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奉献精神培育探析——基于雷锋奉献精神视野的解读
雷锋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的价值探析

雷锋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的价值探析雷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代杰出人物。
他用自己的行动和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群众最简单、最朴实、最本质的情感,即“仁爱”、“无私”、“奉献”,并以此所唤起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深刻地影响了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雷锋精神”。
然而,如今的社会中的人们往往都会忽略掉这一点,因此,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发扬雷锋精神,引导大学生们积极行动,彰显仁爱、无私、奉献的人格特质,对于推动社会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扬雷锋精神的价值雷锋精神是一种纯朴而深刻的情感,更是一种典范。
发扬雷锋精神,可以引导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会成长,寻找幸福,发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在不断追寻中积累人生经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1.发扬仁爱以仁爱之心,祝福那些无法帮助自己的人,展现对社会的尊重和热爱。
当下,人们常常被各种现象所偏见或忽略,但只有以仁爱之心看待周围的一切,才能体会到世界的真谛。
2.无私奉献奉献无私,让我们从一份心甘情愿,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让自己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奉献不仅意味着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更是一种美好的人生态度。
3.彰显坚韧不拔坚韧不拔是人生的必要元素,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不可缺少。
发扬雷锋精神,就要体现出自己的坚韧和抗压能力,勇敢面对挑战,不卑不亢地迎接成功和困难。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才能和潜力,并取得超群的成绩。
二、如何在大学生教育中发扬雷锋精神?发扬雷锋精神,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号喊得响,更需要实际行动。
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大学生们应该简单而行动,将仁爱、无私、奉献的精神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1.亲近大自然在大学校园中,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这个“大家庭”,有时教育机构中的人群都会远离自然,沉浸在冰冷的知识海洋中。
而能亲近大自然的,则会目睹世界宏伟的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看待学习大学生应该找到一个自己能够真正喜欢和热爱的学科或事情,在这个领域深入学习,不断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才华,从而成为行业领军人物。
当代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
作为一代代大学生,可以说我们是最具有时代特质和前瞻性的一代,我们拥有极大的潜力,有责任、有奉献精神,将发挥重要作用以改善普通民众的生活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因此,为了让当代大学生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
首先,学校应该开展不同类型的奉献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培养自身的奉献精神。
社会实践项目和各类义工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奉献机会,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各种社会问题,发现自身的优势,并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学校内部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如市民公益活动、环保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实现社会实践和奉献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在线学习活动、集体实践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形成共同担当的心态,激发他们的奉献精神。
让他们投身于课堂外的实践活动,为帮助他人或服务社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创造一种课堂外的实践环境,以改变课堂上受控的知识模式,训练学生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回报社会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最后,学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理性思维,教会他们用有理性的思维去处理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情况识别能力。
鼓励学生去关注社会中的敏感话题,学会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用正确的方式来建立自己的同理心,自觉地做贡献。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是一个持久的成长过程。
必须由学校及时建立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环境,帮助学生形成健康、温和、自我控制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当代大学生才能健康成长,用自己的一份爱心和实践改变社会。
如何看待雷锋精神以及作为大学生我们如何履践雷锋精神

如何看待雷锋和雷锋精神,作为大学生,你是如何践履雷锋精神的?时间走到了二十一世纪,雷锋精神已伴我们走过了四十一个春秋,在历经风雨苍桑之后,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活力。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雷锋一心向着党,他把党比作母亲,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党和人民的,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情况,都“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为了党,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这是雷锋给我们留下的名言。
这种强烈的阶级情感,正是雷锋精神的精髓。
雷锋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说到做到,表里如一。
他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自觉经受思想锻炼,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
而雷锋精神,是雷锋同志一生奉献的高度概括,是中华美德中极为绚丽的一部篇章,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
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精神,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有其历史客观必然性,从思想来看,雷锋精神既是马列主义时代精神的体现;又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雷锋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雷锋精神雷锋,是一位不朽的精神偶像,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和价值追求。
雷锋精神代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等优秀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应当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让其焕发出新的光芒,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那么,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雷锋精神呢?首先,当代大学生要注重培养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奉献,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是雷锋的一贯做法。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奉献能力,积极投身于志愿活动、社会公益事业,为学校、社区、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在实践中感受到奉献的快乐和意义,才能真正领会雷锋精神的真谛。
其次,当代大学生要注重培养友爱精神。
雷锋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品质是友爱,雷锋乐于助人,善待他人,与人为善,无私友爱。
当代大学生应当注重与同学、老师、社会各界人士的沟通交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通过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为社会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另外,当代大学生要注重培养互助精神。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互助,雷锋在生活中时刻准备着帮助别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团结协作,携手并进,共同进步。
在学习上,应积极与同学相互学习借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在生活中,要倡导互相关爱,互相支持,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最后,当代大学生要注重培养进步精神。
雷锋是一个追求进步的典范,他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只有不断进取,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发扬雷锋精神,让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雷锋精神,需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断实践,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目标,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议雷锋精神在高校中的弘扬与传承

浅议雷锋精神在高校中的弘扬与传承雷锋,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伟大人物。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和感人的事迹。
雷锋精神,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成为了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今社会,高校作为培养青年学生的摇篮和精神家园,应当发扬雷锋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成为了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雷锋精神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体现了雷锋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和对人民的深沉关爱。
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高校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弘扬雷锋精神。
组织学生到社区、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向学生宣传雷锋的故事和事迹,引导学生向雷锋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他们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校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来传承雷锋精神。
在德育课程中加强雷锋精神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雷锋的伟大意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巩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走向社会,传承雷锋精神。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奖励机制来激励学生弘扬雷锋精神。
通过评选“雷锋好青年”等荣誉称号,扶持和表彰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高校可以通过师生参与共建来传承雷锋精神。
学校领导及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学校要加强与社区、企业等社会力量合作,打造更多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体验社会,更好地传承雷锋精神。
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德育课程教育,建立奖励机制和推进师生共建,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弘扬雷锋精神,培养他们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意识和能力。
浅析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价值

第三. 道 德 人 格 的 引导 价 值 雷锋 是 一 个 非 常重 视 道 德
践 履的人 . 具有“ 知行合一 ” 的修 养 美 德 : 他 具 有 异 常 坚 定 的 道德意志 . 拥有高度道 德选择能 力 : 他 学习认真 、 刻苦 , 工 作 中“ 干一行 、 爱一行 、 钻一行 ” , 体 现 了 雷 锋对 自己社 会 角 色 的 认 同感 和 对 社 会 的 责 任 意 识 。 其 言必信 、 行 必 果 的 思 想 品 格 和人生态度 . 对 大学 生具 有 身 教 重 于 言 教 的 道 德 风 范 与榜 样 力 量 应该 说 . 雷锋 精 神 的倡 导 和 宣扬 对 于 增 强 大 学 生 的 社 会 主 人 翁 意识 和认 同感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意 义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雷 锋精 神 的 当代解读
首先 . 学 习 雷 锋 以关 心 、 关 爱 他 人 为 乐 的 高 尚 品质 , 有 利
新时代大学生弘扬雷锋精神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弘扬雷锋精神研究一、本文概述雷锋精神,作为一种源于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道德风尚,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便在中华大地上广泛传播并持续发扬。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雷锋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形式也不断创新,已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雷锋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弘扬与传承,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弘扬雷锋精神的现象、意义及其路径。
通过梳理雷锋精神的历史脉络,分析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探讨大学生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
文章将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从多个角度探讨雷锋精神在大学生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引导、社会实践等方式,推动雷锋精神在大学生中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实践。
本文期望通过这一研究,不仅能够为新时代大学生弘扬雷锋精神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推动社会道德建设、培育时代新人贡献一份力量。
二、雷锋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自上世纪60年代起,雷锋精神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成为一种时代的象征和文化的标志。
历经数十年的风雨洗礼,雷锋精神不断演变、升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雷锋精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社会倡导集体主义和个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雷锋,作为这一精神的代表人物,以其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行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雷锋精神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从最初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后来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雷锋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雷锋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不仅继承了过去的优良传统,更加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它鼓励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雷锋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奉献精神培育探析

2020年第2期第36卷(总第470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No.2,2020Vol.36Total N o.470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奉献精神培育探析唐朝\李亚青2(1.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0;2.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0)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大力倡导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随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的状况有了新的变化,但是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地位没有变。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奉献精神的意义、内涵和弘扬路径进行探索,以推进大学生爱国奉献的精神,促使大学生成长 成才、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奉献精神doi: 10.16083/ki. 1671-1580.2020.02.008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1580(2020)02—0034—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以来,我国不断 加强爱国主义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 调爱国奉献:从对广大青年提出热爱祖国、扎根人 民、奉献国家的寄语,到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 面优秀人才的政策,再到要大力倡导爱国奉献精 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的号召,多 次讲话表明了学习践行爱国奉献精神在新时代愈 加重要。
进入新时代,爱国奉献精神有了新的特征 和意义,如何使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奉献精神得到 加强、做好爱国奉献的奋斗者和践行者,是我们需 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奉献精神的现实意义(一)强国梦的人才支撑爱国奉献体现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 代新人的内在逻辑。
爱国孕育理想,当我们热爱自 己的祖国时,我们就会希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奉 献练就本领,在奉献中,我们会参与到更多的实际,从而尽可能多地打磨自己,掌握更多的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二巧(泉州黎明职业大学,福建泉州 362000)摘要:围绕大学生奉献精神培育的时代特质和意义,基于目前的现状和问题,对现今大学生奉献精神培育的主体、形式、内容和途径等要素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并总结了开展大学生奉献精神培育的不足之处,在加强奉献精神培育和养成的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和示范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雷锋精神;大学生奉献精神;培育路径;时代特质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11-0068-03 雷锋虽然离我们已远,但40多年来雷锋在亿万人民群众心中,始终是一个光辉的榜样,雷锋精神是党和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去奋斗、去创造、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育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