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九年级上册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01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01

《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与能力掌握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严重后果,萨拉热窝事件的过程,凡尔登战役,一战的灾难等基础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一战的爆发原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采用阅读资料,创设情景,组织讨论,等多种形式推动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一战的灾难是空前的,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基本人生观;通过挖掘帝国主义的本性,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性;通过讲述和讨论萨拉热窝事件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主义观点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重点、难点重点:一战的影响难点:一战的原因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辩论法、图示法等结合多媒体进行。

教学过程导入:观看萨拉热窝事件的视频,欧洲的火药桶,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

板书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讲授新课:1、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引起这次大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学生阅读p131页——p132页的内容,学生回答,老师讲析一战原因:(课件辅助分析。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实力与其地位不符,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从而使矛盾激化。

(课件展示说明。

)3、为了争夺世界殖民地,各国之间的矛盾也很尖锐,英国与德国在全世界范围关系紧张。

还有一个矛盾――市场问题,各国为争夺市场也时有冲突。

法国和意大利之间因为突尼斯问题而交恶,法德之间也因普法战争成为世仇。

巴尔干问题、市场问题、争夺世界殖民地等使各国关系日趋紧张,为了达到目的,各国之间形成了利益联合体。

各自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结成盟约关系。

英、法、俄形成了协约国;德、意、奥结成了同盟国,欧洲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他们疯狂扩军备战,大战一触即发。

(展示课件说明。

)4、老师总结:没有萨拉热窝事件就没有世界大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的战争。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经过一战改变了国际格局的变化。

使各个国家之间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

成为人类历史的一次转折点。

学情分析:初二年级由于已经学习了半学期的世界史,对世界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另外学习了工业革命,能够分析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概况。

但初二年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在讲课时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引导。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一战爆发的原因;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战争的爆发、性质;一战的结果。

2、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图表培养学生利用图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本课中帝国主义矛盾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分析问题的本质。

3、情感态度:通过分析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通过讲述战争的残酷性,培养学生爱好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一战爆发的原因。

2、难点:一战的性质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析研究法3、多媒体展示法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生课前预习本课的内容。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战争视频,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情绪受到感染,引出本课的题目。

第19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向学生提供图表1870年和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产量上的位次。

通过对比和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明确正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个国家诸多因素的差异引起了它们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

通过学生分析得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了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要求学生读一读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的讲话,帮助学生理解德国为什么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2、一战爆发的具体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引导学生分析书上的“议一议”的内容。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新人教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与技能(1)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三国协约,三国同盟,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

(2)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的长时间矛盾与冲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

在课堂上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回顾一战前世界的发展趋势与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事实,从“大事件”与“长时间”的不同角度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揭示战争的残酷,帮助学生分析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空前灾难,也可以适当联系当前世界上局部战争的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受到此前长时间国际局势的影响,说明任何事情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的发生与发展都有其理由和影响。

具体到一战,它给人类发展与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帮助我们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为避免战争贡献自己的智慧。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对战争已不陌生,可是大家知道吗?据有人统计,从公元前2800年到现在的4000多年间,没有战争记载的竟然只有一年。

但1914年以前的战争都是局部的、区域性的。

而1914年爆发的战争则是世界性的。

由此导入新课并出示课题。

(生:听讲)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A、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课本插图《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了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有关情况。

教师强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第7单元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第7单元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工具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采用图片导入。

在1914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在硝烟中放下了刺刀。

图片导入的意图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质疑,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中,学生明白战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破坏性,由此引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新知三站旅行:第一站----萨拉热窝活动一探究萨拉热窝事件(教师投影并板书)问题设计:(1)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2)普林西普是不是做了一件好事?活动二探究一战爆发的原因(教师出示课件投影并板书)教师投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对比表》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的有关材料。

问题设计:(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从材料中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教师这样设计,一是能够培养学生从图表反映的数据得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二是通过材料的阅读培养学生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教师设计这两个问题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与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

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正如列宁所说:“世界是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七单元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萨拉热窝事件
.战争的性质
从当今世界上的局部战争我们可以看到它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
(出示地图,讲述)当时在欧洲,很多国家之间都存在因为利益不均衡(回答)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战的过程,马恩河战役视频。

规模会战不下几十次,每次会战几乎都是一场大屠杀。

战争所带来最直接、最战胜国设计并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似乎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可以总结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非正尽管塞尔维亚人民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响及意义,还有对它性质的分析。

我们充分认识到要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
2.能力层面: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但在批判性思维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3.素质层面: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总体积极,但对于历史事件的感情态度可能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战争题材较为敏感,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历史,珍视和平。
内容逻辑关系
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②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兴起
③萨拉热窝事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②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兴起
③萨拉热窝事件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
①马恩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①改变了国际格局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历史文献:为学生提供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文献,如《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
(2)文学作品:推荐学生阅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西线无战事》、《战争与和平》等,感受战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历史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纪录片,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纪录》、《历史的记忆》等,直观地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概念、参战国家、主要战役等。
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历史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相关知识。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教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预习提示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世界,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奥匈、意) (英、法、俄)。

两个军事侵略集团展开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P132图)2、年6月28日,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在塞尔维亚被刺杀,这就是著名的,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3、年月宣战,标志着一战爆发,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

年11月德国投降,标志着一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它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4、一战中发生于年的,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直击中考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是()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B、欧洲共同体和七十七国集团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2、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各国垄断组织的形成B、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毕C、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D、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A、斐迪南大公视察波斯尼亚军事演习B、帝国主义争夺巴尔干半岛C、萨拉热窝事件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4、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A、萨拉热窝事件爆发B、德俄英法卷入战争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D、凡尔登战役开始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A、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B、殖某某义战争C、法西斯侵略战争D、同盟国与协约国地战争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是()A、1914--1917年B、1907--1914年C、1914—1939年D、1914—1918年二、材料分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是20世纪初的一次重大战争的统计。

请回答:(1)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哪次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2)请结合上述统计,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要求有充分的理由。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达中刘桂玲2013年10月27日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教学内容 :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根本原因、导火线、开始标志、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重要战役、战争结果、战争影响等等。

2、能力目标:通过观看萨拉热窝事件的视频,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的结果,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2)使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4)通过分析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夫妇引发一战,懂得解决国际间矛盾应使用和平手段。

(5)通过新式武器坦克、毒气弹等新科技产品加大战争破坏性和灾难性,明确科技产品应造福于人类。

三、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四、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

五、教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通过演示照片、形势图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六、教具:视频、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四、教学程序非正义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结果:1918年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与练习kp135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学生做课后习题,及时反馈。
并指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
用多媒体显示《英军坦克》培养学生的联想及识图能力。
启发认识美国中立的虚伪性。
用投影仪显示《遭到炮轰的凡尔登》揭露战争的残酷性
教学后记:
德育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程序
课前引导
请大家阅读导入部分,提问引起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用多媒体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在图中找到发生在西线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的地理位置,
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此后的形势对德国更加不利。
索姆河战役:这是英法联军为牵制德军而发动的一次战役。战役中英国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奥匈;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法、俄;意大利望风使舶,参加了协约国一方。
大战中的几个重大战役
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观察图,认识战役的重要性。阅读对页双方军队利用战壕进行对峙图。增强
个性化设计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探究法表格法和图示法
美国和德国,垄断组织,托拉斯。
新课教学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二次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由资本主义主义向垄断主义即帝国主义发展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后期的国家(德)要求重新瓜分世界P132一段话
三国同盟:德、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法、俄。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1)三国同盟法三国协约是两个什么性质的国际组织?这两个国际组织是形成对世界有何影响?
2)请根据地理位置谈谈它们在军事上的有利回答后,
(突尼斯问题)
意法
1882 1904表示矛盾
表示主要

(世界市场殖民地问题)同盟国
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讨论:“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三、空前灾难
学生阅读本目,想一想:1)大战主要有哪几条战线?发生过哪些重大战役?
2)加速大战结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第一次世界大战于哪年结束?大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教学用具:多媒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及课本插图
(用投影仪显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对照地图,结合课文讲述他们的形成。)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示意图
用多媒体显示《大战爆发前的巴尔干半岛》,观察图,了解半岛局势,记忆各国的位置。诱发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导学。形象、直观,激发情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视频播放:斐迪南夫妇被刺。
3、大战的结束
标志: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4、大战的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总结: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战争,它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以同盟国一方的失败宣告结束。
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最后,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
小结:经过几次战役后,双方不但消耗巨大,而且伤亡人数众多,德国的实力已消耗殆尽,失败已成定局。
2、1917年的几件大事
(1).俄国革命和俄国退出战争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2).美国参战
在战争中美国以中立面目出现,向交战双方提供军火,大发战争财。1917年美国看准了时机,宣布参战,坐收渔翁之利。美国参战对加速大战的结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802德英1892协约国
1879 1907
奥(巴尔干问题)俄
二、大战的爆发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1))这次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萨拉热窝事件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一事件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大战爆发于何时?
3)为什么巴尔干半岛会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肥肉和大战的火药桶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简介半岛状况并指出,各帝国主义国家对这块肥肉都垂涎三尺,战争已是不可避免,仅仅是寻找有利时机而已。
基础教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型新授课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