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专题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3民族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3民族资本主义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3:民族资本主义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本主义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深入讲解,以期加深读者对该阶段的理解和认识: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定义和特点民族资本主义是指在中国各民族共同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发展本国工商业和资本积累的一种历史阶段。
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在民族资本主义阶段,国内的资本积累曾经迅猛发展,产业建设蓬勃开展。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背景1、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间,西方列强通过"香港开埠"以及"不平等条约"等手段侵略、掠夺和压迫中国。
长期的侵略和压迫使得中国的国家独立、民族繁荣面临巨大的威胁。
2、国内的政治经济落后:在清朝末年,封建的统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已经到达了极限,不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之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更是遭到了冲击。
3、思想启蒙和组织建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少改良派思想家开始提倡新式思想,并利用新式思想组织党派和团体,为发展本土资本主义打下了思想基础。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1、孙中山: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杰出的政治家之一,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先驱"。
他提出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人民生计,其思想影响了一整代的中国人。
2、章太炎:他是享有"民族危亡之时百年一遇的天才"之称的近代思想家。
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出了"救亡、图存"的口号,大力倡导资本主义。
3、梁启超: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梁启超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严格谴责闭关锁国和依附主义,提倡自力更生、振兴中华。
四、民族资本主义的成就和不足1、成就:民族资本主义阶段,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铁路、矿山、制造业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中国近代史专题

三、中日甲午战争
海军27日在山东威海刘公岛海域举行甲午战争120周 年海上祭奠仪式
北洋海军的广乙舰
丰岛海战后搁浅的广乙舰残骸
1894年7月25日,“济远”、“广乙”从牙山驶往 旅顺,途经丰岛海面,突遭日军“吉野”、“浪速”等 三舰的袭击。日本以突袭方式,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情景
广州
2、第二阶段
(1859年—1860年)
1860年 占领津、京,火烧 圆明园,签定《北京条约》
圆明园遗址及复原图对比
圆明园罹劫并经百年风雨,大水法附近多以石材为主,残 存的巨型雕柱、石龛和石屏风,仍十分醒目、壮观,成为游 客必到之处。 2008年9月,圆明园公布了官方标识。“圆明园”三个字为 篆体,并被演化成圆明园的标志性遗址“大水法”。
五四运动的经过
巴 黎 和 会 和 中 国 外 交 的 失 败
1919年5月
五四学 生运动
6月
全国 学生罢课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上海
北京
集 游火 罢 会 行烧 课
赵 家 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2个省 150多城市
北洋政府
全国各界反帝 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经过
五四运动中上海女学 生示威游行
上海出版的揭露北京政府亲日 派官僚卖国罪行的小册子
九一八事变
在日军进攻下,东北军北大营变成一片废墟
2、全面爆发的标志——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开枪 开炮猛轰卢沟桥
宛平城被日军炮 击的弹洞
七七事变
守卫卢沟桥的国民党 第29军士兵
29军在卢沟桥上 向日军还击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大学中国近代史专题教案

1.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2. 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特征。
3. 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历史贡献。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对象:大学历史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一、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与起点1.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结构。
2.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 近代中国的双半社会性质。
二、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1. 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过程、结果。
3. 洋务运动:目的、内容、成果。
4. 戊戌变法:原因、过程、结果。
5. 辛亥革命:背景、过程、意义。
6. 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影响。
三、中国近代史的特征与矛盾1. 中国近代史的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2.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趋势:由屈辱走向复兴。
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提出问题: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二、讲授新课1. 讲解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与起点,重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讲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3. 分析中国近代史的特征与矛盾,探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趋势。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历史贡献?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2. 提出思考题:如何从中国近代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五、布置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撰写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或人物的论文。
2. 收集资料,撰写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特征的综述。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2023国开《中国近代史专题》形考任务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单选题 (4 分).. 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 B.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2..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其中属于过渡形式的经济成分的是.单选题 (4 分).. A.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单选题 (4 分).. A.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4..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为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以下不属于三大外交方针的是.单选题 (4 分)..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真正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5..1953年9月,彭德怀在一份报告中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场战争的胜利.单选题 (4 分).. A.结束了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历史.. B.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C.奠定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基础.. D.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6..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单选题 (4 分)..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克服了苏联模式的弊端..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全面确立的标志是.单选题 (4 分)..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也曾被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中国近代史专题的三条线索

1861—1895
主持洋务运动
1895-1898
主持戊戌变法
1894兴中会 辛亥革命
1901-1911
参与清末新政 1840-1912 长期存在
立宪派
顽固派
地主阶级 倭仁、慈禧 维护清朝统治
根本目的
内容或过程
性质
影响
洋务运动
挽救清朝 次保中国
挽救中国 次保大清
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 封建地主 局、京师同文馆,派遣 阶级自救 留学生
新文化 运动
思想救国
《新青年》、民主、科 资产阶级 学、文学革命、马克思 思想解放 主义传播
打击封建旧思想, 为传播马克思主 义和五四爆发奠 定基础
近代中国各阶级探索救亡的阶段
历 程 器 物 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 命—商品输出 两次鸦片战争 事 件 洋 务 运 动 戊 戌 辛 亥 核心内容 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 长生(代表企 业、双重性)
1840-1900年列强侵华手段的演变趋势及背景。
A、政治侵略:从单国发动战争到各国配合瓜分狂潮 B、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C、18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治经济政策,共管中国)。 19世纪40到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急需原料 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用两轮战争打开中国市场和进一步打 开中国市场,推行商品倾销。 19世纪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列强政治上 掀起瓜分狂潮,经济上推行资本输出为主,美国的门户开放 也在这一时期提出。
西方入侵
不平等 条约体系 对华影响C
民族危亡 四轮战争 六个条约 半殖民化 西学东渐 对华影响C
不同阶级 探索救亡 三阶段 五事件
中国社会 现代化转型C
西方入侵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城市化(选二)
● 1、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P62
● (1)时间:鸦片战争后
● (2)城市:中国沿海上海、天津、广州等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 商业。(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3)影响:
● ①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大量乡村人口进城。
● ④天京变乱:1856年,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 ⑥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纲领
● ①《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 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 ②《资政新篇》: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清末新政
● A、目的: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 B、内容:在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 央机构
●
军事: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建立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
商业:倡导创办工商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
教育:废除科举制,兴办学堂,确立学堂选官制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创
程碑。
.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戊戌维新运动 ● 百日维新 ● ①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 ②开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 ③内容: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 ● 戊戌变法时对科举制的改革: ● ①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 ②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 ④结果 ● A、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 B、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 C、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中国近代史形考任务答案

中国近代史专题一中国近代史专题二中国近代史专题三中国近代史专题四中国近代史专题五中国近代史专题六中国近代史专题七一判断题选择题一判断题选择题一判断题选择题一判断题选择题一判断题选择题一判断题选择题一判断题选择题1.错 1.C两千多年1.错15.B 1.对 1.A 1.对 1.B 1.错 1.A 1.对 1.C 1.错 1.C2.对 2.A2.对16.D 2.对 2. A 2.对 2.A 2.对 2.B 2.错 2.B 2.对 2.A3.错 3.C3.错17.A 3.错 3.C 3.对 3.C 3.对 3.A 3.对 3.B伟大复兴 3.对 3.C4.对 4.A4.对18.A 4.对 4.B 4.错 4.D 4.对 4.B 4.对 4.B 4.对 4.D5.对 5.D5.对19.A 5.对 5.B 5.对 5.A 5.错 5.B 5.错 5.C 5.对6.错 6.B6.错20.D 6.错 6.A 6.对 6.A 6.对 6.C 6.对 6.B7.对7.A7.对21.C7.错7.B7.对7.B7.对7.C7.错7.B8.错8.A8.错22.A8.对8.D8.错8.C8.错8.A8.对8.D9.错9.A9.对23.A9.对9.C9.错9.D9.对9.A9.对10.错10.B10.对24.C10. 对10.D10.错10.B10.错10.A10.对11.对11对25.B11.对11.D11.对11. A12.对12.错26.A12.对12.A12.错12.D13.错13 对27.B13.对13.D13.对13 .C014.对14错28.B14.对14.B15.对15.对15.A16.对17.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
以下内容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的简略概述,仅供参考:
一、近代列强侵华与民族危机
1. 鸦片战争:19世纪中叶,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导致中国人民的贫困和健康问题,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2. 甲午战争:19世纪末,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 八国联军侵华:20世纪初,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攻占北京,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 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三、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 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学生们提出“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革命事业有了新的领导核心。
3. 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4. 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5. 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再次爆发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6.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 )年11月,《上海租地章程》议定,租界制度由此产生。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 )的主张,即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
3.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城市管理方面一度废除私有财产,实行( )制度。
4.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方式主要有官办、管商合办和( )。
5.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行省,以( )为第一任巡抚。
6.戊戌变法期间,谭嗣同最重要的著作是( ),该书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
想。
7.1900年,唐才常等人在华中一带发动了以“勤王”相号召的( )。
8.( )是近代史中国第一个通行全国的学制。
9.1903年夏发生了震动一时的( ),章炳麟、邹容先后入狱。
10.由( )担任总理的内阁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
1.( )代表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黄埔条约》等中国最早的一批
不平等条约。
2.1853年10月起,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开始实行( ),该制度阻碍可商品经济的发
展。
3.镇压太平天国后,清军军制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防军和( )。
4.( )年后,经容闳等人建议,清政府派出了第一批留美幼童。
5.1894年11月,日军进攻旅顺,守将中只有( )一人积极率部抗敌。
6.强学会成立后,传教士李提摩太就中国政治改革想光储皇帝提出了名为( )的
意见书。
7.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 )。
8.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宣布从( )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
9.夏曾佑在190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近代史教科书——( )。
10.1913年5月,共产党、统一党和民主党在袁世凯的示意下合并组成了( )。
二、判断题
1.里金制度分为两种,一种行商的交易税,一是坐商的货物通过税。该制度的实行阻碍了商
品经济的发展。( )
2.崇厚是近代史中国第一个正式出使西方的官员。( )
3.19世纪60、70年代,赫德先后向清政府呈递了《新议略论》、《局外旁观论》、《条陈海防
章程》,对 清政府施加政治影响。( )
4.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120人赶美留学。( )
5.中法战争对晚清政局产生重大影响,慈禧借故前线作战失败,将恭亲王逐出权力中枢,从
此军机处的实际权力
掌握在醇亲王及其心腹孙毓汶手中。( )
6.租借地制度是由通商口岸制度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制度攫取租借地,其主要目的在于取得
具有军事意义的港口,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扩张的根据地。( )
7.义和团运动期间,沙俄制造了海蓝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一系列屠杀中国居民的事件。
( )
8.20世纪初年出现的“留学热”中,中国主要是向欧美国家派遣留学生。( )
9.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出台,到《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民初政府组织方式经历了
由总统制——内阁制——总统制的转变。( )
10.1915年12月25日,蔡锷首先在云南组织“讨伐军”,通电反袁。( )
三、选这题
1.以下哪个条约在许多方面进一步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所规定的特权( )
A.《台式专条》 B.《中俄伊犁条约》 C.《中法新约》 D.《烟台条约》
2.以下企业中,不属于近代商办企业的是( )
A.发昌机器厂 B.上海机器织布局 C.继昌隆机器丝厂 D.上海同文书局
3.以下思想家中,属于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是( )
A.冯桂芬 B.王韬 C.严复 D.魏源
4.下列政治事件与慈禧太后无关的是( )
A.祺祥政变 B.甲申政局之变 C.甲申政变 D.戊戌政变
5.洋务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官办西书翻译机构是( )
A.京师同文馆 B.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 C.上海广方言馆 D.广学馆
6.下列刊物中,不属于维新派创办的是( )
A.《中外纪闻》 B.《清议报》 C.《直报》 D.《知心报》
7.列人物中,因坚持主张镇压义和团而被害的是( )
A.载勋 B.赵舒翘 C.袁旭 D.毓贤
8.以下哪部宪法文件第一次明确规定公民有信教的自由( )
A.《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B.《钦定先发大纲》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
华民国约法》
9.1913年9月,由熊希龄担任总理的内阁被称为( )
A.同盟会中心内阁 B.责任内阁 C.满族内阁 D.第一流人才内阁
10.下列团体中,黄兴没有参与的是( )
A.中华革命党 B.华兴会 C.军国民教育会 D.欧事研究会
四、名词解释
1.总理衙门
2.左宗棠
3.时务学堂
4.《钦定宪法大纲》
5.租界
6.黄海海战
7.《应诏统筹局折》
8.筹安会
五、简答题
1.简述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2.分析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态度和政策。
3.简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与影响。
4.简评东南互保。
六、论述题
1.试论19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经济。
2.评述近代(1840—1919)日本对华的侵略活动。
3.试评洋务运动。
4.试析清末新政的历史影响与失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