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散文)二
【人教版】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训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阅读训练(二) 归纳概括李仕才[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谁说春色不忧伤迟子建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
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
虽说年分四季,但由于南北不同和季节差异,四季的长度是不相等的,有的春短,有的秋长。
而我们那儿,最长的季节是冬天。
它裹挟着寒风,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
人们在呼号的风中得大声说话,不然对方听不清。
你走在户外,男人的髭须和女人的刘海,都被它染白了。
所以北国人在冬天,更接近童话世界的人,他们中谁没扮过白须神翁和白毛仙姑呢?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炉火烤得力气弱、被冬日单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的人,谁不盼着春天呢?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
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息了。
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了。
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
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
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能脱下冬衣。
人们眼巴巴地看着屋檐滴水时凝结的冰溜儿,就像望着脆弱的琴弦,不敢把动人的旋律弹奏。
到了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全然融化了,家家的白屋顶露出了本色,红瓦的现出热烈的红色,青瓦的现出深沉的钢青色,这时春天的脚步真的近了。
雪花隐遁,天空由灰白变成淡蓝,太阳苍白的面庞有了暖色,河岸柳树泛红,林中向阳山坡的达子香花,羞答答地打骨朵了,人们饲养的家禽,开始在冬窝里频频伸展翅膀,想啄春天的第一口湿泥,做自己的口红。
这时的春天怎么说呢,是婚日的盛装的新娘,呼之欲出了!到了五月,春天波涛汹涌地来了,所有的生命都荡漾在它明媚的波涛里!地上的草,林中的树,园田的菜圃,呈现着一派娇嫩的绿;山间原野的花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蓝的如宝石,红的如玛瑙,白的如珍珠,金黄的如琥珀。
这时窗缝的封条撕下来了,门上用于抵御寒风的棉毡也取下来了,人们换下棉衣棉裤,家禽们又可以寻觅园田肥美的虫子,作为它们的小点心了!但这样的春色,也许过于寻常,并没有烙印在我心灵深处。
江海:现代文阅读(散文)教案(2)综述

筛选整理,品味鉴赏——中考阅读之散文欣赏信丰县大桥中学江海教学目标1、解读中考考试说明,回顾中考真题;2、理清中考散文考点设置,把握中考散文阅读命题趋势。
3、引导学生梳理和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1、真题回顾,把握考点和命题趋势;2、探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一般方法;3、探讨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一、新课导入:1、导语:多年来,散文已经成为中考必考体裁。
它可以考查的点实在太多,题型可变化多样。
既可注重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能力的考查,又可注重对文章局部内容的深入品析能力的考查;既可重视知识的考查,又可重视能力的考查;既考查思维的结果,也考查思维的过程,还可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然而不管散文题型怎样变化,只要我们把握命题考点,掌握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就可以不变应万变,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板书课题。
2、检查学生散文知识的储备什么是散文?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学体裁。
初中阶段我们所学过的有叙事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散步》、《风筝》、《背影》等20篇;抒情散文《春》、《济南的冬天》、《安塞腰鼓》、《云南的歌会》、《春酒》、《谈生命》等14篇;哲理散文《我的信念》、《敬畏自然》、《人生》等5篇。
散文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往往熔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读后能给人教育、启迪。
二、2013考试说明考点内容解读能阅读一般的说明类文章、论述类文章和文学作品1.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能力层级:理解 B)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分析综合 C)3.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分析综合 C)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分析综合 C)5.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分析综合 C)6.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能力层级:分析综合 C)7.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鉴赏评价 E)今天,我们结合实例来探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教案

散文二篇课题散文二篇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认读并理解“兴味、洗涤、凋谢、遏制、濒临”等词语。
2.了解散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魅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睿智,获得思想的启迪。
2.体会作者言简意赅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两位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深刻的见解,让学生们学会珍惜生命,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曾在北京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深渊:很深的水。
缩影: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新课导入生命是何等精彩,人生没有唯一的答案,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如何来度过?下面,我们一起来倾听两位大师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看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新课展开永久的生命【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题目为“永久的生命”,如何理解?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只要我们珍爱生命,活出价值,就能使生命变得神奇和不朽。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讲了什么?分为三层。
第一层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第二层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第三层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021年新高考2卷散文《放猖》

•Ⅱ卷散文《放猖》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文本一:废名《放猖 》 文本二:废名《莫须有先生教国语》
文本一: 废名《放猖》
①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 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开 篇写五猖庙,先用对比的手法,拿五猖庙与土地庙作比较,又拿与 轿子、火柴匣子作比较,四者依次对比,突出了五猖庙规模之小。) 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 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由写五猖庙,再写猖神,写放猖, 还是开篇点题的部分。)“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 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 哪里“猖”了回来呢?”(这句写“猖”的意思,为了让读者明白, 又用母亲的责备孩子的话,来说明“猖”就是各处乱跑的意思。至 此,先写五猖庙,再写猖神,最后写放猖,点题有条不紊,解题层 次清晰。)
文本一: 废名《放猖》
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 上一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 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做把 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我的叉的铁轮是在城一个 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再写猖神手中 的叉,因为“我”曾做过,所以“我”很对叉很留心。符合儿童心 理。)
叙述形态注生故事情节,叙述方式重“我”这个儿童的主观 感受。叙述技巧多采写“我”之所见和“我”之所羡交织对比,最 后,“我”因放猖结束而感到失落,这是现实与梦想的悖论。
文本二: 废名《莫须有先生教国语》
①莫须有先生教国语,第一要学生知道写什么,第二要怎么写, 说起来是两件事,其实是一件,只要你知道写什么,你自然知道怎 么写。要小孩子知道写什么,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自己是小孩子, 你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你便能引得他们写什么了。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2散文阅读任务2整体读文教师用书

任务二整体读文一、散文种类散文类别内容特色艺术手法代表作品写景状物散文写景散文描绘景物特征,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荷塘月色》状物散文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托物寄情,托物寓理,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象征《白杨礼赞》写人叙事散文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记叙、描写《背影》议论说理散文以议论为主,文笔灵活,寓哲理于形象议论、象征《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文化游记散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周庄水韵》二、散文的结构与模式行文结构局部结构行文模式空间结构意象并置——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或借助“由头”,巧妙引入,含蓄委婉移步换景——给读者新奇的阅读感受远近高低——描写层次分明,井然有序逻辑结构起承转合,行文自然流畅结尾结尾点题,深化主旨,或以景结篇,意境深远总分、并列、层进、对比,结构多样事件、情感与哲理相互生发,由事及情及理线索线索是散文结构的红线,是“神不散”的重要保障,是文章情感与脉络的体现,可做线索的有物、事、人、情、时间、地点、行踪,乃至反复出现的一句话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以“我”或“我的行踪、思想、情感、所见所闻”为线索,使文章真实,利于抒情【技法指导】四个角度入手,读懂散文1.关注标题明趋向散文标题,或点明写作对象,或是线索,或表明情感。
关注标题,就能够初步了解文意的整体趋向,从而为梳理文脉打好基础。
2.厘清线索分层次所谓“点”,即具体的自然段;所谓“面”,即大的层次。
要想详尽了解文章内容,必须“点”“面”结合去梳理。
(1)由点分析段落:依据每一段中的关键词(表过程的时间词、表关系的关联词、表倾向的情感词等)或关键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理解段意。
(2)由面分析层次:合并提取,总结层意。
依据段落关系(总分、因果、并列等)合理合并,提取主要内容,概括出层意。
3.分析技巧明手法具体来说,分析散文技巧有以下两个方面。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2——结构思路

高考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 2 ——结构思路+例题分析【知识梳理】散文的结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内容的外在体现。
通常包括文章整体结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
主要题型分四大类:整体——把握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分析散文线索的类型和作用;梳理文章的思路脉络;文章谋篇布局思路。
局部——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需了解散文结构组织的技巧)。
一、题型1——行文线索分析(一)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脉络。
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它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
文章中所用的各种材料,犹如一粒粒散珠,只有用线索把它们串起来,才能成为光彩照人的珠链。
(二)散文常见的线索类型及作用:(三)分析线索作用的思路第一步——“定线索”第二步——“两个角度”分析线索作用二、题型2——行文思路的分析(一)分析散文结构思路主要涉及分析综合能力,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首先梳理清楚作品结构思路,才能理解散文内容。
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考查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即明考型),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即暗考型),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二)行文思路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三)行文思路分析的思路1.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2.寻找线索法——先找出文章线索,再按照线索归纳梳理。
(文章紧扣……展开叙事,先写……再写……最后写……)3.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结合文本的层次或线索,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串起合理的先后顺序。
有的心理词(感情词)可从原文中检索,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加工。
《散文二篇》课后培优练(解析版)

姓名:班级散文二篇本课重点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本课难点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一、单选题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忘却.(què)既然俯瞰.(kàn)B. 炫.耀(xuán)曼延缩.影(suō)C. 折.磨(zhē)肆意暂.时(zàn)D. 疲倦.(juàn)云宵飓.风(jù)【答案】A【解析】【分析】B、曼 -蔓C、折:zhé D、宵-霄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
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臼齿洗涤消逝疲倦繁殖B. 促使蔓延巨风初生牛特C. 松懈边缘孤寂震颤俯瞰D. 濒临深渊凋谢深不可测【答案】B【解析】【分析】ACD没有错别字。
B“巨风”应为“飓风”;“初生牛特”应为“初生牛犊”。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形。
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然后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B. 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C.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
(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D.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答案】C【解析】【分析】C项中的括号及括号内的内容应放在句号前面。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括号一般是指表示文章中的注释部分使用的符号。
这种注释是夹在正文中间的夹注。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妈妈在昨天的家长会上对老师说:“犬子在第三次月考中获得好成绩,全亏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您。
2021-2022学年语文初升高衔接大串讲:现代文阅读二 (散文)

现代文阅读二(散文)知识拓展,深度衔接新知一句段作用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和观点态度上的作用。
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体现全文行文思路;(2)结构上有特殊作用;(3)表达上富有特色。
句段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例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瓦(节选)王剑冰当你对瓦有了依赖的时候,你便对它有了敬畏。
在高处看,瓦是一本打开的书。
我拆过瓦,屋顶搭下来的长板上,瓦像流水一样滑落,手不敢怠慢,一块块像码字样将它们码在一起。
屋子一直在漏。
雨从瓦的缝上淌下来,娘要上到屋子上面去。
娘说,我上去看看,肯定是瓦的事。
雨下了一个星期了,城外已成泽国,人们涌到城里,挤满了街道的屋檐和学校走廊,后来学校也停课了,水漫进了院子。
我说娘你要小心。
娘哗哗地踏着积水走到房基角,从一个墙头上到房上去。
我站在屋子里,看到一片瓦在移动,又一片瓦动过之后,屋子里的“雨”停止了,那一刻我感到了瓦的力量。
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
屋不嫌瓦丑,屋子实在支撑不住了,将瓦卸下,做好下面的东西再将卸下的瓦盖上去。
瓦是最慢的事物,从第一片瓦盖上屋顶起,瓦就一直保持了它的形态,到机器瓦的出现,已经过去了两千年时光。
伤害。
在人们走入钢筋水泥的生活前,瓦坚持了很久,瓦最终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下雨了,我顶着一片瓦跑回家去,雨在地上冒起了泡泡,那片瓦给了我巨大的信心,我快速地跑着,我的头上起了白烟,闪电闪在身后。
瓦藏在草中。
一坡萎顿又复生的草,一片不再完整的瓦,不知道谁将它遗失,它一定承受过很长的岁月,没有可去处,不在这里又会去哪里呢?草里埋着各种形态的瓦。
这是一个废墟。
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
瓦沉在花朵下面,等待重新开花。
(有删改)“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这句话是文章的插入段,它用比喻的手法,阐述了“瓦”的保护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辅导(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1题。
垂钓余秋雨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
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
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
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
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
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
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
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
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
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
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
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
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
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
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
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
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
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我说:“说得好。
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
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
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
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
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选自《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17.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6分)18.作者初见海参崴,对海鸥、猎犬和兵舰做了细致的描绘,其用意是什么?(5分)答:19.纵观全文,胖老人和瘦老人各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答:20.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题目“垂钓”的理解。
(4分)答:21.下面属于余秋雨作品的是()(2分)A.《繁星》 B.《名人传》 C.《信客》 D.《端午的鸭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24分)八子(节选)史铁生①童年的伙伴,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八子。
②几十年来,不止一次,我在梦中又穿过那条细长的小巷去找八子。
八子家就在那儿。
梦中我看见八子还在那片空地上疯跑,领一群孩子呐喊着向那山似的煤堆上冲锋,八子穿的还是他姐姐穿剩下的那条碎花裤子。
③八子兄弟姐妹一共十个。
一般情况,新衣裳总是一、三、五、七、九先穿,穿小了,由排双数的继承。
老七是个姐,故继承一事常让八子烦恼。
好在那时无论男女,衣装多是灰、蓝二色,八子所以还能坦然。
只那一条碎花裤子让他倍感羞辱。
那裤子紫地白花,七子一向珍爱还有点舍不得给,八子心说谢天谢地最好还是你自个儿留着穿。
可是母亲不依,冲七子喊:“你穿着小了,八子不穿谁穿?”七、八于是齐声叹气。
(A)八子把那裤子穿到学校,同学们都笑他,笑那是女人穿的,是娘们儿穿的,是“臭美妞...才穿的呢!”八子羞愧得无地自容,以至蹲在地上用肥大的衣襟盖住双腿,半天不敢起来,光是笑。
八子的笑毫无杂质,完全是承认的表情,完全是接受的态度,意思是:没错儿,换了别人我也会笑他的,可惜这回是我。
④大伙笑一回也就完了,惟有一个可怕的孩子不依不饶。
(这孩子,姑且叫他K吧;我在《务虚笔记》里写过,他矮小枯瘦但所有的孩子都怕他。
他有一种天赋本领,能够准确区分孩子们的性格强弱,并据此经常地给他们排排座次——我第一跟谁好,第二跟谁好……以及我不跟谁好——于是,孩子们便都屈服在他的威势之下。
)K平时最怵八子,八子身后有四个如狼似虎的哥;K因此常把八子排在“我第一跟你好”的位置。
然而八子独立独行,对K的威势从不在意,对K的拉拢也不领情。
如今想来,K一定是对八子记恨在心,但苦于无计可施。
这下机会来了——因为那条花裤子,K敏觉到降服八子的时机到了。
k最具这方面才能,看见谁的弱点立刻即知怎样利用。
拉拢不成就要打击,K 生来就懂。
比如上体育课时,老师说:“男生站左排,女生站右排。
”K就喊:“八子也站右排吧?”引得哄堂大笑,所有的目光一齐射向八子。
再比如一群孩子正跟八子玩得火热,K踅步旁观,冷不丁捡其中最懦弱的一个说:“你干嘛不也穿条花裤子呀?”最懦弱的一个发一下懵,便困窘地退到一旁。
(B)K再转向次懦弱的一个:“嘿,你早就想跟臭美妞...儿一块玩儿了是不是?”次懦弱的一个便也犹犹豫豫地离开了八子。
我说过我生性懦弱,我不是那个最,就是那个次。
我惶惶然离开八子,向k靠拢,心中竟跳出一个卑鄙的希望:也许,k因此可以把“跟我好”的位置往前排一排。
⑤K就是这样孤立对手的,拉拢或打击,天生的本事,八子身后再有多少哥也是白搭。
你甚至说不清道不白就已败在K的手下,你不得不佩服K。
你不得不承认那也是一种天才。
那个矮小枯瘦的K,当时才只有十一、二岁!他如今在哪儿?这个我童年的惧怕,如今在哪儿?时至今日我也还是弄不大懂,他那恶毒的能力是从哪儿来的?如今我已年过半百,所经之处仍然常能见到K的影子,所以我在《务虚笔记》中说过:那个可怕的孩子已经长大,长大得到处都在。
⑥我投靠在K一边,心却追随着八子。
所有的孩子也都一样,向K靠拢,但目光却羡慕地投向八子——八子仍在树上快乐地攀爬,在房顶上自由地蹦跳,在那片开阔的空地上风似地飞跑,独自玩得投入。
我记得,这时K的脸上全是忌恨,转而恼怒。
终于他又喊了:“花裤子!臭美妞!”(C)怯懦的孩子们(我也是一个)于是跟着喊:“花裤子!臭美妞...!”八子站在高高的煤堆...!花裤子!臭美妞上,脸上的羞惭已不那么纯粹,似乎也有了畏怯,疑虑,或是忧哀。
⑦因为那条花裤子,我记得,八子也几乎被那个可怕的孩子打倒。
⑧八子要求母亲,“这裤子还是让我姐穿吧,我穿我六哥那条黑的。
”母亲说:“那你六哥呢?”八子说:“您给他做条新的。
”母亲说:“嘿这孩子,什么时候挑起穿戴来了?边儿去!”17.请结合上下文,体会八子面对嘲笑时的性情变化,填写下面空格。
(6分)18.文中以下三处写到孩子们嘲笑八子,说话人的目的有何不同?请选择其中两处回答。
(6分)(A)八子把那裤子穿到学校,同学们都笑他,笑那是女人穿的,是娘们儿穿的,是“臭美妞才穿的呢!”(B)k再转向次懦弱的一个:“嘿,你早就想跟臭美妞儿一块玩儿了是不是?”(C)懦弱的孩子们(我也是一个)于是跟着喊:“花裤子!臭美妞!花裤子!臭美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文中内容,说说第⑤段划线句子“那个可怕的孩子已经长大,长大得到处都在”一句有何深意,谈谈你的理解。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第⑥段“我投靠在k一边,心却追随着八子”时,“我”的心理活动。
(4分)“我”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哪部作品的体裁与史铁生《八子》的体裁不一致。
()(3分)A 杨绛的《老王》B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C 鲁迅的《藤野先生》D 朱自清的《背影》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1题。
父亲的疼痛与乡愁吴佳骏一天下午,母亲突然出现在我教书的学校。
天空飘着丝雨。
母亲没打伞,细雨濡湿了她的外套和白发,她的脸色苍白,神色慌张。
母亲拉着我的手说:“快跟我回去,你爸腿摔断了。
”急切之下,未及多问,我便请了假,陪同母亲,匆忙返家。
一路上,她都在给我讲父亲的事。
连日绵雨,我家房屋年久失修,雨水从瓦缝间漏下,屋内棉被、衣柜等物什,全被淋湿。
父亲着急,冒雨搭梯上房检瓦。
刚一上房,生虫腐朽的橼木,瞬间坍塌,父亲当即从房顶坠落在地,不省人事。
好半天才苏醒过来,满脸血迹,他的左腿严重受伤。
我的手冰凉,我仿佛听见父亲疼痛的呻吟在撕扯着我的皮肉。
想着想着,眼泪豆粒般从我脸上滚落下来。
我和母亲回到家,天已黑尽。
父亲躺在床上,头歪向一侧,不说话,也不动弹。
焦皱的眉头,无法掩盖他对疼痛的抵抗,汗珠大颗大颗往下滴。
我喊了声:爸。
他转过头看见我,眼圈红了,眼眶盛满浑浊的液体,而我,早已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