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报告
山东德州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10环监 汤正权
生命可贵 安全生产!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 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 系原地方国有的平原县化肥厂改制后成立 的民营股份制企业。该公司现有总资产约 20亿元,职工约2800人,有2个生产分厂。 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75万吨, 尿素100万吨,甲醇30万吨,碳酸氢铵24万 吨,三聚氰胺3万吨。
二、 事故概括
• 11年7月11日23时50分,山东省德州市原 平县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厂16wt| 年氨醇、25wt|年尿素改扩建项目试车过程 中该生产线由造气、脱硫、脱碳、净化、 压缩、合成等工艺单元组成,发生爆炸的 是压缩工序2号压缩机七段出口管线,造成 9人死亡,1人受伤。
三、事故简要经过
• (二)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关要求
• (一)要从源头上严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准 入关。 • (二)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工程管理和试 车安全管理。 • (三)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 建设项目和试生产的安全监管。 • (四)扎实推进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治理专项行动。
愿死者安息
• 该公司一分厂16万吨/年氨醇、25万 吨/年尿素生产线,于2007年6月开始 单机试车,7月5日单机调试完毕,由 企业内部组织项目验收。7月10日2号 压缩机单机调试、空气试压(试压至 18MPa)、二氧化碳置换完毕。7月11 日15时30分,开始正式投料试车,先 开2号压缩机组,引入工艺气体(N2、 H2混合气体),逐级向2号压缩机七段 (工作压力24MPa)送气试车。23时50 分,2号压缩机七段出口管线突然发 生爆炸,气体泄漏引发大火,造成8 人当场死亡,一人因大面积烧伤抢救 无效于14日凌晨0时10分死亡,一人 轻伤。事故还造成部分厂房顶棚坍塌 和仪表盘烧毁。
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大中小】发布人:管理员来源:时间:2010-12-23 17:05:36浏览1098 人次一、氧含量超标,煤气气拒爆炸事故经过:1986年6月22日,某氮肥厂正常生产时,1号煤气炉下行煤气阀阀杆在突然脱落,造成该阀门不能及时关闭,使正在吹风阶段时的空气通过该下行煤气阀直接进人煤气气柜,导致气柜内半水煤气中氧含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
造气岗位并没有及时发现,而是由变换岗位发现触媒层温度上升,要求分析人员进行气体中氧含量分析时,氧含量已经达到5.7%,正要向造气岗位报告时,气柜已经发生爆炸。
重约6.57t的钟罩顶盖沿着焊缝被撕裂炸飞,落在45rn远的压缩机房路边,砸死1人。
一根长6m的气柜放空管飞落在90m处的合成塔顶上.事故原因:操作人员未作巡回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阀门故障,致使气柜内形成爆炸性气体,由于静电作用引发爆炸。
加之分析工未能及时报告分析数据,延误了时机,使气柜大量过氧,导致爆炸。
事故教训:煤气阀阀杆脱落是常见的设备故障,如果加强巡回检查,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分析工发现分析数据有问题,必须立即报告有关岗位和调度室,以便尽快处理,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夹套爆炸,煤气炉爆炸事故经过:1994年4月19日,某化肥厂检修后,6号煤气炉开始制气,15分钟后煤气炉发生爆炸,4人死亡,煤气炉炉体坍塌,煤气护厂房楼面、楼顶被炸坏。
事故原因: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开车前未将汽包上面的蒸汽出口阀和安全阀下面的根部阀打开,至使锅炉夹套憋压,夹套爆裂,热汽水进人炉内,大量汽化,压力迅速上升,导致煤气炉爆炸。
事故教训:严格执行操作安全规程,开车前必须仔细检查每一个应该开和关的阀门。
汽包蒸汽出口阀,在开车之前就必须仔细检查是否已经打开,不能等到开车后。
汽包上安全阀的根部阀,按照氮肥生产安全规程,不允许关闭,开车前必须严格检查,不能失误。
三、静电除尘器爆炸事故经过:1986年8月20日,某县化肥厂在检修静电除尘器时,没有对设备进行隔离、置换,不取样分析就开始检修,当电工使用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时,产生火花发生爆炸,当场死亡1人。
典型事故八:宁夏兴尔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1·20”较大中毒事故

典型事故八:宁夏兴尔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1·20”较大中毒事故一、事故调查分析(一)事故概要1、事故简介2012年11月20日10时10分左右,宁夏兴尔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合成车间发生较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中毒,直接经济损失340多万元。
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精炼工段油气分离器出口阀门未完全关闭(按照当时的流程,该阀门应处于关闭状态),煤气经该阀门进入铜塔窜入再生器,康某等人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跳入再生器中摘钩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李某等人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2)间接原因①该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缺少安全例会、安全费用和煤气安全管理等制度),安全管理混乱,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指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测漏报警装置)和防护器材配备不齐全。
企业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和检查缺失,停车检修时,没有用盲板将有毒有害介质有效隔离;检修后重新开车,没有制定完善的开车方案,开车时没有确认相关阀门的状态,造成开车时设备运行状态不明②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员工对岗位特别是进入受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不全,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应急救援的基本常识,事故发生时未能正确选用气体防护设施,救援过程中使用的滤毒罐和长管式防毒面具防护不可靠。
③该公司没有按规定建立煤气调度室和煤气防护站,也没有对煤气设施进行严格界定,主要煤气设施缺少必要的安全信号和安全联锁装置。
(二)基本情况1、事故有关单位情况宁夏兴尔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尔泰化工公司)是宁夏兴尔泰化工集团公司在整体收购原国有企业中宁县化肥厂资产的基础上,于2003年12月24日成立的一家化工企业。
法定代表人陈某,注册资金4551.5655万元,经营范围:液氨、碳铵、硫酸、硫酸钾、氯磺酸、磷酸二铵生产、销售;五金工具、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电子产品、煤炭、兰碳、石英砂、矿产品(不含法律法规禁止和需要专项审批的矿产品)的批发、零售。
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大中小】发布人:管理员来源:时间:2010-12-23 17:05:36 浏览 1098 人次一、氧含量超标,煤气气拒爆炸事故经过:1986年6月22日,某氮肥厂正常生产时,1号煤气炉下行煤气阀阀杆在突然脱落,造成该阀门不能及时关闭,使正在吹风阶段时的空气通过该下行煤气阀直接进人煤气气柜,导致气柜内半水煤气中氧含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
造气岗位并没有及时发现,而是由变换岗位发现触媒层温度上升,要求分析人员进行气体中氧含量分析时,氧含量已经达到5.7%,正要向造气岗位报告时,气柜已经发生爆炸。
重约6.57t的钟罩顶盖沿着焊缝被撕裂炸飞,落在45rn远的压缩机房路边,砸死1人。
一根长6m的气柜放空管飞落在90m处的合成塔顶上.事故原因:操作人员未作巡回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阀门故障,致使气柜内形成爆炸性气体,由于静电作用引发爆炸。
加之分析工未能及时报告分析数据,延误了时机,使气柜大量过氧,导致爆炸。
事故教训:煤气阀阀杆脱落是常见的设备故障,如果加强巡回检查,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分析工发现分析数据有问题,必须立即报告有关岗位和调度室,以便尽快处理,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夹套爆炸,煤气炉爆炸事故经过:1994年4月19日,某化肥厂检修后,6号煤气炉开始制气,15分钟后煤气炉发生爆炸,4人死亡,煤气炉炉体坍塌,煤气护厂房楼面、楼顶被炸坏。
事故原因: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开车前未将汽包上面的蒸汽出口阀和安全阀下面的根部阀打开,至使锅炉夹套憋压,夹套爆裂,热汽水进人炉内,大量汽化,压力迅速上升,导致煤气炉爆炸。
事故教训:严格执行操作安全规程,开车前必须仔细检查每一个应该开和关的阀门。
汽包蒸汽出口阀,在开车之前就必须仔细检查是否已经打开,不能等到开车后。
汽包上安全阀的根部阀,按照氮肥生产安全规程,不允许关闭,开车前必须严格检查,不能失误。
三、静电除尘器爆炸事故经过:1986年8月20日,某县化肥厂在检修静电除尘器时,没有对设备进行隔离、置换,不取样分析就开始检修,当电工使用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时,产生火花发生爆炸,当场死亡1人。
安全生产事故典型案例【范本模板】

安全生产事故典型案例例1。
聊城市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7、8”液氨泄漏事故2002年7月8日2时09分,聊城市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
这起事故共泄漏液氨约20.1吨,造成死亡13人,重度中毒24人,直接经济损失约72.62万元。
一企业基本情况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于2002年1月25日经莘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成立,是由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控股,吸收自然人参股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740万元,其中,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出资720万元。
主要设备为合成氨生产线,年生产规模为4万吨,主要商品为液氨和碳酸氢铵。
企业现有干部职工540人。
二事故经过2002年7月8日凌晨0点20分,一辆个体液氨罐车,在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库区灌装场地进行液氨灌装,到凌晨2点左右灌装基本结束时,液氨连接导管突然破裂,大量液氨泄漏。
驾驶员吩咐押运员立即关闭灌装区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自己迅速赶到罐车尾部,对罐车的紧急切断装置采取关闭措施,一边与厂值班人员联系并电话报警。
2时09分,接到报警后,公安、消防等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赶到现场,组织事故抢险和群众疏散。
同时,企业值班领导组织职工对生产系统紧急停车。
4时40分,消防官兵将液氨罐车2个制动阀门和1个灌装截止阀关闭.抢险搜救工作一直持续到6点30分.参与抢险搜救的干部、群众和公安、消防干警500多名,车辆32部,共解救、疏散群众2000余人。
三事故原因分析:经省政府调查组调查初步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初步查明,液相连接导管供货单位是河北省无生产许可证的一家镇办企业。
经公安部门侦察鉴定,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排除了人为破坏因素。
从发生事故前的记录看,液相连接导管的工作压力、温度及使用期限均未超出规定范围,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发生的破裂,这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液氨罐车上的紧急切断装置失灵是液氨泄漏扩大的主要原因。
合成氨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合成氨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引言近年来,化工厂火灾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作为一种危险化学品,合成氨的火灾事故给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针对合成氨火灾事故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事故原因、应急处理措施和事故防范措施,以期提高公众对合成氨火灾事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有效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一、合成氨的基本性质合成氨是一种无机气体,化学式为NH3,无色无臭,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工业原料。
具有高热值、易燃易爆、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等特点。
合成氨主要用于生产化肥、合成尿素等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化工工业。
二、合成氨火灾事故案例2015年某天,某化肥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合成氨火灾事故,造成了10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的惨重后果。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组织救援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灭火、疏散群众和救治伤员。
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扑灭了火灾,但对于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影响仍然十分严重。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老化:化肥厂生产设备陈旧老化,长期运行导致设备密封不严,安全阀失效,增加了火灾事故的概率。
2. 管道渗漏: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管道渗漏,由于合成氨易燃易爆,一旦漏氨遇明火或高温,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3. 作业失误:操作人员对生产设备操作规程不熟悉或操作不当,误操作导致氨气泄漏或火灾。
4. 应急预案不完善:化肥厂对于合成氨火灾的应急预案不完善,应急救援措施不到位,导致事故扑救不力。
四、应急处理措施分析1. 疏散人员: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疏散措施,将工厂内的员工和附近居民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减少人员伤亡。
2. 灭火救援:事故发生后,迅速组织灭火救援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扑灭火灾,防止事故扩大。
3. 救治伤员:对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急救和救治,减少人员伤亡。
4. 公众预警:向周边居民发布防灾避险信息,提醒他们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减少次生灾害。
五、防范措施建议1. 加强设备维护:对化肥厂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合成氨装置事故案例

合成氨装置事故案例
1. 1984年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化
工事故之一,导致数千人死亡。
博帕尔的合成氨装置发生了气体泄漏,导致毒气扩散到附近的居民区。
事故的原因包括设备老化、安
全措施不足以及操作失误。
2. 2013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合成氨工厂爆炸事故,一家合成氨
工厂发生了爆炸,造成数人死亡和伤亡。
调查发现,事故可能是由
于设备失效和维护不当导致的。
3. 2016年中国江苏天嘉宜化工爆炸事故,这起事故中,一家
化工厂的合成氨装置发生了爆炸,造成多人死亡和严重污染。
调查
结果显示,事故可能是由于操作不当和安全管理漏洞引起的。
这些事故案例表明,合成氨装置事故往往涉及设备失效、操作
不当、安全管理缺陷等多个因素。
为了预防合成氨装置事故的发生,需要加强设备维护、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等方
面的工作。
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故,需要进行彻底的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典型事故四: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3

典型事故四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3•3”气体灼烫冲击坠落事故2015年3月3日22时40分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一起高温高压气体灼烫冲击和高处坠落生产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608.4万元。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由内蒙古奈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鄂尔多斯市大路煤化工基地,于2006年9月26日注册成立。
注册资本85306万元,生产液氨、尿素,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
在职员工801人。
企业成立了安全质量环保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13名,于2013年11月3日开始试产, 2014年9月24日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气化工艺采用水煤浆进料气化方式,配备3台气化炉,两开一备(事故发生前,A炉备用、B炉和C炉运行)。
事故发生所在装置气液分离器V1304C是气化炉C炉的配套设备,用于原料气中气相、液相和固相的分离,实现原料气的初级净化,位于气化框架三层。
按照工艺设计要求,在气化炉停炉并完全泄压后,需要拆开气液分离器V1304C底部盲法兰清理沉积的灰分。
二、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发生前,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正常生产。
2015年3月3日,为处理合成氨部废热锅炉封头处漏点,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全系统停车检修,但未根据检修要求制定检修方案。
17时,气化炉B炉开始停炉处理,工艺交出,至20时顺利完成停炉检修。
气化炉C炉于21时45分停止煤浆和氧气进料,开始停炉。
20时57分,在气化炉C炉尚未停炉的情况下,合成氨部设备工程师提出V1304C的检修申请,在V1304C检修作业票(一式两份)上签字完毕;工艺工程师提出工艺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在V1304C检修作业票(一式两份)上签字完毕;中控气化炉C炉主操在V1304C检修作业票其中一份中控主操负责人处签字完毕,并代替现场操作员和现场监护人签字;气化炉B炉副操在V1304C检修作业票的另一份中控主操负责人处签字完毕,并代替现场操作人员和现场监护人签字;合成氨部安全员在V1304C检修作业票安全防护用品及安全措施检查确认处(一式两份)签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大中小】发布人:管理员来源:时间:2010-12-23 17:05:36 浏览1098 人次
一、氧含量超标,煤气气拒爆炸
事故经过:1986年6月22日,某氮肥厂正常生产时,1号煤气炉下行煤气阀阀杆在突然脱落,造成该阀门不能及时关闭,使正在吹风阶段时的空气通过该下行煤气阀直接进人煤气气柜,导致气柜内半水煤气中氧含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
造气岗位并没有及时发现,而是由变换岗位发现触媒层温度上升,要求分析人员进行气体中氧含量分析时,氧含量已经达到5.7%,正要向造气岗位报告时,气柜已经发生爆炸。
重约6.57t的钟罩顶盖沿着焊缝被撕裂炸飞,落在45rn远的压缩机房路边,砸死1人。
一根长6m的气柜放空管飞落在90m处的合成塔顶上.事故原因:操作人员未作巡回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阀门故障,致使气柜内形成爆炸性气体,由于静电作用引发爆炸。
加之分析工未能及时报告分析数据,延误了时机,使气柜大量过氧,导致爆炸。
事故教训:煤气阀阀杆脱落是常见的设备故障,如果加强巡回检查,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分析工发现分析数据有问题,必须立即报告有关岗位和调度室,
以便尽快处理,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夹套爆炸,煤气炉爆炸
事故经过:1994年4月19日,某化肥厂检修后,6号煤气炉开始制气,15分钟后煤气炉发生爆炸,4人死亡,煤气炉炉体坍塌,煤气护厂房楼面、楼顶被炸坏。
事故原因: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开车前未将汽包上面的蒸汽出口阀和安全阀下面的根部阀打开,至使锅炉夹套憋压,夹套爆裂,热汽水进人炉内,大量汽化,压力迅速上升,导致煤气炉爆炸。
事故教训:严格执行操作安全规程,开车前必须仔细检查每一个应该开和关的阀门。
汽包蒸汽出口阀,在开车之前就必须仔细检查是否已经打开,不能等到开车后。
汽包上安全阀的根部阀,按照氮肥生产安全规程,不允许关闭,开车前必须严格检查,不能失误。
三、静电除尘器爆炸
事故经过:1986年8月20日,某县化肥厂在检修静电除尘器时,没有对设备进行隔离、置换,不取样分析就开始检修,当电工使用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时,产生火花发生爆炸,当场死亡1人。
事故原因:该厂在检修静电除尘器时,没有对该容器进行彻底的隔离,虽然在进出口水封处加水,但是水没有加满(水未从溢流口处流出),实际上与生产系统没有完全隔离,煤气通过进口处泄漏到容器内,与打开人孔后的容器内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或静电火花,发生爆炸。
事故教训:氮肥厂脱硫静电除尘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进行清理。
但是,脱硫静电除尘器时,必须将设备与生产系统完全隔离(进出口处加水封,并保持有溢流水),再打开人孔,用蒸汽或惰性气置换,然后再用空气置换。
最后经过取样分析合格后,办理进人设备(容器)证后,并有专人监护,才能进人作业。
四、变换炉爆炸
事故经过:1991年8月6日,某化肥厂正常生产时,中变炉突然发生爆炸,炉体拦腰炸断、炉内弊板飞出,落在35m处厂区道路上,砸死1人。
爆炸气浪将饱和热水塔掀翻,压坏厂房和设备。
事故原因:经过分析,爆炸的原因是设备运行时长期超温过热,(持续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
引起设备局部氧化、蠕胀、裂缝,产生材料脆性蠕变断裂而爆炸。
造成设备局部超温的主要原因是变换炉内保温层局部损坏。
事故教训:变换炉内保温层施工时,必须选用耐火质量高的保温器材,施工单位必须选择具有一定资质的建筑队伍,严把质量关。
加强对变换炉炉壁温度的检测,发现温度超高,应及时处理。
严格工艺指标,严禁超温、超压。
定期检查炉内壁保温材料完好,发现损坏,及时处理。
五、碳化塔爆炸
事故经过:1990年5月7日,某化肥厂检修碳化塔,拆卸水箱盖大螺栓时,因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爆炸,2人死亡,1人重伤。
事故原因:检修碳化塔,未将塔内与系统彻底隔绝和置换,当拆除第一只水箱后,空气进人塔内,并与塔内可燃气体棍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当拆卸水箱盖大螺栓时,发生金属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事故教训:碳化塔检修是较易出事故的作业。
必须将检修的碳化塔与生产系统完全隔离,在塔进出口阀门处加盲板,加水置换,要求水从塔顶最高处满水或使用氮气置换,并取样分析合格后,办理设备检修证后,才能进行检修作业。
六、脱碳塔自燃
事故经过:1993年3月,某化肥厂脱碳工段停车检修时,
已经与生产系统福绝,并用燕汽对吸收塔和再生塔进行置换,当打开上述两塔人孔,让空气自然通风时,突然发现两塔塔内发生燃烧。
操作人员迅速关闭两塔人孔,隔绝空气,并及时通入蒸汽,才将火熄灭。
事故原因:该厂长期使用含硫较硫的煤,前工段脱硫效率低,变换气中硫含量高,在脱碳塔内,部分硫化物吸附在塔璧及填料上,当打开人孔时,由于空气的对流,硫化物产生自燃,发生燃烧。
事故教训:要求使用低硫煤。
提高半水煤气脱硫效率,降低硫含量。
变换气进人脱碳前,增加干或湿法脱硫,进一步降低气体中的硫含量。
定期清理脱硫系统。
脱碳塔检修,必须先将塔与生产系统完全隔离,使用情性气或二氧化碳气对塔内进行置换,然后再进行检修。
七、铜洗塔液位计爆炸
事故经过:1992年1月14日,某化肥厂在正常生产中,精练岗位铜洗塔液位计玻璃板突然破裂,大量氢氮气体外泄,发生空间爆炸,死亡4人,多人受伤。
事故原因:液位计玻璃板质量差、气泡多、易碎,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纹。
该玻璃板破裂后,大量氢气外泄,与空气混合,由于气体压力高,泄漏时,产生静电,立即发生空
间爆炸。
事故教训:平板玻璃质量不好,耐压强度差,属于淘汰产品,应改成电接点或磁性翻板液位计。
八、合成塔出口管道着火爆炸
事故经过:1991年4月26日,某化肥厂正常生产时,合成塔出口至废热锅炉进口一段高压管道突然爆裂,大量高压气体喷出并起火,冲向20m处的厂调度室,当场烧死7人。
事故原因:该厂自行修改设计,材质选用不当。
原设计应采用1Cr18Ni9Ti钢管,但在施工中采用15CrMo钢管取代。
还使用两个20号钢弯头直接与钢管焊接,焊接过程中没有下达工艺要求。
由于合成塔出口温度超过300℃,钢管及弯头受到严重的氢腐蚀,致使弯头强度下降,发生爆裂.
事故教训:严格按照设计程序执行,变更设计必须有设计负责人审定。
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规定施工,金属焊接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工艺要求.合成塔出口温度超过200℃,其管道必须选用耐高温耐氢腐蚀的高压合金钢。
九、循环机出口管道断裂引起爆炸
事故经过:1990年10月27日,某化肥厂合成车间1#循环机在运行中西侧气缸出口管突然从法兰盘上脱出,高压气体喷
出,瞬间发生空间爆炸,并形成火灾,5人死亡,压缩机厂房及附属厂房全部被破坏。
事故原因:与机体连接的高压管道由于经常拆卸及安装,而发生严重变形,使管道的外螺纹与法兰的内螺纹不能有效接触。
高压出口管道配管不合理,产生应力。
管道长期震动,没有及时固定。
事故教训:严格执行高压管道安装及维修规程,对管道、法兰定期维护、检查、检侧。
改进配管,使管道受力合理。
高压管道必须经常检查加固,防止长期震动。
紧固螺栓要合理,不能使用长套管紧固。
十、液氨贮罐爆炸
事故经过:1987年6月22日,某化肥厂,汽车槽车运输液氨途中,突然爆炸,罐体断裂,大量液氨外泄,10人死亡,47人中毒,大片庄稼被毁。
事故原因:该厂使用的液氨贮罐质量低劣,焊接质量差。
该厂压力容器管理混乱,这台压力容器没有进行检查、检侧,没有记录台账,液氨超装。
夏季中午气温高,使容器内压力上升,发生爆炸。
事故教训:氨罐制造必须由资质单位进行,并按照压力容
器有关规程进行检侧,厂部要加强对压力容器的管理,容器上的安全阀要定期校验,保证灵敏、可靠。
严格按照规定灌装液氨,严禁超装。
夏季运输液氨应安排在晚上温度相对低时进行。
十一、尿素中压系统爆炸
事故经过:1995年1月3日,某化工总厂第二套尿素系统的1台惰洗器、2台氨冷凝器、1台液氨缓冲槽同时发生爆炸,3人重伤,水泥框架及设备损坏严重.
事故原因:由于冬季气温低和低温冷却水的作用,液氨回收率高,气相中氨相对减少,使冷凝气中的氢、氧相对增加,达到爆炸极限,在静电作用下,发生爆炸。
事故教训:严格控制氨冷凝器中冷却水温度.控制尾气流速,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
在惰洗器内添加蒸汽或其他惰性气,减少易燃气体浓度。
定期检查和更换惰洗器内防爆板,使其起到防爆作用。
十二、沸腾锅炉炉膛爆炸
事故经过:1980年4月15日,某县化肥厂使用合成弛放气给锅炉点火。
由于没有对炉膛内进行通风置换和气体分析,就将燃着的火伸进炉膛,发生爆炸,点火人员死亡,部分炉墙严
重损坏。
事故原因:该锅炉停炉后,弛放气阀门没有关死,炉膛内充满可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范围,点火时发生爆炸。
点火前没有对炉膛进行通风置换和取样分析。
事故教训:锅炉使用弛放气点火,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锅炉停用时,弛放气阀门必须关闭,并加盲板,挂牌警示。
锅炉点火前必须对炉内进行通风置换和分析合格后才能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