:上。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没有这么快。

以:及、赶上。

疾:快。

)则素湍绿潭(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

)飞漱其间(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三峡》原文

《三峡》原文

《三峡》原文《三峡》原文《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ng)。

' 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空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如果有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这中间大约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各种景物的倒影。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很多乐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

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鸣,叫声连续不断,声音非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 选自《水经注疏》。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466或472-527),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其书名为解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址、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文
两个(三个)语句内容相互揉杂,彼此隐含,理解时,要 上下文应并成一句。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 本文中有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吗?请写一句所学过的诗文 中互文见义的句子。
重岩叠嶂——重叠岩嶂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 林寒涧肃——林涧寒肃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亭午,不见曦; 自非夜分,不见月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正面表现山高耸巍峨的语句。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视觉上侧面表现了山高。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正面描写江水因猛涨而水势险恶的语句。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照应“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巩 固 练 习
通过对比,侧面描写江水的迅疾。
整 自三峡七百里中 体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感 知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精 读 第 一 自 然 段
(长) (多) (高峻)
连绵
山 高峻
狭窄 铺 垫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侧面渲染山峰的高 峻、江面的狭窄。
(夏水的迅疾险恶) 水 Back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整 体 感 知
精 读 第 二 自 然 段
xià o
) )
退出
)引
有关 朗读
shù
Back
练习
课 文 朗 读
断 句 与 节 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 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 /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Back /泪沾裳!”
郦道元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北极
文稿
有 关 知 识
1. 认识三峡: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Back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瞿塘峡 : 最短,最狭,最险
滩 多 水 急 的 西 陵 峡
三峡景 三峡情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幽 深 秀 丽 的 巫 峡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串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高山上 长声 山 寂静 每 天刚 结霜的 译 到 晴 早晨 的猿 涧 吼叫 课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文 接连不断 悲哀婉转
第 四 自 然 段
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林间清凉, 涧谷寂静,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 连接不断,非常凄凉怪异,在空旷的山谷中传来 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夫唱 Back 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串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 译 白色的急流 课 文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极高的山峰 第 三 自 然 段 倒悬的泉 水和瀑布 急流 冲荡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代 怪 柏
水清、树荣、 实在 山高、草盛 译: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 着清波,倒映着各种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 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Back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俯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仰视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白浪、绿潭、青山、花草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清 幽 秀 丽
Back
退出
色彩
拓展 练习
整 体 感 知
精 读 第 四 自 然 段
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怎样的 时间和事物?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其特点。
晴初霜旦
林、涧、猿啸、回声
《水调歌头 游泳》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三峡》(节选) 余秋雨 《长江三峡》(节选) 刘白羽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拓 展 延 伸
古 今 美 文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歌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悲寂、凄凉、渲染了寒秋三峡的凄凉、肃杀 的气氛。 凄寒、肃杀
结尾引用渔者的歌谣有什么作用?
再度渲染三峡秋景的悲寂、凄凉。也侧面表现出 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Leabharlann 知 拓展 练习 退出Back
整 体 感 知
为什么不按四季的时间顺序描写三峡的风 光,而是从山写起,且按夏—春冬—秋的 顺序来写? 为“峡”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 “峡”,所以起笔于山,十分自然。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串 至于夏水襄陵,沿 溯 阻 绝。 译 到了 顺流 逆流 断,阻绝:受 上、漫上 而下 而上 阻不能通行。 课 文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有时 第 二 自 然 段 火急传达 早晨出发 傍晚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 飞奔的马 驾 不如 快 译: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下行和上行 的船只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 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以到江陵,这中间相距一 Back 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课 文 朗 读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课 文 朗 读
生 字 与 注 音
阙(
quē

ng 叠嶂 ( zhà )
襄( xiāng )陵 曦( xī )
沿溯( sù ) 素湍( tuān )
绝巘( yăn ) 属(
zhŭ
首页
长啸( 飞漱(
翻译 感知 拓展
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最为凶险,迅疾, 最富三峡特色。下面先春冬合写,后独记秋 天,也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水势暴 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 Back 下,入情入理。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拓 展 延 伸
古 今 美 文
《早发白帝城》 《三峡歌》
李白
陆游 毛泽东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背 诵 课 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从色彩上对三峡冬春景物进行描写。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概括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写秋天的清冷与寂静。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照应“两岸猿声啼不住。”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巩 固 练 习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课 文 朗 读
视 频 朗 读
Back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串 译 课 文
第一自然段:串译 第二自然段:串译 第三自然段:串译 第四自然段:串译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背诵
串 译 课 文
第 一 自 然 段
——吴均《与朱元思书》(部分)
Back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拓 展 延 伸
古 今 美 文
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 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 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什 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 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 都消受不住这三峡……
-----余秋雨 《三峡》(节选)
两岸巨岩,倒影如墨 ;中间江面,碎光荡 漾 ;近处江面,绿如翡翠 ;远方群山,如红宝 石闪光 ;有时,碧波雪浪,海鸥翩飞;有时水 天柔和,江船宁静……
—— 刘白羽 《长江三峡》(节选)
Back
退出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巩 固 练 习
表现山连绵不断的语句。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的什么特点? 3、为什么不按四季的时间顺序描写三峡的 风光,而是先从山写起,且是按照夏—春 冬—秋的顺序来写呢?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整 文章的四个段落依次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 体 感 三峡两岸的山 知
三峡的夏水 三峡的春冬景色
三峡的秋天景象
Back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退出
首页 有关 朗读 翻译 感知 拓展 练习
Back
退出
拓 展 延 伸
古 今 美 文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 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 相轩(xuān)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 峰。泉水激石,泠(líng)泠作响;好鸟相 鸣,嘤(yīng)嘤成韵。蝉则千转(zhuàn)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