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Ch2古典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之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之古典贸易理论

7国际贸易部分)
16
B’’ 有交易时农民的消 费
C 无交易时农民的消费
B A
贸易可能性曲线:1磅土豆=4磅牛肉
8国际贸易部分)
A
21
B’’有交易时牧牛人的 消费 B
无交易时牧牛人的消费
C
3
10
贸易可能性曲线:1磅土豆=4磅牛肉
9国际贸易部分)
贸易的好处
没有贸易时的 生产 与消费
生产
有贸易时的
贸易
两种商品,只有劳动力一种生产要素; 2.劳动力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且劳动力
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劳动力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
国之间不能流动; 4.劳动的规模收益不变; 5.商品和劳动力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6.国家间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
干 预或管制; 7.不考滤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
0国际贸易部分)
一个2X2的模型:A国和B国,且A+B=W,每个国家均生产X、Y两种产品。
分工前 分工后
国家 A国 B国 A国 B国
X产品 1 2 4 0
Y产品 2 1 0 4
共计 6
8
1国际贸易部分)
绝对利益说图解
A国

C
出口X
B国 Y
Y0 A
进口Y 隐含世界贸易价格
x
X0
隐含世界贸易价格
x
2国际贸易部分)
4国际贸易部分)
本国
黄油(劳动时间/磅) 1/5
棉布 (劳动时间/磅) 1
外国
1 1/3
1、本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外国 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2、本国 以5单位黄油换外国3单位棉布将获 益多少?外国 进行同样一笔交易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国际经济学
王丽荣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理论 绝对利益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
2
重商主义
❖ 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土地已经不是社 会财富的根本代表,重商主义认为,金钱是唯 一的社会财富象征,除了开采金、银矿之外, 只有国际贸易是一国增加财富的重要来源,因 为国内贸易只是现有财富在不同国人之间的分 配,一个国家为了发展生产,发展贸易,就应 该实行国家干预经济,鼓励贸易顺差的发生。 因此,重商主义认为,财富产生于流通领域。
5
第一节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 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 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 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 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 换。 ”
当.斯密,1776
—— 亚
6
背景知识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
4
英国
1 5
11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 间的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 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 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优势。那么如 果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 英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英、美 之间还会不会产生贸易呢?如果两国发生贸易, 英国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呢?贸易利益从何而来? 绝对优势理论回答不了这些问题。
3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 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 邻居”
——恩格斯
4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 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 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 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02国际经济学 第二讲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02国际经济学 第二讲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或者: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 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 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扩展的李嘉图模型——多种产品? 26-28页
李嘉图模型的实证分析
该图是匈牙利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在1963年发表的一 篇论文的研究。该图在26个制造业中对比了1951年美国 对英国的出口比例以及美国对英国的劳动生产率比例。
I是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了整个国 家的需求偏好,且此处假设一国消 费者的偏好是相同的,否则无法叠 加。
A国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转 化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 此时国内的生产点和消费点 都是点A
注:此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直线的原因:此处是以劳动为唯一 生产要素的单要素模型,且假设劳动是同质的;X用Y来表示的 机会成本,就等于直线的斜率。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学说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 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否则该 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 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 符合实际的情况。 Eg:现实中,大量发展中国家凭借廉价劳动力而参与国际贸易 的利益所在何处?(其X、Y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在发达国家之 下)绝对优势理论无法解释,而之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给 出了部分解释
David Ricardo,1772-1823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即使一国在 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 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 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 则具有比较优势。 每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 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 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 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资源利用的 效率。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2)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2)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的基垫于《国富论》中,斯密抨击了重商主义思想,首次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阐述了国际分工的原因,方式及效果。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也就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贸易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的,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1.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假设的设置是为了论证理论,而且不能影响理论的说明,一般而言,这些假设撤除的过程,就是理论逐步接近实际的过程。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劳动力是同质的(指一国的一单位劳动力与另一单位的劳动力总是相同的);即2*2*1模型(2)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3)无贸易障碍,商品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移动(4)当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时,其机会成本不变(5)两国的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意味着,当经济资源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时,其中一个部门资源的流入就是另外一个部门资源的流出。

(6)规模收益不变(7)商品和劳动量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8)在两个国家之间,商品流出的价值和商品流入的价值相等(9)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2.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也就是建立于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也就是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

每个国家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条件不同,都会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都集中到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上来,然后通过国际贸易,用自己产品的一部分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且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国际分工前两国劳动投入和产出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在生产小麦上想对于英国来说有绝对优势,英国在生产布上想对于美国来说有绝对优势,根据绝对优势理论,英国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布,而美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用于生产小麦,产出的变化如下:假定英国用200单位布与美国12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交换的结果如下可见,国际贸易可以使参加贸易的国家都获得利益,这种利益的基础是参加方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或劳动生产率优势,将全部生产资源都投在本国有技术优势的产品生产上。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贡献: 1、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原因, 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劳动生 产率的规律; 2、指出国际贸易不是一种“零和”而是一种 “双赢”的游戏。 局限:解释不了在各个生产领域均处于劣势的 发展中国家或落后贫穷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并从 中获利的现象。
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说过:“经 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是比较优势”。 迈克尔•乔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比如说乔丹 能用两小时修剪完草坪,在这同样的2小时中, 他能拍一部运动服装的电视商业广告并赚到2 万美元。与他相比,住在他隔壁的小姑娘凯丽 能用3小时修剪完乔丹家的草坪,在同样的3小 时中,她可以在麦当劳工作并赚30美元。
比较优势理论是1817年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集 大成者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其《政 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的。 背景: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但 政权仍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于是,在工业资 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斗争。除 了政权的争夺外,经济方面的斗争主要表现在 《谷物法》存废问题的争论上。1815年,英国 通过了一项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谷物法》, 根据这项法律,当国内谷物价格高于80先令1 夸特时,禁止外国谷物输入。在地主阶级力图 保存《谷物法》的同时,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 求废除《谷物法》。就在英国资产阶级迫切需 要从理论上论证谷物自由贸易优越性的情况下,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应运而生。
例证:比较优势
国家 毛呢 酒 英国 40 60
(人/天)
国家 毛呢 酒 葡萄 20 牙 10
毛呢的相对生产成本:英国为0.67(40/60) 葡萄牙为2(20/10) 酒的相对生产成本:英国为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0/40)葡萄 牙为0.5(10/20)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15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
▪ 一、模型基本假设 ▪ 李嘉图模型的假设:
(1)生产素只有劳动一种; (2)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3)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 动; (4)规模报酬不变; (5)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6)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 (7)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8)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另外,我们仍然以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为考察对象,有 时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称这一模型为2×2×1模型(两个 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
图2-3
图2-4
由图2-3和2-4可知国际均衡相对价格为 pw ,
位于 pa 和 pb 之间。
31
(四)贸易后的一般均衡 ▪ 如下图所示:贸易后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X,
进口Y;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Y,进口X。
图2-5
32
(五)贸易利益
▪ 从贸易前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移动来判定:贸易后 社会无差异曲线均向上移动,因此,贸易改善了两 国福利水平;
38
是国际比价要处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价格之间; (4) 贸易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商品比封闭条件下更便
宜,二是出口商品比在封闭条件下的价格贵。 13
▪ 4.绝对利益论的特点和局限性 (1)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
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
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
机会成本不变;
▪ (6) 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各国之 间可以自由流动; (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国际经济学第02章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02章古典贸易理论
PA R T - 0 2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古典贸易模型的扩展与检验*
2.1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2.1.1 早期的重商主义
•早期的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其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 多卖少买或不买,并主张采取行政手段来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 出,以积累货币财富。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这个时期的重商主 义者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 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2.1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2.1.2 晚期的重商主义
晚期的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其强调总体和长远的贸易顺差。 为此,开展对外贸易应遵守这样一个原则: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 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取得的货币总额。为了获得贸易顺差,国家 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
为了实现贸易顺差,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一些西欧国家采取扶植和鼓 励工场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又称比较成本理论, 弥补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留下的理论空白。它的提出是西方传统国 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李嘉图也因此被称为资产 阶级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
2.3 比较优势理论
2.3.2 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2.4 古典贸易模型的扩展与检验*
2.相对工资和专业分工 设本国的工资率为,外国的工资率为,两国的工资率之比为。根据比 较优势理论,产品总是在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进行生产。根据我们的 假设,我们知道产品i在本国的生产成本为,在外国的生产成本为,如 果: 或者
那么在本国生产产品i的成本较低;反之,在外国生产产品i的成本较低。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增口是任 加赚有何 本取限国 国别的家 财国,金 富金只银
银有储 才靠量 能出都
本国同 国购时 金买要 银别限
国制 商或 品禁 支止 出本
鼓励出口 限制或禁止进口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三、重商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 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四个特点:
将劳动分工推广到国际领域,认为国际分工也会提高整个 社会的消费水平或福利水平
机会成本不变 简单直观 不能解释一国两产品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两产品劳动
生产率均低的国家间的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评价
进步性: 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说明国际贸易发生与发展的必然性。 局限性: 只说明国际贸易中的特殊现象。即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一)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
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 政策主张: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 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 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 货币财富。 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部分)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2.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第一节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平衡论 贸易平衡论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二、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
B、贸易利益——正和博弈
闭经济条件下,假设共有60小时的劳动时间,英国和葡萄牙 生产同量的两种产品。 60/(1+4)=12
封闭60小时
布的产量
60/(3+2)=12
英国
12
葡萄牙
12
合计
24
酒的产量
12
12
24
在开放条件下,实行专业化分工后。
60/1=60
开放5小时 布的产量
60/2=30
国际经济学
2013-7-14
16/52
评价
1、符合时代的需要,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2、不能正确阐明国际贸易的基础。 3、单纯考虑金银是国家财富的衡量手段过于片面。
国际经济学
2013-7-14
17/52
请问:现在是否还存在重商主义的行为?如果有,请列举。
引申为一种发展模式:
主要是指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或发展现象:勤俭节约,省吃 俭用,重储蓄,轻消费,吃苦耐劳,积极肯干,尽量压低自己 产品的成本,扩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量和出口量,赚取 更多的外汇。 ? REA 人口 中国人均GDP少的原因是什么? 众多
布(c) 英国 葡萄 牙 1小时/码 3小时/码 酒(w) 4小时/桶 2小时/桶 自给自足经济下的价格比率 1w:4c 1w:0.67c
绝对优势判断:
生产成本:1<3, 2<4
英国在布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 有绝对优势
国际经济学
A、贸易模式
英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布并出口,葡萄牙应该专业化 生产酒并出口。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
主要理论模型
古典贸 易理论 绝对优势论
主要理论贡献者
亚当.斯密
关键假设
1.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 2.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 济) 5.不考虑需求 1.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投入 2.边际成本递增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 济)
“货币产生贸易, 贸易增加货币”
国际经济学
2013-7-14
12/52
凡是我们将在本国加之外人身上的, 也会 立即在他们的国内制成法令而加之于我们身上。
托马斯· 孟
国际经济学
2013-7-14
13/52
“ 我们倘使只看到农夫在下种时候的行为,只看到他将许多很好
的谷粒抛在地上, 我们就会说他是一个疯子而不是一个农夫了。 但是当我们按照他的收获, 也就是他的努力的最终结果, 来估计 他的劳动时候, 我们就会知道他的行动的价值及其丰富的收获 了”。
收 Additional 入 重叠需求 、Theories 偏 and 好 Extensions
不 飞 完 机、 全 Extensions 竞 半 争 导 市 体 场
研 规 发 模 Additional Theories and 手表行业 优 经 势 内部规模 济
经济性
轿车行业
外部规模 经济性
国际经济学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核心思想是货币即财富。 世界资源的静态观——零和博弈(zero-sum game)
扩大财富的途径:增加对国内金银的开采;开展对外 贸易或者掠夺。 为了实现国家贵金属存量的增加的目的, 国家必须积 极干预经济,实行保护性贸易的政策。
国际经济学
2013-7-14
9/52
早期重商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
MV=PY
国际经济学
2013-7-14
20/52
价格—货币—流转机制的简要概括
意大利(贸易顺差) 对西班牙(贸易逆差) 出口>进口 出口<进口 第一步 货币净流入 货币净流出 第二步 货币供给增加 货币供给减少 第三步 价格和工资上涨 价格和工资下跌 第四步 进口增加 进口减少 出口减少 出口增加 直至 直至 出口=进口 出口=进口
国际经济学
2013-7-14
21/52
2、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挑战
一是关于财富的内涵; 二是关于重商主义增强国家力量的论点; 三是关于重商主义者的持续积累金银货币的 政策
国际经济学
2013-7-14
22/52
重商主义开始让位于自由贸易主义
18 世纪60 年代到19 世纪60 年代, 欧美先进的国家 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产业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些 国家经济的发展突破了国家的范围,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 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代表商业资本的重商主义开始让位 于代表产业资本的自由贸易主义
国际经济学
2013-7-14
23/52
二、绝对优势理论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 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 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一 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 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 ”
—— 亚当.斯密,1776
国际经济学
2013-7-14
大卫.李嘉图,1817年
国际经济学
2013-7-14
6/52
第一节 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一、早期贸易理论——重商主义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四、绝对优势理论案例分析 五、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国际经济学
2013-7-14
7/52
一、早期贸易理论——重商主义
国际经济学
2013-7-14
19/52
早期古典学者对重商主义的两大挑战
1、 大卫.休谟的价格—货币—流转机制
十八世纪中后期,古典经济学家大卫.休谟,在<论贸易平衡>一书 中提出了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原理,即古典经济学中的价格——货币— —流转机制。他指出在金本位制度下,贵金属的流入会增加国内的货 币供给量,抬高国内的物价水平。使得该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出 口减少。相反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低廉,进口增加,贵金属流向国外 。
国际经济学
请问:你认为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最大的不足是 什么?
贸易基础

绝对优势
国际经济学
五、评价
(1)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 基础。 (3)亚当•斯密的论述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它不能解释现实中 所有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基础,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在所有部门的 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时。
唯一的不同:
国际经济学
劳动的不同
三、绝对利益理论的主要内容
各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些具有绝对优势的商 品,同时进口那些其贸易伙伴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什么是绝对优势?
劳动生产率
生产成本
国际经济学
绝对高
绝对低
四、绝对优势理论案例分析
case:两国家、两产品、劳动价值论(商品根据其包含的相对 劳动时间的比例进行交换)
时间:15世纪——16世纪中叶 时间: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中叶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 Stanford 和法国的 Montchrestien。 他们主 张在对外贸易中的每笔交易 都保持顺差,以增加货币的
流进。因此被称为“货
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 Thomas· Mun。 他们主张保 持全国的对外贸易顺差, 以增加货币的流进。因此 被称为“贸易差额
24/52
提出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 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主义政策,当时 地主贵族阶级制定的重商主义政策严重阻碍着 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 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 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 的反映。
国际经济学
《国富论》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四廉”: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 廉价货币和廉价的环境成本
LLY
“重商主义”向“富民主义”转变
国际经济学
2013-7-14 18/52
讨论:现阶段是否还存在重商主义—
GEPHARDT修正案:新重商主义
美国的“超级301”条款(特殊301条款) 1987年,美国众议院通过贸易和国际经济政策的改 革法案。 1994年克林顿总统通过行政命令更新了有限期。 1999年克林顿总统再次更新了有限期。 布什总统也主张贸易保护。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约翰· 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对比较优势模型的评价
国际经济学
2013-7-14
4/52
对外贸易是增进我们的财富与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 们必须时时谨守这样一个原则:从贸易金额看,我们每年卖给外 国人的商品数额都必须大于我们向他们购买的数额。
托马斯.孟 ,1664年
国际经济学
2013-7-14
5/52
两个人都会制造鞋子和帽子,其中一个比另一个在每一行业都
处于优势,但是在生产帽子方面,他仅能以1/5或20%的优势超 过他的竞争者,而在生产鞋子方面,他胜出对手1/3或约33%; 为了双方的利益,何不让这个具有优势的人专门生产鞋子,而另一 个处于劣势的人专门生产帽子呢?
英国 60 葡萄牙 0 合计 60
酒的产量
国际经济学
0
30
30
在专业化分工条件下,依据各个国家的绝对优势安排生产: (1)英国生产60码布,葡萄牙生产30桶酒。全世界有60码布 和30桶酒。
——世界总福利增加
如果按照1w:3c的价格交换,例如,各国可能得到: 英国消费15码布,15个桶酒;葡萄牙可以消费45码 布 ,15桶酒。
“市场是只看不见的手”
国际经济学
绝对利益的几个假设条件:
1×2×2模式:一种资源、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进行贸易的国家国际收支处于完全平衡状态, 出口价 值等于进口价值; 自由贸易,不存在贸易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