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过滤和蒸发》精品教案
萃取有机物——高中化学《过滤和蒸发》优秀教案

萃取有机物——高中化学《过滤和蒸发》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萃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掌握萃取的用途和步骤;3.熟练掌握过滤和蒸发等技术操作;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5.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萃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萃取是一种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与另一种溶剂分离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各组分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挥发、冷却、蒸馏等方式分离其中成分。
2.萃取的用途和步骤萃取常用于化学合成、有机分离和提纯等工作中。
其一般步骤为:步骤一:将待萃取混合物与另一种溶剂混合。
步骤二:会发现两种剂不相溶,分成两层:上层为溶剂,下层为混合物。
步骤三:开孔漏斗(会有提词文件中提过)要比普通漏斗精确,将上层溶剂留下,过滤过滤的上清液收集到干净的容器里。
步骤四:在溶液与溶剂分离的同时,待萃取成分自然被萃取到另一层。
可以将下层与溶剂浸泡一段时间,让待萃取成分充分地被提取出来。
步骤五:倒出萃取液,并进行蒸发操作,将萃取所得的有机物提纯。
3.技术操作要求本实验要求学生具备过滤和蒸发等基本技能。
过滤是为了去除混合物中的杂质,蒸发是在分离离子时将蒸馏器上部的盖子拆下来,通过低压加热、挥发等方式将溶液中的水分或其他有机物质蒸发出来,从而得到更纯净的化合物。
4.实验流程本实验分为萃取过程和蒸发过程两部分,主要步骤如下:萃取过程:步骤一:将待萃取混合物与另一种溶剂混合均匀。
步骤二:将混合物装入开孔漏斗并进行过滤,将筛选后的上清液收集在干净的容器中,得到提取物。
步骤三:将提取物倒入圆底烧瓶中,进行蒸发操作,得到纯净的有机物。
蒸发过程:步骤一:将圆底烧瓶以能够恰好接触到酒精灯火焰的角度倾斜,并且将火焰调至适当的大小,使得瓶底温度升高,使液体开始蒸发。
步骤二:使用烧杯将提取物收集起来,分析其性质。
5.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产生火灾、烫伤等意外事件。
2.进行萃取时,应根据不同溶剂的特性选择适合的萃取剂。
高一化学必修1_《过滤和蒸发》精品学案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滤和蒸发)【课标要求】1.初步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技能2.掌握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3.初步了解离子的检验方法和物质的除杂方法【重点难点】1.掌握过滤、蒸发实验操作方法及应用范围2.SO42-等离子的检验方法【课前知识回顾】、1.过滤是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主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图如下图所示:过滤的操作要点有哪三点?具体内容有哪些?(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液边缘;(3)“________”:①烧杯尖嘴紧靠_________________②玻璃棒紧靠_____________③漏斗末端紧靠___________。
2.蒸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图如下图所示:操作要点: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_________;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由于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热的蒸发皿应用____________取下,不能直接放在____________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如果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在_______________上。
【知识要点】一、混合物的分离提纯1.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比较纯的物质。
2.提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其余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去除污染物——高中化学《过滤和蒸发》优秀教案

去除污染物——高中化学《过滤和蒸发》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教学中,过滤和蒸发是基础的内容,也是进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两种方法在去除污染物方面的应用和优点。
一、过滤的原理和应用过滤的原理是将液体或气体中所带的固体颗粒去除,通过由纸、布、过滤膜和多孔板等材料组成的过滤介质,使液体或气体通过过滤介质,而固体颗粒被拦截在过滤介质表面。
过滤中所使用的介质不同,操作方法也不同,常用的过滤装置包括滤纸漏斗、玻璃棒滤器和吸滤瓶等。
过滤技术在去除污染物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工业中,常用于各种粉尘和颗粒物的过滤、水处理等。
例如,工业废水处理中,通过物理化学反应,使污染物与水分离,并进行过滤继续去除残留的颗粒等物质。
利用生物活性炭过滤、活性炭吸附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异味和氯气等物质。
二、蒸发的原理和应用蒸发是将液体蒸发至气态的过程,蒸发器是进行蒸发的常见设备。
蒸发在许多过程中应用广泛,如在化学工业中,蒸发常用于分离固体、液体等混合物,也常用于精炼化学材料等。
蒸发技术在去除污染物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对于含有机物或盐等的废水,可通过蒸发技术将水分子蒸发掉,从而获得更高的废物浓度。
在医疗废物处理中,通过蒸发使含污物质沸腾后蒸发,使其形成固体残留物,能够更好地对排出的废物进行处理。
三、过滤和蒸发方法的优点1.过滤法过滤法具有过程简单、成本低廉、设备精度高、易于操作等优点。
对于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去除固体颗粒的液态、气态混合物,过滤法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尤其对于废水处理领域,过滤法通常被广泛应用,可有效地去除各种有害物质。
2.蒸发法蒸发法通常被使用在水回收等领域,通过对废水进行蒸发处理,可以使污染浓度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处理。
蒸发法还具有设备简单、可控性高、安全性高等优点。
在电力生产和化工生产中,也能通过蒸发法将废水中的固体物质提取出来。
过滤和蒸发是在去除污染物中应用广泛的两种方法,对于不同的污染物有不同的处理效果。
高中化学过滤和蒸发教案

高中化学过滤和蒸发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过滤和蒸发的原理和应用
2. 掌握过滤和蒸发的操作方法
3. 学会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
教学内容:
1. 过滤和蒸发的原理介绍
2. 过滤和蒸发的实验操作
3. 实验数据分析及实验总结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真空漏斗、过滤纸、三角瓶、烧杯、电热板等
2. 实验试剂:可溶性固体和溶液
3.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步骤:
1. 过滤实验操作步骤:
a. 准备漏斗和过滤纸
b. 将混合物倒入漏斗中
c. 收集过滤液,留下固体
d. 将固体干燥或称重
2. 蒸发实验操作步骤:
a. 将溶液倒入烧杯中
b. 将烧杯放在电热板上加热
c. 记录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d. 观察溶液蒸发后的残留物
3. 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a. 记录过滤和蒸发的实验数据
b.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过滤和蒸发的应用规律
4. 实验总结及反思:
a. 总结过滤和蒸发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b. 探讨过滤和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设计不同条件下的过滤和蒸发实验,加深理解
2.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讨过滤和蒸发在各种实际情况下的应用评估方法:
1. 观察学生实验操作及数据记录情况
2. 针对学生的实验总结和分析进行评价
扩展阅读:
1. 《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手册》
2. 《化学实验技术》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教案-新版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是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既是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又是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突显化学实验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2.本节知识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
本节内容以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同时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本节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危险化学用品的标志,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掌握过滤、蒸发的实验技能;能够和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学情分析1.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也初步认识了过滤、蒸发的实验方法。
2.学生具备的能力基础:高一学生喜欢动手实践,具备观察、合作、归纳、总结等能力。
3.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思考,乐于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教学法设计1.教法设计: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提问引导——总结提升(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组成元素都是碳,但性质却各异”引入,体现化学的奇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回顾历史,从“C60的发现和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取”等实例出发,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很多研究成果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初步体会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帮小朋友制一个氢气球”为任务,引出氢气的制备实验操作;为体现氢气的综合利用,又以“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做延续,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自主体会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学法设计:思考讨论——自主体会——合作学习——整理反思——能力提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本节课主要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自主分析具体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加深对实验安全的认识。
高中化学《过滤和蒸发》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过滤和蒸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过滤和蒸发的基本原理。
1.2掌握过滤和蒸发操作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3能够运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3.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过滤和蒸发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步骤。
2.难点:过滤和蒸发操作的技巧,实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过滤和蒸发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理论讲解讲解过滤和蒸发的基本原理,包括过滤原理、过滤介质、蒸发原理等。
介绍过滤和蒸发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如物质的分离、提纯等。
3.实验演示演示过滤实验,包括滤纸的折叠、过滤器的组装、过滤操作等。
演示蒸发实验,包括蒸发皿的使用、加热方法、蒸发操作等。
4.学生实验分组进行过滤和蒸发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6.课堂练习出具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过滤和蒸发知识的掌握。
7.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一、过滤部分1.理论讲解过滤原理:利用滤纸的微孔结构,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截留,液体通过滤纸流出。
过滤介质:滤纸、滤布等。
过滤操作步骤:折叠滤纸、组装过滤器、过滤、洗涤、收集滤液。
2.实验演示演示过滤实验,重点展示滤纸的折叠方法、过滤器的组装过程及过滤操作。
3.学生实验分组进行过滤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过滤技巧。
二、蒸发部分1.理论讲解蒸发原理:利用加热使混合物中的液体挥发,从而分离出固体物质。
蒸发操作步骤:组装蒸发器、加热、蒸发、收集固体。
2.实验演示演示蒸发实验,重点展示蒸发皿的使用方法、加热技巧及蒸发操作。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1-2过滤与蒸发(教案1)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1-2过滤与蒸发(教案1)(过滤、蒸发、结晶等)[设问]过滤使用于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的分离?(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的方法。
固液分离。
) [讲]现在我们来利用初中学习的过滤和蒸发的方法来提纯粗盐。
[板书](一) 过滤和蒸发实验1—1粗盐的提纯仪器: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步骤现象1.溶解:称取4克粗盐加到盛有12mL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充分溶解。
粗盐逐渐溶解,溶液浑浊。
2.过滤:组装好仪器,将1中所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过滤。
若滤液浑浊,要再次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
滤纸上有不溶物残留,溶液澄清。
3.蒸发:将过滤后的澄清溶液转入蒸发皿,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蒸发皿中产生了白色固体。
[投影总结]1、过滤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方法。
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操作要点: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
注意: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2、结晶原理: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
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1)蒸发结晶:通过蒸发或气化,减少一部分溶剂使溶液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滤和蒸发》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滤和蒸发》教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滤和蒸发》教案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食盐提纯的基本操作。
2.常用离子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的基本实验技能。
2.学会规范性地进行化学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对化学实验的体验,获得对实验科学方法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1.食盐提纯过程中的过滤与蒸发操作2.离子的检验方法与检验顺序教学难点离子的检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铁架台、漏斗、烧杯、酒精灯、蒸发皿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将混合物分离的情况,如淘米是淘去米中的沙子,洗菜是洗去菜上的泥土等。
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
为了利用其中某一组分或研究其性质,常需要从混合物中将某物质分离出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推进新课师:我们都听过“吹尽黄沙始见金”,你知道淘金者是怎样将金子从沙中淘出来的吗?(多媒体播放淘金录像)[思考与交流]1.通过淘金录像,你能不能说出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的?生:沙子和金子的密度不同。
沙子的密度比金子的密度小,用水淘去沙子,剩下的是金子。
2.如果有铁屑和铜屑的混合物,你能用哪些方法将铁屑分离除去?生:用淘金的方法将铁屑和铜屑分离;用磁铁将铁吸出,剩下的就是铜;加些盐酸,Fe能与盐酸反应而铜不与盐酸反应;剩下的就是铜。
师: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常用到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例如,研究某一种酸、碱、盐或金属的性质,要用较纯的试样;又如,我们日常食用的精盐,就是将粗盐中的杂质除掉后得到的。
在工业生产中,分离和提纯物质要用到多种大型设备,但所依据的原理与我们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大致相同,而且,工业设备设计时的数据往往要靠小型实验来提供。
师:在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除掉杂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2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滤和蒸发)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要让学生明确实验是化学家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化学家要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怎样提纯这种物质,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组成。
本节以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方法为主题,以化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及基本操作。
二、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初中学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间还较陌生,这些因素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
因此此教案中以初中化学中已学过的过滤、结晶等物质分离的方法为切入点,教师积极引导、帮助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
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以讨论、交流、合作实验等学生活动为主,来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做法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蒸发、过滤的原理和实验基本操作;
(2)掌握粗盐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掌握SO42-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能完成实验报告,主动进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过滤、蒸发的原理和实验操作,及SO42-的检验
教学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教学中教师围绕着学生特点,教材内容要求,寻求一种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法、讲授法、探
究法和小组合作讨论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去发现问题的同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中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配合多媒体向学生传输必要的信息材料。
在一定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亲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分离提纯的一般思路,得出分离提出的常见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并恢复到原状态,得到比较纯的物质。
2.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余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3.注意事项: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4.方法:过滤、蒸发
二、粗盐提纯
1.溶解—过滤—蒸发
2.提纯
※注意添加试剂顺序:氯化钡要放在碳酸钠试剂之前
三、SO42-的检验方法
1.试剂:稀盐酸、氯化钡溶液
2.操作及现象: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先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入可溶性氯化钡溶液,如果出现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则存在硫酸根离子。
3.注意:要先加盐酸酸化,排除CO32—、Ag+的干扰。
教学反思
1、本结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型课堂,这个案例中以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为背景问题,让学生自行讨论、设计提纯实验方案,并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动手实验,最后交流、评价实验。
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日常接触的情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形成新旧知识的再建构。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师生互动,完成教学。
2、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在知识技能方面,教师安排了学生分组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进行了过滤、蒸发、结晶等实验操作,并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方面引导学生以旧引新,教师为各个学习者提供了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个学生在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学生可以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知识,通过这种合作学习总结出不同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方面,学生在小组间的讨论交流中,每个学生都努力为自己所在的小组作贡献,对学生集体观念的形成及合作精神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
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深刻体会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学生是探究型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倾听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学生的即时表现和疑惑,教师适时的参与讨论,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开展交流对话互动中完成教学目标。
在本堂课中,创设师生平等的氛围,允许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在貌似“失控”的自由的课堂氛围中,使学生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
创设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的新型课堂,培养了学生内在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4、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本堂课重在突出学生的“思、动”相结合,即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平台上,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验证方案是否可行的探究式实验模式。
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调整或重新设计实验方案。
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那种先给定实验方案,再按步就班的进行实验验证的老做法,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科学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