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3月)语文答案
【最新】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 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3月试题答案pdf

语文寒假验收试题答案1.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思路】B项,于文无据。
文中第三段只是说技术成熟后会进入“艺术化”的境界,但并未探讨人所从事的工作进入艺术化境界后的效率问题,故“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并无依据,C项,从文中第三段开头来看,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审美境域表现在“人的物质生活层面的美化”和“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并没有提到“精神生活”,D项,主观臆断,原文第四段说“反而所谓纯粹艺术,在被精英化、经典化之后孤立提纯出来,成为少数人从事的‘崇高事业’,脱离了原生土壤,游离出日常生活世界”,这句话的意图是批判这样一种不好的倾向,从中并不能推出“传统的纯艺术越来越脱离生活土壤,势必被边缘艺术赶超”的结论。
2.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题思路】“拿通俗艺术与高雅艺术对比”错误,由原文“正是这些介于实用与艺术之间的门类,包括通俗艺术、流行音乐,民间舞蹈、戏曲影视等才是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审美境域建构的艺术”可知本段是将包括“通俗艺术”在内的“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审美境域建构的艺术”与高雅艺术作对比的。
3.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解题思路】“人以审美的方式来展开自己的全部生活”只是表明人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进行着审美活动,既然是审美,事物就有美与不美的区别,所以“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美的”的结论错误。
4.C(小说中三处对雪的描写都没有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分别为交代背景、烘托“我”赛前的紧张心理、烘托哈桑如雪一般的纯洁品质。
)5.(6分)“我”:渴望成功但胆小怯懦。
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渴望并努力赢得比赛,但当看到哈桑为“我”保护风筝而被欺负时,却不敢挺身相救。
(2分)哈桑:①睿智勇敢。
能看穿我的心思并鼓励“我”,抢风筝受欺时能勇敢反抗(2分)②有奉献精神。
为我追风筝,并拼命成功保护了风筝。
(2分)6.(5分)对我来说,是用以向父亲证明自己的东西(或答“是打开父亲心门的钥匙”)(2分);对每个风筝斗士来说,是勇敢与荣誉的象征(或答“象征每个人心中的成功梦想”)(1分);对哈桑来说,是证明自己与少主人阿米尔的坚固友谊的物品。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末考试-语文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8-19学度高二下年末考试-语文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2页,总分值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卷〔51分〕【一】基础知识〔30分〕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修葺.〔qì〕芳馨.〔xīn〕奇葩.〔bā〕喷薄.出之〔bó〕B、踯躅.〔zhú〕摇曳.〔yì〕国殇.〔shāng〕鼎铛.玉石〔ch ēng〕C、诡谲.〔jué〕怆.然〔chuàng〕窥.视〔kuī〕羁.旅情怀〔j ī〕D、霰.雪〔xiàn〕聒.噪〔guō〕戏谑.〔nuè〕沽.名钓誉〔gū〕2、下面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B、吴楚东南柝,乾坤日夜浮。
C、戍卒叫,涵谷举,楚人一炬,悲伤焦土!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老师批判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办事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D、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
手捧录取通知书,他踌躇满志....,意气昂扬。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特别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纳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
C、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今后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接着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D.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3月)语文试题_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②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③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岑参)④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
(陆九渊)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修身养性一个人,性情温和,处处体现儒雅之气,给人感觉有修养,有涵养,称之为君子。
荀子说:“性本恶”。
那修养又从何而来呢?所谓修养是指修身养性的结果。
孩子,文明用语,待人礼貌,不能称之为修养,而是有家教。
有家教,是修养的前身。
一个又修养的人,首先得文明,口出狂言的人,他的修养与涵养体现在那里呢?他只能被进步的社会淘汰。
有修养的人是性格好,别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的世界是烦躁,浮气喧天,对名利追求特别在意,而有修养的人面对那些金钱名利的诱惑只是微微一笑。
陶渊明追求恬静,飘逸,远离世喧,采菊东篱下,虽然草盛豆苗稀,却依然带月荷锄归,并不在意,道狭草木长,稀露沾衣。
说明他走出了世俗,过着隐居的生活,修身养性,门前五棵柳树,衣虽破,却活出了自我,真我,本我。
再说鲁迅,用自己的思想感染他人,自认为医治好人的身体,不如医治好人的精神,他用文字唤醒沉睡的心灵,曾经地彷徨,也试图呐喊,到最后朝花虽然夕拾却也并不在意。
生活给了他启示,思考给了他修养,他不会像康有为那样激情高昂,却可以用自己的思想碰撞人们心灵深处的感动,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这也是一种修养与涵养。
假如说陶渊明不去隐居,而是在官场拼搏你死我活,说得好听点是为国家担忧,说的不好听,就是放不下名利宁为五斗米折腰,那么,这个世上就不会有一个飘逸的老叟,而是多了一个的墉墉碌碌小吏。
屈原投身汩罗江,为世士留下至理名言,这也是有修养的一种体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虽然壮烈,却也有了一份悲凉。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7试卷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7试卷大庆铁人中学高二学年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 分,答题时间150 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目唐朝内地与西域通过丝绸之路的交往,不仅表现在各种物品的输入与输出,更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人员之间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内地有大量的戍卒、使节、文士、商贾等进入西域,而更多的还是西域人受到中华各地的吸引,纷纷前来通使,贸易、留学、甚至入仕、传教,因此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交流的主要途径,唐代诗歌中的诸多西域名物品类以及文化事象均是这种交流过程的反映,丝路文化对唐代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空间之于文化,不仅仅只是地理概念,还应当包括时间观念和思想空间。
唐代诗歌的地理延伸从“阳关”“安西”到“葱岭”“西海”,直至“条支”“拂林”,正是汉代之后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延伸。
唐代承续汉事,积极开拓西北,经营西域,藉保关陇安全。
唐诗以汉喻唐,包含了对古人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民族历史的崇敬和对国家实力的强烈自信。
如果地域性和时间性是向外的延伸,思想性就是向内的省视,而对于唐代诗歌而言,外来的思想影响莫过于佛教。
佛教于汉晋之间自西域传入,我国僧人又赴天竺求法,得佛教真传而使中国也成为佛教中心,佛教至唐代达到鼎盛。
唐代文士礼佛及与佛教僧徒交往之风盛行,细密精深的佛理、意味幽远的禅意也使得唐代诗歌中弥漫着浓郁的佛学气息。
这种自觉自愿的能动选择、直指内心的深层体验,激活了诗人创作的灵感,他们借助长于抒情达意的古典诗歌,深刻表达出了心灵深处的生命意向和对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概念和理论,并认为这个不可分割的民族统一体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3月)语文试题

大庆铁人中学高二语文寒假验收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 15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日常生活的“艺术化”马明宸对于审美,一些美学观念认为艺术是审美的半壁江山,因而艺术创造成了艺术家的专利,观众只是被动地接受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和恩赐,这是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对于审美的严重误解。
其实审美就发生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之中,人以审美的方式来展开自己的全部生活。
审美成为现实生存的一个基本核心和宗旨:人,审美地生活着。
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审美境域首先表现在人的物质生活层面的美化,人们要美化自己和生存空间:美容美发、美食美居,力求把自己的自然形体和日常生活世界都提升到审美的境界,这是静态的审美追求;动态的审美追求就是人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中都讲究气质风度,再大到整个人格的个性风采、总体生活历程的传奇色彩以及日常语汇中追求的生活“滋味、情调”,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审美追求和意境建构。
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审美境域建构还表现在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人们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工作,一旦陷入了僵化和枯燥状态的时候都经常会说“能不能艺术一点儿”。
在很多技术实践了一定阶段之后,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时期,人们最后都要讲求进入“艺术化”的境界,而这种“艺术化”的诉求,就是日常生活世界中非艺术领域的审美境域建构。
在传统的艺术观念之中,诗书画印、钢琴、油画这些高雅和精英品类才是纯粹的艺术,是审美眼光聚焦的对象,工艺装饰、民歌等则都是边缘化的、不纯粹的艺术。
其实如果用日常生活世界的审美境域建构眼光来观照,正是这些介于实用与艺术之间的门类,包括通俗艺术、流行音乐,民间舞蹈、戏曲影视等才是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审美境域建构的艺术。
反而所谓纯粹艺术,在被精英化、经典化之后孤立提纯出来,成为少数人从事的“崇高事业”,脱离了原生土壤,游离出日常生活世界,甚至被塞进了许多非艺术的内容而成为工具,沦落为理性的奴隶。
2017-2018学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语文 Word版

大庆铁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出题人:孙欢曲丽丽审题人:崔敬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 15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共9分)在追求公正的社会进程中,制度会有缺漏,人心也难免会受蒙蔽,所以中国文化要求有识之士,以“留得丹心照汗青”的坦荡精神面对现世沉浮,确保无愧我心,留待青史正名。
倘若当下境遇有所局限,那便将公正的判别交由时间和历史。
历史上多少的冤假错案便是如此,当时为人所诟病,但时间河流的洗涤会冲刷出真相大白。
岁月,奖给冤屈者以公道的补偿,就是使之从此青史留名。
比如明末抗击清兵入侵的名将袁崇焕,被诬为通敌叛国罪而处以凌迟极刑,当时的百姓都对进逼京城的清军有切肤之痛,对这位被论罪为通敌叛国的军事将领便恨之入骨。
这种痛心之错,缘于政治形势的误导。
但是,历史的一时噤声,并不代表公正的永远错位。
从清乾隆帝开始,便对袁崇焕被枉杀的罪名进行了重新评估,而在当今,袁崇焕被认为是“明末爱国领袖”,更不乏专门纪念他的祠堂和墓园。
由政治过失造成的公正缺失,付出代价往往太过沉重,然而类似的规律,在其他领域也是同理。
比如,谈到文学的成就。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我们当代看来是不拘一格的自成一家,具有着开山鼻祖的重要影响。
然而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乃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他的诗歌只是平平无奇的中品,并没有给予他公正的评价。
直到他去世后一百年,南朝梁代的昭明太子萧统才首先认可了陶渊明的诗文,为他编纂专集;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开始学习陶渊明的诗文品格;至两宋时期,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人都对他赞不绝口,苏轼甚至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由不被欣赏到倍加推崇,这过程正如他诗里的那份恬淡,一路悠然缓行,终于等来了历史的公正品评。
时间的考验是一种如同大浪淘沙般的苛刻选择,真正具有含金量的人与事,方能经受得住寂寞与误解的长久淬炼,等待岁月的解密,等来历史的公正。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铁人中学2017 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月考考试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9分)“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建设什么样的中国、怎样建设中国”这一问题的具体回应。
它具有三个维度,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蕴藏着新时代应该塑造与弘扬的伦理与道德,不仅具有审美意义,而且还是先进文化的表征。
“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
“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设定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改革开放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释放,却也使资源与环境、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隐性矛盾逐渐显现。
建立在单纯追求物质丰富基础上的幸福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幸福是物质生产丰富与精神生活愉悦的统一,“美丽中国”建设就是将“物质美”与“精神美”统一起来,从而将美的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以物质与精神共同美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整体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让中国变得物质富饶、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善,既强调变美的过程又突出美的结果,成就幸福的理想状态。
可以说,生态整体繁荣是“美丽中国”的基点,人的全面发展是“美丽中国” 的最高价值目标。
“美丽中国”的关系维度。
“美丽中国”的内涵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是美的对象,即让谁变美丽的问题;二是美的内容,即究竟怎样美丽的问题。
美丽的对象是中国,这是广义的具有指向意义的地域代名词,其包含了中国地域范围内的人、社会与自然三部分,所以说广义上的“美丽中国” 就是美丽的人、美丽的社会与美丽的自然之统称。
美丽的内容是从审美视域下审视中国的人、自然与社会,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双繁荣。
“美丽中国”包含了特殊的主客体活动及人们需求的改变。
审美意义上的社会是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真诚相待,是公正、公平与正义的结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语文试题答案1.【答案】D。
A项把“技术崇拜”的范围缩小到了“大型文艺晚会”,不合文意;B项偷换概念,原文“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非“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C项从结果角度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与原文第④段意思相反,“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表述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2.【答案】C。
该项指出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明显错误,④段是在②③两段分析的基础上顺承而来,没有语意上的递进关系,应该是并列关系。
3.【答案】C。
A项“势必”一词偷换了原文“可能”的表述;根据原文第2段最后一句话,B项中“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的表述明显是作者否定的现象;“因而”是强加因果。
D项根据原文最后一句话,可以判断是过于绝对的错误。
4.【答案】B试题分析: B项,“为了印证队长的话:他们是特务,牛鬼蛇神”错,应是反映小朋友们的幼稚无知,也为后面“我”对他们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
5.【答案】①第一次是因为人的恻隐之心的自然流露。
②第二次是因为被人关怀的感动与知错后的愧疚。
③第三次是因为即将分离的眷念与不舍。
这样写,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不断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6.【答案】①(情节上)与前面写他们的到来和“我”偷书”的情节相呼应,使小说结构更严谨;②(人物上)烘托人物精神世界的富足,表现人物的美德,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主旨上)表现了他们对“我”的期盼,对知识、精神生活的追求,深化了主题。
7.【答案】B试题分析:B项,“超过三分之一的男女用户更喜欢利用快手、抖音App进行社交聊天”说法不符合原文,根据材料二得图表,男女性用户利用快手、抖音App进行社交聊天占用时间比为25.4%、31.5%,都没超过三分之一。
故选B。
8.【答案】D试题分析:A项,“短视频平台将成为未来宣传工作的另一主要阵地”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是“或许将成为”;B项,“每年的资金投入量同比增幅越来越大”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三,投入比例是越来越小;C项,“……市场规模增长,因此,短视频用户将越来越多”说法错误,“市场规模的增长”不能推出用户将越来越多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寒假验收试题答案1.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思路】B项,于文无据。
文中第三段只是说技术成熟后会进入“艺术化”的境界,但并未探讨人所从事的工作进入艺术化境界后的效率问题,故“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并无依据,C项,从文中第三段开头来看,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审美境域表现在“人的物质生活层面的美化”和“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并没有提到“精神生活”,D项,主观臆断,原文第四段说“反而所谓纯粹艺术,在被精英化、经典化之后孤立提纯出来,成为少数人从事的‘崇高事业’,脱离了原生土壤,游离出日常生活世界”,这句话的意图是批判这样一种不好的倾向,从中并不能推出“传统的纯艺术越来越脱离生活土壤,势必被边缘艺术赶超”的结论。
2.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题思路】“拿通俗艺术与高雅艺术对比”错误,由原文“正是这些介于实用与艺术之间的门类,包括通俗艺术、流行音乐,民间舞蹈、戏曲影视等才是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审美境域建构的艺术”可知本段是将包括“通俗艺术”在内的“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审美境域建构的艺术”与高雅艺术作对比的。
3.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解题思路】“人以审美的方式来展开自己的全部生活”只是表明人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进行着审美活动,既然是审美,事物就有美与不美的区别,所以“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美的”的结论错误。
4.C(小说中三处对雪的描写都没有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分别为交代背景、烘托“我”赛前的紧张心理、烘托哈桑如雪一般的纯洁品质。
)5.(6分)“我”:渴望成功但胆小怯懦。
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渴望并努力赢得比赛,但当看到哈桑为“我”保护风筝而被欺负时,却不敢挺身相救。
(2分)哈桑:①睿智勇敢。
能看穿我的心思并鼓励“我”,抢风筝受欺时能勇敢反抗(2分)②有奉献精神。
为我追风筝,并拼命成功保护了风筝。
(2分)6.(5分)对我来说,是用以向父亲证明自己的东西(或答“是打开父亲心门的钥匙”)(2分);对每个风筝斗士来说,是勇敢与荣誉的象征(或答“象征每个人心中的成功梦想”)(1分);对哈桑来说,是证明自己与少主人阿米尔的坚固友谊的物品。
(2分)7.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 B项无中生有,从材料一最后一段来看,对地震烈度的调查与评定的确可以“为灾区恢复重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但并没有提及为“地震防范提供帮助”8、 A、 E(选对一项给2分,两项全对得满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 B项,“所处区域村寨稀疏,人口密度较低"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但重灾区除景区人口集中外,其他区域村寨稀疏,总体人口密度较低",B项扩大了范围。
C项,“九寨沟景区及周围城镇建筑物都采用框架结构"错误,原文中说“景区及城镇建筑物多采用了框架结构", C项扩大了范围。
D项,“之前没有去过九寨沟的人将再也看不到这样的美景"错误,原文说“这两个景点能否恢复如初,还很难说”,说明也有恢复的可能, D项说法绝对。
9、〖答案示例〗.景区:生态恢复要尊重自然规律,以自然修复为主,有些决口或漏点可以进行人工修补,道路系统、旅游接待系统等也可适度修复。
(2分)(2)政府:景区恢复时期,有蚱民众收人会减少,政府要为民众寻找“出路";不可急着恢复开放景区,要有长远眼光,统筹考虑规划和重建及生态恢复的进度。
(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题目问的是“如何做好景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对应的信息在材料四中。
梳理材料四信息,可以找到明确的关于如何进行灾后重建的讨论:“网上很多人讨论该不该对震后受损景点进行人工修复。
10.(3分)C (原文标点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
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11.(3分)A (对“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解释错误,其实这句的“庠序”仍是“学校”的意思。
)12.(3分)B (倒置错位。
从原文第三段可知“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是黄干在临川时的政绩,而不是他任“新淦知县时”发生的事。
)13.(1)(5分)有个老婆婆有一百岁了,两个儿子用轿子抬着她,几位孙子(在后面)跟随她,到府衙表达感谢。
黄干以礼相待(或用礼仪接待他们),命备好酒肉(招待他们)。
(“舆”、“致谢”、“礼”、“具”各1分,句意1分。
)(2)(5分)接着大雨下了一个多月,巨大的洪水突然(或骤然)到来,但安庆城却安然屹立没有忧患。
百姓都感激黄干。
(“霖潦”、“暴”、“无虞”、“德”各1分,句意1分。
)14.C、E(选对一项给2分,两项全对得满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C项,“词人感慨梅花不喜欢热闹,只喜欢偏僻的黄昏小院、荒寒的环境”错误,这五句是说梅花处在小院都无处寄托其清香,难为人察觉,更何况处在荒寒之处,遭风雪交摧,只会更加无人欣赏。
E项,“把梅花比作沈约,是说梅花像沈约一样瘦弱,并且得不到理解”分析有误,“销瘦却,东阳也,试问花知否”是把自己比作沈约,意为“我”为你这么消瘦,梅花你知道吗?表达词人对梅花的深情。
15.【答案示例】本词主要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分)表达了词人赞美梅花、怜惜梅花、喜爱梅花的思想感情,(2分)表现了词人愿意像梅花那样,虽然处境不顺,但仍坚守品格,清高自守,不同流俗的态度。
(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走近作者】曹组,北宋词人,字元宠。
六次应试不第,曾著《铁砚篇》以自见。
曾官睿思殿应制,因占对才敏,深得宋徽宗宠幸,奉诏作《艮岳百咏》诗。
他的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
【诗歌鉴赏】这是首咏梅词。
上片描写梅花。
“洗妆”四句赞扬梅花不施脂粉之“真态”与“竹外一枝斜”之逸姿。
“黄昏小院”五句感叹梅花“清香”无人知赏,藏于黄昏小院其清香已无处寄托,更何况长在江头路旁,又遭风雪交摧,实在是孤寂不幸。
写出了词人对梅花孤芳无赏的命运的深致同情和伤惋。
下片写词人赏梅时的心情。
“月边”两句写月映梅花,花开冷淡,词人为之销魂痛楚。
“结子”两句写日后花落梅花将要结子时,又必遭细雨淋漓的情景。
“孤芳”五句词人感叹梅花一生清真孤高却频遭摧折和弃置,过于凄凉、孤寂,竟使同情和喜爱梅花的有情者为之平添无穷愁伤。
其中“销瘦”三句词人以瘦弱的沈约自比,讲今为梅“销瘦却”,梅花你可知否?显然,词人在此自诩为惜梅、爱梅的多情者,意在以梅之品格、境遇映衬自身,寄寓自己“孤芳一世”的情怀。
综观全词,此词很少对梅花作具象的描摹与比喻,而纯在空处提笔描写,遗形写神,显示了梅花孤高幽独、清真绝逸的本性。
16、【答案】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17.C ①④⑥使用正确,②③⑤使用错误。
②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不合语境,此处应换用“络绎不绝”。
③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
与句中的“为数不多”不符。
⑤萍水相逢: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句中的两人不仅认识,而且是好朋友,两人的再次见面不能说是“萍水相逢”。
①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④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⑥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18.D[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价格行为的监测”后加“力度”。
B.搭配不当,“日益提高的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向往心境”应改为“日趋强烈的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向往心境”。
C.语序不当,“不仅……,还……”引导的分句的内容前后互换。
19、【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此类题要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的组织语言进行回答。
用语要注意对象,要注意与受话人的关系,是语言实际运用的基本要求之一。
说话人与受话人的关系有亲疏之分、有辈别之分、有求人和助人之分等。
不同的关系,用语就不尽相同。
用语要注意场合,尤其是具有共同特点又有所不同的场合。
A项,“笑纳”为敬辞,不能用于自身;B项,“家父”指自己父亲,应改为“令尊”;D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
不合语境。
故选C。
20、答案: ①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
②更要重视对青少年情商的教育。
③更要让他们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21.【答案】②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③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
【参考译文】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
黄干去拜见清江的刘清之,刘清之认为他很奇异,说:“你是将来会成大器的人,当下的学问不是你研治的对象。
”于是让他师事朱熹。
黄干家的家法很严,于是把这个话告诉他自己的母亲,当天就出发了。
当时天正下大雪,来到朱熹住所适逢朱熹外出了,于是黄干在客栈留宿,寝卧和起身都在一张榻上,两个月没有脱衣服,这时朱熹才回来。
黄干自从见到朱熹后,晚上不再设置床榻(而卧),不再宽衣解带,稍有疲倦就略坐一会儿,有时一靠墙就到了天亮。
朱熹告诉别人说:“黄直卿意志坚定致思刻苦,与他相处,很有好处。
”后来,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黄干。
宋宁宗即位后,朱熹让黄干进献奏表,补任将仕郎。
黄干遭逢母丧,跟从他在墓地庐舍讲论的人很多。
朱熹病重时,把自己平日所穿的深衣和撰写的著作交给黄干,亲笔写信和黄干诀别说:“我的道的依托都在这里,我没有遗憾了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抚州知州高商老征用黄干担任临川县令,当年天旱,他极力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
改任新淦知县,官吏百姓平常知道他临川县的政绩,都感到高兴,(所以)不用命令政令就得以施行。
黄干所到之地都重视兴办学校,以教养百姓为先务。
在汉阳时,他依傍着郡邑治所后面的凤栖山修造房屋,来给四方的士人提供住所,修立周敦颐、程颐、游酢、朱熹先生的祠庙。
托病自请充任祠禄官,主管武夷冲佑观。
不久黄干被起任为安庆府知府,到任的时候,金人攻破光山县,沿边境多有警报。
于是黄干上书奏请朝廷,修筑安庆城池来(提前)准备好作战或防守,没有等到回复,当天就动工兴建。
城池筑成,恰逢上元日张灯,人士百姓扶老携幼,往来不断。
有个老婆婆有一百岁了,两个儿子用轿子抬着她,几位孙子(在后面)跟随她,到府衙表达感谢。
黄干以礼相待(或用礼仪接待他们),命备好酒肉(招待他们),又用金帛酬劳他们。
老婆婆说:“我老婆婆来,是为了全郡的百姓道谢罢了,知府的赏赐不是我所希望的。
”她没有接受就离开了。
两年以后,金人攻破黄州沙窝各个关隘,淮东、淮西都受到震动,唯独安庆(凭依城墙之险)安定如旧。
接着大雨下了一个多月,巨大的洪水突然(或骤然)到来,但安庆城却安然屹立没有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