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基吖内酯与原位亚胺的不对称催化反应

合集下载

亚胺的不对称氢化反应

亚胺的不对称氢化反应

该部分化合物包括:α,β-不饱和羧酸、 α,β- 不饱和酯、 α,β- 不饱和酰胺的不对称 氢化反应,较引人注目的是α-芳基丙烯酸 的不对称氢化反应。

具有光学活性的α-芳基丙烯酸是一类 有效的消炎镇痛药物,例如:奈普生 (naproxen)和异丁基布洛芬 (ibuprofen)。

铑-手性二膦催化剂同样也适用于 α,β-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的不对称氢 化反应。
不对称氢化反应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在手性药物分子及有关化合物的合成中,氢对 sp2碳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即不对称氢化反应(包括: 化学还原反应)是最实用的。 不对称氢化反应及有关还原反应是将碳原子的 sp2轨道变为sp3轨道(四面体),共有下列三种形式, 并且伴随有一个至两个新的不对称手性中心的生
③Z-构型比E-构型选择性高。

原因解释:

NMR光谱的研究表明:Z-构型以C=C双 键和酰胺键与金属配位,而E-构型以C=C双 键和羧基配位。


Z -构型α-乙酰胺基丙烯酸及其衍生物具 有很高的对映选择性;
E-构型底物在同样条件下的不对称氢化 反应对映选择性较差,而且反应速度也慢。
(4)烯胺的不对称氢化反应:
NHAc
(2)基本反应体系:
氢源: H2 手性催化剂: 过渡金属手性催化剂(常 用的是手性铑催化剂 [配体为手性膦配 体—C2对称性] )等 底物: α-乙酰胺基丙烯酸及其衍生物
举例说明:
从表中可以看出: α-乙酰胺基丙烯酸及其衍生物在铑-手性 二膦催化剂的作用下,氢化反应的对映选 择性已经接近或达到100%。

1、 α-乙酰胺基丙烯酸及其衍生物的不 对称氢化反应:

不对称aldol 反应

不对称aldol 反应
7
配位催化
DMF, -20℃, 100h 62(14)% yield 87% ee X = 10 Calculated pKa value of hydrogen was 12.3.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pKa of 2-methoxyphenol is reported as 9.90 (calculated as 9.62), thus lithium salt of 2,2,5,7,8 pentamethylchromanol is much stronger base than lithium salt of 2-methoxyphenol
17
18
19
水 相 反 应
20
syn-1,2-Diol 结构特征——水溶性
21
寻求能够高效高选择性地催化不对称直 接aldol反应的催化体系正日渐成为有机化 学的一项新课题。
22
参考文献: [1] Yamaoka, M,; Nakazaki, A.; Kobayashi, S. Rate enhancement by water in a TiCl4-mediated stereoselective vinylogous Mukaiyama aldol reaction. Tetrahedron Lett. 51 (2010) 287–289. [2] Yamaoka, M.; Fukatsu, Y.; Nakazaki, A.; Kobayashi, S. Synthetic study of fomitellic acids:construction of the AB ring moiety. Tetrahedron Lett. 2009, 50,3849– 3852. [3] Mitsutaka Iwata, Ryo Yazaki, Yuta Suzuki, Naoya Kumagai, Masakatsu Shibasaki. Direct Catalytic Asymmetric Aldol Reactions of Thioamides: Toward a Stereocontrolled Synthesis of 1,3-Polyols. J. AM. CHEM. SOC. 9 VOL. 131, NO. 51, 2009 18245. [4] Scott D. Pegan, Kamolchanok Rukseree, Scott G. Franzblau and Andrew D. Mesecar. Structural Basis for Catalysis of a Tetrameric Class IIa Fructose 1,6Bisphosphate Aldolase from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J. Mol. Biol. (2009) 386, 1038–1053. [5] S. S. V. Ramasastry, Klaus Albertshofer, Naoto Utsumi, and Carlos F. Barbas III. Water-Compatible Organocatalysts for Direct Asymmetric syn-Aldol Reactions of Dihydroxyacetone and Aldehydes. Org. Lett., Vol. 10, No. 8, 2008。1621-1624 [6] Evaggelia Tsandi, Christoforos G. Kokotos, Sofia Kousidou, Valentine Ragoussis, George Kokotos. Sulfonamides of homoproline and dipeptides as organocatalysts for Michael and aldol reactions Tetrahedron 65 (2009) 1444–1449. 23

不对称还原偶联综述

不对称还原偶联综述

不对称还原偶联综述
不对称还原偶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它在有机化学领
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该反应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两种不同的有机
物分子进行偶联,生成对称或不对称的有机产物。

这种反应通常涉
及到过渡金属催化剂的运用,如钯、铑、镍等。

不对称还原偶联反
应可以实现对手性化合物的合成,因此在医药和农药等领域具有重
要意义。

不对称还原偶联反应的机理通常涉及到催化剂与底物的配体结合,形成一个活性的过渡金属催化剂,然后通过还原和偶联的步骤,将底物分子连接起来,生成目标产物。

这种反应的优势在于可以高
效地构建碳-碳、碳-氮、碳-氧等键,从而实现复杂有机分子的合成。

从应用角度来看,不对称还原偶联反应在药物合成、天然产物
合成、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该反应,可以高效合
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从而为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同时,该反应也被广泛用于合成手性配体、农药、光电材料等领域。

此外,不对称还原偶联反应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催化剂的设计、反应条件的优化、底物的选择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对该反应
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在有机合成领域的
应用。

总的来说,不对称还原偶联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将有助
于推动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发展。

铱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苄基化反应方法学研究

铱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苄基化反应方法学研究

正文具有苄基取代的对映体富集分子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活性天然产物以及农用化学品中。

近年来,采用过渡金属催化剂促进的不对称烯丙基苄基化反应方法学已经成为构建上述手性分子关键策略 (Scheme 1) [1]-[6]。

这里,受到近年来对于通过2-甲基二苯甲酮在紫外线辐射条件下的光烯醇化 (photoenolization)过程,形成羟基邻苯碳醌 (hydroxy-o-quinodimethane)中间体[7]以及通过photoenol中间体参与的合成转化方法学[9]-[11]相关研究报道的启发,上海有机所的游书力团队成功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选择铱催化剂促进的2-甲基二苯甲酮与芳基乙烯基甲醇之间的对映选择性烯丙基苄基化反应方法学 (Scheme 1)。

首先,作者采用2-甲基二苯甲酮1a与苯基乙烯基甲醇2a作为模型底物,进行相关反应条件的优化筛选 (Table 1)。

进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为:采用[Ir(cod)Cl]2作为催化剂,Carreira 配体(S)-L1作为手性配体,(PhO)2PO2H作为酸性促进剂 (promotor),DCM作为反应溶剂,UV (370 nm)辐射,反应温度为室温,最终获得77%收率的手性产物3a (99% ee)。

在上述的最佳反应条件下,作者分别对一系列芳基乙烯基甲醇底物(Table 2)以及2-甲基二苯甲酮底物(Table 3)的应用范围进行深入研究。

之后,该小组通过如下的一系列研究进一步表明,这一全新的不对称烯丙基苄基化策略具有潜在的合成应用价值 (Scheme 2)。

接下来,该小组通过氘代实验(Scheme 3)研究表明,在紫外辐射条件下的烯丙基苄基化过程中涉及亲核性苄基中间体,即photoenol的形成。

基于上述的实验研究以及前期相关的文献报道,作者提出如下合理的反应机理(Scheme 3)。

总结一种全新的通过铱催化剂促进的2-甲基二苯甲酮与芳基乙烯基甲醇之间的对映选择性烯丙基苄基化反应方法学,进而成功完成一系列苄基取代手性分子的构建。

亚胺不对称还原

亚胺不对称还原

亚胺不对称还原
摘要:
1.亚胺不对称还原的简介
2.亚胺不对称还原的反应原理
3.亚胺不对称还原的反应条件
4.亚胺不对称还原的应用
5.亚胺不对称还原的发展前景
正文:
一、亚胺不对称还原的简介
亚胺不对称还原是一种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反应,主要用于合成手性化合物。

亚胺是一种含有氮杂环的有机化合物,其不对称还原反应可以在保持原有化学环境的情况下,将亚胺化合物还原为手性胺化合物。

二、亚胺不对称还原的反应原理
亚胺不对称还原的反应原理是基于亚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通过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和反应条件,使得亚胺化合物在还原过程中产生手性。

具体来说,亚胺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其氮杂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取代,形成手性胺。

三、亚胺不对称还原的反应条件
亚胺不对称还原的反应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常用的还原剂包括硼氢化钠、铝锂氢化物等。

2.适当的反应温度和压力:反应温度一般在室温至高温之间,压力则根据具体反应条件进行调整。

3.有机溶剂:一般选择极性溶剂,如甲醇、乙醇等。

4.酸性或碱性条件:根据反应需要,可以调整反应溶液的酸碱性。

四、亚胺不对称还原的应用
亚胺不对称还原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手性化合物的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亚胺不对称还原还可以用于制备生物活性化合物、农药、材料等。

五、亚胺不对称还原的发展前景
随着有机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亚胺不对称还原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将取得更多突破。

不对称有机催化串联反应在合成四氢喹啉,苯并吡喃及γ-丁内酯衍生物中的应用研究

不对称有机催化串联反应在合成四氢喹啉,苯并吡喃及γ-丁内酯衍生物中的应用研究

不对称有机催化串联反应在合成四氢喹啉,苯并吡喃及γ-丁内酯衍生物中的应用研究本论文主要致力于不对称有机催化的串联反应在杂环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主要包含以下五部分。

第一章,不对称有机催化串联反应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经过简单操作一步构建复杂手性分子的强有力手段。

特别是在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中,不对称有机催化更能起到简洁高效的作用。

因此,发展新型的催化串联反应无论是对基础研究还是对工业生产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本章对不对称有机催化串联反应构建杂环结构化合物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第二章,手性四氢喹啉骨架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

我们以简单易制备的不饱和酮亚胺与硝基甲烷作为起始原料,在双功能团硫脲的催化下,经过Michael/aza-Henry串联反应,高产率、高选择性的合成了手性四氢喹啉化合物。

同时,通过简单的衍生化,所得四氢喹啉化合物经过还原胺化反应,能够构筑含有四个手性中心的三环骨架结构的化合物。

第三章,双功能团硫脲催化的Michael/aza-Henry串联反应得到的是2,3-位顺式结构的四氢喹啉化合物。

我们希望扩展四氢喹啉结构的多样性,以邻氨基不饱和酮与硝基烯作为起始原料,在双功能团硫脲的催化下,经过aza-Michael-Michael串联反应,以高产率、高选择性得到了与此前报道结构相同的手性四氢喹啉化合物,这一化合物的2,3-位置是反式结构。

这是对四氢喹啉化合物多样性的重要补充。

第四章,众所周知,手性苯并吡喃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

以简单易得的含有不饱和酮和不饱和酯结构单元的多官能团化合物与硝基甲烷为原料,在相应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催化下,经过Michael/Michael串联反应,可以高效的构筑手性苯并吡喃类化合物。

该产物还可以转化为含有三环骨架的手性苯并吡喃化合物。

第五章,N-杂环卡宾催化剂是一类新型的有机催化剂。

甲基吖内酯与原位亚胺的不对称催化反应的研究

甲基吖内酯与原位亚胺的不对称催化反应的研究

甲基吖内酯与原位亚胺的不对称催化反应的研究
李杰
【期刊名称】《广东化工》
【年(卷),期】2017(044)019
【摘要】通过对前人文献调阅发现对苯磺酰吲哚在碱性条件会在原位产生烯亚胺具有良好的亲电性并且甲基吖内酯在辛可宁硫脲催化会脱氢质子具有亲核性.因此通过辛可宁硫脲催化下苯磺酰吲哚与甲基吖内酯就可能发生对应选择性的迈克加成反应.我们通过吖内酯与苯磺酰吲哚不对称催化反应制备得到化合物3.改变苯磺酰吲哚上的R取代基团从而制得各种相应的化合物3.通过对制备的化合物3进行核磁共振碳谱、核磁共振氢谱、液相色谱、比旋光度、高分辨质谱等理化参数的测定,得出甲基吖内酯与苯磺酰吲哚在催化剂辛可宁硫脲催化作用下得到好的产率和高纯度的光学活性的产物.
【总页数】3页(P77-78,33)
【作者】李杰
【作者单位】四川创越炭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南充 637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
【相关文献】
1.N-苄基-3(S)-邻苯二甲酰亚胺基-4(S)-[4(S)-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4-基]-2-氧吖丁啶的合成 [J], 李恒光;吴彤;谢如刚;胡键;王建伟;胡晓斌
2.对亚甲基苯醌不对称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J], 范亚静;李珅
3.2-苯基-4-(6-氯色酮-3-亚甲基)吖内酯的晶体结构 [J], 郑琦;刘俊;刘罡;王多志;曹玲华
4.聚己内酯/甲基纳米SiO2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J], 李丹;常海波;马聪鹤;游倩倩;张普玉
5.N-(6-甲基-2-亚甲基吡啶)-(+)-樟脑亚胺体系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 [J], 宓爱巧;郭鹏;方志强;蒋耀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种不对称相转移催化剂的新合成方法

三种不对称相转移催化剂的新合成方法

三种不对称相转移催化剂的新合成方法
司晚令;李建飞
【期刊名称】《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8(000)002
【摘要】本文报道了以N-甲基麻黄素、奎宁、卤代烃为原料合成N-甲基-N-十六烷基麻黄素溴化铵、N-苄基奎宁氯化铵及N-甲基-N-苄基麻黄素溴化铵三种不对称相转移催化剂的新方法。

该方法改变了原来的反应条件和分离提纯方法,并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效率。

对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测定。

【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司晚令;李建飞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化学系;石家庄教育学院学生处郑州 450003;05003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21
【相关文献】
1.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J], 曾莎莎;唐瑞仁;Artem Melman;黄可龙
2.相转移催化剂催化亚胺与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J], 刘敬琳;刘全忠;倪承燕;何艳琴;朵德龙
3.新型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J], 王振雷;刘全忠;何龙;肖吉富
4.L-色氨酸衍生的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及其不对称诱导效应 [J], 薛爱英;刘文
陆;李培刚;矫桂丽;常学顺;邹志琛
5.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和不对称诱导效应——以L-酪氨酸为原料合成的手性单季铵盐和双季铵盐 [J], 任慧平;矫桂丽;杨丽斌;马海兵;邹志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Ph H2N
O
O Cl Ph OH DCC N HN Ph
O O
OH
O
ChemNMR H-1 Estimation
吖内酯氢谱
7.08 7.21 7.12 4.35 7.21 7.12 3.27;3.02
O
O
7.62 7.62 7.29 7.29 7.29
N
Estimation Quality: blue = good, magenta = medium, red = rough
O
7.62
N
2.30
O
7.29
7.29 7.1 7.1
N H 10.1
7.62
7.29 0.23
Estimation Quality: blue = good, magenta = medium, red = rough
10
8
6
PPM
4
2
0
苄基吖内酯与原位亚胺的 不对称催化反应的研究

2012年5月
contents
1 2
引言 实验部分
不对称合成(Asymmetric synthesis),也 称手性合成,是指向反应中引入一个或多个 手性元素的合成方法,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 特别是手性药物的合成中 。 它已经是现代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研究 热点, 也是通过化学手段获得手性物质的最 有效的方法。 基与此,我们决定研究吖内酯的其他亲 电行为,例如吖内酯与原位亚胺的不对称有 机催化反应。
不对称合成用于药物合成书刊
利用镍螯合物诱导不对称合成
主要实验器材
Bruker micrOTOF-Q II 质谱计
Bruker Avance II 400 核磁共振谱仪
PE 341旋光仪
LC-20A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
吖内酯的制备
控制反应体系温度在0℃下并在不断搅拌下,将苯丙氨酸(5.84g, 40mmol)和氢氧化钾(6.07g,92.0mmol)的混合物加 入水 (67ml)。向该反应体系再加入4-氯苯甲酰氯 (5.21ml,40.0mmol),在室温下不断搅拌反应21小时。反应完全 后向反应体系中逐渐滴入浓盐酸调节溶液PH,使溶液PH=1即有白 色沉淀生成为止。通过过滤将固体分离出来,然后在水/乙醇中重 结晶得到无色固体N-4-氯苯甲酰氯(10.0g,93%)。
F
F Cl F Cl Ph O O
Ph O
Ph
N
O
N
O
N
O
Ph N H
Ph N H
Ph N H
3a
3b
3c
ChemNMR H-1 Estimation
3a的氢谱
F F
7.08 7.21
F
7.27 7.21 7.31 7.14 4.7 7.12 7.1 7.1 7.12 3.22;2.97 7.12
R SO2Tol
RCHO
N H
对甲苯亚磺酸钠、对甲基苯磺酸水合物
EtOAc/室温
图2.2.2 苯磺酰吲哚的制备
N H
.2.3苄基吖内酯与苯磺酰吲哚1a—1g的反应 一个普通的测试管加入催化剂辛可宁硫脲(0.01mol)、 苯磺酰吲哚1(0.11mmol)、苄基吖内酯(0.1mmol)、磷酸钾 (0.11mmol)和甲苯(1ml),然后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控制 反应温度在30℃下磁力搅拌反应2个小时。通过快速柱层法 (乙酸乙酯/石油醚 1:5-1:20)进行纯化得到化合物3。
7
6
5
4 PPM
3
2
1
0
苯磺酰吲哚1a—1g的制备
将2-甲基吲哚(3.2mmol),对甲苯亚磺酸(3.6mmol),对甲苯 磺酸水合物 (1.5mmol)加入乙酸乙酯(10ml)中,边搅 拌边加入醛1a—1h(3mmol).反应混合溶液在室温下搅拌 反应2.5-6小时。然后在用饱和的碳酸氢钠处理并用二氯甲 烷(60ml)萃取.然后向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并且在 减压作用下去除溶剂。粗产品在乙酸乙酯中重结晶纯化后得 到到苯磺酰吲哚1a—1h。反应式如下图(图2.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