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实验报告单

中考化学实验报告单

中考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实验仪器与药品,试管、试管架、滴管、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按化学计量比例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质量是相等的,生成的盐和水的质量也是相等的。

实验步骤:1.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在加入酚酞指示剂后,用滴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到盐酸溶液中,直至出现颜色变化。

3. 记录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滴数,并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盐酸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了粉红色。

2. 实验现象解释,酚酞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粉红色。

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酚酞指示剂由无色变成了粉红色,说明酸碱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即酸和碱按化学计量比例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酚酞指示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作用,以及颜色变化的原因。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以及酚酞指示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作用。

这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到化学药品。

2.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试管破裂或溶液溅出。

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其他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酸碱中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实验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全部内容,谢谢阅读。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实验材料:1. 试管:用于容纳反应物和观察反应现象。

2. 烧杯:用于混合和加热反应物。

3. 火柴:用于点燃反应物。

4. 硫酸:用于观察酸碱反应。

5. 碳酸氢钠:用于观察酸碱反应。

6. 锌片:用于观察金属与酸反应。

7. 纸片:用于观察物质燃烧现象。

实验步骤:1. 实验一:观察酸碱反应a. 取一只试管,加入少量硫酸。

b. 再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

c. 观察试管内发生的反应现象,记录下来。

2. 实验二:观察金属与酸反应a. 取一只试管,加入适量的硫酸。

b. 将一片锌片放入试管中。

c. 观察试管内发生的反应现象,记录下来。

3. 实验三:观察物质燃烧现象a. 取一张纸片,点燃它。

b. 观察纸片燃烧时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1. 实验一中,当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时,试管内冒出了气泡,并伴有气味的释放。

这是由于碳酸氢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2. 实验二中,当锌片与硫酸反应时,试管内冒出了气泡,并伴有气味的释放。

这是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和硫酸锌。

3. 实验三中,当纸片被点燃时,纸片燃烧产生了火焰和烟雾,并伴有明亮的光和热的释放。

这是由于纸张中的碳和氢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反应。

实验分析:1. 实验一中的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酸和碱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这种反应常用于中和酸性或碱性溶液。

2. 实验二中的金属与酸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单替换反应,其中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盐和氢气。

这种反应常用于检测金属的活性和反应性。

3. 实验三中的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反应,其中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和释放能量。

这种反应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的燃烧过程。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酸碱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和燃烧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类型,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化学实验报告_2

化学实验报告_2

化学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1班级:姓名:座号【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对比实验1(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在一只250mL 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问题讨论】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班级:姓名:座号【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试剂】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0.2mol/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问题讨论】对比实验3中加入的FeCl3溶液有什么作用?班级:姓名:座号【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实验目的】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化学实验报告(15篇)

化学实验报告(15篇)

化学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15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硅片的清洗实验目的:1.熟悉清洗设备2.掌握清洗流程以及清洗前预准备实验设备:1.半导体兆声清洗机(SFQ-1006T)2.SC-1;SC-2实验背景及原理:清洗的目的在于清除表面污染杂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这些杂质有的以原子状态或离子状态,有的以薄膜形式或颗粒形式存在于硅片表面。

有机污染包括光刻胶、有机溶剂残留物、合成蜡和人接触器件、工具、器皿带来的油脂或纤维。

无机污染包括重金属金、铜、铁、铬等,严重影响少数载流子寿命和表面电导;碱金属如钠等,引起严重漏电;颗粒污染包括硅渣、尘埃、细菌、微生物、有机胶体纤维等,会导致各种缺陷。

清除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两种。

我们这里所用的的是化学清洗。

清洗对于微米及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良率有着极大的影响。

SC-1及SC-2对于清除颗粒及金属颗粒有着显著的作用。

实验步骤:1. 清洗前准备工作:仪器准备:①烧杯的清洗、干燥②清洗机的预准备:开总闸门、开空气压缩机;开旋转总电源(清洗设备照明自动开启);将急停按钮旋转拉出,按下旁边电源键;缓慢开启超纯水开关,角度小于45o;根据需要给1#、2#槽加热,正式试验前提前一小时加热,加热上限为200o。

本次实验中选用了80℃为反应温度。

③SC-1及SC-2的配置:我们配制体积比例是1:2:5,所以选取溶液体积为160ml,对SC-1 NH4OH:H2O2:H2O=20:40:100ml,对SC-2 HCl:H2O2:H2O=20:40:100ml。

2. 清洗实际步骤:① 1#号槽中放入装入1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② 2#号槽中放入装入2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并分析其中的化学原理。

实验材料:1. 硫酸铜溶液2. 盐酸溶液3. 碘溶液4. 氢氧化钠溶液5. 氯化铁溶液6. 干净的试管实验步骤:1. 取一只干净的试管,倒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2. 分别加入一滴盐酸溶液和碘溶液。

3.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 清空试管,将少量硫酸铜溶液倒入试管中。

5.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6. 再滴加一滴氯化铁溶液。

7.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和分析:1. 在第一次实验中,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加入盐酸溶液后,溶液变为无色;加入碘溶液后,溶液变为棕色。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盐酸和硫酸铜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无色的产物,而碘与硫酸铜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棕色的产物。

2. 在第二次实验中,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变为蓝绿色;再滴加氯化铁溶液后,溶液变为褐红色。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发生了反应,生成了蓝绿色的产物,而氯化铁与该产物进一步反应,生成了褐红色的最终产物。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化学反应中溶液颜色的变化与反应中的物质的性质有关。

不同的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颜色会有明显的变化,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以及反应的进行程度。

此外,颜色的变化还可以作为分析物质组成和浓度的方法之一。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溶液溅入眼睛或皮肤。

2. 实验前要了解所使用化学品的性质和安全操作方法。

3.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洗试管等实验器材,并将废液正确处理。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册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册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册摘要:本实验报告册旨在介绍九年级学生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结论。

本实验主要涉及物质的变化和化学反应,通过实验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实现对各种化学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目的: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实验材料:酸性溶液、碱性溶液、酚酞指示剂、酸硷试纸、滴定管等。

实验步骤:1. 将酸性溶液放在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

3. 滴加碱性溶液至颜色转变为粉红色。

4. 用酸硷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结果:1. 酸性溶液的pH值较低,为0-6之间。

2. 碱性溶液的pH值较高,为8-14之间。

3. 酸碱中和反应的结果可以通过酚酞指示剂的颜色转变来观察。

实验结论: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之间的反应,产生水和盐。

当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性溶液中的氧化氢离子结合时,就会产生水,并伴随着盐的生成。

实验中使用的酚酞指示剂可以反映酸碱中和反应的颜色变化,产生粉红色。

实验二:金属与酸反应实验目的: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基本特性和规律。

实验材料:铜、锌、镁等金属片,盐酸、稀硫酸等酸。

实验步骤:1. 取三个实验瓶,分别加入盐酸、稀硫酸和纯水。

2. 将金属片分别放入三个实验瓶中,进行观察。

3. 统计金属片与不同酸的反应情况和反应产物。

实验结果:1. 金属片与酸会产生气体。

2. 不同金属与不同酸所产生的气体不同。

3. 锌和盐酸的反应会产生氯化锌和氢气。

4. 镁和稀硫酸的反应会产生硫酸镁和氢气。

5. 铜和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均不会产生气体。

实验结论: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不同金属与不同酸所产生的气体不同。

实验中发现,锌和盐酸的反应会产生氯化锌和氢气,镁和稀硫酸的反应会产生硫酸镁和氢气,而铜和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均不会产生气体。

实验三:物质的不可压性实验目的:通过水的挤压实验,了解物质不可压性的基本特征。

实验材料:橡皮球、水、透明塑料管。

实验步骤:1. 将橡皮球塞入透明塑料管中,并倒入适量的水。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共7篇)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共7篇)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共7篇)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实验报告模板_______课程实验名称姓名学号班级实验地点实验日期评分指导老师同组其他成员一、实验内容:二、实验目的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四、实验结果:初中化学实验汇总1.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和称量给物质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仪器的洗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三种气体的制备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4.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鉴别两酸、两碱及盐的鉴别5.化学基本实验的综合把握好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化学实验就要动手,要进入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实践的一切活动。

在实验室要观察各种各样各具用途的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实验药品试剂,各种各类药品,它们的状态、气味、颜色、名称、使用注意事项。

还要观察各种各类成套的实验装置。

在老师指导下,自己也应动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去观察和记忆。

例如:①各种仪器的名称、形状、特点,主要用途,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②无论做什么内容的实验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练掌握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明确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且能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③还应注意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开始的一步。

下面还要进一步详细说明。

④动手做记录,因为在实验活动中感性知识很多,如不做记录,可能被遗忘或遗漏。

这都不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

如何做好观察观察能力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一,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手段,学会观察事物,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受益匪浅的基本素质。

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的现象更要求学会观察,要求:观察要全面、观察要准确,观察要有重点,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

①观察实验现象要全面。

一般应包括,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焰、声、色、放热、沉淀、气味等变化、反应剧烈的程度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2NaOH+CuSO4=Cu(OH)2[此有一具箭头表沉淀]+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具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
实验报告: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

(比如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状况)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普通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

(就能够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那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算是你上面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看反应现象)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咨询题分析及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