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探查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论述

合集下载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 引言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而水资源则是矿井系统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进行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报告将对某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分析。

2. 研究区域概况该煤矿座落于某省某市,地处山区。

矿井开采煤炭深度达到1000米以上,地质条件复杂,水文地质具有一定的特点。

研究区域内地势起伏较大,地下水系统发育,降水量较大。

3. 主要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和实验室分析,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分布等特征。

3.2 水文调查通过测量地下水位、地下水流速以及地下水水质等参数,全面了解研究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

3.3 地下水监测在研究区域内设置地下水监测站,定期对地下水位、水质进行监测,以及对地下水体的运动进行跟踪研究。

4. 调查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4.1 地质特征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花岗岩、页岩和砂岩组成。

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砂岩层中,富含矿物质和溶解氧,水质较好。

4.2 水文特征研究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下水位较高,且水流速度较快。

降水量较大,地下水系统发育。

4.3 水质特征研究区域的地下水水质较好,符合饮用水标准。

但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区域附近存在一些矿区排放废水的影响,对地下水水质形成一定的威胁。

5. 建议与措施为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5.1 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对研究区域的水资源保护,限制矿区废水的排放,加强水质监测与治理工作,确保地下水水质符合要求。

5.2 加强地下水监测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网,加强对地下水位和水质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地下水的变化情况,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依据。

5.3 加强科学研究加大对研究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力度,积极探索煤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6.研究区域具有复杂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

探讨煤矿水文地质条件

探讨煤矿水文地质条件

探讨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引言随着煤炭开采的不断深化,人们也对煤矿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在煤矿生产中对其进行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可进一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合理了解地下水因素对水文地质条件造成的影响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更是提高煤矿生产工作效益和良好社会效益的重要措施。

1、煤矿水文地质条件1.1地层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可将井田地层划分为前古生界变质岩系、中生界白垩系与新生界第四系。

作为煤系地层的最底层,前古生界变质岩系属于最古老的地层,其主要组成部分为黑云母花岗岩与白云质大理石。

中生界白垩系组成部分为厚度为800m的石头含煤组、400m的河子庙子组及600m的东山地层组。

而新生界第四系是由厚度均为6m左右的沙质砾石、粘土、黄色粘土及黑色腐殖土等组成。

1.2地质构造中国地质矿井构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通过多年实践表明,中国煤矿施工企业对煤矿生产区的构造已实现了初步控制,且现阶段已基本控制了煤层断层。

而通过对断层结构的分析与研究,可将其划分为两期,即第一期的北西向主干断层与第二期由第一层派生的中等断层。

其中第一期断层又分为F17与F47断层,F17断层与含煤层比较接近,然而断层倾角要大于地层倾角,贯穿南北勘探線,从5号勘探线一直延伸至20号勘探线。

断层落差具有一定的均匀性,通常大约为200m,倾向东南,倾角为30°。

而群英勘探区与生产区的分届层即指F47断层,其同样贯穿了南北勘探线。

F47断层中的控制点设置并不明确,断层落差大约为100m,倾向西北,倾角为35°。

1.3含水层含水层的功能为补给、排泄及水力联系,然而中国含水层具有较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通常情况下含水层水主要为通过大气降水经孔隙与裂隙及断流层流入含水层内部的孔隙水与裂隙水。

现阶段一、二水平煤层在中国已被开采完,三水平煤层正在开采中,所以生产区地表由于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产生塌陷,存在较多坍陷坑。

这些塌陷坑连通了地表与裂隙,使降水量影响到井下涌水量。

煤矿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与

煤矿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与

煤矿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与矿山开发可行性评价煤矿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与矿山开发可行性评价作为煤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与矿山开发可行性评价是确保煤矿开发运营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与必要性、矿山开发可行性评价的流程与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与必要性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旨在全面了解煤矿区域的水文地质状况,明确地下水的赋存形式、水文地质特征以及与煤矿开发运营的相互关系,为煤矿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包括:1. 确定煤矿区域地下水的来源、径流规律和水位变化特征,为合理安排矿山排水和防治水害提供依据;2. 分析煤矿区域的水土环境状况,评估矿山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3. 掌握煤矿区域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和水质特征,为矿山用水和水处理设施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4. 了解地下水动力学特征,分析煤矿区域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机制,为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从上述目的可以看出,水文地质调查是煤矿开发前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重要的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意义。

二、矿山开发可行性评价的流程与内容矿山开发可行性评价是指对煤矿开发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评价,以确定开发与利用煤矿资源的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评价内容。

矿山开发可行性评价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评价目标:明确矿山开发的目标与要求,明确评价的内容与范围。

2. 收集资料:收集与矿山开发相关的各类资料,包括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地质勘查报告、工程测量数据等。

3. 技术评价:根据煤矿区域的地质状况和煤层的特点,评价矿山开发的技术可行性,包括采矿方法、支护方式、通风与瓦斯防治等方面。

4. 经济评价:对矿山开发与运营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包括资源储量估算、成本核算、投资回收期等方面。

5. 环境评价:评价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的影响,包括环境风险评估、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

煤矿井下水文地质调查与治理

煤矿井下水文地质调查与治理

煤矿井下水文地质调查与治理煤矿井下水文地质调查与治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矿井安全稳定运营的关键措施。

本文将从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治理措施等方面论述煤矿井下水文地质的调查与治理。

一、调查目的煤矿井下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矿井的水文地质状况,为矿井设计和采矿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矿井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储量和质量,为矿井的合理设计和利用提供依据。

2. 了解矿井底板、煤层和围岩的水文地质条件,为矿井防水、瓦斯抽放等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3. 掌握矿井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预警和监测依据。

二、调查内容煤矿井下水文地质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水资源调查:通过钻孔勘探、水文地质剖面、水质分析等方法,确定矿井地下水的分布、储量和质量等参数。

2. 地下水动态调查:通过定点观测、水位观测、水文地质监测等手段,了解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

3. 岩石渗透性调查:通过实验室试验和野外测试,测定岩石的渗透性参数,为矿井的防水设计提供依据。

4. 岩层稳定性调查: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力学试验,评估煤层和围岩的稳定性,为矿井的支护设计和防止地质灾害提供依据。

三、调查方法煤矿井下水文地质调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具体方法包括:1. 钻孔勘探:通过钻孔取得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和水位观测,了解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

2. 地球物理勘探:采用地震勘探、电磁法和重力勘探等技术手段,探测地下水的分布和水文地质构造。

3. 水文地质剖面:在矿井附近布设水文地质剖面,通过野外实测和采样分析,了解地下水的储量和分布。

4. 数值模拟与预测: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和岩石渗透性。

四、治理措施煤矿井下水文地质调查的结果对于矿井的治理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调查结果,矿井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水文地质治理:1. 合理设计矿井井筒和溢流口,确保有效排水,减少地下水涌入。

矿山建设中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对策

矿山建设中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对策

矿山建设中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对策在矿山建设的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它不仅直接影响着矿山的开采安全和生产效率,还关系到矿山的长期稳定发展。

因此,对矿山建设中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矿山建设中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性水文地质条件在矿山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它影响着矿山的开采方案。

如果矿区存在丰富的地下水,且水压较大,那么在开采过程中就可能出现突水、涌水等事故,这将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并对矿山设备和矿产资源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在制定开采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法和工艺,以避免水害的发生。

其次,水文地质条件还会影响矿山的工程建设。

例如,在建设矿山的井筒、巷道等工程时,如果地下水丰富,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排水和防水措施,否则会导致工程施工困难,甚至出现坍塌等事故。

此外,地下水的化学性质也可能对矿山工程的建筑材料产生腐蚀作用,从而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最后,水文地质条件还与矿山的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矿山开采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因此,了解水文地质条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废水处理方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矿山建设中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1、地下水涌水地下水涌水是矿山建设中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之一。

当矿山开采过程中揭露了富含地下水的含水层或断裂带时,地下水会在压力作用下涌入矿井,造成涌水事故。

涌水的水量和水压取决于含水层的富水性、补给条件以及开采活动对含水层的破坏程度。

2、地下水突水地下水突水是一种更为严重的水文地质灾害。

它通常是由于开采活动破坏了隔水层,导致含水层中的高压地下水瞬间涌入矿井,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突水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水量大、破坏性强等特点,对矿山的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

3、含水层水位下降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长期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导致含水层水位下降。

内蒙古霍林河煤田958矿区补充勘探水文地质条件的论述

内蒙古霍林河煤田958矿区补充勘探水文地质条件的论述

内蒙古霍林河煤田958矿区补充勘探水文地质条件的论述本文通过对内蒙古霍林河煤田958矿区的补充勘探,对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标签:霍林河煤田958矿区;地质条件1 前言1.1位置。

内蒙古源源能源有限责任公司958煤矿井采区位于霍林郭勒市西南12km 处,行政区划隶属于霍林郭勒市沙尔呼热镇。

其地理坐标:东经:119°32′26″~119°34′39″北纬:45°27′01″~45°28′46″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4年12月,为内蒙古源源能源有限公司授予”内蒙古源源能源有限公司露天煤矿958采区”采矿许可证,许可证号:1500000420369,有效期至2007年12月,矿田面积为4.3478 km2,采区范围南北长约1.76km,东西宽1.38km,面积约1.8217km2。

经本次生产补充勘探后证实其井采区、露天采区算量面积同原井区面积一致。

2 水文地质2.1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

勘查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处于大兴安岭的南段东麓,地势西高东低,略有起伏。

地貌为剥蚀山地与堆积平原两大单元。

边缘多为中低山,海拔1100m 左右,勘查区东北部为起伏很小的低山丘陵。

本区整体上为广阔的波状平原,海拔840-940m,相对高差100m左右。

霍林河为区内附近的主要水系,发源于本区东南部的罕山北麓,流经勘查区东缘,在东北部流出本区,全长250km,在松辽平原的高力板一带潜入地下。

该河河谷宽阔,河床平浅而多蛇曲,最大流量1m3/s,最小流量0.37m3/s,区域侵蚀基准面为海拔820m。

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降雨少,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多集中在6-8月份,蒸发量全年1700mm。

年平均气温0℃,最低气温-42.4℃,最高气温39℃,无霜期116天左右,冰冻期从11月至来年4月,每年10月上旬开始冻结,到次年7月中旬化透,最大冻深2.68m,本区风向以西北风为主,风速3-6m/s。

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探讨

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探讨

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探讨摘要:从概述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出发,探讨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技术,探讨各种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勘查的目的和任务,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0引言1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概述在对特定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从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气候、地层特征等方面入手,具体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各地下水含水岩层分布情况、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在内的井内充水因素等。

在充水水源中,可以具体细分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个方面,充水通道也可以通过冒落、导水裂隙、充水强度等方面着手分析。

在针对不同的待分析水文地质环境时,需要采用不同的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方法。

2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技术2.1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勘查方法为了实现不同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勘查,提升防治水方案的制定水平,为矿井涌水量开展科学合理的预测提供基础,可以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探查方法:GIS遥感平台下的探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水文地质物探及建立水文地质观测网、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等[1]。

2.2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补勘情况如果待分析的煤矿井田面积过大,那么在其基础上实现大范围物探的工作量也会非常巨大。

从中国目前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实践来看,在对大面积范围内古河道及古冲沟进行探查时,尚未探究出有效、经济的探查方法。

因此,在对于井田面积较大的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时,需要采取一定的补勘措施。

GIS平台下的遥感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补勘手段,主要工作原理是首先圈定可疑富水区域和古河道区域,重点运用地面电法的验证手段,在可疑富水区域及重点划分区域进行着重勘查。

运用煤矿水文地质钻探的方式进行可疑地段水文地质资料的获取。

在进行此方案的运用过程中,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补勘进度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快,物探及钻探工作的负担和工程强度能够在短期内提升,降低补勘成本。

3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勘查的目的和任务3.1GIS平台下的遥感探查为了实现待分析区域内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的获取,可以采用遥感探查的方式。

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研究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现状1.1断层、破碎带、岩浆岩水文地质特征(1)F0断层等含水层。

影响整个井田构造形态的断层仅F0、F101断层局部充导水性较好,F5断层的充导水性弱,其余断层目前未发现具有充导水性质。

F0断层为矿井低部童子岩组(P1t)与栖霞组(P1q)地层的边界断层,倾向东,倾角10~25°,延伸长度大于3500m。

倾向东、东南,局部有起伏,大致在1号向斜轴部位置。

在1号背斜以东,F0断层面向深部延伸。

经苏一煤矿多年开采,矿区水位有所下降,水头高度减小,灰岩承压亦随之减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局部灰岩承压水的威胁。

但是,由于文笔山组隔水层在矿区大部分块段还保存相对完整,形成灰岩承压的条件依然存在。

F0、F2断层导水性也不均匀,导水释压的作用十分有限。

所以,不能排除深部局部块段灰岩水压较大的可能,例如,在F0凹陷区域,通常都是水压较大的部位,应特别引起重视。

另外,当井下开采使地层应力的平衡打破时,断层带可能发生导水现象。

因此在+300m以下采煤时,对穿过重要断层的两盘,均要注意主要断层及旁侧导水。

(2)岩浆岩弱裂隙含水岩组。

矿井内岩浆岩以辉绿岩(βμ)、石英斑岩(λπ)为主,主要以岩脉产出,其本身含水性较弱,但围岩接触带等通常较疏松、破碎。

辉绿岩墙的导水性决定于围岩的含水性及接触带裂隙的发育程度。

在井下巷道揭露时偶有零星滴水。

故富水性弱,为弱裂隙含水岩组。

1.2浅部小煤窑积水情况由于矿区地表浅部煤炭开采历史悠久,存在大量小煤窑及老空区,其中部分小煤窑与苏一煤矿井下采掘巷道、采空区贯通,雨季时,地表水通过浅部塌陷区、裂隙带迅速补给小窑,再由小窑巷道、采空区快速下泄集中流入苏一煤矿矿井,极大地增加了排水负担。

目前,浅部小窑多处与苏一矿、原大同沟井、原东斜井煤矿老巷道、老采区相通,对矿井安全生产十分不利。

2矿井充水因素及涌水量预测2.1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大气降水、区域水位变化、开采面积、开采水平、开采强度、浅部小窑分布范围及其与苏一煤矿采掘工程连通程度、断层及“三带”发育程度、煤系地层裂隙率及其含水性等都与矿井涌水量的大小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探查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论述
摘要:简述在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几种水文地质勘探方法,采用综合的水文地质勘探方法可以有效的探查煤矿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为煤炭资源的后续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勘查;水文地质勘探;煤矿;水文地质
前言煤炭是中国的第一能源,煤炭生产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煤矿深部开采中的水文地质勘探技术是以地球物理方法为先导,其它基础水文地质手段加以配合,依托计算机技术实现水文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是煤矿深部开采水文地质勘探的特点。

其工作模式可分为三个层面:1)井田范围主要可采煤层开采水文地质条件评价;2)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勘查;3)综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超前探测。

而从现今的发展方向来看,煤矿深部开采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地球物理方法、基础水文地质勘探手段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地面钻探和井巷工程等多元数据,查明采区内断层分布、煤层被埋藏的深度与厚度、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分布和隔水层厚度等。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平台建立矿井多元信息集成系统,把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多元信息进行复合、综合分析后建立预测与评价模型,实现地质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为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的快速评价、生产水文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突发性水文地质灾害应变对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煤矿由于受矿井地质条件差、断层发育、煤厚变化大等地质因素的影响,造成生产接续紧张,单靠一种勘探手段很难摸清煤层赋存状况及构造发育规律,采用综合勘探方法,多种勘探手段结合并用,地面采用三维物探手段,井下先期施工多用途探巷,配合钻探及井下物探等手段,针对影响生产的水文地质因素开展各项专题研究,不断进行资料的动态综合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利的地质保障。

合理选择勘探目的层,充分利用井下巷道,以大流量、大降深的井下放水试验为主,钻探与物探相结合,多种方法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的综合水文地质勘探方法,
是查清类似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解放受水害威胁的下组煤的有效技术途径。

1 传统水文地质勘探
1.1地质勘探方法。

受岩溶承压水威胁的矿井,底板突水是各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突水机理主要包括:1)岩溶裂隙水网络的发育情况,是发生底板突水的物质基础;2)隔水层的厚度及岩性特征,是突水的制约因素;3)采矿活动造成底板的破坏,是底板突水的诱导因素;4)断裂构造及原生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是导致底板突水的关键因素;5)水压与矿压的偶合作用也是导致底板突水的重要因素。

因此,水文地质条件的探查范围包括了岩溶裂隙水网络发育规律、隔水层的厚度及岩性变化、断裂构造及底板裂隙的发育规律及发育程度、含水层水位变化规律等。

1.2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单一的勘探方法,只能大致探明某一种突水因素,如:采用传统的地面钻探、抽水及注水试验,只能探明某一点的岩溶发育及富水情况,对于整个开采范围的富水规律难以有效的探明。

另外,矿井突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规律进行描述,也就是说,随着空间的变化,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各类突水因素在突水过程中的作用相互交替变化,如:断层导水型突水,构造的突水机理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底板破坏型突水,采矿动压是突水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防止底板突水,就必须对各类突水因素进行全面探查,有针对性的实施综合治理,才能有效的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

对水文地质条件的探查,采用单一的探查方法显然是不够的。

2 采用综合方式进行地质勘探
2.1 采区地面地震勘探。

采区设计前,通过采用地面地震勘探手段,查明采区构造形态和断层发育规律,查明煤层赋存状况及底板起伏形态,对影响开采的含水层富水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水害防治措施,为采区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同时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也是进一步查明采区范围内的小构造,包括落差5m左右的断层、陷落柱和采空区的空间分布形态,根据采区衔接的要求,应提前布置实施。

面物探方法较矿井物探方法施工简单,探测效率也高,但受到地表条件的限制。

因此,在地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是首选方法。

2.2 微动测深勘查。

微动是一种在时间域和空间域都极不规则的震动现象。

根据波动理论,微动记录既包含有体波也包含有面波。

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微动
的震源是在地表面或海底面,在微动中的面波成分相对于体波成分来说占绝对优势,微动测深勘查方法就是利用这一占绝对优势的面波来反演地下地质结构的方法。

同时,依据观测形式的不同微动测深探查主要分为一下几种形式:①单点勘查。

单点勘查方式观测台阵,一般由两个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内接正三角形)组成,在圆心和圆周上内接正三角形顶点处各设置一套微动观测仪。

这种观测方式勘查深度与台阵的大小成正比。

根据勘查深度的要求,可采用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组成观测台阵;②测线勘查。

在煤田勘查这种大面积勘探中,单点勘查已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可采用测线(剖面)观测系统,获得S波速度剖面成果图。

在测区内按一定间距布置这样的测线,可实现二维微动测深勘探,并反演测区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合钻孔及其它地质资料,可进一步解释速度异常区域的地质意义;③平面探查。

在矿区或者要求更精细的勘探,在仪器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可采用平面观测,并反演测区三维S波速度体,从而圈出速度异常体或者面。

2.3 井下钻探及综合物探。

在放水试验对主要含水层的富水性达到宏观控制(矿井、采区)的基础上,对富水区的每一工作面,针对不同的条件,采用各种物探手段,探明局部导水构造、隔水层变薄带及局部富水带,再用少量的钻探手段进一步验证,有针对性的重点布置注浆改造、疏水降压等治水工程。

①井下直流电法透视:从大的范畴来说,井下直流电法透视仍属于矿井直流电法。

其目的是探测采煤工作面内部的导水构造、底板含水层的集中富水带。

许多矿区的研究和试验证明,井下直流电法透视是探测水文地质异常区最为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

②TEM 探测:瞬变电磁法(简称TEM),它是利用大功率的发射装置向铺设在地面的矩形线圈(或称发射框)发送双极性大电流,在电流开启和关断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产生电压脉冲,电压脉冲的衰减产生感应磁场(即一次磁场)。

一次磁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下介质中产生涡流。

地下涡流的变化又生产二次磁场,由于不同地质体其电性特征存在差异,其二磁场的衰减亦存在差异。

因此,通过研究二磁场的衰减规律,可达到推测、分析地下地质异常体的目的。

TEM探测可以探测不同高程的相对富水区,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水措施。

③弹性波CT:即地震层析成相技术,可以推测主要构造的发育情况,但由于该项技术起步比较晚,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

④瑞利波:利用瑞利波探测技术可以对掘进巷道前方的地质异常体,特别是断裂构造进行超前探查,预防突遇断层出水。

该项技术对于探测前方构造
效果较好。

3 结束语
煤矿开采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地球物理方法、基础水文地质勘探手段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利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地面钻探和井巷工程等多元数据,查明采区内断层分布、煤层埋藏深度与厚度、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分布和隔水层厚度等。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平台建立矿井多元信息集成系统,把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多元信息进行复合、综合分析后建立预测与评价模型,实现地质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为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的快速评价、生产水文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突发性水文地质灾害应变对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