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3散文阅读练案32理解重要词语含义和句子含意

⑥公羊不生崽,流放也就无尽期。苏武吹笳大概总是不成腔调,一些断 续的音,夹杂着沉默,像一头受伤的驯鹿,吃力地将一个个长夜拖走。待到 有一天苏武归汉,他会指指胡笳,说它的腔子里存了十九年的昏暗。
⑦从大使混到囚徒,苏武真是个倒霉蛋,但历史上还有比苏武更甚的人, 他就是直接从皇帝沦为阶下囚的宋徽宗。
⑧做了囚徒的人都喜欢仰面看天。天上有鸟,鸟会飞,他若变成鸟就能 重获自由,可是人怎么会飞呢?于是这个囚徒抛弃初心,转变思路,开始在天 空搜寻:他要找一只鸟,这只鸟在中国文化中叫大雁。大雁具有慈悲心,能 为受苦受难的人通风报信。他不想当囚徒,他希望有一支神武的军队将他 劫出牢笼,他要命令大雁为他传送这条求救信息——没错,是命令,这是宋 徽宗最擅长的表达方式。
⑫贝加尔湖在俄罗斯境内,有些旅行者不坐火车而是自驾,一路开到 贝加尔湖,先在湖边买套娃吃烤鱼,然后就想找找苏武当年的痕迹,当然是 没有,一块碑、一个指示牌也没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关切点,但我们自 己要相信,苏武和他放牧的那群羊,就像天上的一朵云,是从此地出发,飘回 南方,飘进班固的《汉书》,最后变成我们的国民记忆的。
解析 A项,“对于能否生存下去信心不足”错误。苏武无信心的是“要不要告 诉金龟子,你已来到大汉王朝”,而不是“对于能否生存下去信心不足”。B 项,“……不能再当皇帝,只能寄情于书画”错误。结合文中第⑨段可知,宋 徽宗被囚之前,墨渍和颜料已深深嵌入掌纹,再也无法洗净。D项,“还被当 时的史官记载”错误。苏武牧羊是西汉时期的故事,《汉书》是东汉的班 固所作。
⑨时间向前推一推,当现役囚徒还是现役皇帝的时候,他将治理国家放 在末位,而将个人的艺术修养挪到首位,一颠倒,宋徽宗就成了大画家。他 的手和普通画家没什么两样。宫女每天将他的手浸在黄铜盆子里细心剔 刷,他的手却不可救药,墨渍和颜料深深嵌入掌纹,再也无法洗净。这双手, 锁定了这个男人的文化身份。他画过比大雁高贵的仙鹤,那是一幅著名的 画,大片的天空,天空的颜色如同青绿色的湖水,宫殿的屋顶彩云缭绕,彩云 之上是一群仙鹤,每只鹤的姿态都听凭宋徽宗随意摆布。他一直认为自己 可以给鸟类下令,成了囚徒他才明白,宣纸之外的鸟类根本不听他的话。他 每天抬头,日日怅怏,天空寂寞而无情,一只大雁也没有。
统编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解析版)现代文之散文阅读班级姓名完成情况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大都是叙事散文,(如:5.藤野先生;6.回忆我的母亲;7.列夫·托尔斯泰;13.背影;14.白杨礼赞;15.永久的生命;16.昆明的雨)根据大纲要求八年级上册学生应学习并初步掌握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
这样一来,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应该利用期末总复习过好现代散文阅读考点关,除了顺利进入初三语文学习,适应中考语文外,更重要的是为高中语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解题策略:一、散文的分类散义分为记叙性散义、抒情性散义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感情为主,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这类散文具有空灵飘逸的特点。
3.议论性散文的说理往往借助事理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来进行,表达方式以抒情、议论为主,文学色彩很浓。
但又不同于议论文,这类散文以议论文的框架、散文的笔调呈现作品,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二、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三、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高考现代文教案――散文阅读

高考现代文教案——散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策略。
2. 提高学生对散文主题、结构、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和背诵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 散文的阅读策略3. 散文主题的提炼和分析4. 散文结构的把握5. 散文表达技巧的鉴赏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策略、主题提炼、结构把握、表达技巧鉴赏。
2. 难点:对散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以及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有效阅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策略、主题提炼、结构把握、表达技巧鉴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散文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阅读方法。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散文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散文的阅读策略,包括把握主题、结构、表达技巧等方面。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散文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篇散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挑选风格迥异的散文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的写作特色。
2. 散文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散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散文阅读训练1. 选用不同题材的散文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
2. 设置阅读题目,检验学生对散文内容、手法、主旨的理解。
八、散文阅读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散文阅读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2. 同伴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散文阅读效果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鼓励。
九、高考散文阅读策略1. 分析高考散文阅读题型,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2. 结合实际高考真题,讲解散文阅读的命题规律。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鉴赏艺术技巧典例分析+对点训练(教师版)-新教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典例分析+对点训练

2023高考复习专题之散文阅读典例+对点训练(教师版)专题三鉴赏艺术技巧一、典题展示1.(2016年北京卷《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
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6分)①联想。
从老腔的腔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
②比喻。
将老腔的腔调比喻为骤雨拍击秋禾的啸响、雨润麦苗的柔声等,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③排比。
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自己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
④化用古诗句。
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2.(2015年山东卷《四堡雕版》)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①对比、比喻。
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②拟人。
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
3. (《戈壁听沙》)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6分)①借代,用“枪炮”代指武力,突出西部文化遭武力破坏。
②运用叠词,“密密”“干干”“默默”,增加了音韵美。
③运用拟人手法,用“干瘦”、“痉挛”形象地写出了河消逝后的枯寂。
④运用比喻手法,将干枯的河谷比作问号,那些河早已消逝在风沙中而寻不到名称,表达了对西部文化的审视与思考。
4.(2015年湖南卷《童年随之而去》)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
(6分)①比喻,将碧波比作大匹软缎,形象生动写出了碧波的舒展柔软。
②以动衬静,用橹声、水声、人语声反衬环境的宁静。
③多感官结合,从听觉写橹声、水声;从触觉写风“又暖又凉”;从视觉写碧波、山色苍翠等景物,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
5.(2022年成都二诊《万里江山如是》)本文是如何描写黑龙江开江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6 分)①比喻;将大风比作手臂、鞭子,将江水比作狮子,生动地表现了江水汹涌澎湃的气势。
分析构思技巧及句段作用典例分析+对点训练(教师版)新教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典例分析+对点训练

2023高考复习专题之散文阅读典例+对点训练(教师版)专题二分析构思技巧+句段作用一、典题展示分析构思技巧1.(2018年浙江卷《汴京的星河》)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最后写灯。
(6分)①先写街的繁柴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
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
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光点题。
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2.(2020年全国卷Ⅲ《记忆里的光》)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6分)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②围绕这一核心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头”相关。
③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3.(2022年成都二诊《万里江山如是》)本文谋篇布局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①以“我”的奔逃路线(行踪)/奔逃中起伏波折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串联全文,再现一路所见万里江山。
②场景转换/空间变化/借景抒情,以黑龙江开江和祁连山暴风雪为主要场景,表现“我”从“启示”到“行动”的自我拯救过程/表现“我”奔逃过程中起伏波折的情感变化。
③卒章显志/文末点题/照应标题。
以“我”这样一个行走于山河之中失魂落魄的渺小的生命个体的角度告诉世人,无论如何,要好好活在这世上。
分析线索及其作用4.(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建水记》)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6分)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商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5.(2015年江苏卷《比邻而居》)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线索:气味。
高中现代文阅读(6)技法+真题+模拟题+答案解析【可编辑】

高中现代文阅读(6)——专题:现代文阅读2(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1)知识积累1 散文的类型及特点散文的类型散文的特点知识积累2 散文的结构思路不同散文的行文思路散文的“六大”线索事件(事线)散文的“八大”结构形式“阳光散射式”结构 不同句段的作用知识积累3 散文的艺术技巧修辞手法通感表现手法[说明:小说、散文以及后面的古代诗歌、语言文字运用模块中关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艺术技巧的内容有重复,但作为各个模块的必备知识,本书还是在每个模块中都呈现了相应的知识。
]鉴赏语言特色的角度【真题再现】(2024·全国·新高考I卷)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我很小就羡慕那些吆喝牛马的孩子,觉得他们是豪放粗犷的英雄。
而我只是个温顺的可怜虫,总是衣裤整齐,指甲干净,不剃光头,站在他们身边像个走亲戚的陌生人。
我想和他们一样,只穿一条小裤衩,光着上身和脚,晒成黑铁蛋,坐在光溜溜的水牛背上挥舞自制的长鞭,雄赳赳气昂昂向野地里进发。
能够大喊大叫,可以随地撒尿,无视课堂和作业,遇到仇人要打的架一个都不落下,轻易就能滚出来一身泥。
我想当个野孩子,所以,很早我就怂恿父亲买一头牛。
我家的确需要一头牛。
父亲是医生,农忙时经常搭不上手;祖父祖母年纪大了,体力活儿也帮不上忙;我和姐姐都小,还要念书;十亩田都要母亲一个人对付,运粮食时都没个帮手。
父亲决定买牛,哪怕只用来拉车。
买牛的那天我记得,你能想象我的激动。
在下午,我和父亲去两里外的邻村牵牛,已经提前谈好了价。
在邻村的中心路边,我头一次见到锯木厂,在一间大屋里,电锯冲开木料的声音在午后的热空气里格外尖利,几乎能看见那声音在闪耀着银光。
我停下来看阴影里的锯木厂,横七竖八堆满了木料,新鲜的木头味道和锯末一起飞溅出来。
那头小母牛还小,吃奶的时候还要哼哼唧唧地叫,长得憨厚天真,我很喜欢。
2023届中考语文专题练现代文阅读(散文):散文的结构和线索问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散文):散文的结构和线索问题(共16题)一、复合题(共16题)1.阅读《半碗月亮》,回答下列四小题。
半碗月亮顾晓蕊①我去参观画展,在一幅画前驻足,仰头久久凝望——淡墨勾染出矮墙,院内繁花似锦,墙外一条弯曲的土路仲向远方,一轮皎洁温润的圆月斜挂天上。
这是一轮乡下的月亮,细看果然题名:乡间月色。
②这幅画将我的记忆带回遥远的童年,那样明晃晃、清亮亮的月亮是来自乡村的,是从吟诵千年的《诗经》中走出来的,脚步轻盈,姿态清朗。
不似城里的月光,隔着灰蒙蒙的云层,躲躲闪闪,晦暗不明。
③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有月亮的晚上,乡下是不用点灯的。
在田间劳作了一天的村民踏着月光归来,烧火做饭,而后端起碗聚在路边树下。
在月光的映衬下,每张清秀的、粗粝的、沧桑的、褶皱的年轻或年老的脸上都泛着光亮,吃着聊着,扯谈着田间的活计。
④一群孩子在月光下疯跑玩耍,我很少参与其中,尤其金枝、银枝两姐妹在时。
我那时六岁,性格内向孤僻,经常或倚或坐在矮墙上,一个人看月亮。
我觉得他们是一伙的,我跟月亮是一伙的,要不怎么我笑它也笑。
一缕缕饭香钻入鼻中,我不停地朝路上张望。
待到母亲披着银白色的月光,扛着锄头缓步走来,我便跳下墙飞奔上前。
⑤那年初春,我患了病,咳嗽得很厉害。
母亲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十几里外的乡医院看病。
药吃了不少,病却不见好转。
那天母亲又带我去乡里看病,回来天色已晚。
站到院墙外,我捂着心口剧烈地咳嗽着,一只鸟惊飞在月色中。
⑥柴门突然开了,门里站着位身穿军装的清瘦男人,是父亲。
他挟带着海风的气息风尘仆仆地归来,听邻居说母亲带我看病去了,下厨把饭做好,等候我们回来。
母亲惊喜..,目光温..又慌张柔而甜蜜地缠绕在父亲身上,看他进灶间把汤盛好,端到院中石桌上。
⑦我冷冷地看着父亲,心里说不出是怨是恼。
他常年不在家,把地里的活撂给母亲,偶尔回来住几天又走了。
我恨隔壁家的金枝、银枝,她们的眼睛很大,可心是盲的,脑袋里装满了恶作剧,不时爆出一串嘲笑,但我羡慕她们有个壮如黑塔般强悍的爹,俩人经常骄傲地跟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