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手册.
导师工作手册记录内容

导师工作手册记录内容导师工作手册是一份重要的文档,是用于指导导师在指导学生、管理研究项目等方面进行工作的指南。
本文将记录导师工作手册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一、导师角色与职责作为导师,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导师在学术指导方面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导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关怀,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生招生与选择导师需要参与学生的招生和选择工作,这是导师工作手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学生招生方面,导师要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学生。
在学生选择方面,导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术能力、研究潜力、研究兴趣等因素进行评估,并进行面试和交流。
三、明确研究方向与目标导师工作手册还应当包含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导师需要与学生讨论并确定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
在此过程中,导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研究想法,并与他们共同制定学术目标和计划。
四、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导师工作手册中也要包含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具体内容。
导师需要与学生一起制定研究计划,并提供必要的研究资源和支持。
在研究过程中,导师应当与学生定期进行讨论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提供指导意见和建议。
五、学术道德与规范导师工作手册中应当体现学术道德与规范的要求。
导师要引导学生遵守学术道德,强调诚信和责任意识,并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此外,导师还要教育学生正确引用和参考文献的方式,确保学术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六、学生评估与考核导师工作手册还包括学生评估与考核的相关内容。
导师应当制定评估和考核体系,并与学生明确评估标准和考核要求。
在评估和考核过程中,导师要客观公正,给予学生合理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七、有效沟通与反馈导师工作手册中还应当强调有效沟通与反馈的重要性。
导师要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回复学生的咨询和问题,并定期与学生进行面谈和讨论。
本科生导师学期工作计划

一、前言作为本科生导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
为了更好地履行导师职责,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加强学风建设为保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工作目标1.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加强师生沟通,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4. 提升导师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具体措施1. 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1)定期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和生活情况;(2)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3)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 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1)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中;(3)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关注学生成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引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4. 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1)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2)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5. 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1)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2)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3)关注教育政策法规,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
四、工作总结本学期,我将根据工作计划,认真履行导师职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导师制工作手册

导师制工作手册
一、手册简介
导师制工作手册是为了帮助导师更好地履行职责,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发展支持而编写的。
本手册涵盖了导师的角色定位、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导师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帮助。
二、导师的角色定位
导师是学生学术和职业发展的引路人,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指导者。
导师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导师的工作职责
1. 指导学生制定学术和职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2. 为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发展建议,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4. 协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5. 定期评估学生的表现,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四、导师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1. 了解学生需求,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2. 与学生进行开放、真诚的沟通,建立互信关系;
3. 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4.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5. 及时反馈学生表现,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五、其他注意事项
1. 导师应该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确保工作合规;
2. 导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
3. 导师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导师交流活动,与其他导师共同成长。
全员育人手册导师学期工作计划

一、前言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工作部署,特制定本学期导师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导师责任,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2. 提高导师育人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内容1. 开展导师培训(1)组织导师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培训,提高导师的育人理念、教育技能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拓展导师视野,提升导师专业素养。
2. 实施导师制(1)明确导师职责,制定导师工作手册,规范导师工作流程。
(2)开展导师与学生“一对一”结对活动,关注学生成长,关心学生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3.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1)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2)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1)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2)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5. 加强家校合作(1)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2)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工作进度。
3. 加强督导检查,对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4. 加强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导师队伍整体素质。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学期导师工作的开展,力争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导师育人能力,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 增强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4. 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手册》

《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手册》一、导师指导记录简介本手册旨在规范本科生导师的指导工作,确保导师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和指导。
本手册是导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工具,通过记录指导过程的关键点和重要信息,有助于建立起有效的学术指导关系。
在本手册的基础上,学生和导师可以更好地跟踪进展,提高指导效果。
二、导师指导记录内容1. 学生信息记录导师需记录每一位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学号、班级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背景和需求。
2. 初次接触记录在初次与学生见面时,导师需要详细记录会议内容,包括日期、地点、参与人员等。
此外,也要记录学生当前的学术情况、研究方向和未来目标,以便导师能够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指导计划。
3. 学术指导记录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记录每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进展情况,包括学生的学术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指导的建议。
此外,导师还要记录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和与导师之间的讨论与互动,以便了解学生的学术成长和改进方向。
4. 实习和科研记录在学生进行实习和科研项目时,导师应详细记录实习和科研计划、进展和结果。
记录要包括项目目标、方法、数据收集与分析、结论以及后续计划等内容,以便导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实习和科研中的状态,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5. 论文和学术报告记录在学生撰写论文或进行学术报告时,导师需要记录相关的指导意见和修改建议。
此外,导师还应详细记录学生在论文写作或学术报告中的亮点、创新以及改进空间,并就相关问题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指导。
6. 指导反馈记录导师应记录学生对指导工作的反馈,包括学生对导师指导方式和进程的意见和建议。
导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以提高指导效果。
三、导师指导记录的管理与保密1. 记录管理导师需妥善管理指导记录,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可以采用电子或纸质方式进行记录,但应确保记录的安全和便于查阅。
2. 信息保密导师在记录学生信息和指导内容时,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本科生导师指导手册指导内容范文

本科生导师指导手册指导内容范文Being a mentor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s a rewarding and challenging experience. As a mentor, you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to mak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lives of young individuals who are just beginning their academic journey. 作为本科生的导师,您将有机会对刚刚开始他们学术之旅的年轻人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One important aspect of being a mentor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sis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support in their academic pursuits. This includes helping them choose courses, develop study habits, and navigate the academic structure of their institution. 作为本科生的导师,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他们的学术追求中提供指导和支持。
这包括帮助他们选择课程,养成学习习惯,并了解他们所在机构的学术结构。
In addition to academic guidance, it is also important for mentors to provide emotional support to their mentees. College can be a stressful and challenging time for many students, and having a mentor who can offer a listening ear and words of encouragement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除了学术指导,对于导师来说,为他们的学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也同样重要。
导师工作手册学期工作计划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我制定了以下导师工作计划。
本计划旨在明确导师工作目标、任务及实施方法,确保导师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
4. 提高导师自身业务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三、工作内容1. 日常教学工作(1)每周至少与学生交流一次,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关注学生课程学习进度,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果。
2.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1)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2)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心理辅导。
3. 学生事务管理(1)协助学院完成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等评选工作。
(2)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3)关注学生就业情况,提供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
4. 导师自身业务提升(1)参加导师培训,提高导师业务水平。
(2)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3)加强与同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
四、实施方法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2.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注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
3. 定期开展导师培训,提高导师业务水平。
4. 建立导师工作档案,对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5. 加强与学院、系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学生工作的发展。
五、工作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4周):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导师培训,了解学生情况。
2. 第二阶段(第5-8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组织学生活动。
3. 第三阶段(第9-12周):总结学期工作,开展导师培训,提高导师业务水平。
班级导师工作手册

班级导师工作手册
引言
本手册旨在为班级导师提供一份指南,以协助他们有效履行导师职责,提供良好的学生指导和支持。
本手册概述了班级导师的角色、职责和最佳实践。
角色和职责
班级导师是学生的主要联系人和支持者。
他们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学生支持:为学生提供学业和个人发展方面的支持,并鼓励他们充分参与学校和班级活动。
2. 学术监督:监督学生的学术进展,与学校管理层和家长密切合作,以确保学生取得良好的研究成绩。
3. 学生指导:提供学生的职业规划、选课和大学申请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4. 家长沟通: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共享学生的进展和问题,促进家校合作。
最佳实践
以下是一些在履行班级导师职责时采用的最佳实践:
1. 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关注,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2. 跟进学生进展:定期跟进学生的学术和个人发展进展,关注他们的困难和挑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3. 提供资源和信息: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源和信息,帮助他们解决研究和生活中的问题。
4. 形成导师小组:与其他班级导师合作,组成导师小组,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互相支持和协作。
5. 鼓励学生参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活动,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总结
班级导师在学生的学业和个人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手册总结了班级导师的角色和职责,并提供了一些最佳实践,帮助导师们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密切沟通和支持,班级导师可以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术成绩和个人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科技学院
本科生导师工作手册
学院
导师
职称
职务
时间至学年度
安徽科技学院教务处学工部制
说明
一、本工作手册主要记录导师对学生指导情况以及学生基本情况。
二、导师要及时记录指导情况,加强师生交流沟通,确保指导效果。
三、本指导手册每学年一册,每学年初发放,学年末由导师送交所指导学生所在学院。
四、本手册要妥善保管,按时提交,并作为导师考核的主要参考支撑材料之一。
安徽科技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干部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决定在本科生中试行导师制。
一、实施导师制的目的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是学校在实行辅导员班主任制度的基础上,选聘专任教师、管理干部担任学生指导教师,重点负责对学生的学业和思想进行指导,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
导师制是提升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学生教育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实现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导师制实施对象
导师制的实施对象为全日制的在校本科一、二年级学生。
每年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指导时间为期两年。
以学生宿舍为单位,原则上每位导师指导1-2个宿舍的学生。
三、导师的任职条件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二)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
(三)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专业水平,良好的教学效果,较强的科研能力,熟悉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
(四)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原则上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均须担任本科生导师。
机关部门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副处级以上干部也可担任本科生导师。
四、导师的工作职责
(一)品德培养。
导师要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导师要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加强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二)专业指导。
导师要指导学生了解学分制条件下主修和辅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动态、社会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指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对学生选课、学习进程安排、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等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正确的成才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术引导。
导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科学研究,提倡有条件的导师带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学术精神。
五、导师的聘任
(一)本科生导师在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中选聘,聘期两年。
凡通过岗位聘任且符合导师任职条件的教师、干部都有义务担任本科生导师。
(二)导师聘任工作由各学院组织实施。
可采取个人自荐、学院推荐等方式确定导师名单,由学院领导小组研究后报经学校领导组审核批准后实行。
新生报到以后,组织导师与学生开展双向自主选择,并将聘任情况报送学校领导组办公室备案。
导师上岗前由学校统一组织培训。
(三)本科生导师须保持相对稳定。
导师在任期中如因进修或工作变动等原因不能坚持指导,学院要及时更换导师,更换导师的程序按聘任程序进行。
(四)本科生导师聘任工作坚持“宁缺毋滥,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各学院可结合实际情况,可选择部分专业和班级,逐步开展导师制聘任工作。
六、导师的工作方式
(一)遵循以个别指导为主,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当面指导与书信、邮件、电话、短信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就学生的共性问题召集学生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个别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
(二)每学期开学初和结束前各召开一次指导学生全体成员会,进行专业学习讲评和总结。
平时采取分组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导师每月与所指导的学生个别谈心不少于一次,
每月深入学生宿舍不少于一次。
(三)本科生导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专业要求,制订相应的指导计划,撰写导师工作日志,真实记录指导活动,并按学期写出工作总结。
(四)在指导工作中,本科生导师应与辅导员及时沟通,相互配合,将学生中突出的思想情况及时向学院领导反映,并提出工作建议。
七、导师的管理与考核
(一)学校成立由分管教学校领导为组长,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科研处负责人以及各学院院长为成员的校本科生导师制领导组,全面负责、协调和管理本科生导师工作开展。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正副主任分别由教务处、学生处负责人担任,负责导师制的组织落实。
各学院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院党政领导参加的院本科生导师制领导小组,负责对本科生导师的选聘、管理和考核工作。
(二)本科生导师每学年考核一次,考核内容主要为导师完成工作职责情况、指导效果和学生满意度等方面。
考核等级分优秀、合格与不合格。
考核合格以上者,核发导师津贴,考核不合格者,按导师津贴的50%发放。
导师津贴标准为每生每年90元。
学校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导师评选活动,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导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评聘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八、本办法自2015级学生起施行,由学校本科生导师制领导
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学生基本情况
导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