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与压缩机
冷泵和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冷泵和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冷泵和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冷泵的工作原理:冷泵是一种能够将低温热量转移至高温区域的冷却设备。
它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原理实现这一过程。
首先,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吸入,并将其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
然后,冷凝器使高温高压的气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至高温制冷剂的饱和温度。
最后,节流膨胀阀使制冷剂降压降温为低温气体排出,进入蒸发器重新吸热蒸发,从而完成循环过程。
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将低温低压气态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后送入冷凝器中凝结为液态。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所以通常需要外部提供动力。
电机通电后运行,带动压缩部分工作,使吸气管吸入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变为高温高压气体。
总的来说,冷泵和压缩机的工作原理都是通过机械能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从而实现冷却或制冷的效果。
泵与压缩机

离心泵的分类
1.按液体吸入叶轮方式 (1)单吸式泵
(2)双吸式泵
2.按叶轮级数
(1)单级泵。泵体中只装有一个叶轮 (2)多级泵。同一根泵轴上装有串联的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叶轮
3.按壳体剖分方式 (1)中开式泵。壳体在通过轴中心线的水平面上
分开 (2)分段式泵。壳体按与泵轴垂直的平面剖分
泵与压缩机的分类及用途
1.泵与压缩机的定义 2.泵与压缩机的分类 3.泵与压缩机的适用范围
1.泵与压缩机的定义
泵是把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能量,用来增压 输送液体的机械。
压缩机是把机械能转换成气体的能量,用 来增压输送气体的机械
泵和压缩机的用途十分广泛,几乎遍布工业和 农业各个生产领域,如矿山、冶金、机械、石油、 化工、国防、交通和农田灌溉,所以它们又是通 用机械.石油和化工生产的原料、半成品或产品 大多数是流体,因此泵和压缩机在其中占有更重
2 泵和压缩机的分类
泵和压缩机的种类繁多,按其作用原理分 为容积式和速度式
活塞式
往复式
泵 容积式
隔膜式
和
回转式
压
离心式
缩
机
叶片式(透平式) 混流式
速度式 喷射式
轴流式
3.泵与压缩机用到的最常用的泵之一,是不可缺少的机械, 是通过旋转泵的叶轮产生的离心力带动流体的转动来完成流体的输送。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有叶轮、轴、吸入室、蜗壳、轴封箱和口环等
4.按泵体形式 (1)蜗壳泵。壳体呈螺旋线形状,液体自叶轮甩
出后,进入螺旋形的窝室,再送入派出管内
(2)双蜗壳泵。泵体设计成双涡室以平衡泵的径向 力
(3)筒式泵。泵体为双层泵壳
管道增压方案

管道增压方案一、概述管道增压是一种常用的工程技术手段,用于将流体在管道中的压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以满足特定的工艺要求。
本文将介绍管道增压的原理、常用的增压方案以及各方案的优缺点,以供设计师和工程师参考。
二、管道增压的原理管道增压的原理是利用外部能量对流体进行施压,从而提高流体在管道中的压力。
常用的增压方式有机械增压、压缩机增压和泵增压。
1. 机械增压机械增压是通过机械装置来提高流体压力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机械增压设备有螺杆增压机、涡轮增压机等。
机械增压的原理是通过机械装置将流体压缩,使其压力增加。
2. 压缩机增压压缩机增压是利用压缩机将流体压缩,使其压力增加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压缩机有离心式压缩机、轴流式压缩机等。
压缩机增压的原理是通过叶轮的转动将流体进行压缩,从而提高流体的压力。
3. 泵增压泵增压是利用泵将流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从而实现增压的方式。
常见的泵有离心泵、柱塞泵等。
泵增压的原理是通过泵将低压流体抽吸到泵内,然后通过泵的工作原理将流体压缩,提高流体的压力。
三、常用的管道增压方案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和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管道增压方案。
以下是常用的管道增压方案及其优缺点的介绍:1. 单台泵增压方案单台泵增压方案是指在管道中安装一台泵进行增压。
这种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适用于一些小型增压工程。
但是,由于只有一台泵,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导致系统停机。
2. 多台泵并联增压方案多台泵并联增压方案是指在管道中安装多台泵进行增压,通过将多台泵并联工作来提高流体的压力。
这种方案具有增压效果好、系统可靠性高的优点,适用于一些大型增压工程。
但是,由于需要同时运行多台泵,会增加系统的维护成本。
3. 泵与压缩机联合增压方案泵与压缩机联合增压方案是指在管道中同时使用泵和压缩机进行增压。
这种方案通过泵增压和压缩机增压的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流体的压力。
但是,由于需要同时使用泵和压缩机,系统复杂度较高,并且会增加能耗。
泵与压缩机简答题

一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动力机通过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充满叶片间流道中的液体随叶轮旋转;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以较大的速度和较高的压力,沿着叶片间的流道从中心向外缘运动;泵壳收集从叶轮中高速流出的液体并导向至扩散管,经排出管排出。
液体不断被排出,在叶轮中心形成真空,吸入池中的液体在压差的作用下,源源不断地被吸入进叶轮中心;泵形成连续的吸入和排出过程,不断地排出高压力的液体。
二离心泵的三种叶轮结构及、三种形式的叶片出口角。
闭式叶轮由前盖板、后盖板、叶片及轮毂组成。
闭式叶轮一般用于清水泵。
半开式叶轮由后盖板、叶片及轮毂组成;半开式叶轮一般用于输送含有固相颗粒的液体。
开式叶轮由叶片及轮毂组成;开式叶轮一般用于含有输送固相颗粒较多的液体。
1)后弯式叶片—叶片向旋转方向后方弯曲,即β2k<90°;2)径向式叶片—叶片出口沿半径方向,即β2k=90°;3)前弯式叶片—叶片向旋转方向前方弯曲,即β2k>90°三离心泵的轴向力产生的原因、方向、消除或减小轴向力的措施。
离心泵的叶轮上要产生绐终指向泵的吸入口的轴向力轮左侧的压力小于作用在叶轮右侧的压力,叶轮上产生向左的轴向力。
1)开平衡孔:在叶轮后盖板上开一圈平衡孔,使前后盖板密封环内的压力基本相等,大部分轴向力可被平衡。
该方法一般用于单级离心泵。
2)采用双吸叶轮:液体从两边吸入,轴向力互相抵消。
3)叶轮对称安装:对多级泵,将叶轮背靠背或面对面地安装在一根泵轴上,轴向力互相抵消4)安装平衡管:用平衡管将多级泵的出口与进口连通。
即将高压区与低压区连通,从而平衡压力而降低轴向力5)安装平衡盘四离心泵的扬程、流量、各种功率、各种效率的基本概念及各参数的相关计算。
1)输出功率N—液体通过离心泵得到的功率,即离心泵实际输出的功率。
输出功率又叫离心泵的有效功率。
2)转化功率Ni—叶轮传递给液体的功率。
3)轴功率Na—泵的输入功率。
式中:Q—泵的实际平均流量,m3/s,可实际测量;H—泵的实际输出压头或有效压头,m液柱,可实际测量;ρ—被输送液体的密度,Kg/m3;Qi—泵的转化流量;Hi—泵的转化压头;η—离心泵的总效率。
泵和压缩机(复习材料)

泵和压缩机泵和压缩机是石油化工装置中最广泛使用的设备之一,也是石油化工装置流体输送的动力来源。
随着西气东输、陕京天然气管道以及长距离原油和成品油管道的建成,我国的油气管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且今后一段时间仍然会持续、快速发展。
泵和压缩机是石油天然气储运工程的关键,因此,随着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在油(气)田开发和长输管道建设中,使用泵与压缩机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泵和压缩机的发展也将步入一个新台阶。
一、分类:往复式:活塞式、隔膜式容积式回转式泵和压缩机叶片式(透平式):离心式、混流式、轴流式速度式喷射式二、离心泵:1、基本构成及作用:1、吸入式:吸入室位于叶轮进口前,其作用是把液体从吸入管引入叶轮。
2、叶轮:叶轮是离心泵的重要部件,液体就是从叶轮中得到能量的。
3、蜗壳: 蜗壳位于叶轮出口之后,其作用是把从叶轮内流出来的液体收集起来,并把按一定的要求送入下级叶轮入口或送入排出管。
2、工作原理:起动前应先往泵里灌满水,起动后旋转的叶轮带动泵里的水高速旋转,水作离心运动,向外甩出并被压入出水管。
水被甩出后,叶轮附近的压强减小,在转轴附近就形成一个低压区。
这里的压强比大气压低得多,外面的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冲开底阀从进水管进入泵内。
冲进来的水在随叶轮高速旋转中又被甩出,并压入出水管。
叶轮在动力机带动下不断高速旋转,水就源源不断地从低处被抽到高处。
三、离心压缩机:1、基本构成及作用:(1)叶轮:是离心压缩机中唯一的做功部件。
(2)扩压器:是离心压缩机中的转能装置。
(3)弯道:是设置扩压器后的气流通道。
(4)回流器:它的作用是为了使气流以一定的方向均匀地进入下一级叶轮入口。
(5)吸气室:它的作用是将进气管(或中间冷却器出口)中的气体均匀地导入叶轮。
(6)蜗壳:它的主要作用是将从扩压器(或直接从叶轮)出来的气体收集起来,并引出机器。
2、工作原理:气体在流过离心式压缩机的叶轮时,高速旋转的叶轮使气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一方面压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速度也极大增加,即离心式压缩机通过叶轮首先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变为气体的静压能和动能。
泵与压缩机

第一章 离心泵1离心泵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基本构成工作部件:流体做功——叶轮、(诱导轮) 过流部件:导流转能——吸入室、蜗壳、(导叶)密封部件:防止泄漏——口环(叶轮前泄漏),轴封(叶轮后轴端泄漏)[填料、机械密封] 其他部件:传动支承——轴(传动)、轴承、平衡盘[鼓](轴向力)、泵体等 工作原理在液体被甩向叶轮出口的同时,叶轮入口中心处就形成了低压,在吸液罐和叶轮中心处的液体之间就产生了压差,吸液罐中的液体在这个压差作用下,便不断地经吸入管路及泵的吸入室进入叶轮中。
这样,叶轮在旋转过程中,一面不断地吸入液体,一面又不断地给吸入的液体以一定的能头,将液体排出。
离心泵便如此连续不断地工作。
2离心泵的主要工作参数(扬程)。
离心泵的主要工作参数包括:流量、扬程、功率、效率、转速和汽蚀余量等。
(1)流量流量是指泵在单位时间内输送的液体量,通常用体积流量Q 表示,通用的单位是m 3/h 、m 3/s 或L/s 。
也可用质量流量m 表示,其单位为kg/h 或kg/s 。
质量流虽m 与体积流量Q 之间的关系为:m=ρQ(2)扬程泵的扬程是指每公斤液体从泵进口(泵进口法兰)到泵出口(泵出口法兰)的能头增值,也就是单位质量液体通过泵以后获得的有效能头,即泵的总扬程,常用符号H 表示,单位为J/kg 。
单位质量流体由泵获得能量增值,利用管路进出口计算:f h c cg H ∑+-+H +H +P -P =AB A B AB 2)(22ρJ/kgf h gc c gH ∑+-+H +H +P -P =AB A B AB 2)(22ρ m式中 P A 、P B ——分别为吸液罐和排液罐液面上的压力,Pa ;ρ——被送液体的密度,kg/m 3,这里假设ρA =ρB =ρ=const ;H A 、H B ——分别为吸液罐和排液罐液面至泵中心轴线的垂直高度,m ;c A 、c B ——分别为吸液罐和排液罐液面的液体平均流速,m/s ;∑h f ——吸入与排出管内总流动阻力损失,J/kg ,但不计液体流经泵的阻力损失。
《泵与压缩机》课件

四、离心泵的主要工作参数
2. 扬程 H
利用泵进出口参数计算:( 下标 S 、 D )
pD?pS
H=
c D2 ? c S 2
+ g Z SD +
2
J/kg
pD?pS
c D2 ? c S 2
H=
+ Z SD +
ρg
2g
m
式中 Z SD —— 泵进口到出口垂直距离
( 1-2 )
扬程 H 与压差 ? p 关系 ? p =ρH Pa ( H 单位 J/kg ) ? p =ρ g Pa ( H 单位 m )
H =
=
+
+
g
2g
2g
2g
J/kg ( 1-7, 9)
m ( 1-7, 9 )
前为理论表达式,后为实用表达式
无预旋( 轴向吸入室液流进入流道无预旋 , c 1 u
=0) 简化公式
H =或H Fra bibliotek=1 ( 1-7 b ,
g
c)
二、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
( 欧拉方程 )说明: 1. 适用叶轮式输送机械( 离心、轴流压缩机,泵 )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泵与压缩机
浙江海洋学院石化与能源学院
石油储运工程系
2014.11
课程简介
课程目标: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技术基础课 培养对泵和压缩机合理选型、使用维护、调节控制 和技术改造的工程应用能力
预修课程: 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
基本要求: 1. 了解泵与压缩机的典型结构和技术特点 2. 掌握泵与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方程 3. 熟悉泵与压缩机的性能特点和性能参数 4. 熟悉泵与压缩机的工程应用技术( 调节和选型 )
泵与压缩机复习

一、选择题1、离心泵中做功部件是(),液体从中获得能量。
A.吸入室B.蜗壳C.轴封D.叶轮2、输送气体介质并提高其能头的机械有()。
A.往复式压缩机B.往复泵C.离心泵D.减速器3、泵的总效率是指()。
A.实际流量与理论流量之比B.有效扬程与理论扬程之比C.水力功率与轴功率之比D.有效功率与轴功率之比4、输送液体介质并提高其能头的称为()。
A.空压机B.活塞压缩机C.泵D.离心机5、()的作用是将叶轮内的液体收集起来,对液体减速增压。
A.吸入室B.叶轮C.轴D.蜗壳6、单位时间内泵出口流出的液体从泵中获得的能量,称为泵的()。
A.有效功率B.轴功率C.输入功率D.总功率7、流动过程中,两泵对应点上的同名速度的比值相等,方向角相等是()。
A.几何相似B.运动相似C.动力相似D.热力相似8、下列措施不能用于离心泵运转工况调节的是()。
A.进口节流调节B.旁路节流调节C.改变转速调节D.切割叶轮外径调节9、适用于输送大流量、低扬程、粘度低液体的是()。
A. 轴流泵B. 往复泵C.涡旋泵D. 螺杆泵10、下列泵()属于叶片式泵。
A. 往复泵B. 射流流泵C. 旋涡泵D. 柱塞泵11、离心压缩机在压缩过程中必须进行缸外冷却,即把压缩机分为若干()。
A.级B.段C.缸C.体12、当流量增大到某一值时,离心压缩机会产生不稳定工况,这一不稳定工况是()。
A. 阻塞工况B. 气蚀工况C.稳定工况D. 喘振工况13、在离心压缩机流量调节的方法中,经济性最好的是()。
A.进口节流调节B.出口流量调节C.改变转速调节D.转动进口导叶调节14、离心压缩机的特性曲线是制造厂以()为介质的条件下实验测得的。
A.油B.水C.空气D.氮气15、活塞压缩机的理论工作循环由()过程组成。
A.吸气、膨胀、排气、压缩B.膨胀、吸气、压缩、排气C.排气、压缩、吸气D.吸气、压缩、排气16、活塞式压缩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气缸冷却效果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