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 汲黯传》专练

《史记汲黯传》专练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
黯多病,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
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
非苦就行①,放析就功②,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
”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
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③,侧目而视矣!”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公孙弘,如发蒙振落耳。
”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
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
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
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上默然。
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④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黯曰:“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弊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
(节选自《史记·汲黯传》)【注】①非苦就行:明知事错还努力去做,以求造就好名声。
②放析就功:肆意增繁律令破坏汉朝旧制,目的是要成就个人的功绩。
③重足而立:两脚并拢站立,形容极其恐惧拘束而不敢行走。
④贳(shì):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B.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C.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D.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为皇帝的长子。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散文类1(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6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弃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主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5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 为能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 已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B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 已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C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D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 为能/ 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5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中心位于黄河流域一带,古称中土、中夏或中华。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十五)文言文阅读(张良传仇钺传)(含解析)

限时练(十五) 文言文阅读(张良传·仇钺传)(建议用时: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
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
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乃使良还。
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良亡,间行归汉王。
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
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
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解析:题中“起下邳”“与上会留”是两个事件,中间断开;“此”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用”的内容是“臣计”,不要断开;“不敢当”的内容是“三万户”,不要断开。
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文言文阅读(二)

文言文阅读(二)一、(2019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贺若敦,代人也。
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
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
赐爵当亭县公。
敦少有气干,善骑射。
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
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
”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
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
敦弯弓三石,箭不虚发。
乃言于太祖。
太祖异之,授都督。
时岷蜀初开,民情尚梗,巴西人谯淹据南梁州,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为表里,扇动群蛮。
太祖令敦率军讨之。
山路艰险,人迹罕至。
敦身先将士,攀木缘崖,倍道兼行,乘其不意。
又遣仪同扶猛破其别帅向镇侯于白帝。
淹乃与开业并其党泉玉成等率众七千,口累三万,自垫江而下,就梁王琳。
敦邀击,破之。
淹复依山立栅,南引蛮帅向白彪为援。
敦设反间,离其党与,因其懈怠,复破之。
进爵武都公。
武成元年,入为军司马。
自江陵平后,巴、湘之地并内属。
陈将侯填等围逼湘州,遏绝粮援。
乃令敦率步骑六千,度江赴救。
敦每设奇伏,连战破瑱,乘胜径进,遂次湘州。
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
粮援既绝,人怀危惧。
敦于是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
相持岁余,瑱等不能制,求借船送敦度江。
敦云:“湘州是我国家之地。
既未得一决,所以不去。
”瑱等留船于江,将兵去津路百里。
敦勒众而还。
保定五年,卒。
建德初,追赠大将军。
谥曰烈。
(选自《周书·贺若敦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B.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C.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D.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1(6)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1进阶特训(6)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塔思,幼与常儿异,英才大略,绰有祖风。
木华黎常曰:“成吾志必此儿也。
”及长,每语必先忠孝,曰:“大丈夫受天子厚恩,当效死行阵间,以图报称,安能委靡苟且目前,以隳先世勋业哉!”年十八袭爵。
庚寅秋九月,叛将武仙围潞州,太宗命塔思救之。
大兵未至,塔思率十余骑觇贼形势,仙恐有伏,,帝亲征,遣塔思复取潞州。
仙夜遁,邀击之,斩首七千余级,以任存侄代领其众。
壬辰春,睿宗与金兵相拒于汝、汉间。
金兵成列,将战,会大雪,分兵四出,塔思冒矢石先挫其锋,诸军继进,大敗金兵。
甲午秋七月,朝行在所。
时诸王大会,帝顾塔思曰:“先皇帝肇开大业,垂四十年,惟东南一隅,尚阻声教。
朕欲躬行天讨,卿等以为何如?”群臣未对,塔思对曰:“臣家累世受恩,图报万一,正在今曰。
臣虽驽钝,愿仗天威,扫清淮、浙,何劳大驾亲临不测之地哉!”帝悦曰:“塔思虽年少,英风美绩,简在脱心,终能成我家大事矣。
”賜黄金甲、玻璃带及良弓二十,命与王子曲出总军南征。
乙未冬,拔枣阳。
曲出别徇襄、邓,塔思引兵攻郢。
郢濒汉江,城坚兵精,且多战舰。
塔思命造木筏,遣汶上达鲁花赤刘拔都儿将死士五百,乘筏进击。
引骑兵沿岸迎射,大破之。
丁酉秋九月,入汴京。
守臣刘甫置酒大庆殿。
塔思曰:“此故金主所居,我人臣也,不可处此。
”遂宴于甫家。
戊戌秋九月,帝宴群臣于行宫,塔思大醉。
帝语侍臣曰:“塔思神已逝矣,其能久乎?”己亥春三月,薨,年二十八。
(节选自《元史•塔思传》)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剌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B.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剌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C.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剌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D.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剌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是古时臣民对于帝王的称呼,历代帝王一直鼓吹"君权神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强化训练 专题3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二)

三文言文阅读与翻译(二)(时间50分钟分值:5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郑交泰,字协德。
平岚乡人。
少读书强记,屡试不售.,由例贡生就铨,拣发广西,补苍梧县知县。
丁内艰,起复,知安徽望江、阜阳县。
迁亳州、六安州知州,擢嘉兴府知府,授浙江督粮道。
交泰性英毅,善听断,能以片词析疑狱,当其平反,虽大吏盛气临之不能夺。
南陵知县陈科联者,潮州人也。
以赃钱六十千被论。
时交泰署怀宁县,抚军雅.闻其能,檄审之。
得其胥役及家人作奸情弊,陈坐失察。
以稿入复,抚军声色俱厉责曰:“而为同乡徇邪?”且掷其稿于地。
交泰俯拾其稿,徐对曰:“按牍载,勒赈者五人。
今五人欠缴谷六百余石,陈令果贪,岂索钱六十千而止?况陈令首捐米二百石,纵贪六十千之钱,何不少捐三十石之米,而作此周折乎?且察其事,与官无涉,何用徇为?大人原籍浙江,今隶属下者不下十余员,平居未尝异视,今乃以徇同乡罪审者,何也?”抚军默然。
旅见者六人,莫不咋舌,而交泰进退如度。
明日案定,从交泰议。
知亳州时,滁州有高永威者,与其党八人横劫。
旋获二人于定远县,据词,当.五人论斩,二人遣配,一人枷杖发落而已。
有司锻练周内之,以论斩七人题达。
寻获四人,其词与前二人如出一口。
抚军檄交泰至鞫之,执五人论斩之议,提刑怒,欲中以罪。
交泰抗言曰:“狱贵得情耳,以二命易一官,亦无所恨!”长揖而出。
后抚军廉其实,以交泰为然,提刑亦悔谢。
当是时,交泰治声闻于江南北,凡疑狱积年不能决,交泰一再鞫,必得其情.。
性勤敏,尝以旬日断释积囚四百余人,民免拖累苦,囹圄几空。
去后百姓皆思之,所至无不以争得好官为快。
初,谒阳春谢仲玩,谢故湖南循吏,语之曰:“谳狱而用刑,何以得情?惟平心静气,以情动之,以理折之,彼即倔强狡猾,第徐与之言,言多必有破败,从其破败追求之,则其情露矣。
既毕言其情,令少休,且饮食之,复问。
越日,又问。
如此,则为真情无疑。
君其慎之。
”交泰用其言,故历官州县二十年,而招解罪人,未尝翻一词云。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一)一、(2019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
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
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居洛阳敦化里,尝浚甘泉井,得古鼎,耳有篆字..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且又制作奇巧,同甚宝之。
策时在父傍,徐言曰:“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改年为延康,其年十月,文帝受汉禅,始号黄初,则是黄初元年无二月明矣。
鼎文何谬欤!”同大惊,亟遣启书室,取《魏志》展读,一不失所启,宗族奇之,时年十三。
未弱冠,落发为僧,居雍之慈恩精庐,颇有高致。
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及丁家艰...,以孝闻。
服满,自屏郊薮,一无干进意,若是者十余载,方出为广文博士,改秘书郎。
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
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行瑜败死,邠州平。
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寻以内忧去职。
制阕,除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
不一岁,华帅韩建辟为判官,及建领许州,又为掌记。
天复中,策奉其主书币来聘,太祖见而喜曰:“张夫子且至矣。
”即奏为掌记,兼赐金紫..。
天祐初,表其才,拜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俄召入为翰林学士,转兵部郎中、知制诰,依前修史。
未几,迁中书舍人,职如故。
太祖受禅,改工部侍郎,加承旨。
其年冬,转礼部侍郎。
明年,从征至泽州,拜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判户部,寻迁中书侍郎,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乾化二年秋,卒。
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存于其家。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B.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C.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D.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文言文阅读(三)(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三)一、(南昌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温仲舒字秉阳,河南人。
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为大理评事。
迁秘书丞,坐事除名。
未几,复起为右赞善大夫,通判睦州。
端拱三年秋,彗星见...,召对..别殿,仲舒以为“国家平太原以来,燕、代之交,城守年深,杀伤剽掠,彼此迭见。
大河以北,农桑废业,户口减耗。
凋弊之余,极力奉边。
丁壮备徭,老弱供赋。
遗庐坏堵,不亡即死。
邪人媚上,犹云乐输。
加以兵卒践更,行者辛苦,居者怨旷。
愿推恩宥,以绥民庶”。
太宗嘉纳之,遂赦河北。
淳化四年,罢知秦州。
先是,俗杂羌人。
羌人居于渭河之南,大洛、小洛门寨,多产良木,为其所据。
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
然不免攘夺,为民患。
仲舒至,部兵历按诸寨,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
既而悉徙其部落于渭北,立堡寨以限之。
民感其惠,为画像祠之。
会有言仲舒生事者,上谓近臣曰:“仲舒当以绥怀为务。
古者伊、洛之间,尚有羌、浑杂居,况此羌部内属,素居渭南,土著已久,一旦擅意斥逐,或至骚动,又烦吾关右..之民。
”乃命知凤翔薛惟吉与仲舒对易其任。
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
乃召仲舒,拜户部侍郎。
二寨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
咸平初,拜礼部尚书,罢政,出知河阳。
逾年,知开封府。
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仲舒不愿往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三年,卒,年六十七。
赠左仆射,谥恭肃。
仲舒敏于应务。
少与吕蒙正契厚,又同登第..。
仲舒黜废累年,蒙正居中书,极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士论薄之。
(选自《宋史·温仲舒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仲舒不愿往/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B.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仲舒不愿往/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C.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仲舒/不愿往/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D.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仲舒/不愿往/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2020·重庆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贡师泰,字泰甫。
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
丁外艰...,改徽州路歙县丞。
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
丁内艰,服阕..,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
山阴白洋港有大船飘近岸,史甲二十人,适取卤海滨,见其无主,因取其篙橹,而船中有二死人。
有徐乙者,怪其无物而有死人,称为史等所劫。
史佣作富民高丙家,事遂连高。
史既诬服,高亦就逮。
师泰密询之,则里中沈丁载物抵杭而回,渔者张网海中,因盗网中鱼,为渔者所杀,史实未尝杀人夺物,高亦弗知情,其冤皆白。
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
历翰林待制、国子司业,擢礼部郎中,再迁吏部,拜监察御史..。
至正十四年,除吏部侍郎。
时江淮兵起,京师食不足,师泰奉命和籴于浙右,得粮百万石,以给京师。
迁兵部侍郎。
朝廷以京师至上都,驿户凋弊,命师泰巡视整饬之。
至则历究其病原,验其富贫,而均其徭役,数十郡之民,赖以稍苏。
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
会朝廷欲仍和籴浙西,因除师泰都水庸田使。
十五年,庸田司罢,擢江西廉访副使,未行,迁福建廉访使。
居亡何,除礼部尚书。
时平江缺守,师泰又以选为平江路总管。
其年冬,甫视事,张士诚自高邮率众渡江,直抵城下,攻围甚急。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士诚既纳降,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
至则剔其积蠹,通其利源,大课以集,国用资之。
丞相复承制除师泰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二十年,除户部尚书。
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行至杭之海宁,得疾而卒。
尤喜接引后进,士之贤,不问识不识,即加推毂,以故士翕然咸归之。
(节选自《元史·贡师泰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B.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C.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D.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外艰,也称为“丁母忧”,古代丧制名,指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B.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
“服除”“免丧”“释服”也可表示此意。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御史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泰明察秋毫,注重调查研究。
在绍兴任职时,高姓富商雇佣史姓伙计等二十人出海取盐,伙计被人诬告,无辜服罪,师泰秘密查访,使冤情昭雪。
B.师泰治政有方,一心为民着想。
他任吏部侍郎时,从浙右征购粮食供给京师,驿站人户贫困,他验实人户贫富,平均他们的徭役,百姓生活开始好转。
C.师泰兴利除弊,取得显著效果。
张士诚归降之后,师泰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他到任后立即清除积弊,开通谋利的来源,以大量的赋税支撑了国家财政。
D.师泰爱惜人才,深受士人爱戴。
贡师泰喜欢举荐后辈,不论是他熟识还是不熟识的人,只要贤能,他就积极推荐,因此,士人们一致都归向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
(2)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
【答案】1.B2.A3.B4.(1)他对于冤案大多像这样详细审理得很清楚,因此郡中百姓认为自己没有被冤屈,师泰治理的政绩是各郡第一。
(2)豪富权贵因为这对自己不利,非常憎恨师泰,然而没有人能有毁谤伤害他的借口。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
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还原到语境中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仔细辨别,可以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
句中,“师泰领义兵出战”句意完整不宜断开,排除AD;“久之”为时间副词,不能成句,不宜断开,排除C。
故选B。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官制。
A项,“丁外艰,也称为“丁母忧””张冠李戴,“丁外艰”同“丁父忧”。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师泰治政有方,一心为民着想。
他任吏部侍郎时,从浙右征购粮食供给京师,驿站人户贫困,他验实人户贫富,平均他们的徭役,百姓生活开始好转”理解错误,他任兵部侍郎时“驿站人户贫困,他验实人户贫富,平均他们的徭役,百姓生活开始好转”。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狱”名词,案件;“谳”动词,审判定罪;“类”副词,像;“以”动词,认为;“为”动词,是。
(2)中的“以”连词,因为;“嫉”动词,憎恨;“莫”否定代词,没有人;“中伤”动词,毁谤伤害。
2.(2020·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阶,宇子升,松江华亭人。
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
丁母忧归。
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
故事,吏部率鐍①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
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
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
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
用卒,闻渊代。
自处前辈,取立断。
阶意不乐,求出避之。
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②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
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
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
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
”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
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
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
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
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
”皆用之。
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 嵩属陆炳究主使。
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
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
”嵩惧,乃寝。
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
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
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选自《明史·徐阶传》,略有删改) (注)①鐍(jue),锁闭。
②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
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重阶数/与谋边事/B.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重阶数/与谋边事/ C.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重阶数/与谋边事/ D.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重阶数/与谋边事/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祭酒,指古代由朝廷任命的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校长。
B.尚书,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汉以后地位渐高,唐始为六部的最高长官。
C.锦衣,即锦衣卫,兼管刑狱、缉捕、审问之事,明中叶后与东西厂并为特务组织。
D.谥号,对已故的皇帝、皇后、诸侯和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褒扬或同情的称号。
7.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阶聪慧有才,深受器重。
自从考上进士后,先后兼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以及文渊阁大学士,所撰青词无人能及。
B.徐阶虚心谦卑,礼贤下士。
在吏部任职时,屈尊礼遇下级官员,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情况,赢得朝野的敬重。
C.徐阶正直敢言,颇有见地。
关于精汰京城卫戍部队、关于抵御倭寇的人侵,他所提的建议全都得到皇帝的采用。
D.徐阶机敏自保,谨小慎微。
闻渊任吏部尚书时独断专权,他为避免矛盾主动调离;严嵩猜害同列,他小心应对。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2)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答案】5.C6.D7.B8.(1)皇帝对徐阶没有哪天不是尊重厚待的,朝廷推举徐阶为吏部尚书,皇帝没有同意,不想徐阶离开他身边. (2)徐阶告诫陆炳:“如果不谨慎,一旦牵涉到皇子,江山社稷该怎么办!”【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关键在于两处争执:一是“嵩欲因鸾以倾”和“嵩欲因鸾以倾阶”,二是“自阶乃愕然止”和“乃愕然止”。
根据文意可知“嵩欲因鸾以倾阶”,其中“倾”使动用法,“使……倒”,打倒,“阶”是“倒”的宾语,所以在“阶”后断开,译为“打算以仇鸾事打倒徐阶”。
“及闻鸾罪发自阶”意思是“待听说仇鸾的罪行是徐阶告发”,“自阶”作“发”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
“乃愕然止”译为“才愕然作罢”,表示事件的结果。
故选C。
6.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