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下《17记金华的双龙洞》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精品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精品课件ppt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zhè

浙 江 一簇
tún
臀部

漆黑
wān yán
蜿蜒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 元的综合性学习,这是继五上《遨游汉字王国》、五下《走进信息世界》之后的又一次综合学习。 本组综合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这次综合性学习,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每 个板块都以“活动建议”导入。第一板块的活动建议包括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第二个板块的活动建议包括自己动手写写诗,举办诗歌朗诵会、合作编诗集、进行诗歌知识竞赛。虽然是“建议”,但这“建议”也提示了活动的可操作性以及学习目标等信息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多音字Leabharlann zhuàn转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 得多。
zhuǎn 这里的山路转弯很多,开车行驶要注 意减速。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 元的综合性学习,这是继五上《遨游汉字王国》、五下《走进信息世界》之后的又一次综合学习。 本组综合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这次综合性学习,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每 个板块都以“活动建议”导入。第一板块的活动建议包括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第二个板块的活动建议包括自己动手写写诗,举办诗歌朗诵会、合作编诗集、进行诗歌知识竞赛。虽然是“建议”,但这“建议”也提示了活动的可操作性以及学习目标等信息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_记金华的双龙洞》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_记金华的双龙洞》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语基训练1. 看拼音,写词语。

2. 给下面加点的字或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填序号)进:①向前移动。

②从外面到里面。

③接纳,收入。

④量词,用于旧式建筑房院前后的层次。

(1)内洞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________(2)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________(3)部队艰难地向前推进。

________(4)商店今天进了一批新鲜蔬菜。

________登陆:①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

②比喻商品打入某地市场。

(5)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________(6)这种新型空调很快就登陆广州市场了。

________3. 照样子,写句子。

例: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怎样粗的大树呢?________,是这样粗的大树。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________。

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路上、________、外洞、________、________、出洞。

二、交流平台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内洞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字,选择正确选项打“√”。

A.亮×B.黑√C.大√D.小×E.奇√(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表现石钟乳和石笋颜色丰富的词是________,表现石钟乳和石算形态多的词是________。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 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 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 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 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 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 前一片明艳。
映山红
映山红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 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 得有精神。
学习字词 zhâ tún
浙江 油桐 一簇 浓淡
tó ng

nóng cā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石钟乳 依据 上源 走了一转
yuán zhuàn
shāo
ã
wān yán


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曲,环绕弯曲。课文指公路在 山边盘旋,绕着圈儿通到山上。 明艳:本课指明亮鲜艳的色彩。 突兀深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突兀, 高起的样子。森郁,森林茂盛。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指洞顶上 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十来进:进,课文中作量词。平房一座宅院 内分成前后几排,每排称为一进。 课文说内洞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即有十来排房子那么大。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游览顺序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 览的顺序,在原文中找出来。
入山
→ 洞口 → 外洞 → 孔隙 → 内洞 → 出洞
作者游览的地点是金华北山的 双龙洞,时间是4月14日。游览的顺 序依次是入山、洞口、外洞、孔隙、 内洞最后出洞。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时间 ) (人物) (地点)(事件)
双龙洞:由内洞和外洞组成: ——外洞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外洞洞底平坦, 洞内石壁上钟乳石和石笋纵横交错,从外洞进入内洞 须经此小穴逆水而行,洞穴宽3米余,仅容两只小船 并行进出,水面离穴顶30余厘米,欲进入内洞,必须 平卧船中,仰面擦崖而过。 ——内洞面积2000多平方米,洞底崎岖不平,洞顶高 低起伏,洞内钟乳石、石笋比比皆是,奇形怪状,灯 光辉映,宛若置身于“水晶龙宫”。 双龙洞的“双龙”:双龙洞有两条自然形成的石龙, 一条青色一条黄色。两条龙的龙首在洞口,龙身在洞 内。洞内光线很暗,又因为龙身很长,所以不能拍到 双龙全身的照片。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zhè
浙江
luó
罗店

移动

一簇
dù juān
杜鹃
é
额角
duān
变化多端
tún

wān yán
臀部 漆黑 蜿蜒
zhǎi yuán jiān
狭窄 上源 肩背


sǔn
登陆 石钟乳 石笋

突兀森郁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浙江 一簇 罗店 杜鹃 移动 额角 变化多端
臀部 漆黑 蜿蜒 狭窄 上源 肩背 登陆 石钟乳 石笋 突兀森郁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 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 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 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 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 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 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移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步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换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
流出。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 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 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 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 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 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 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 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 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共33张PPT)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共33张PPT)
我们课本中出现过叶圣陶的作 品有:《爬山虎的脚》、《荷花》。
认识作者,理解课题
记金华的 双龙洞?
“记” 是“记载”的意思,本文记的 游览胜地,固而本文是一篇游记。
认识作者,理解课题
游记:记述游览经历 的文章或著作,一般是按 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 也叫移步换景。
2 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 脚步前往金华双龙洞,一路上欣赏着 明艳的春景,聆听着溪流欢快的调 子,想必很多同学都有想到溶洞里 去看看的冲动,那么下节课老师将 带大家继续前行,一睹双龙洞的风采。
31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积累摘抄本节课学到的好词好句。
感谢观看
juān yù tún
鹃郁臀
注意观察“月” 的位置和书写
jiān

zhè

我会写
笔顺 组词 浙江 浙江潮 造句 浙江卫视有很多好看的电视节目。 写法 左窄右宽,“斤”末笔竖长且直。
学习字词,了解洞名
思考: 为什么要叫双龙洞?快速默读文章找出相应的句子
首先当然是蜿蜒 在洞顶的双龙, 一条黄龙,一条 青龙。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双龙洞。
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 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 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高的朝真洞。双 龙洞分内、外两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 余米,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 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子,可容千人 品茶避暑。
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3 学习字词,了解洞名
学习字词,了解洞名
我会认
zhè
浙江

漆黑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让学生读准字音,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提出疑难的方式,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蜿、蜒”,重点指导识记。

引导学生根据旅游见闻理解“石钟乳”“石笋”等词语的意思。

阅读理解2.读通课文后理清文章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深入研读,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准确与贴切。

3.表达运用学生读懂课文以后,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出示写景物某一特点的一句话,然后用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游览过程示意图。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1.导入新课,板出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着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的金华去旅游,让我们即刻出发吧~(2)(出示金华双龙洞图片)师引导:叶圣陶爷爷游览过这儿,写下了一篇游记。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2.了解课题中的“记”的意思。

(课件出示:记,即记录的意思)3.师: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也叫移步换景。

(板书:游记)4.检查预习:展示课前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

3.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

主要作品:童话《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浙:zhè(浙江、浙菜、浙商)罗:luó(罗列、天罗地网、星罗棋布)杜:dù(杜鹃、杜绝、杜撰)鹃:juān(杜鹃花)窄:zhǎi(宽窄、狭窄、窄小)郁:yù(郁闷、忧郁、郁郁葱葱)肩:jiān(肩膀、肩背、摩肩接踵)臀:tún(臀部、臀围、后臀)移:yí(移动、转移、愚公移山)额:é(额度、额角、名额)陆:lù(陆地、陆军、陆续)乳:rǔ(乳房、母乳、石钟乳)笋:sǔn(竹笋、春笋、石笋)端:duān(端正、两端、变化多端)源:yuán(水源、源头、来源)四、我会认注音及组词浙:zhè(浙江、浙菜、浙商)簇:cù(一簇、簇拥、花团锦簇)臀:tún(臀部、臀围、后臀)漆:qī(漆黑、油漆、如胶似漆)蜿:wān(蜿蜒)蜒:yán(蜿蜒)五、多音字曲:qū(曲折)qǔ(乐曲)转zhuàn(转圈)zhuǎn(转弯)调:diào(调动)tiáo(调节)系:xì(关系)jì(系鞋带)六、近义词仿佛——似乎宽广——宽敞蜿蜒——曲折时而——有时明艳——明丽变换——更换聚集——集中观赏一一欣赏依据——根据稍微——略微等候——等待七、反义词蜿蜒——笔直明艳——暗淡聚集——分散拥挤——松散宽广——狭窄昏暗——明亮变化多端——一成不变八、理解词语1.盘曲:盘旋曲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课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课件

孔隙一段的写作特点
通过描写船小及作者的感受写出孔隙的特点。 (借其他事物描写本事物)
内 洞 学习第五部分(第6—7自然段)
写出了内洞的哪些特点? 黑、大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 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 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奇
走近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 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中国童话 创作的拓荒者,文化教育界的巨匠。1919年 开始发表小说、新诗、散文、文学评论和话 剧剧本。
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 《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等。本文节 选自《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
学习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1)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景色? (2)“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感到“眼 前一片明艳”?
路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 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拟人,表达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 ,那儿一簇,很不少。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 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设问,具体说明了小船之小。“刚合适”“再 没法容第三个人”以船的小来突出表现孔隙的小。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 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 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写小船是靠工人来回拉进出 溶洞的。这种特殊的出入方式, 一方面说明了孔隙的狭小,一方 面也激发了作者的好奇心。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 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 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 颜色各异,即使 不比作什么,也 很值得观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