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语1.2.1
五年级语文上册 1.2 三峡之秋说课稿 长春版(2021-2022学年)

三峡之秋《三峡之秋》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2、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3、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热爱长江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不同时段景色。
2、体会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去过三峡吗?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家方纪先生一起领略三峡金秋的神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对三峡有哪些了解吗?【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了解学生课外资料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长江三峡,“听起来很美",那么,在作者的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到课文中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三峡之秋。
4、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请大家用手势来告诉老师你们课前读了几遍课文.看来大家都预习得很认真,谁能汇报一下你预习的收获有哪些?【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会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意,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画出相关语句,进行简单批注,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品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汇报收获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2、三峡的秋天很美,(板书“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板书:成熟)你从哪儿找到成熟这个词的?3、是的,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括了三峡秋天总的特点:成熟美,那三峡秋天的这种成熟美又是通过哪些景物体现出来的呢?我们一齐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

《题临安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题临安邸》。
(板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5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首先,说教材的出处、内容。
本文是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
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生,花天酒地,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
林升眼见这种情况,内心既痛苦又愤慨,在诗中表达了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其次,教学目标的设定。
1.学会本诗中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借助教材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3.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最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我将教学重点设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难点是在领悟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二、说教法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法,让学生品味诗句的韵味。
2.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利用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3.启发式教学法,合理设置问题,三、说学法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理解诗句,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环节)解诗题,简介作者师生合作理解诗题,交流对林升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林升诗歌的热情。
(第三环节)读古诗,有韵味。
1.通过复习学诗的方法,使学生对学诗方法重新认识。
2.读古诗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通过范读,老师对读诗方法再加以指导,使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韵味。
(第四环节)明诗意,悟诗情。
让学生自主理解诗句。
(1)第一句诗通过“山外青山”是怎样的山,“楼外楼”是怎样的楼,想象画面,体会杭州城的繁华、美丽,并指导学生读出赞叹的语气。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与意识,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
2.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4.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教学内容:1. 识字教学: 继续巩固学生已学的字词,并逐步引入更复杂的字词。
重点教授学生认读生字和内涵丰富的成语,培养学生的词语积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诗词教学: 学习古诗文与现代诗歌。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现代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语法教学: 包括句子成分分析、动词时态、语态等基本语法知识的教学。
通过语法教学,提高学生对语言规则的掌握,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 阅读理解: 通过教学阅读理解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通过阅读各类故事、小说和文章,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写作教学: 通过写字、写短文等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6. 口语交际: 通过对话、听力训练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自信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任务型教学法: 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通过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3. 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例如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4. 互动式教学法: 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
五上语文一二单元知识点

五上语文一二单元知识点一、识字与识字规律1. 识字方法:a. 视示法:通过看字的部首、偏旁、笔画等来识别字的字形。
b. 联想法:通过与已知的字形、意思相似的字进行联想,推测未知字的意思。
c. 字母法:通过学习26个字母的发音和组合,逐渐识别字的读音和意思。
2. 识字规律:a. 偏旁部首:掌握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可以辅助识别生字。
b. 造字法则:学习一些常见的造字法则,例如会意、形声、会意形声等,有助于理解字的含义和构造。
二、语文基本运用1. 词语辨析:a. 同音词、近义词、反义词的区别与应用。
b. 标点符号的使用:学习标点符号的种类、功能和使用方法,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2. 词语搭配:a. 学习一些固定的词语搭配,避免使用错误的搭配,提高文采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古诗词欣赏1. 传统文化:学习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意境。
2. 诗词鉴赏:a. 学习诗歌的结构与韵律,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感情表达。
b.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丰富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四、阅读理解1. 阅读策略:a. 快速阅读:通过预览、略读等方式,快速获取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b. 细读理解:深入阅读,理解文章的细节、观点、逻辑关系等。
2. 文章类型:a. 记叙文:学习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
b. 说明文: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和组织方式,分析事物的特点和原理。
c. 议论文:理解议论文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和辩证分析。
五、写作技巧1. 写作准备:a. 确定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明确写作的意图和要求。
b. 收集素材和构思写作内容,做好写作计划。
2. 写作要点:a. 结构合理:按照开头、主体、结尾的顺序进行组织,逻辑严密,衔接流畅。
b. 语言得体:注意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避免冗长和晦涩的表达。
c. 文章连贯:段落之间有逻辑衔接,上下文内容衔接紧密,让读者容易理解。
以上为五上语文一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1.2.1小数乘小数(例3、4)(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2.1小数乘小数(例3、4)(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授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1.2.1小数乘小数的知识点。
我们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1.2.1小数乘小数的章节,具体涉及到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例题解析以及实际应用。
其中,例3和例4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类型的题目,并能够理解小数乘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实际情景,比如“小明有3.5元,他想买一本2.4元的书,他需要多少钱?”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例3和例4,并详细讲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对于例3,我会先将小数转化为分数,然后进行乘法运算,将结果转化为小数。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
4.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列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以及例3和例4的解题步骤,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解题过程。
5.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练习。
例如:“计算0.5乘以0.3的结果。
”答案是0.15。
六、作业设计1. 计算0.5乘以0.3的结果。
答案:0.15。
2. 计算1.2乘以0.5的结果。
答案:0.6。
3. 计算3.5乘以2.4的结果。
答案:8.4。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容易忘记小数点的位置,所以在课后,我会在课堂上再次强调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并给出更多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进行巩固。
五年级上册语文16课太阳课文

课文原文:太阳作者:薛天一、课文概要1.1 课文主题课文主要讲述了太阳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和太阳的神奇之处。
1.2 课文内容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所有生物都需要太阳的光和热来生存。
太阳升起时,大地变得明亮,温暖万物;太阳落下时,大地变得黑暗,万物沉睡。
太阳还能使水蒸发变成云,形成雨水。
太阳的光芒使人们感到温暖和快乐,太阳给人们带来了光明、温暖和希望,同时也给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生命。
二、课文详解2.1 词语解析2.1.1 失落:指太阳西沉后,天色变得黑暗,落下的意思。
2.1.2 散:分散开,四散的意思。
2.2 句子分析2.2.1 “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要庆贺它;太阳落下的时候,我们要送别它。
”这句话中通过对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描述,表达了对太阳的感激之情。
2.2.2 “人们在失落的时候许多事情都会发生。
”这句话通过对“失落”一词的运用,表达了太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太阳的光明能带给人们快乐和希望,太阳的临走也让人感到失落和伤感。
2.3 修辞手法2.3.1 对比:文中通过对太阳升起和落下时的描述,进行了明显的对比,突出了太阳的神奇魅力。
2.3.2 拟人:文中将太阳拟人化,赋予太阳感情和情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三、课文情感分析3.1 认识太阳课文通过对太阳的生动描写,使孩子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太阳的重要性和神奇之处,激发了孩子们对太阳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3.2 表达感激课文中作者对太阳的感激之情贯穿始终,引发了孩子们对太阳的感激之情,培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3.3 培养情感通过对太阳的描写,培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激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四、课文教学4.1 教学目标4.1.1 认识太阳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和升起、落下的规律。
4.1.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滋养。
4.2 教学重点4.2.1 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思。
4.2.2 能正确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五年级上册英语手抄报第1单元

第1单元:Wee Back to School一、主题介绍1.1 五年级上册英语手抄报第1单元的主题是“Wee Back to School”。
1.2 这个主题旨在让学生们感受到新学期的到来,欢迎他们回到学校学习。
1.3 通过这个主题,学生们可以学习与学校和学习相关的基本词汇和表达。
二、单元内容2.1 单词单元中包含了与学校和学习相关的基本单词,如desk(课桌)、blackboard(黑板)、book(书)等。
通过学习这些单词,学生可以扩展他们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2.2 句型单元中还包含了一些简单的句型,如“How are you?”、“What’s this?”等。
这些句型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日常交流,并且在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3 课文单元中也包含了一些与学校和学习相关的课文,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们可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且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4 情景对话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单元内容,单元中还设计了一些情景对话,让学生们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口语交流能力。
三、学习目标3.1 掌握与学校和学习相关的基本单词和句型。
3.2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3.3 提高阅读能力,理解与学校和学习相关的课文。
3.4 通过情景对话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四、学习方法4.1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图片、声音、视瓶等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与学校和学习相关的内容。
4.2 课后,学生可以多听多说,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3 阅读英文故事书,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并且能够加深对学校和学习的理解。
4.4 参与角色扮演的练习,让学生在情景对话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5.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是否能够清楚地表达与学校和学习相关的内容。
5.2 学生们在口语表达和阅读能力上是否有所提高。
5.3 学生们对于学校和学习是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上语文1.2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字易错字:局、廉、颇、载、棱、堪、魄、撞、缠多音字:hâ(恐吓) sā(撒手) jìng(苍劲) yān(燕山)吓撒劲燕xià(吓人) sǎ(撒种) jìn (起劲) yàn(燕子)生字:协凌瞬廉颇局据铜雕塑轰型兼雀燕载宛棱堪锋峻蹄堪钩巩吓喧撒牧挟劲魄痴罕猛坡涌淋疯惧毫浑撞缠同音字:砍--坎宛--碗协--胁廉--镰形近字:凌锋具撞蹄钩陵峰俱幢啼钓棱烽惧僮菱蜂淩逢岭生词:标志震惊造型悠久轻盈神形兼备健美昂首自由奔放凌空神奇迅疾覆盖恐吓汇集临危不惧撒欢奔腾悲怆苍劲惊心动魄罕见马到成功一马平川车水马龙当牛做马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生动健美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烟尘滚滚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临危不惧惊心动魄近义词:悠久--久远激发--激励凌空—腾空惊叹—叹服保持—维持驰名--闻名苍劲—雄劲悠然—悠闲消逝—消失扩展—扩大汇集--聚集悲怆—悲伤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反义词:轻盈—笨重浓厚—淡薄分散—汇集喧嚣—消静临危不惧—临阵脱逃惊心动魄—平心静气句子: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出人们的想象。
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画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古诗:《房兵曹胡马》《马诗》阅读1、为什么天马座位中国旅游局的图形标志?观赏价值:通过神形兼备这个词说明天马具有观赏价值。
历史价值:它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铸造的技术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说明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体会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
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是非常珍贵的。
说明文语言要严谨、准确。
3、《房兵曹胡马》和《马诗》两首诗都写了马,比较一下他们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长江最为壮 丽的一段,是中国十大风景 名胜之一。“三峡”是瞿塘 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教学反思 由于条件有限,很多同学课 前都没有搜集到资料,还好 我准备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使得同学对三峡有了一定的 认识和了解。
教师
宋慧颖
第一课时
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重 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 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 其中峡谷段总长90公里,是世 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主备人备课
1、提示要求:读全文,选最 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 画画、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 读。
二次修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指导。 4、全班交流。
计划用时 20分钟
主备人备课
二次修改
教 师 活 动
朗读比赛 采用小组推荐、教师指 导及学生评价等方式让 学生参与朗读,以赛促 读,在朗读中再次感受 三峡之秋的神韵。
长江三峡位置示意图
宜昌
四川盆地
湖口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自学提示
1、自由轻声读文,读准字音, 圈画生字。 2、互考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 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用 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橘红 柚子 月晕 夜 色朦胧 新鲜 轻缓 消逝 沉沉欲睡 凌空 飞降 激荡跳跃 凛 冽 跌倒 摇曳
第1课时 课 型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累计3节 综合课
1—2 三峡之秋
双山镇中心小学校 主备人:宋慧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准备
备课模块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件资源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5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 之秋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体会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学 生 活 动
朗读比赛
计划用时 3分钟
主备人备课
二次修改
教 师 活 动
本要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 你懂了吗?
学 生 活 动
计划用时 2分钟
主备人备课
二次修改
教 师 活 动
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 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请你结 合课文做一回小导游,将三峡 之秋介绍给父母或小伙伴。
学 生 活 动
1-2 三峡之秋
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再读课文 深入理解
课堂小结 把握重点
课后作业 熟练运用
计划用时 5 分钟
主备人备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过渡: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 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 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 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 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 之秋的神韵。 (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感 受三峡之秋的秀 丽风光,学习作 者抓住景物特点 进行描绘的方法。
体会文中描述的 景象,感受语言 美。
作者如何描写三 峡的不同景色及 情感。
教
学 准 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查阅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我会区分
• 劳累 • 耀眼 • 反驳 • 晕车
果实累累 长年累月 姓翟 黄昏 圣旨 驾驭 跌倒 轶事 月晕 摇曳 拽着
早晨:明 丽
中午:热烈
下午:安静夜:朦胧源自 作 业• 回家后,做一次小导游,将三 峡的景色介绍给爸妈。 • 练写本课生字。
二次修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学生交流搜集的长江三峡的相 关资料。
计划用时 10分钟
主备人备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读 懂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次修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计划用时 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