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小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合集下载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绝密★启用前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是用小说与散文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

这与他特殊的身世经历,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体验相关,也与他自己的“角色认知”上的困扰相关。

沈从文生于湖南凤凰县,地处湖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处,是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聚居之所。

湘西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长期被歧视的历史,给他带来特殊的气质,使他既富于多彩的幻想,又有着在长期的历史中积淀的沉痛隐忧。

沈从文出生于行伍世家,14岁高小毕业后从军,随军队辗转流徙于三省边境与长达千里的沅水流域,谙熟这一带人民的爱恶哀乐的鲜明生活样式和淳朴的乡俗民风,积累了宝贵的人生经验,也形成了对民间世俗生活特殊敏感的生活情趣。

以后接触了“五四”新文学,1923年只身离开湘西来到北京,同年秋报考燕京大学,未被录取。

他是以“城市边缘人”的身份,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和出色的才华,打进文坛,“挤”进城市的上层文明社会的.所以他可能很自负,又始终有一种自卑。

这对于他的创作题材的选择和艺术视点的形成,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沈从文的自卑和自负,都表现为他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他一再宣称:“我实在是个乡下人……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

这种“乡下人"的角色认知,某种程度上触及了作者隐秘的潜意识角落里乡下人的自卑情结,但更重要的是使他成为湘西生活自觉的叙述者、歌者,另一方面又使他在跻身都市生活时,自觉地以“乡下人"的目光和评判尺度来看待中国的“常"与“变”.沈从文的创作处于左翼文学和海派文学之外,选取了地域的、民族的文化历史态度,由城乡对峙的整体结构来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初始阶段所显露的丑陋之处。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邯郸市曲周县好的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必修三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邯郸市曲周县好的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必修三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必修4月考试题第Ⅰ卷(1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6分)戏剧与戏曲“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钟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

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

后来,娱乐性的玩耍也叫“游戏”。

所以“戏”原本有仪武、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

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

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

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

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其思想内涵深化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

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

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问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的戏剧体系。

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

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缜密。

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

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曲周一中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A(“这种活动仅在上层社会流行”表述错误,原文是“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并不一定意味着踢球仅限于在上层流行。

)2.D(内容杂糅。

依据原文,应该是从《水浒》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可看出宋朝清明节习俗主要是纵情取乐,从《清明上河图》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3.A(忽视条件,曲解原文。

原文说“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可见祭祖活动不能说明“宋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不再有宗教般的神圣感”。

)4.B5.A(“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是谥号,而非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6.B(“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表述有误,原文“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的意思是唐太宗希望于志宁好好教导太子,同时向他许诺官职赏赐是可以不按常规次序而破格获得的。

)7.(1)太宗曾经设宴款待亲近的朝臣,问:“于志宁在哪儿?”主管官吏禀奏:“陛下下令召见三品及三品以上官员参加,而于志宁是第四品。

”(“尝、安、敕”各1分,句意2分)(2)事物本来有自身的规律,并非全部和人事有关。

虽然是这样,陛下在没有灾害的情况下也警戒自己,这对造福是没有妨害的。

(“固、虽、戒、害“各1分,句意1分)8 。

①直接抒情:“无人知此意”,直接表达无人理解的凄凉;“天涯”二字深表飘泊之苦,“节序匆匆”,表达了时光流逝,自己却报国无门的无奈。

(2分)②间接抒情:借事抒情:适逢端午,诗人高歌楚辞来表达对屈原的凭吊和自己的爱国情怀;(2分)借景(物)抒情:榴花不似舞裙红,表达如今的失意与痛苦;“满帘风”显出作者无人理解的痛苦悲凉之情。

(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9.不同:①表达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与敬仰;②表达真挚强烈的爱国情感;③身世漂泊的感慨。

(答出一点得1分,读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高二语文月考卷参考答案1.C【该项说的人们对于“湘西世界”的评价,而非形成的原因。

】2.D【文章并没有说沈从文“挤”进都市生活后的种种不如意导致了他的自卑情绪。

】3.A【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处于两者之外,而非之间。

】4.B【绸:缠绕】5.C【俄雨止,复旆之,旌帜数千皆倒系杠上,识者异之。

】6.B【文中没交代他率军英勇抗击宋军。

】7.(1)曾经自己书写姚崇的《口箴》,刻在石碑上。

孟昶用银器、锦彩赏赐他。

(注意:“自书”“诸”“赐”各1分,“赐以银器、锦彩”为状语后置句1分,整体通顺1分)(2)淳化初年,(孟玄喆)生了病,请求改换临淮河的一个小州养病。

(注意:“濒”“病”“养疾”各1分,“病”前省略主语1分,整体通顺1分。

)8.“知”是知道、知晓的意思,(1分)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黄叶以人的气息,好像它们知道晚秋已经到来,赶紧纷纷飘落,来应和秋这个季节。

(3分)而更深层的意思是说作者由秋的黄叶飘零而生落寞无依之感。

(3分)9.首联写出了他感叹秋的来临,有悲秋之意;(2分)诗人虽然遭贬,但是他却要像“老松”那样“卧云壑”,只有“万牛”才可挽回,可见他不愿落入世俗的那种孤高气傲的情怀,(3分)以及劝慰朋友子由不必在意贬谪的情感。

(3分,意思对即可)10.(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每空2分,共12分)11.(略)12.(1)C E(5分)【C书法成功需要“工学”,还需“领悟”。

E唐德宗不是中了敌人的离间计,而是受到了卢杞的挑拨。

】(2)颜真卿从小就勤学苦练,有吃苦耐劳、认真钻研的精神;(2分)受到名师指点,先是跟外祖父学习,后跟大书法家张旭学习书法;(3分)他有很高的的悟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领悟到书法的精髓。

(3分,意思对即可)(3)抗击“安史”叛军时,他率先举起义旗,并取得了第一个抗击叛军的胜利(2分);遭遇奸臣陷害被贬外放时,他仍忠君爱民,所到之处政绩斐然(3分);去说服“二李”投降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彰显了一代忠臣的伟大气节。

(精编)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小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3

(精编)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小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3

练习题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啸.(xiào)江渚.(zhǔ)茅塞.顿开(sè)B.萧.萧(xiāo) 缭.绕(liáo) 讳.疾忌医(huì)C.萧森.(shēn) 赔偿.(chánɡ) 麻痹.大意(bì)D.潦.倒(liáo) 莅.临(lì) 曲高和.寡(hè)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义愤填膺扪心自问曲折莹回楹联B.一夫挡关豺狼之心望帝啼鹃崔嵬C.峥嵘岁月面目狰狞开门辑盗湍急D.敷衍塞责气魄宏伟闻名遐迩咨询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全国最大的国有重点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龙江森林工业基地是东北大粮仓的天然生态屏障,也是黑龙江、松花江等六大水系主要发源地和涵养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B.农业部食物营养所副所长王东阳表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食物供需基本平衡,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向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提高。

C.促进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D.针对记者提出的我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教育部官员刘利民强调,三部委《意见》的出台,就是要解决农村教育的短板问题。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

②君平:是汉代严遵的字,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成都市上以占卜为生。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2)作者在最后一联中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做简要分析。

河北省邯郸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4归去来兮辞》《5滕王阁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

河北省邯郸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4归去来兮辞》《5滕王阁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

《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习题一一、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1、悟.已往之不谏.()2、载.欣载奔()3、田园将芜胡..不归()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5、曷.不委.心任去留() 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7、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顔()()8、恨.晨光之熹微() 9、实.迷途其未远()10、三径就.荒() 11、云无心以.出岫()1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1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14、于是风波未静风波..: ()15、尝从人事人事.: ()二、一词多义积累以1、既自以心为形役()2、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3、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4、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7、诸侯以惠爱为德()8、木欣欣以向荣()9、作《师说》以贻之() 10、焉用亡郑以陪邻()11、眄庭柯以怡颜() 12、遂自投汨罗以死()13、不然,籍何以至此() 14、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1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16、君不以贫故倾力相助()1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8、亦以卒后嗣之愿云()19、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委1、曷不委心任去留()2、如土委地()3、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策1、执策而临之(《马说》)()2、策扶老以流憩()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4、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行1、感吾生之行休()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4、余嘉其能行古道,做《师说》以遗之()5、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6、琵琶行()7、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夫:1、问征夫以前路() 2、乐夫天命复奚疑()之: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求之靡途()3、四方之事()奚:1、奚惆怅而独悲() 2、乐夫天命复奚疑()奔:1、载欣载奔() 2、情在骏奔()《滕王阁序》1.给下列词注音。

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网络作家天下尘埃的《咸雪》和《囚心》,产生一种恍惚的感觉,它们究竟是所谓的“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它们本来是以网络的面目出现,但又都进入纸媒选稿的视野。

作为纯文学作品,《囚心》被《人民文学》刊载;作为通俗小说,《咸雪》则被<今古传奇》选中作为头条。

这或许说明一个问题:“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文学本质上没有差别。

为什么文学中要分出“网络文学”这样一类来,不是按照文体的标准,也不是按照题材、长短等等的标准。

但若说纯粹出于研究或者称呼的方便这样命名,又不能涵盖网络文学独有的特性。

或者用“雅”或“俗”来概括传统和网络作品的文学品位,也有此一说,但亦不全面。

网络文学是当下大众文学的重要构成,甚至在某种角度上网络是大众文学的主阵地,但是大众文学或者它的另一个称谓“通俗文学”就一定俗吗?怕不尽然,《咸雪>和《囚心》就突破了这种界限,它们是通俗文学,但又具有非常优雅的文韵,在这一类作品中显得有特色;同时也正是这种“雅”,让天下尘埃的写作具有了跨界的可能性一跨越网络和传统之间的鸿沟,探索一种优雅的网络写作。

这样做是有风险的。

网络文学被称为“快餐”文化之一种,快餐首先光速度要快,饥饿的读者每天等着吃;二要有重口味,以掩饰其粗糙的做法;三是不过分追求丰富的营养.能快速地填饱肚子才是王道。

这样一来,精描细化、精雕细刻就显得没有用武之地了。

网络作品遭人诟病的重要缺陷是只提供娱乐、消遣的材料,缺乏正向的价值观。

作为历史小说,《咸雪》和《囚心》一个有历史背景,一个则纯然虚构,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即通过人物的命运沉浮或者时乖命蹇,揭示出主宰其中的人性和道德力量,这也就与当下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了。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高一语文期中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中外许多叙事学家都做过精辟论述。

英国学者M·比尔兹利认为:“文学作品中的说话者不能与作者划等号,说话者的性格和状况只能由作品的内在证据提供,除非作者提供实在的背景或公开发表声明,将自己与叙述者联系在一起。

”我国学者赵毅衡也说道:“小说叙述文本是假定作者在某场合抄下的故事。

作者不可能直接进入叙述,必须由叙述者代言,叙述文本的任何部分,任何语言,都是叙述者的声音。

叙述者既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它就拥有自己的主体性,就不能等同于作者,他的话就不能自然而然当作作者的话。

”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谭君强在《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一书中指出:“任何一部叙事作品,都由一个或多个特定的作者所创作。

其中叙述者的确定,视点的选择,也都由真实意义上的作者所决定。

此外,在某种程度上,不少叙事作品也往往成为作者自身思想、情感、心路历程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表白。

作者往往借助作品中的叙述者、人物、事件等实现与读者的交流,乃至于与自身思想的交流,达到相互间错综复杂的隐含对话。

然而,在叙事分析中,需要格外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必须将真实意义上的作者与叙事作品中的叙述者严格加以区分。

前者是写作主体,后者则是叙述主体;前者是一个或多个具有真实身份的个人,后者则只具有语言主体的性质。

”在不同的小说作品中,叙述者与作者的关系有所不同,叙述者与读者的关系也有所不同。

在许多第一人称叙事小说中,叙事人“我”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组织故事情节的,他严格按照“我”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推动整个小说的发展。

比如在《孔乙己》中,关于孔乙己的许多事情都是通过叙述者“我”在酒店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听酒客间接转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题2
一、基础积累(28分,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ú)巉岩(chán)飞湍(tuān)猿猱(róu)
B.抚膺(yīnɡ)锦瑟(sè)恬然(tián)霓裳(shǎnɡ)
C.栈道(zhàn)嗟叹(jiē)商贾(ɡǔ)钿头(diàn)
D.吮血(shǔn)六幺(yāo)幽咽(yè)宵柝(chè)
2.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噫嘘兮,危乎高哉!
B.飞湍暴流争喧豗,硑崖转石万壑雷
C.独留青家向黄昏
D.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②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
B. ①砯崖转石万壑雷转:使石滚动②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C. 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长句:指七言诗②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大姐
D. ①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徒,空②却坐促弦弦转急促:紧、迫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朝避猛虎
B.梦啼妆泪红阑干
C.遂命酒
D.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暮去朝来颜色故
C.铁骑突出刀枪鸣
D.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盛唐时期的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诗史上的双子星并称“李杜”,世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而中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二.填空题。

(20分)
8.初唐四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李白继承了屈原以来的__________诗歌传统。

10.,犹抱琵琶半遮面。

11.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愁空山。

12. 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14.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15. ,生长明妃尚有村。

_____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

16. _________________,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_______________。

17.如何四纪为天子,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2分)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8.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6分)
答:
19.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6分)
答:
四、语言运用(6分)
20.仿照下面的句式,改变地点和内容,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6分)
我梦想,来到了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了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答:
练习题2答案
1.【解析】选CA项“猱”读náo;B项“裳”应读chánɡ;
D项“柝”读tuò
2.【解析】选D
3.B
4.C
5.【解析】选C名词作动词;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6.【解析】选D“钩连”古今意思相同,都是“连在一起”的意思A.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B.颜色:古义为容貌,今义为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C.突出:古义为冲出,今义为使超过一般
7.答案:A
18.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19.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0.我梦想,登上了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飘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我梦想,来到了茂密的松林,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