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运营下的文学图景——《申报》早期小说刊载现象评析

合集下载

《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及特点

《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及特点

NEWS WORLD新闻史话一、《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一)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形象通过浏览20世纪20—30年代的《申报》广告,笔者发现,其中所反映的女性形象种类繁多、姿态各异,主要包括幼少、中青、老年三个年龄层次,且主角多为中青年女性,而幼少年女性以及中老年女性的形象所占比例较少。

从该三个年龄层次的女性形象广告品类可见,幼少年女性形象多出现在儿童用品及食品、图书等商品的广告中;中青年女性则多出现于日用品、化妆品、衣物、香烟等广告中,例如“固龄玉牙膏”的广告里,一位身着短袖旗袍的女性露出雪白手臂交叉脑后,造型时尚靓丽;中老年女性的形象则主要集中于一些医药广告、保健品类广告当中。

《申报》广告展示的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形象差异实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流行风尚及审美观,暗喻着年轻、追求美丽是女性的价值所在,重视女性的外在美,而幼少年女性及中老年女性则是平凡生活的代表人群。

另外,出现中青年女性形象的广告品类最多,这也反映了这一群体是商品的消费主体,具有很大的消费潜能,这是推崇美丽时尚女性的现代商业文化所致。

(二)不同品类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出现女性形象的广告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日用品、化妆品等女性消费品;二是儿童、保健等医药产品;三是居家日常用品。

这三类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各异,且特色鲜明。

首先,在以女性群体为主要目标消费群体的广告中,代言主体多为富有魅力的年轻女性,多展现商品的修饰功能和外在塑造功能,凸显商品的时尚、精○张倩《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及特点【摘要】作为大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告,是窥探特定时期女性社会形象的窗口,对女性的社会认同的形成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申报》作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其广告塑造了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女性形象,成为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审美与角色标准。

本文以《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通过其意指的深层内涵来探究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及世俗观念中对女性的认同与理解。

【关键词】申报广告;女性形象;社会认同团的经营规模,提升集团的舆论话语权与影响力,因此,探讨传媒集团实施统一品牌战略的方法与路径是大有裨益的。

《申报》回溯: 20世纪20年代洪深银幕创作史略

《申报》回溯: 20世纪20年代洪深银幕创作史略

《申报》回溯: 20世纪20年代洪深银幕创作史略作者:严芳来源:《电影评介》2020年第03期洪深作为西洋留学专攻戏剧的第一人,不仅在戏剧的编、导、表等理论的构建与艺术实践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洪深是意义的阐释者与实践的先行者”[1]。

洪深于1924年创作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剧本《申屠氏》,1925年进入明星公司编导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冯大少爷》,至20年代末宣布离开电影界,共创作了《爱情与黄金》《早生贵子》《四月里底蔷薇处处开》《卫女士的职业》等11部作品。

洪深在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中集合了编、导、演于一身,完全地、自由地注入了自己的“作者”情致,在“人間性”的审美追求中,始终保持与时代的互动,体现出现实主义的深度。

《申报》作为中国创办的最早的报纸之一,也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中期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一直对电影的动态和中国电影的发展十分关注,1932年,《申报》还设立了副刊《电影专刊》,专门刊载电影的相关资讯。

洪深在20世纪20年代投身电影界后,《申报》便对洪深编导的作品多有报道,通过梳理《申报》当时所登载的有关洪深电影的广告、影评、采访、随记等,可以对洪深的电影创作概况进行挂一漏万的勘察。

一、剧影联动:与国运紧密相连的教化观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列强环伺、军阀混战的国难之中,作为一名公派留学的现代知识分子,洪深意识到一个现代国家的建立不仅在于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和经济实业的振兴,更首要之事应在于民智的开启与现代国民性的构建。

洪深作为西学专攻戏剧的第一人,1922年从美国归国,抱着“愿做一个易卜生”的愿景回到上海,他将自己的国族情感首先寄希望于戏剧对国民的教育启智功能之上,以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作品《赵阎王》亮相文艺界。

《申报》1923年2月4日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题为《戏剧改进社开演白话新剧赵阎王》的广告:“鼓吹裁兵之社会新剧(赵阎王)系戏剧家洪深君所新编。

高中文学类阅读:小题。卜白袁良才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

高中文学类阅读:小题。卜白袁良才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

高中文学类阅读 2019.111,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卜白袁良才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的,只有《申报》。

《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文豪。

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

穿洋装,讲洋话,吃洋餐,洋洋洒洒,倜傥风流。

凡事都有例外。

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却土得掉渣。

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登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是专司划版、校对的,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笑眯眯地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

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无所不包,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据说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

卜白不抽烟,不喝酒,不喝咖啡,他嗜茶。

西湖龙井、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

据说卜白死陈寅格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作划版、校对、补白的微贱活儿?没人去问,卜白也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乐此不疲。

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

他听了,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一天,主笔大人悲天悯人地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

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

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到了夫人安排的见面地点。

卜白见到那位年轻貌美却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甚是凄凉,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

那女士道,卜先生,您是童男子,可我已是残花败柳,让您受委屈了。

卜白既浪漫又憨直的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

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隔三差五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他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

《申报》广告画的产生背景与创作模式探究

《申报》广告画的产生背景与创作模式探究

2020年3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Mar.2020第40卷第2期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C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40No.2收稿日期:2020-01-05《申报》广告画的产生背景与创作模式探究沈冠东(盐城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盐城224007)摘要:《申报》广告画是我国近代美术介入商品经济的一种社会实践,它不仅体现了近代斗媚争妍的商业宣传,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申报》的辉煌。

《申报》广告画的产生,缘于近代印刷图像市场的发展和近代报刊新式职业画师的出现。

《申报》广告画的创作模式,就条规而言更多地隐含于当时的社会共识与广告制度之中。

《申报》广告画的创作模式演变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桿鼓相应。

关键词:《申报》;广告画;商业美术;美术环境;商业宣传;创作模式中图分类号:J1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873(2020)02-0078-09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申报》广告画的美术考古学研究"(19YJA760051)。

作者简介:沈冠东(1974—),男,盐城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设计艺术研究。

DOI:10.16401/ki.ysxb.1003-6873.2020.02.023《申报》1872年4月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停刊。

《申报》广告画是《申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近代美术介入商品经济的一种社会实践,是近代商业广告的图像化表达,其丰富的图像创作经验,对当下实用美术创作仍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本文试图从美术考古学视角揭示其产生背景与创作模式,研究《申报》广告画的近代美术史、广告史价值,进而丰富上海近代美术史的书写。

一、《申报》广告画生成的美术环境(―)近代图像印刷市场获得长足发展我国古代印刷图像大多数是木刻雕版,为人工印刷,而近代印刷主要指非传统木刻雕版且主要为机械力的印刷术。

论1932年电影公共领域的扩大与《申报·电影专刊》的创刊

论1932年电影公共领域的扩大与《申报·电影专刊》的创刊

论1932年电影公共领域的扩大与《申报·电影专刊》的创刊报刊的电影副刊,是重写电影史研究最重要的史料。

同时,按照电影史学“实在论”的观点,电影从未与报纸期刊等“其他大众传播形式”分离,报刊是电影史研究必须在复杂性中了解的“生成(因果)机制”。

“历史学家的任务是:在其复杂性中了解这些机制,而不仅仅是为某个特定事件剥离出一个单一的‘原因。

”因此,电影报刊的专门研究也应当是重写电影史研究的路径之一。

长期以来,电影史学术研究对于电影期刊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数量颇巨的研究成果,然而报纸电影副刊的研究,因为史料难以整理以及报纸数据库开放程度较低的原因,鲜有学者关注。

《申报》是中国近代中文第一大报,其于1932年11月至1935年4月间出版的副刊《电影专刊》在中国电影史上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个颇为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1920年代以及1930年代初期,中国的报纸创办专门的报纸副刊的情况并不多见。

然而,就在《申报·电影专刊》创刊的1932年,上海的报纸却纷纷创办副刊。

值得探究的是,为何在1932年上海的报界会形成一股“电影副刊热”?这一现象对于《申报·电影专刊》的创办有何影响?当然,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厘清报纸电影副刊与电影产业之关系,以及电影副刊作为一种电影刊物的独特属性,对于认识分析以及回答这些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一、公共领域的萌芽:1920年代电影副刊的公共性凸显中国近现代电影期刊的起步是从上海开始的。

1921年2月,《影戏丛报》在上海创刊。

《中国现代电影期刊全目书志》统计了59种1920年代出版的电影期刊,其中非上海出版的只有12种。

这一数据看似很多,但是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却并非如此。

《影戏丛报》《影戏杂志》等中国最初的电影期刊绝大多数属于丁珊珊所框定的“同人电影刊物”—“办电影刊物还是具有很强的业余性质,玩票的意味很浓,专业化、职业化则谈不上”。

1920年代的电影期刊很多创刊不久就难以为继而停刊了,如影响较大的《影戏杂志》“仅出版三期即行停顿,其故则由于成本太巨,收支不能相抵,盖报纸杂志之命脉全恃广告,而影戏公司之广告类多不能如期付款,售书所入不敷纸印之费,遂不得不归诸停顿”。

《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作者:张悦来源:《今传媒》2021年第01期摘要:“社会性别”通过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性别的区分,强调了性别的社会建构性。

《申报》作为上海近代发行最久、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报刊,其中对“3B原则”中的美女形象运用也使其成为商业报刊经营的成功典范。

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丰富经典,且深入人心,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消费文化,也实现了对于女性这一社会性别的建构。

通过长期的熏陶与浸染,画报女性的形象得以固定,完成了一种消费文化下的形象建构。

关键词:《申报》;消费主义;社会性别中图分类号:F7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1-0082-03一、概述《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1949年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代表性的商业报刊。

1912年史量才接手《申报》后,《申报》的经营大为改观。

在广告方面的经营更使《申报》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扭转了其接手后所面临的债务危机。

通过把广告与新闻区隔开的编排方式,《申报》读者可以在第一眼就对每一版的内容一目了然,快速找到想要了解的消息。

同时,这种编排方式为采用大版面插图式的广告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为广告版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伴随着商业上的成功,《申报》凭借其影响力也对当时的上海女性进行了定义。

“美女”这一广告形象也正是在这时逐步走入大众视野,版面的调整使得大篇幅的插画广告不断涌现。

以往受限于版面只具备简单的人物轮廓的美女名媛,终于得以大放异彩,她们或坐或站,或郊游或攀谈,从发饰到皮鞋无不细致精巧。

夸张一点的还有占了大半个版面的,透过黑白的雕版印刷,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那时对“美女”的理解和运用已渐趋成熟。

女性主义心理学学者安·奥克利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社会性别并非生物学性别的直接产物,她反对女性气质由生物性别所限定,而是认为女性气质通过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影响形成。

在《申报》的广告版中,取代了以往黑白大字铺满版面,俏丽的女士或站或坐,以明显的性别特征和抓人眼球的美,独立于周边的相对抽象的药品和工业产品简笔画广告,并长期占据了广告版面的中心位置。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考点分类练(一) 概括分析类(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考点分类练(一)  概括分析类(含答案)

小说考点分类练(一)概括分析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卜白袁良才①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

《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

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

但凡事都有例外。

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

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②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

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

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

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

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

③别小看了补白,实则大有学问,弄不好会闯下大祸。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国人悲愤。

有位大学马校长给《时事新报》发去一首小诗《哀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

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

”主笔安排作补白之用,不想惹怒了少帅,差点派兵砸了报馆。

④怪才必有怪癖。

他嗜茶。

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

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

但他很少如厕,你说怪也不怪?⑤据说卜白是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当划版、校对、补白的微贱活儿?没人去问,也没人说得清。

但卜白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乐此不疲。

⑥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

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

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别把自己生生弄成套中人,以后同仁该改叫你别里科夫先生了。

由《申报》所刊三则小说征文启事 看晚清小说观念的演进

由《申报》所刊三则小说征文启事 看晚清小说观念的演进

由《申报》所刊三则小说征文启事看晚清小说观念的演进潘建国
【期刊名称】《明清小说研究》
【年(卷),期】2001()1
【总页数】9页(P43-51)
【关键词】晚清小说;唱和;古代通俗小说;清诗;小说作者;文学地位;古代小说;结社;明清社会;编撰
【作者】潘建国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I206
【相关文献】
1.插图与晚清小说的传播——以晚清《申报》小说广告为例 [J], 刘颖慧
2.“小说界革命”前晚清小说市场的纷争——以晚清《申报》所载江南书局和理文轩的小说广告为例 [J], 刘颖慧
3.“小说界革命”前晚清小说市场的纷争——以晚清《申报》所载江南书局和理文轩的小说广告为例 [J], 刘颖慧;
4.报刊搜书、征文广告对晚清小说创作的影响——以早期《申报》所载小说广告为中心 [J], 刘颖慧
5.近代期刊与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从《新小说》等杂志看现代传媒对中国小说观念的影响关系 [J], 郭晴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 词 : 《申报》; 小说 ; 新 闻; 商业运营
中图分类号 : I 2 0 6 . 5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5 7 9 ( 2 0 1 3 ) 0 4— 0 0 6 9— 0 6
Li t e r a r y Pr o s p e c t Und e r t he Co mm e r c i a l O pe r a t i o n
ne ws — — a p he n o me n o n t h a t He ws a n d n o v e l s c o e x i s t o n a ne ws pa p e r .Th e a u t h o r ’ S i d e a i s t h a t t h e
Ab s t r ac t : Fr o m i t s i n i t i a l i s s ue, Sh e n b a o p ub l i s he d n o v e l s f o r mo r e t ha n t e n y e a r s . At t h a t t i me,
v e l s .Th i s p r a c t i c e o f p u b l i s hi ng e a r l y n o v e l s n o t o n l y a c c umu l a t e s v a l u a b l e e x pe r i e n c e s f o r S h e n b a o Pr e s s, b ut a l s o i n lu f e n c e s o t he r Ch i n e s e n e ws p a p e r s a t t h a t t i me .I t un v e i l e d a n e w p a g e or f t h e d e —
v e l o p m e n t o f n o v e l s i n t h e l a t e Q i n g D y n a s t y .
Ke y wor ds: Sh e n b a o; n o v e l ; ne ws ; c o mme r c i a l o pe r a t i o n .
作为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报刊 , 《 申报》 与中国文学之问的关系是 当今学界高度关注的课题 。以小说 为例 , 《 申报》 在1 9 0 7 年正式推出小说专栏 , 至1 9 1 1 年底 , 该报刊载的小说就达两百多篇 , 为研究中国小 说从传统向现代的演变提供了相 当宝贵的客观资料。值得注意的是 , 《 申报》 并非在 1 9 0 7年才开始 刊 发小说 。事实上 , 《 申报》 在创刊之后 的十余年内, 都存在小说刊载的情况 , 只不过学界对此 尚少关注 。 最早关注到《 申报》 早期小说 刊载的是美 国学者韩南先生。他指 出, 1 8 7 2年 5月 2 1日至 6月 1 5 日, 《 申报》 发表 了三部翻译小说 , 中译题名为《 谈瀛小录》 、 《 一睡七十年》 和《 乃苏国奇闻》 , 它们分别 出
V o 1 . 4 6 NO . 4
Au g. 2 01 3
商业运营 下的文学 图景

《 申报 》 早期 小 说 刊 载 现象 评 析
文 迎 霞
( 江西师范大学 当代 形态 文艺学研究中心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2 2 )
摘要 : 从创刊 至此后 的十余年 间, 《 申报》 虽 未设 专栏 刊登 小说 , 但 一 直都在刊 载笔记 小说 。此时的 小说 栖 身于社会 新 闻之 中, 形成新 闻与小说 共存的现 象。报 纸 的商业 经营是 造成《申报》 早期 小说 刊我现 象的 最 重要 因素。早期《 申报 》 的这种刊 载实践不仅为 申报 馆 的小说 活动积 累了宝贵经验 , 而且 影响 了当时其 他 中 文报 纸的小说 刊载 , 掀开 了晚 清小说 发展 的新篇章 。
第4 6卷第 4期 2 0 1 3年 8月
江西师范大学 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J i a n g x i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c o mme r c i a l o p e r a t i o n o f t h e n e w s p a p e r i s t h e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c a u s i n g S h e n b a o t o p u b l i s h n o — t h e Ea r l y No v e l s P u bl i s h e d o n S h e nb a o
W EN Yi n g x i a
(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f o r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Mo r p h o l o g y o f L i t e r a r y T h e o r y , J i a n g x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c h a n g , J i a n g x i 3 3 0 0 2 2 , C h i n a )
S h e n b a o d i d n o t s e t a c o l u mn t o p u b l i s h n o v e l s . No v e l s a l wa y s d we l l i n t h e c o l u mn o f t h e c i t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