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冬天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20篇冬天

小班科学教案20篇冬天冬天是一年中的一个特殊季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冬季的科学教学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为您提供了20篇冬季科学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为小班幼儿设计有趣而富有启发性的科学活动。
一、观察冰雪的变化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了解冰雪的特性和变化。
活动内容:1. 观察冰和雪的特点和形状;2. 制作冰柱;3. 观察冰的变化过程;4. 研究雪的属性和特征。
二、认识冬季动物活动目标:让幼儿认识冬季动物的特征和行为。
活动内容:1.介绍冬季的动物,如北极熊、企鹅等;2.制作或绘制冬季动物的模型;3.了解冬季动物的适应能力;4.观察和模仿动物的行为。
三、探索冬季天空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冬季的天空和星星。
活动内容:1.观察冬季的天空,包括云、太阳和月亮;2.学习星星的名称和形状;3.制作星星的手工艺品;4.了解星星对导航的作用。
四、冰冻的水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索,让幼儿了解水的冰冻过程和特性。
活动内容:1.观察水的变化,从液态到冰冻状态;2.制作冰块并观察其特点;3.观察加热后的冰的变化;4.探索冰的浮力。
五、冬季水果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冬季水果的特点和产地。
活动内容:1.介绍冬季常见的水果,如橙子、柿子等;2.品尝冬季水果,了解其味道和口感;3.制作水果沙拉,培养幼儿的操作技能;4.了解水果的营养价值和种植方式。
六、冬季的气温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冬季的气温变化和衡量温度的工具。
活动内容:1.观察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2.记录每天的气温变化;3.了解不同地区的冬季气温差异;4.观察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七、冬季的植物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冬季的植物和它们的特性。
活动内容:1.观察冬季的植物,如松树和梅花等;2.制作植物的手工艺品;3.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生存策略;4.观察植物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八、冰雪的颜色活动目标:让幼儿观察和探索冰雪的颜色变化。
活动内容:1.收集不同颜色的冰和雪;2.观察和比较不同颜色的冰雪;3.探索冰雪颜色的原因;4.制作彩色冰块。
小班科学小动物过冬教案(通用18篇)

小班科学小动物过冬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科学小动物过冬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科学小动物过冬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躲藏、冬眠、迁徙、换毛2、对探索动物过冬方式感兴趣ㄖ道关心、爱护动物。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课件、动物过冬方式的卡片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小朋友ㄏ衷谑鞘裁醇窘谀忝歉芯踉跹?我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二、听故事了解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1、幼儿带着"动物是怎样过冬"的问题听故事ǔ醪搅私饧钢侄物的过冬方法。
小蚂蚁为过冬准备充足的食物青蛙在洞穴里不吃不喝的冬眠兔子换上了厚厚的毛大雁、小燕子飞到温暖的南方去""2、归纳出几种动物的过冬方式根据故事中的内容,出示相应的过冬卡片和动物卡片。
3、教师小结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小动物们很聪明,它们为了能生存下去,都有自己度过寒冷冬天的方式。
有的给自己换上厚厚的毛、有的在洞穴里冬眠、有的准备过冬的粮食、还有的飞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
三、通过操作了解更多的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1、刚才我们知道了青蛙、小蚂蚁、小兔和小鸟过冬的方法。
还有一些动物也想请你们猜猜,它们是怎样过冬的,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动物?"2、出示蜜蜂、蛇、丹顶鹤、狮子等小动物,幼儿互相讨论"它们是怎样过冬的?"3、请幼儿讲述讨论结果共同归类。
知道还有一些动物冬天不冬眠ㄒ蚕不对硕。
躲藏——蜜蜂、蚂蚁(老鼠)等;(幼儿用动作表示"躲藏")冬眠--青蛙、蛇、熊(蝙蝠、刺猬、蜗牛、蚯蚓)等;(解释:眠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动的意思)迁徙——燕子、大雁、丹顶鹤等;(解释:迁徙就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意思。
《冬天来了》的小班科学课教案,带领孩子认识大自然的律动

小班科学课教案主题:冬天来了目标:通过学习冬天的自然律动,让孩子们了解到大自然的变化和规律,并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保护之心。
教学活动:1.引入教师用季节变化的图片引入话题,让孩子们看到冬天的景象,感受到冬天的气息。
2.了解冬季的特点让孩子们参观校园或者附近的公园,观察冬天的景象,比如树叶变黄,风吹变冷,地面上结冰等等。
引导孩子们思考:冬天跟其他季节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冬天为什么会这样?3.探究冬天的自然律动让孩子们学习冬天的自然律动,包括天文、气象、植物、动物等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1)天文方面孩子们通过观察月亮、星星等天文现象,了解到冬天为什么白天短、夜晚长。
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冬天白天短、夜晚长?(2)气象方面通过实验或者观察气象数据,让孩子们了解冬天的气象变化规律,比如冬季天气晴朗、风大、降雪等等。
引导孩子们思考:什么冬天会这样?(3)植物方面通过参观校园或者公园,让孩子们观察冬季植物的生长状态,了解到冬季植物为何要落叶或冬眠。
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冬季植物要落叶或冬眠?(4)动物方面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孩子们认识到冬季动物的生活状态,比如北极熊、鸟类等等。
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冬季动物要做出这样的生存适应?4.总结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疑惑。
5.拓展让孩子们绘制冬季的图画、制作冬季手工、播放冬季动画等,加深对冬季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等(2)实验器材(3)故事、电影等(4)手工材料等评估: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反馈,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情况。
反思:肯定优点,发现不足,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班科学领域动物过冬教案

小班科学领域动物过冬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动物过冬的原因和方式。
2. 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过冬动物。
3. 让学生了解保护动物过冬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动物过冬的原因和方式。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动物过冬的适应性和生存技能。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纸笔、书籍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动物过冬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关于过冬动物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过程。
(1)了解动物过冬的原因。
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动物过冬的原因,包括气温下降、食物减少等。
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动物过冬的必要性。
(2)认识一些常见的过冬动物。
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者图片来展示一些常见的过冬动物,比如松鼠、北极熊、企鹅等。
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过冬的方式和生活习性。
(3)保护动物过冬的重要性。
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保护动物过冬的重要性,包括保护栖息地、减少污染等方面。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动物共同生存的重要性。
3. 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动物过冬的环境和方式。
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来表达对动物过冬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动物过冬的原因和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动物,积极参与动物保护活动。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过冬的方式和生活习性,并写一篇观察报告。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动物过冬有了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通过讨论和互动,也增强了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冬天的秘密小班科学教案

冬天的秘密小班科学教案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探索冬天的奥秘,我们设计了一节有趣的小班科学课程。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孩子们将能够深入了解冬天的来临,以及与之相关的现象和变化。
以下是本节课的教案。
一、课程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冬天的特点及其与其他季节的区别;2. 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探索冬天的一些常见现象,如雪花、冰冻和寒冷等;3. 培养孩子们对冬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前期准备:1. 教师准备一个大型世界地图或季节图片,并准备一些冬天的相关图片和物品,如雪花、冰块和冰雕等;2. 教师准备一些实验用品和道具,如温度计、杯子、水和冰等;3.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冬天的故事书籍,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三、课堂活动:1. 导入活动:冬天的特点(10分钟)-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世界地图或季节图片,并引导他们回忆其他季节的特点,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阳光和秋天的落叶等。
- 谈论冬天的特点,如天气寒冷、白雪皑皑和动物进入冬眠等。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对冬天的经历和感受。
2. 观察现象:雪花的奇妙之处(15分钟)- 教师给每个孩子一片放大镜,并向他们展示一些雪花的图片。
- 孩子们观察雪花的形状和结构,并讨论它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 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每片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3. 实验探索:冰的变化(25分钟)- 教师给每个孩子一个杯子和一支温度计。
- 孩子们从水龙头中取一些温水,然后测量其温度并记录下来。
- 孩子们将水倒入杯子中,并观察它的状态变化,从液体变成固体。
- 孩子们再次测量杯子中的温度,发现温度下降了,讨论为什么水会冻结,引导他们思考冰的形成原理。
4. 创作活动:冰雕(2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冰块,以及一些简单的雕刻工具,如塑料刀和小铲子。
- 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利用冰块创作自己喜欢的形状,如动物、花朵或食物等。
- 引导孩子们观察冰雕的变化,讨论冰的特点以及如何保持它的形状。
5. 结束活动:冬天的故事(10分钟)- 教师向孩子们讲述关于冬天的故事,如《雪人的冒险》或《冰雪女王》等。
冬日景象科学教案

冬日景象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冬季的天气特点和景象,包括寒冷的气温、多云少雨、雪花飘飘等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冬季的天气特点和景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冬季的景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理性认识和态度。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材料,图片、视频等展示冬季景象的素材。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冬季景象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冬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冬季的景象,如寒冷的气温、多云少雨、雪花飘飘等特点。
2. 学习(1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冬季的景象,并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冬季的天气会这样?为什么会下雪?等等,引导学生从科学角度去理解冬季景象的形成原因。
3. 实践(3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可以选择在校园或者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感受冬季的景象,观察寒冷的气温、多云少雨、雪花飘飘等现象,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4. 总结(10分钟)。
让学生回到教室,进行总结性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冬季景象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这些现象。
5. 拓展(1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与冬季景象相关的科学知识,如大气环流、降水形成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冬季景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6. 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自己家乡冬季的景象,并写一篇观察报告,包括对冬季景象的描述和解释。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冬季的天气特点和景象,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冬季的景象。
有关冬天的幼儿园科学教案

有关冬天的幼儿园科学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科学教案的学习,幼儿应当掌握以下知识:1.能够认知冬天的天气和气温特征;2.能够辨别常见的冬季衣物并描述其穿戴方法;3.能够理解自然界在冬季生命的变化;2. 教学内容2.1 冬天的气温特征冬季气温较低,常见的气象现象有低温、降雪等。
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幼儿展现冬季的气温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让幼儿感知和认知冬季的气温特征。
2.2 冬季的衣物冬季保暖的衣服是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课堂上可以让幼儿通过比较认识不同类型的衣物,并感知这些衣物的保暖效果和特点。
例如,羽绒服、棉袄、羊毛衫等。
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父母和同伴。
2.3 冬季自然界的变化冬季是自然界一年中变化最显著的季节之一。
通过课堂讲解和现场观察,幼儿可以学习到在这个季节里,动植物的栖息、饮食、活动等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在生物适应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3. 教学方法3.1 探究性学习通过观察、探究、实验等方法,让幼儿在课堂上亲身感受物质的属性、变化等过程,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兴趣。
3.2 教学游戏冬季教学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冰冻水中的鱼、编织暖手套等游戏,可以体验到冬季的气温变化和保暖知识,增强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 教学活动1.制作“冬季衣物”海报:幼儿制作海报,展示冬季的保暖衣物。
2.观察并加以描述不同的冬季气候现象。
3.搭建小巧暖房,观察温度变化。
4.共同制作棉花被,感受保暖的重要性。
5. 总结与评估通过教学活动的实行,幼儿能够对冬季天气、气候变化、衣物和环境的变化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同时采用教学测评,对幼儿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冬天穿什么小班科学教案

冬天穿什么小班科学教案导语:寒冷的冬天来临了,为了保护幼儿的健康,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穿衣保暖问题。
在幼儿园的小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科学教案,帮助幼儿了解如何选择适当的衣物来保持温暖。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能够帮助幼儿了解冬天穿衣的科学教案。
一、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冬天的寒冷天气特点,认识到低温对人体的影响。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案内容及步骤:1. 环境创设:在教室中,设置一个温度计和几个衣物样本,如羽绒服、毛衣、棉衣、大衣等。
2. 导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故事或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夏天和春天的天气,强调冬天的寒冷。
3. 提问引导:教师问幼儿:“为什么冬天会很冷?有什么感受?”引导幼儿讨论冬天的特点和寒冷的感受。
4. 观察实验: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温度计的指针,问幼儿:“为什么温度计的指针比夏天低?”引导幼儿发现冬天气温较低。
5. 衣物样本教学:教师将羽绒服、毛衣、棉衣、大衣等衣物样本放在桌子上,提问幼儿:“你们觉得哪种衣物最适合在冬天穿?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衣物的材质和保暖效果。
6. 实际操作:教师让幼儿手摸衣物样本,感受其柔软度和厚度,并询问幼儿:“羽绒服、毛衣、棉衣,哪种最温暖?”引导幼儿用手感知不同材质衣物的保暖效果。
7. 小组活动: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一张冬天照片,要求小组讨论并选择合适的衣物来穿。
然后让他们到样本区取衣物样本贴在照片上,并解释他们的选择。
8. 总结讨论:教师带领全班讨论小组的选择,让幼儿说出衣物的材质和保暖特点。
并引导幼儿总结冬天穿衣的规律。
9. 家园互动:教师可将幼儿选择的衣物照片制作成展板,放在家长接送区,与家长交流幼儿的学习成果。
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穿衣经验。
三、教案实施中的教师角色:1. 引导者: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 观察者: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冬天科学教案
小班冬天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现在是冬季,初步感知北方冬天和南方冬天的一些简单特征。
2、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观察,并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感受冬天到了,知道冬天很冷,人们有很多保暖的方法。
4、通过观察冬天的花草树木的变化,知道冬天的天气特征和人们的衣着变化。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挂图。
1、教师(指着北方冬天的场景):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场景?为什么?
2、教师:北方冬天会下雪,地上、屋顶上都积了一层厚厚
的雪,叔叔正在铲雪呢。
小朋友们有的穿上厚厚的棉衣在堆雪人;有的在锻炼身体;河面上结冰了,有的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
这是北方的冬天,南方的`冬天和我们这里一样吗?
3、教师:南方的冬天与北方的冬天不一样哦!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呢?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吧!(教师手指南方冬天的场景,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
4、教师小结:南方的冬天很少下雪,但是也很冷,人们也要穿着厚厚的衣服。
三、活动结束。
表扬上课认真的小朋友。
小班冬天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冬天到了,知道冬天很冷,人们有很多保暖的方法。
2、通过观察冬天的花草树木的变化,知道冬天的天气特征和人们的衣着变化。
3、学习词汇:冷、暖和。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冬天的衣服
2、活动器械若干,每人一条皱纹纸。
活动过程
一、把幼儿带到户外找冬天,并带到没有太阳的地方进行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