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改革下探索出来的就业导师制2500字
书院模式下的本科生导师制:兰州大学萃英学院拔尖学生培养探索与实践

书院模式下的本科生导师制:兰州大学萃英学院拔尖学生培养
探索与实践
尚胜;黄海峰;王永仁;贺德衍
【期刊名称】《高等理科教育》
【年(卷),期】2022()4
【摘要】实施书院制教育成为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
导师制是书院制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书院制的精髓,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思维和健全人格。
本文以兰州大学萃英学院为例,探究书院模式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机制和实践特点,对影响导师制实施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激发学生主动性、加强政策保障、推进书院与学院“院院协同”等方面,为今后更好地实施导师制提出了建议。
【总页数】7页(P51-57)
【作者】尚胜;黄海峰;王永仁;贺德衍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萃英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8.1
【相关文献】
1.材料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本科生创新能力“金字塔”培养体系为例
2.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造就学术精英与领军人才——兰州大学萃英学院
3.适应研究型拔尖人才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模
式研究——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实践探索4.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以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为例5.专博并重,创新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兰州大学萃英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书院制改革视角下高校职业指导路径探析

1672016年/第三十五期/十二月(中)书院制改革视角下高校职业指导路径探析喻洪[1]罗列[2]([1]汕头大学学生处广东・汕头515063;[2]汕头大学创业学院广东・汕头515063)摘要高校职业指导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在借鉴境外高校书院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了书院制的改革。
书院制改革推动了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施。
书院制改革打破了专业隔阂,实现了不同年级学生积极联动。
同时,书院制改革有助于使辅导员聚焦于职业指导,提升职业指导专业化。
利用书院制改革的契机,高校需要积极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书院制改革高校职业指导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12.080On the Path of Career Guid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Perspective of College System ReformYU Hong [1],LUO Lie [2]([1]Students Affairs University,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Guangdong 515063;[2]College of Entrepreneurship,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Guangdong 515063)Abstract College career guidance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el-ping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concept of occupation.At present,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mbined with their own reality,carried out the reform of College system.College system reform promo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eer guidance.College reform to break the professional barriers,to achieve a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grades of students.At the same time,the reform of college system can help to make the instructors focus on career guidance and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ing the opportunity of the reform of college system,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reer guidance work.Keywords collegiate system;reform;college;career guidance0导言当前,一些高校正在积极实施书院制改革。
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书院制建设思路探析

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书院制建设思路探析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在高校的教育体制当中“书院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书院制”思路成为了一个热点的话题。
基于此,下面将从我国高校书院制建设现状,构建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书院制的现实意义,构建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书院制建设策略三个方面来进行一定的浅析。
关键词:高质量就业;高校;书院制;思路引言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书院制”在我国的许多高校当中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现代大学书院制不仅是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更是新时期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已成为我国高校探索如何办好现代大学的一种尝试[1]。
其中就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
面对着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就在一定程度上将两者进行一定的结合,达到一种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目的,这个思路是值得去深刻探析的。
一、我国高校书院制建设现状对于我国的高校来说,“书院制”虽然都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在今天为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导师制度无法落到实处在高校书院的体制建设下,导师制度在其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把书院里面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划分,分给不同的导师来进行带领。
但是会发现,虽然具备了这个制度,但是在许多高校当中却没有得到重视,很多时候就是走一个形式,把这个制度颁发下去就可以了。
有些学生可能知道自己的导师是谁,但是从来没有见过一次面,没有被找了谈过一次话;有的学生可能连导师叫什么都不知道等等。
这些问题都会为书院制的形成产生一个巨大的阻碍,所以在未来采取一定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
(二)理念与执行的深深鸿沟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当中对书院制的一些制度以及教育理念产生了一定的质疑性,认为其的作用不大,所以就导致在其理念提出的基础下,在执行方面没有提供有力的保障。
主要原因还是部分高校对书院制没有产生真正的理解,比如,就是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一定的分离即可或者就是给学生居住的宿舍取一个文雅的名字就可以了。
国内外书院制下导师制的发展与启示

国内外书院制下导师制的发展与启示作者:陈曼青陈雨菲陈琛尧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30期摘要:书院制是中国古老的教育体制,在西方也有悠久的历史。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改革的快速发展新时期,国内高校新型书院制以其独特新颖的教育模式广受关注,导师制作为书院制下一项传统而具有探索价值的教育管理制度也备受推崇和赞誉。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书院制以及国外住宿制模式下的导师制比较研究,并以苏州大学敬文书院的导师制实施为典型案例,通过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方法分析现代书院导师制的实施现状与问题,从而在借鉴国内外书院导师制精髓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分析的结论,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书院制导师制发展启示敬文书院引言书院制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教育制度。
它孕育于封建文化的土壤,亦受西方住宿院制的深刻影响,历经兴衰变迁,传承了历久弥新的教育精髓,吸收了弥足珍贵的育人理念。
在今天文化大繁荣、高等教育大普及的历史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现代书院制的建设,特别是在导师制的建立与完善方面,该如何从古代书院制和西方住宿院制中更好地继承与创新,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因此对书院制下导师制的历史与现状的深入研究尤为迫切。
一、导师制的溯源1.我国古代书院制的发展历程及其育人特征我国书院始创于晚唐,鼎盛于宋元,普及完善于明清,屡废屡建,办学不绝,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全国曾达7000多所。
书院传播学术思想,普及礼乐教化,也是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观。
古代书院是官学和私学相结合的产物,三者的鼎足砥砺,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有宋代的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和登封的嵩阳书院四大书院,明代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书院。
古代书院是独立于官学和私学两大教育系统之外的另一种新的教育系统。
就业导向的社会导师制长效机制构建

就业导向的社会导师制长效机制构建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局势下,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更是加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业导向的社会导师制长效机制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举措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构建就业导向的社会导师制长效机制,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如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社会导师的作用在于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指导、心理支持和职业发展建议,增强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探索能力。
构建就业导向的社会导师制长效机制对于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目标,提升职业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1 原则(1)全面性原则:建立就业导向的社会导师制长效机制要全面覆盖所有大学生,包括应届毕业生、在校大学生以及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跟踪辅导。
(2)专业性原则:社会导师需要具备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和丰富的就业经验,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提供量身定制的职业规划和指导。
(3)随时可及原则:建立便捷的社会导师资源平台和接入渠道,确保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导师的帮助和指导。
3.2 路径(1)加强社会导师队伍建设:政府和高校需要加大对社会导师队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引入具有丰富就业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社会导师,为大学生提供更为贴合实际的就业指导。
(2)搭建社会导师资源平台:建立统一的社会导师资源平台,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资源,形成一个多元化、专业化的社会导师资源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帮助。
(3)加强导师与学生的互动:建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制,通过定期的学生导师面对面交流、网络互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四、建立长效机制的保障措施4.1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建立就业导向的社会导师制长效机制,包括为社会导师提供培训和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导师服务的渠道和机会等。
4.2 资金投入政府和高校应加大对社会导师制长效机制的资金投入,包括社会导师队伍的建设、资源平台的建设和维护等方面,确保机制的长期稳定运行。
浅谈书院制下导生的作用

浅谈书院制下导生的作用第一篇:浅谈书院制下导生的作用浅谈书院制下导生的作用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院校采用书院制的形式,书院制下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一方面是学生管理,一方面还要顾及书院建设,为此,书院制下导生的作用更为凸显,导生在书院中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关键词:书院制;导生现在大学教育越来越普及,高校不断的在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更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在此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借鉴国外大学生活学院实行书院制,书院制作为培养学生的一种管理体制,很多方面是可行的,书院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功能性组织机构,书院的设置是为弥补二级学院专业教育职能的不足,基于学生生活社区的分布,主要负责教学之外的事情,通过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影响力实现组织职能,承担起学生生活社区文化建设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
在大学里面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观的形成尤其重要,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导师,对学生在大学里面的各种选择有指导性作用,但是往往一个辅导员要带两百多甚至更多的学生,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甚至当学生需要辅导员的时候,辅导员也顾及不了那么多,这个时候导生作为辅导员的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是辅导员的眼睛,又是师弟师妹的唇舌,通过这一途径,辅导员可以更好的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需求。
导生在书院制当中作为一个引导者、榜样的力量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新生教育中导生的作用大学新生走进大学校园,很多学生是第一次独自离开家到那么远的地方远离父母住在学校在外求学,现在很多学生在家中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极差,个性又自我,缺乏与他人共处、分享,导生在新生教育当中,是扮演着哥哥姐姐的角色,比较容易取得师弟师妹的信任,在新生来到学校对大学充满着疑惑、好奇,导生作为过来人,可以对师弟师妹的疑惑进行一一解答。
另外大学跟高中、初中完全不一样,对于刚刚踏入大学的新生来说,以往的学习历程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学习方面,目标就是考试,但是大学不只是学习课本知识,更多的是在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除了上课有比较多的时间可以自己去支配,但同时又是迷茫的,这就需要导生对新生做一些指导。
全员育人导师制心得范文(三篇)

全员育人导师制心得范文近年来,教育部门提出了全员育人导师制,旨在全面加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辅导和指导。
这项制度的实施,不仅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教育者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有幸在这个新制度下担任一名全员育人导师,下面将结合我在这一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进行总结。
首先,全员育人导师制让我对学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按照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我们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他们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培养。
但在全员育人导师制下,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要担当起学生的发展导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潜力,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接触,我渐渐地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只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他们就能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潜力。
因此,在我的辅导中,我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努力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发展。
其次,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我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全员育人导师制不仅是一个培养学生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教育者不断成长的过程。
作为一名全员育人导师,我意识到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我积极参加学科研讨会和教育培训课程,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还加强与同事的合作和交流,互相分享教学经验和创新点子,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通过这一过程,我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在全员育人导师制下,我也深刻意识到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支持。
因此,我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和需求,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成长。
此外,我还注重与学校其他教师的合作,通过教研活动和教学观摩,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通过与家长和同事的合作,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指导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体而言,全员育人导师制为我带来了很多的收获和成长。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教育的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与创新。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就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强调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互动与指导,旨在提供全方位的学术与生活支持,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对于学院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学院而言,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院声誉。
通过指导和辅导学生的学术成长和个人发展,学院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提升学院整体的教育水平和声誉。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可以提高学院的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教师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解答和解决,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学生可以通过与导师的互动和指导,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获得相应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支持。
导师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需要学院和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支持。
学院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导师的职责和权益,确保导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履行导师的职责。
教师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和研讨,提高导师能力和素质,同时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渠道,建立互信和尊重的师生关系。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
学生需要主动与导师沟通和交流,提出问题和困惑,并积极参与导师组织的学术和生活活动。
只有学生和导师紧密合作和互动,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有效的导师制度。
在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因此导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导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术状况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术机会和发展空间,如实习、科研等活动。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院制改革下探索出来的就业导师制2500字
2014年,南京审计大学(原名南京审计学院)为适应现代社会对素质人才的需求,实行了书院制改革,在书院制改革的背景下,产生了就业导师制。
南京审计大学的就业导师制旨在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合适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竞争力。
南京审计大学全体师生都在这方面进行努力,随着书院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就业导师制会更加完善与更好地为学生带来福利。
书院制;就业导师制;南京审计大学;就业观
一、就业导师制产生的背景
(一)市场对素质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导致了大学的扩招,又加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
随着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目前的应届毕业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主要原因体现能力结构上,学校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就业导师制的产生正好引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及时、准确地给出指导与建议。
(二)书院制改革的初步形成
目前国内高校,如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等正在本科生教育中试行书院制。
因而南京审计大学在这些高校的启发下,于2014年3月也开始实行书院制。
在《关于机构调整若干问题的解释说明》中,对于书院设置的说明包括:“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学计划等同于人才培养,认为人才培养只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而忽视了教室之外,特别是宿舍的教育功能,学生的培养出现了真空地带,宿舍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较多。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我们探索成立了四个书院。
”在新的书院制模式下,就业导师制应运而生,然而导师制的对学生的影响有待研究。
(三)历史背景――导师制的起源与发展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
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研究导师制,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二、就业导师制的基本内容
(一)相关基本概念
书院制是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提供非形式教育(即非课程形式),配合完全学分制,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业导师制是指自大学本科低年级至毕业班的在校学习期间,为其配备专业导师,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切实落实教书育人职责,加强对学生就业方面的培养,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全面工作。
(二)现行的运作模式
南京审计大学目前在全校设立四大书院,即澄园书院、泽园书院、润园书院、沁园书院。
在书院制的体制下产生了导师制,主要有学业支持导师、社团导师、就业导师、大创导师四
大导师,分别针对学生的学业、文体活动、就业、创新实践等四个方面。
导师的工作原则是综合引领、重点关注、分类指导。
在书院设置总导师(校内知名教授),外加常任驻书院导师(各个方面优秀的老师),是目前的导师队伍。
主要的形式就业书院提供一定的场地给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就业导师制的现状
目前南京审计大学的就业导师基本上由二级学院的各位老师担任,每个书院班级配备一名就业导师,针对学生的需求,开展各种座谈会或者讲座的活动,旨在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的职业选择的问题,已经有学生受到了帮助,就业导师制的实行效果初见成效。
三、就业导师制存在的意义
导师制的出现为学生教育提供了新方法,但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制改革毕竟也是一个初步阶段,必然会面临一些问题,导师制作为书院制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必然也会存在一些不足。
虽然就业导师制仍在发展阶段,不过已经初步展现了就业导师的优越性。
第一,就业导师旨在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及时有效的就业指导,帮助懵懂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确立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帮助大学生适应从学生到社会的角色转换。
从这个角度来说,就业导师责任重大。
就像我们之前对南通大学陈虹老师的采访中老师也提到过,导师对学生的辅导应该是点对面的宣传教育、点对点的针对性辅导,最好的形式是多方结合,因而导师的责任是任重而道远。
第二,据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规划或者规划不明确,这一事实显示就业导师必不可少。
首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次,就业导师既了解市场需求,又了解学生特长,在学生与就业市场之间形成双向的沟通机制,向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向就业市场输入高质量人才;最后,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入职场前的准备期。
高校的就业导师能够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对比分析优势与劣势,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
第三,就业导师制初步应用可以增强南京审计大学进行书院制改革的进行,我们相信也希望随着书院制改革的不断升入,能够不断完善就业导师制。
审计学院的学生最大的梦想是找一份工作,而不是怎样做一个人,光去工作仅仅注重专业上的东西,而不太注重自己全面能力发展的需要,一个人将来能走多远绝对不是专业的事情,更多的与能力、价值取向、人格素养有关系,所以书院制的目标是加强这一块的培养,不仅要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还要帮助学生健全人格素养。
参考文献
[1]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
[2]杜亚涛.就业导师制在普通高校中的实施路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3)
[3]吕亮.浅谈就业导师制计划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