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章末检测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章末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综合测评(一)一、选择题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
据此完成1~2题。
1.“蓝月亮”应属于( )A.行星B.恒星C.卫星D.彗星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A.太阳 B.恒星C.行星D.地球1.C 2.B [第1题,读图可知,“蓝月亮”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应是卫星。
第2题,“蓝月亮”绕行星运行,行星绕恒星运行,恒星能发出光和热,行星和卫星不能发光发热,但是可以反射来自恒星的光线,所以“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恒星。
] (2021·北京西城区高一期末)美国“旅行者2号”探测器观测木星和土星后继续向太阳系边缘飞行,又观测了天王星和海王星。
下图是太阳系模式图。
据此完成3~4题。
3.“旅行者2号”探测器观测的四个行星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⑧C.④⑤⑥⑦D.⑤⑥⑦⑧4.“旅行者2号”探测器如果飞出太阳系,其观测到的天体最可能位于(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3.D 4.C [第3题,结合太阳系模式图可知,⑤为木星,⑥为土星,⑦为天王星,⑧为海王星,故D项正确。
第4题,银河系是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一个庞大恒星系统,“旅行者2号”探测器如果飞出太阳系,观测到的天体最可能位于银河系。
]“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
2017年2月2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三颗位于“宜居带”内。
下面为“Trappist1系统”示意图及太阳系的“宜居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5~7题。
5.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星球除地球外还有( )A.金星B.水星C.火星D.木星6.与“Trappist1系统”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7.之所以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与中心天体距离适中B.天体表面平坦C.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D.有肥沃的土壤5.C 6.B 7.A [第5题,读图可知,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规律,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星球,除地球外还有火星,其他行星不在“宜居带”内,故C选项正确。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章末检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综合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号”探月车完成了多项月球探测,但并未发现有生命存在的迹象。
据此完成1~2题。
1.在“嫦娥三号”探月过程中,尚未发现生物。
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球上有大量的气体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C.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D.地球上四季分明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嫦娥三号”的是( )A.银河系B.河外星系C.太阳系 D.总星系北京时间2018年9月15日,“卡西尼”号航天器结束了长达13年的土星探测使命,以主动坠毁的方式坠入土星大气层。
下图为太阳及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卡西尼”探测器主要探测的行星是 ( )A.甲 B.丙C.己 D.庚4.对“卡西尼”探测器向地面传送信息易产生干扰的是( )A.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C.地球自转 D.昼夜交替美国前太空人卢杰指出,足以毁灭城市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比科学家早前预期的还要高。
据此完成5~6题。
5.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可能来自于( )A.①和②之间 B.②和③之间C.③和④之间 D.④和⑤之间6.小行星与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最大的区别是( )A.公转方向不同B.质量和体积不同C.公转周期不同D.组成物质不同''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赛正向深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的焦点。
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
读表,完成7~8题。
行星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平均密度(g/cm3)公转周期(a)自转周期四季更替地球 1.00 1.00 5.52 1.023小时56分有火星0.11 0.15 3.96 1.924小时37分有7.下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A.重力加速度大小B.公转周期长短C.表面温度高低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8.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有生命存在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C.有昼夜交替D.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发生的变化,但仍有很多领域的问题难以解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章末过关检测(二)含答案

章末过关检测(二)地球上的大气(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剧增,机动车尾气已成为重庆城区大气的重要污染物。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5月起,重庆市实施机动车新排放标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
下图中的箭头表示近地面大气辐射的方向。
据此完成1~2题。
1.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会改变大气的()A.组成成分B.运动速度C.垂直分层D.地转偏向力2.实行新标准以后,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减少,M方向的辐射将()A.增强B.减弱C.不变D.为0读大气组成表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3~4题。
固体杂质作为成云致雨的凝结核3.关于表中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吸收大气辐射的能力强B.乙:氧原子C.丙:吸收地面辐射D.丁: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4.关于大气各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越低,A层层顶越高B.大气质量约99%都在A层C.B层中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增温D.高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读图,完成5~6题。
5.如图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6.如图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图1为格陵兰冰原景观图。
黑色部分为直径几厘米到几米的融冰池,融冰池里的水为液态。
它的形成与南部大陆农业的过度开垦、工业化产生的固体悬浮颗粒密切相关。
第一章 章末检测卷(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章末检测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下图为非洲大陆赤道附近地面各点自转速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M、N线及其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M为自转角速度,由于海拔高低造成其数值差异M为自转线速度,同纬度山地、高原大于平原、盆地N为自转角速度,数值由赤道向两极地区逐渐增加N为自转线速度,数值不会因纬度变化而发生变化2.图中①和②为刚果河流河谷的截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此河流河床较陡峭的是( )①下游的右岸①②之间的南岸②上游的左岸①②之间的左岸下图中甲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a、b、c、d为投影到天球面上的同一恒星。
一天文爱好者于2023年5月20~21日连续两天对该恒星进行观测。
据此完成3~4题。
3.若观测者于2023年5月20日20点在甲地观测到该恒星位于天顶的a处,观测者于5月21日20点在甲位置观测该恒星,该恒星的位置在图中的( )a bc d4.在这两天( )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地球公转速度变快太阳直射点南移甲地日出时间提早下图分别为地球绕太阳公转速度变化示意图(M、N、P表示日期)和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最接近P日的节气是( )夏至小暑大暑立秋6.若M、N两日地球公转速度相同,则( )M日到N日地球可能绕日一周北京M日与N日昼夜长短相反北京P日到N日气温逐渐升高M日到P日日地之间距离减小中国空间站的建成掀起了全球各地民众拍摄空间站的热潮。
当天气晴朗时,过境的空间站恰好被地平线附近的太阳光照亮,就能被观测到。
下图示意中国空间站运行轨迹及神舟十四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时全球昼夜分布。
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能肉眼观测到中国空间站的地点最可能是( )甲乙丙丁8.神舟十四号飞船着陆当天,东风着陆场( )昼长夜短草木葱茏日影最长日出东南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揭幕战在2022年11月21日打响,决赛于当地时间12月18日18时在多哈卢塞尔体育场进行。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章末检测试卷(一)

章末检测试卷(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贝努小行星被科学家认为是来自太阳系形成最早的“时间胶囊”,因为它含有水冰及有机质。
2016年9月8日,美国NASA发射探测器OSIRIS—Rex,计划用七年的时间前往贝努“挖石头”并带回地球,希望发现与生命起源有关的线索。
下图为“太阳系八颗行星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贝努小行星位于()A.b、c之间B.c、d之间C.d、e之间D.e、f之间2.前往贝努的探测器OSIRIS—Rex会脱离()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可观测宇宙3.液态水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安全的宇宙环境B.稳定的太阳光照C.适宜的体积和质量D.适中的日地距离『答案』 1.C 2.A 3.D『解析』第1题,在太阳系中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有小行星带,贝努小行星位于小行星带内,d为火星,e为木星。
第2题,前往贝努的探测器OSIRIS—Rex会脱离地月系。
第3题,日地距离适中有利于水保持液态。
“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1月3日成功登月。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中国登月探测器在月球上可以观测到的现象有()①绚丽的极光②一划而过的流星③满天星星④昼夜更替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5.中国登月探测器在月球上探测不到任何生命物质,主要原因之一是月球()A.与太阳的距离不适宜B.缺少重要的矿物质C.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大D.太阳辐射太强『答案』 4.C 5.D『解析』第4题,月球上由于没有大气,无法观测到绚丽的极光,也无法观测到一划而过的流星,但是可以看到满天星星和昼夜更替现象,所以C正确。
第5题,中国登月探测器在月球上探测不到任何生命物质,主要原因之一是月球上太阳辐射太强,所以D正确。
(2020·山东省潍坊市期中)2018年7月28日凌晨,火星冲日(即地球、火星与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与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红月亮”(月食)同时出现,形成了“火星伴月”的天文奇观,吸引了广大天文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的目光。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卷一宇宙中的地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检测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类地行星火星上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表面,其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于5月22日驶离着陆平台,开始巡视探测,6月11日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成功发射入轨的“天问一号”探测器 B.登陆火星表面的“祝融号”火星车C.位于发射场地的探测器组合体D.搭载在着陆平台的“祝融号”火星车2.火星暂时未发现有生命存在,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火星无法获得太阳稳定的光照B.火星附近天体运动杂乱,时常与火星发生碰撞C.大气层稀薄,水汽太少D.火星自转和公转周期太长,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过大3.我国卫星发射试验一般选择在太阳活动微弱时段,主要是为了避免( )A.极光干扰航天器发射的观测 B.黑子和耀斑爆发带来降水异常C.太阳风暴干扰发射场风速D.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不畅图a为我国“人造太阳”图,图b为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据此回答4~6题。
4.有人说,“人造太阳”难以取代真正的太阳,支撑这种观点的依据有( )①太阳能间接为我们提供了煤炭、石油等能源②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地壳运动也离不开太阳能③太阳辐射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光热资源④太阳辐射是极光产生的主要原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5.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为丰富的地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多②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多③白昼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多A.① B.② C.③ D.无法确定6.读图,关于我国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归纳正确的是( )①东部贫乏,西部丰富②南部贫乏,北部丰富③总体上分布较为均匀④青藏高原最多,四川盆地最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下图为太阳圈层结构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太阳大气层,字母表示不同的太阳活动。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检测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章末检测(一)一、选择题几十亿年来,地球按照一定的规律不停地自转和公转着。
据此答复1~2题。
1.假设地球“叮〞的一声停止自转,分别站在0°、30°、60°、80°纬线上的甲、乙、丙、丁四人瞬间会( )A.都向东同速飞出B.都向西同速飞出C.甲向东飞出且速度最快D.丁向东飞出且速度最快2.假设地球只公转不自转,地球外表可能( )A.不分昼夜B.没有四季C.没有大气环流D.没有地转偏向力以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中学的刘老师于10月1日在校园散步时用向前方抓拍的校园景观。
据此完成3~4题。
3.以下刘老师的前进方向和抓拍时间的搭配中,最合理的是( )A.东南5:30B.西南17:00C.东北5:30D.西北17:004.刘老师想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抓拍到一样的照片,应选择的日期是( )A.3月13日前后B.6月30日前后C.10月30日前后D.12月13日前后北京时间2021年6月21日23时54分是夏至节气到来的时刻。
下表为某城市夏至日前后几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表。
据此完成5~7题。
5.2021年的夏至到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6.该城市所在的经度大约为( )A.153°EB.113°EC.87°ED.80°E7.2021年7月1日至8月1日期间,该城市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昼长夜短,但昼渐短,夜渐长C.昼短夜长,但昼渐长,夜渐短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它反映了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
如图为日地距平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
读图答复8~9题。
8.日地距平比由m变至n期间,以下说法可信的是( )A.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曾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D.海口昼长先变长后变短9.当日地距平比为n时,杭州(约30°N)正午太阳高度最可能是( )A.83.5°B.80°C.40°D.36.5°王先生于2021年1月1日乘坐飞机从上海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综合检测卷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0年1月,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如下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在乙飞机上空俯视地球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正确的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四架飞机所在地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甲>乙>丁>丙B.四架飞机所在地点地球自转角速度为:甲<乙<丁<丙C.飞机上的乘客感觉到他们所过的当天变长D.飞机上的乘客感觉到他们所过的当天变短解析:第1题,A图为地球的侧视图,不符合题意;乙位于北极点附近,C、D分别为北极点和南极点上空的俯视图。
故选B。
第2题,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图中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丙、丁、乙、甲,因此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丁<丙;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全球相等,因此,四地自转角速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丁;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由于四架飞机均沿纬线自西向东飞行,迎着太阳飞,乘客就会感觉到太阳向西边落下的速度更快,所以会感觉当天变短了。
答案:1.B 2.D2021年2月12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北半球)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
据此,完成3~4 题。
3.“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C.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4.“春节”这一天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①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③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②为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前后;④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
2月12日为春节,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星地球章末过关检测卷(测试时间:45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下图是一游客在列车上拍摄的西藏太阳能发电的景观图片,图中的箭头表示列车行进方向。
读图,完成1~2题。
1.该游客在拍摄图片时,火车的行进方向是(C)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解析:为获取充足太阳光能,我国太阳能面板的朝向为南方。
根据面板朝向,可画出图示指向标为“”,由此可知列车行进方向为东北。
2.以下四个城市设计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水平倾角最大的应该是(A)A.北京 B.济南 C.上海 D.海口解析:太阳能电池板的水平倾角,就是与地面的夹角,其度数=90°-H(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故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水平倾角越大。
故北京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水平倾角最大。
下图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3题。
3.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因为Ⅰ区(D)A.夏季大气逆辐射强 B.年平均气温比较高C.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D.天气晴朗且海拔高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I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属我国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能丰富。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可能位于(B)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解析:6月上旬某地5时日出,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北半球),且昼长夜短。
亚马孙河河口附近位于赤道,昼夜等长;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北冰洋沿岸有极昼。
5.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C)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解析:6月,全球各地(赤道与有极昼的地方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
观察下图,完成第6题。
6.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A) A.正北0∶00 B.正北12∶00C.正南0∶00 D.正南12∶00解析:a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低位置,说明是子夜的太阳,该地出现极昼。
题干信息是北半球极点附近,子夜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正北。
7.地球上某点,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则该点所在地与时间段匹配正确的是(A)A.澳大利亚悉尼,5月 B.美国华盛顿,1月C.南非好望角,9月 D.印度孟买,4月解析:经过昏线的某点不断前移,说明该地昼短夜长。
5月,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符合条件。
其他三个地点、时间组合都是昼长夜短。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8~9题。
8.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B.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D.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解析:地球公转接近甲位置,位于近日点所在半圆,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北移动,逐渐向赤道靠近,极昼极夜范围缩小,说明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缩小。
此时,我国正春回大地。
9.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A)A.丁→甲段 B.甲→乙段C.乙→丙段 D.丙→丁段解析:丁→甲段经过地球的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花的时间最少。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凌晨1∶30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013年12月15日晚,嫦娥三号拍下玉兔月球车上五星红旗画面。
据此,回答10~11题。
10.嫦娥三号发射时,全球属于12月2日的范围约占(C)A.1/2 B.1/3 C.1/4 D.1/6解析: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凌晨1∶30时,可知97.55°E=0∶00点,则12月2日所跨经度为97.55°~180°,约90°,占全球的1/4。
11.从嫦娥三号发射到拍摄到第一张五星红旗画面,下面现象叙述正确的是(B)A.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B.西昌正午太阳高度变小C.北极圈内极夜范围缩小 D.北京夜长缩短解析:12月2日~15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西昌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地球公转速度加快,北极圈内极夜范围扩大,北京夜长时间变长。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也是一个面积不断增大的沙岛。
读崇明岛东滩成陆线和大堤随时间的变化图,回答12~13题。
12.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的大致方向和原因是(A)A.向东北,流水沉积 B.向西南,海浪堆积C.向东,地壳抬升 D.向南,流水侵蚀解析:崇明岛位于长江口江心部位,东流的江水在这里被分成南北两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岸的分支江水流量大,流速较快,泥沙沉积少。
北岸的分支江水流量小,流速较慢,泥沙沉积多,最终导致东滩陆地面积因泥沙沉积在东北方向上扩大的较多。
13.自1998年的新大堤建成后就几乎没有再进行造堤工程,崇明岛东滩的潮滩淤积也有所减缓,其原因是(B)①不断实施围垦造陆②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③长江水流速度明显加快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东滩沉积的泥沙来自长江中上游的水土流失,是长江水输送过来的,故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建设及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截流了大量的泥沙,入海口泥沙来源减少,淤积也就减缓了。
14.假若东经60° 刚好是t日与t+1日的分界线,这时t日占全球范围的(C)A.1/2 B.小于1/2 C.2/3 D.小于2/3解析:东经60°为日期分界线,则东经60°=0∶00点,t+1日的范围为60°E-180°,跨经度120°,占1/3,则t日就占全球的2/3。
15.北半球某地某日测得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则(D)A.该地的经度约为115°E B.该地的经度约为125°EC.该日可能在7月 D.该日可能在1月解析:根据该地的日出、日落时间,可算出该地的昼长为10小时。
且知该地为北半球,由此可推知该日在1月。
16.从地转偏向力考虑,理想状态下,下列示意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水流流向的是(A)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根据纬度排列规律,可知①②为北半球,③④为南半球。
再根据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由此可知①正确。
下图中的斜线表示晨昏线。
甲地经度为15°E,地方时为6日6时20分。
据此,完成17~18题。
17.火奴鲁鲁(22°19′N,157°50′W)的区时为(B)A.5日19时20分 B.5日18时20分C.6日18时20分 D.7日19时20分解析:甲地经度为15°E,即东一区,此时东一区为6日6时20分,火奴鲁鲁位于西十一区,与甲地相差12个时区,则火奴鲁鲁的区时为5日18时20分。
18.下列关于甲地位置与该日白昼较长的城市的组合,正确的是(D)A.北半球,悉尼 B.北半球,莫斯科C.南半球,悉尼 D.南半球,莫斯科解析:由于此时甲地地方时为6时20分,则该晨昏线为晨线,根据晨线的倾斜方向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甲地日出时间晚于6时,说明甲地位于南半球。
由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而选项中位于北半球的地区为莫斯科,则莫斯科白昼较长。
19.圣诞节(12月25日)前夜,当地时间20点,一场足球赛将在伦敦开赛。
日本东京的王先生要去观看这场比赛,自东京至伦敦飞机飞行需18个小时,问王先生最晚应何时乘飞机前往伦敦较合适(C)A.24日6点 B.24日7点 C.24日10点 D.23日14点解析:圣诞节(12月25日)前夜,当地时间20点,即12月24日20时。
东京位于东九区,与伦敦时间相差9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以算出开赛时东京时间为:12月24日20时+9小时=12月24日29时,再减去飞行的时间18小时,为12月24日11时。
飞机场距离比赛场地还有一段距离,因而时间再提前一会,12月24日10时最合适。
读右图,判断6~7题。
替换19题,去掉20题这组增加考察飞行方向的问题(傅小伟)7.从A到B再到C,方向是()A.先向西南,再向东南B.先向正南,再向东南C.先向东南,再向西南D.一直向正南8.若D点所处经度是东经116°,一架飞机从图中①点出发,起飞时当地区时是2001年3月8日15时,经过10个小时到达加拿大温哥华(西8区)的时间是()A.3月8日1时B.3月8日23时C.3月7日1时D.3月8日9时20.关于软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B)A.位于物质接近液态的外核 B.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C.物质以液体状态存在、流动 D.位于上地壳的上部解析: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物质处于熔融状态,但并非液态。
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12分)读“我国部分城市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和“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城市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
(1)描述图中年太阳总辐射量120千卡/平方厘米的曲线的走向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4分)(2)试比较图中台湾岛东西两侧年太阳总辐射量并分析原因。
(4分)(3)说出表中所列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试分析原因。
(4分)解析:(1)找准120千卡/平方厘米的曲线,分段描述其特点。
东段呈东西走向,受纬度影响显著;西段呈南北走向,受横断山脉影响显著。
(2)由图可知台湾岛西侧太阳辐射总量丰富。
原因主要从地形的坡向去分析。
(3)表中的拉萨日照时数达3 000多小时,最长。
主要原因从天气状况去分析。
答案:(1)东部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呈东西走向(2分);而西南地区受地形地势影响呈南北走向(2分)。
(2)西侧高(2分)。
西侧为背风坡(1分),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1分),东侧反之。
(3)拉萨(2分)。
纬度较低,海拔高(1分);空气稀薄,云量少,阴雨天气少(1分)。
22.(14分)图甲是地球公转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二分二至4个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图乙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球运行到⑤位置时,长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4分)(2)当地球位于⑥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正处于图乙中的________阶段(从a、b、c、d中选择填空)。
(2分)(3)当地球运行到③位置这一天,北极圈的昼长比赤道________(多或少几)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