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诗海拾贝教案4 新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组:诗海拾贝》优课教案_0

课题: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群文阅读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海的浩瀚,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搜集、整理、诵读、欣赏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
2、通过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回忆积累的诗歌,从中受到启发,选择专题。
3、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强烈愿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教师:我们从小到大已经学习过不少的诗词了,今天大家能够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喜欢的诗词么?再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
(学生说诗句、谈原因)2、教师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汉乐府《上邪》、《山居秋暝》、《如梦令》、《满江红》,学生认真聆听,从中归类发现这几首诗词当中都有的一个共同事物。
(虽然都不是咏雨诗,但是都谈到了雨。
)板书左侧黑板:“雨”,提醒孩子们以后学习诗词我们也可以用这种归类记忆法来学习。
二、走进诗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的诗流域,徜徉其中,感受那场时光“词”场。
课件展示教学目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中画,聆听诗中音。
三、小组探究交流分享((比较讨论,四中选一)1、小组合作,共同研读预习作业的表格,互相交换意见。
学习要求:第一、学会聆听;第二、学会表达,将四首全部讨论完,然后从四首诗词当中选取小组最感兴趣的一首,配上图画,在同学面前展示交流成果。
2、小组上台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相应补充(诗人、词人的背景介绍,创作原由,诗词表现手法。
)板书:表现手法:兴想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四、诵读诗词,升华情感1、生齐读四首古诗词《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2、生吟诵《诗经·采薇》,所有学生跟着节奏一起吟诵。
3、师:让我们伴着这样唯美的歌声,将古人的优秀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课件

学习成果
每个小组完成一份主题诗歌课 件,并进行展示交流,全班共
享学习成果。
02
诗词基础知识
诗词的起源与分类
起源
诗词起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和生活, 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方 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诗词逐渐发展 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分类
诗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如按内容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等; 按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等。
诗词的韵律与节奏
韵律
诗词的韵律是指押韵的规律和要 求,押韵是指在诗词中相同或相 近的音韵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节奏
诗词的节奏是指诗词中的停顿和 重音,通过合理的安排停顿和重 音,可以增强诗词的表达效果。
诗词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
诗词中的意象是指通过形象描写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意象通常具有象 征意义,如“月”常代表思乡之情,“花”常代表美好和青春。
《望庐山瀑布》
总结词
这首诗描写了壮观的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和向往之情。
详细描述
诗人李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 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这首诗通过描绘瀑布的 壮观,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总结词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 好友孟浩然去广陵的情景,表达了深 厚的友情和离别之情。
确定朗诵风格
根据诗词的特点和情感, 确定合适的朗诵风格,如 激昂、婉约、深沉等。
朗诵技巧与表达方式
语音清晰
发音要准确,咬字要清晰,语 速要适中。
语调变化
根据诗词的情感和语气,适当 调整语调,以增强表达效果。
节奏感强
注意把握诗词的节奏,通过停 顿、重读等手法突出重点。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教学设计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2、教学重点:阅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中外诗歌的形式、内容和音律等特点。
教学难点:认真阅读体会,借住注释和图画,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诵读品悟法教学准备:搜集、阅读、背诵经典诗歌,积累众多的诗人以及诗歌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1、2、3、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1、2、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学生个别交流之后,教师简介诗歌起源。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1、2、3、4、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1、2、3、相机板书:对比对偶叠词4、5、七、总结学习方法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八、自学《春夜喜雨》1、2、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诗海拾贝《诗经·采薇》对比、对偶、叠词《春夜喜雨》对春雨的喜爱。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诗海拾贝-人教新课标

学校:备课时间__年_ 月_ _日备课人学科语文课时 1 课题诗海拾贝教学目标1.充分感受古诗的意韵美、节奏美,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与同学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组织好搜集和诗歌欣赏,给诗歌分类,举行诗歌竞赛和诗歌朗诵会四个活动。
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二次备课一、直接导入二、合作讨论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二、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三、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四、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五、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
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中诗的国度。
4.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中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诗海拾贝 教案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类别
诗歌的题目
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欣赏诗歌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 课时 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诗海拾贝_人教新课标

1、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2、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3、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4、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
【活动和过程】
1、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2、组织学生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A.能B.不能
你能说出你喜欢你推荐的诗歌的理由吗?
A.理由充分B.说不出理由C.理由不充分
写出你是怎样搜集这些诗歌的?
A.网络B.书籍
2.互评量规
要点与分数
A级
B级
C级
诗歌的搜集情况
.20首以上
10首~20首
10首以下
诗歌的分类是否多样
5类以上
3~5类
2类
喜爱诗歌的理由是否充分
.理由充分
理由不充分
说不出理由
4、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5、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6、诗歌分类表整理人:
类别
诗歌的题目
作者
7、组织学生分组整理研究,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研究。
8、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9、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10、提供评价表。(下表)
11、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成果】
将自己整理的诗歌,按类别、题目和作者,做成表格。并且推荐一首诗歌,写出喜欢这首诗歌的理由。
12、师生交流。
13、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诗歌
作者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诗海拾贝-人教新课标

第 周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课题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歌。
过程与方法:
感情朗读,引导想象、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情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
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具
黑板,粉笔
电化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备注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分层作 业设 计
1、收集描写景物的古诗。
2、从《诗经》中摘抄喜欢的诗句。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最新版六年级上语文 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教案)

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1.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的异彩纷呈,发展思维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和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2.通过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小试牛刀写古诗等活动,让学生学习欣赏、吟诵、演唱古诗词以及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积累名言警句,提高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3.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通过诗海拾贝的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1.开展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在朗诵、编辑、写作等方面特长的广阔的平台。
2.口语交际的训练,其实在辑、品、诵的活动过程中都含有说的成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是自主活动,遇到困难就需要和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无形中就锻炼了交流合作能力。
一是交流开展活动的心得或好的体验,提出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二是组织对优秀评点、赏析文章、书法作品进行观摩欣赏,进行课堂交流。
3.写作能力是基本的语文能力之一,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动手写或画的内容。
1.课外搜集、整理诗歌,以备交流。
编辑以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为宜,分组并推选出组长。
选出活动主要策划人(或由班长、语文课代表代理),组建评委(包括教师与学生,最好能聘请兄弟班级的同学和其他任课教师参与)。
2.教师指导:(1)明确活动目标和活动要求;(2)进行活动内容的技术性指导;(3)对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培训。
3.设置表格,以备整理资料。
4.多媒体教学课件。
5.奖品。
2课时一、激情演讲,直奔主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俯拾皆是。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大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伟大诗人,他们的优秀诗篇,为各国人民所传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12学习教育资源
K12学习教育资源
“诗海拾贝”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编写教师: 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次备课
重点、难点:
激发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教学准备:
已搜集的大量诗歌 推荐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歌,归纳分类方法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说说自己的收获。
2.小组讨论特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
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
关于春天的诗……
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K12学习教育资源
K12学习教育资源
1.总结诗歌分类的方法。回顾本组中的六首诗歌是按什么分类的?
2.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3.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并交流。
4.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三、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
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师生共同小结诗歌欣赏的方法,然后组内学习《诗中的“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
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
手,分析其含义。
④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
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
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5.以《天净沙•秋》为例,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再说说这首诗美在
哪里。
6.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四、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