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大道之行》(附答案)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资料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资料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答案
【编者按】要想学好语文,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

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一、回答下面的问题,并背诵这篇课文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初中生学习本文不宜要求过高,能粗知内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练地背诵全文,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

此题是据课文第二层内容设计的,这一层内容比较复杂。

设题目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理解和记忆。

参考答案见整体把握。

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对桃源中社会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从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接待一事你看到了什么?用分组讨论
的形式最好,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同的意见都可以讲出来,不搞统一答案。

二、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
2、男有分,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
4、陶后鲜有闻。

目的是积累词语,使学生养成因声求义的习惯。

1、与,通举,读jǔ,选拔。

2、分,读 fn,职分、职业。

3、恶,读 w,憎恶。

4、鲜,读xiǎn,少。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题及答案大道之行也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2.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3.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7.《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答案:1.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 答: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3. 答:"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2015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大道之行也

2015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大道之行也

2015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大道之行也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讲求修睦与:睦:(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3)男有分,女有归分:(4)货恶其弃于地也恶: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选贤与能。

通意思:(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意思:(3)可爱者甚蕃。

通意思:(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通意思: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男有分,女有归分:归:(2)货恶其弃于地也恶:(3)盗窃乱贼而不作乱:作:(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闭:大同:4.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1.(1)yǔ mù (2)ɡuān (3)fèn (4)wù2.(1)“与” “举” 推举(2)“矜” “鳏” 老而无妻的人(3)“蕃” “番” 多(4)“说” “悦” 愉悦、高兴3.(1)分:职分归:女子出嫁(2)恶:憎恶(3)乱:造反作:兴起(4)闭:用门闩插门大同:指理想社会4.(1)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拥戴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担任领导,讲究信实,培养和睦的气氛。

(2)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够受到供养。

(3)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4)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2015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大道之行也,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

(7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必为己叹为观止为富不仁碌碌无为B.幼有所长拔苗助长茁壮成长草长莺飞C.讲信修睦信以为真信口开河通风报信D.废疾者大声疾呼疾风劲草讳疾忌医1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的人都是替大家着想的。

理解: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以此为纲,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其具体表现。

B.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翻译:因此奸邪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

这就是所谓的理想社会。

理解:这两句是顺承前文得出的结论,“大同”社会中,现实社会的黑暗现象不复存在,从而形成“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局面。

14.从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中任选一则,找出材料所展现场景与上文相对应的句子,判断其形成原因是否与上文相近,并阐明理由。

(3分)【链接材料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链接材料二】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颁布,公布。

②於:同“于”。

③卒:终于。

④嗣:继承。

⑤刑:处罚。

⑥傅:老师。

⑦黥:即墨刑。

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选贤与.能与:____________ (2)不独子.其子子:____________(3)女有归.归:____________ (4)秦民大说.说:____________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2)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译文: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2分)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共13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大家一样)2. 解释加点的词(2分)①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 ②女有归.: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一个你熟悉的名人的事例。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专题29 大道之行也(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9 大道之行也(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8 大道之行也(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③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④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①具:准备就绪。

②布:颁布,公布。

③嗣:继承。

④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墨。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回也不改其.乐B.货恶其弃于.地也皆以美于.徐公C.恐民之.不信已而之.细柳军D.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乃.不知有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B.盗窃乱贼..而不作作乱害人C.令行于民期年..满一年D.秦民大说..大声说话3.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明日,秦人皆趋令。

4.“大同”社会是儒家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推行新法后的秦国是否进入了“大同”社会?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述你的看法。

【答案】1.A 2.D 3.(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2)第二天,秦国人都遵行法令了。

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附答案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附答案「篇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选贤与能神情与苏、黄不属B.外户而不闭月色入户C.具答之天下之伟观也D.问今是何世是日更定小题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阡陌交通交通:(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翻译:(2)林尽水源翻译:小题4:用原文填空。

(2分)乙文中的“世外桃源”,具有甲文所描述的'“”社会的基本特征,如甲文提到“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乙文“”一句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参考答案:小题1: B(2分)小题2:(1)交错相通(2)请(共2分。

每小题1分)小题3:(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共2分。

每小题1分)小题4:大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共2分。

每空1分。

没用原文回答,该空不得分)小题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各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加点的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大道之行》(附答案)
阅读古文《大道之行》,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解: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问题:
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选贤与能()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③男有分,女有归()()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
⑥讲信修睦()
⑦盗窃乱贼而不作()
2.翻译句子。

①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③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3文中阐述“大同”社会的最高准则是什么?
4.作者认为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准则是什么?
5.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6.“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附答案:
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通“举”,选拔。

②因此以…为亲。

③职业、职守女子
出嫁④憎恶⑤发生⑥培养⑦害人
2.翻译句子。

培养和睦。

②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
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
③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④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

3.行大道(推行“大道”)
4.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5.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6.“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
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得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附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