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一惨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重点作家文学常识整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重点作家文学常识整理

部编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重点作家文学常识整理一.作家文学常识作家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当代著名文学、史学界权威人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

在文学方面,被官方现代文学史教科书列为“鲁郭茅巴老曹”的第二位。

代表作诗集有《女神》、《瓶》等,戏剧有《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并任《清华周刊》《新华学报》的编辑和校内编辑部的负责人。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同年8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

1922年3月,写成《律诗的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3年9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标志着他在新诗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

拓展: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

蒋介石与“一一·二二”惨案

蒋介石与“一一·二二”惨案

蒋介石与“一一·二二”惨案1927年11月22日,蒋介石为东山再起,制造打倒西山会议派、搞垮中央特委会的藉口,唆使亲信陈果夫利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学生搞街头政治。

后游行队伍遭军警武力弹压,造成多人伤亡,即“一一·二二”惨案。

蒋遂利用此惨案,将西山会议派逐出国民政府权力中枢,重掌大权。

一“四·一二”政变后,蒋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峙,加上在沪的“西山会议派”,国民党党内呈“宁沪汉”三足鼎立之势。

1927年七八月间,直鲁联军反攻徐州后,沿津浦路直逼南京;武汉国民政府组织东征军沿江准备直下南京。

驻宁的桂军(第七军)也因蒋排斥异己的做法,不听调遣。

这种困局之下,使南京政府压力倍增。

无奈之下,蒋以退为进,通电下野,东渡日本,暂避锋芒。

蒋宣告下野后,武汉政府要员汪精卫、谭延闿、朱培德、徐谦、孙科等先后赴宁,讨论合作事宜。

但由于蒋下野,原南京政府一批元老如胡汉民、吴稚晖、戴季陶也随之下野赴沪。

他们扬言汪精卫“对内对外皆失信仰”,理应下野。

宁沪汉三方在上海会商期间,桂系联合西山会议派以“容共”为名,掀起“反汪”浪潮。

因此在国民党特委会组成后,汪派分到权力很小,大权为西山会议派所掌握。

为了控制党权,西山派改组了国民党中组部,由谢持主其事。

谢为控制各省市党部,在各地安插了大批西山派成员。

南京市党部即由该派分子彭革陈继任,力图将蒋系人马清除殆尽。

但在清洗中,新组建的中央党务学校被西山派疏漏。

中央党务学校创办于1927年5月,当时正值蒋大肆清共之时,急需听命于己的嫡系党务干部。

而国民党内此前的党务干部,不是属汪派,就是属西山会议派,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从个人性格上来看,均不合蒋意。

为建立自己的党务骨干队伍,实际上早在1926年蒋担任国民党中组部部长期间,就已授意戴季陶、丁惟汾、陈果夫等三人,秘密组织“中央俱乐部(Central Club)”,创办党政干部训练所,试图培养听命于己的党务人才。

一二一事件.docx

一二一事件.docx

一二一事件简介: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及被害的历史背景一二一事件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大规模的反内战争民主运动。

抗日战争结束后,全国人民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但国民党政府却一意孤行,坚持一党专政,并在美国支持下奉行内战政策。

1945年12月1日,大批国民党特务和军人分途围攻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等校,毒打学生和教师,并向学生集中的地方投掷手榴弹,炸死西南联大(现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学生潘琰、李鲁连,昆华工校学生张华昌,南菁中学青年教师于再等4人,重伤29人,轻伤30多人。

昆明市区有一条街道命名为“一二一大街”,正是为纪念此次事件牺牲的烈士。

此次事件又被称为“一二一惨案”。

过程1945年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便背信弃义,向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各解放区发动进攻。

194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方法制止内战”。

处于全国民主运动中心的昆明青年首先行动起来,迅速投入反内战、争民主的运动。

1945年11月25日晚,昆明几所大学的学生自治会在西南联合大学举行时事晚会,到会者达6000多人,吴晗、周新民、闻一多参加了讨论会,钱端升、伍启元、费孝通、潘大逵四教授就和平民主、联合政府等问题作了讲演。

演说正进行时,包围会场的国民党军队突然用冲锋枪、机关枪、小钢炮对会场上空射击,进行恐吓。

1945年12月2日,昆明3万学生为反对内战和抗议军警暴行宣布总罢课,提出立即停止内战、撤退驻华美军、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等口号。

学生组织了100多个宣传队上街宣传,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殴打和追捕,许多学生受伤。

声援惨案发生后,昆明3万多师生立即掀起更大规模的反内战、争民主运动。

在继续坚持罢课的同时,每天出动100多个宣传队到街头、工厂和郊区农村宣传。

从12月2日起,昆明为四烈士举行公祭。

一个半月中,参加公祭的各界人士有15万人,近700个团体。

全国各地学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声援昆明学生的正义斗争。

第5课 国民党统治危机

第5课  国民党统治危机
第5课 国民党统治危机
看图分析: 看图分析: 1946年11月以前 蒋介石国民政府有哪些优势? 月以前, 1946年11月以前,蒋介石国民政府有哪些优势?
蒋介石被胜利和暂时的优势冲昏了头脑, 蒋介石被胜利和暂时的优势冲昏了头脑,开始实行一党 专制、独裁统治。 专制、独裁统治。
430 万人
1946.6~10月,国民党占领 ~ 月 153座城市,尤其 月11日占 座城市, 座城市 尤其10月 日占 领张家口,几乎要实现5个月 领张家口,几乎要实现 个月 消灭共军的目标。 消灭共军的目标。
1949年面值壹百万、五十万金圆券 年面值壹百万、五十万金圆券 年面值壹百万
1948年 月開始發行, 1949年 1948年8月開始發行,至1949年 十个月左右 月停止流通,只使用了十个月左右, 7月停止流通,只使用了十个月左右, 貶值却超過二万倍 二万倍。 貶值却超過二万倍。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 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②、镇压国统区民主运动 一二· 一二·一血案 较场口血案 下关惨案 李闻血案 1945.12.1 1946.2 1946.6 1946.7 昆明 重庆 南京 昆明
被袭击后的西南联大校门
昆明全市学生举行联合大罢课,并上街游行,反对政府暴行、反对内战。12月 昆明全市学生举行联合大罢课,并上街游行,反对政府暴行、反对内战。12月1 日上午十时,一大批国民党军警手持木棍、扁担冲进各校殴打罢课学生, 日上午十时,一大批国民党军警手持木棍、扁担冲进各校殴打罢课学生,共有四名学 生和教员被害,二十多人受重伤。这就是轰动全国的昆明“一二· 生和教员被害,二十多人受重伤。这就是轰动全国的昆明“一二·一”血案。惨案发 血案。 生后,全国各大城市举行抗议和示威,谴责国民党当局的暴行。 生后,全国各大城市举行抗议和示威,谴责国民党当局的暴行。

一二一运动名词解释

一二一运动名词解释

一二一运动名词解释
一九四五年十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调遣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遭到人民反对。

十一月十九日,重庆各界代表组成反内战联合会,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办法制止内战。

二十五日,昆明学生六千余人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骚扰破坏,各校学生于第二天起联合罢课。

十二月一日,昆明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特务,屠杀殴打罢课师生,死四人、伤二十余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

事件发生后,昆明学生罢课达一个月之久,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声援,一个以学生运动为主的反内战运动,席卷了整个国民党统治区。

一二·一运动和历史上许多着名的学生运动一样,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

国民党反动派一手制造的一二一惨案,以血的事实教育了广大群众,推动许多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教师和社会人士走上坚决斗争的道路。

“一二·一”运动是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群众争取和平民主运动的第一声,这一斗争有力地打击和孤立了反动派,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发展。

“一二一”运动期间西南联大教授会出席情况评析

“一二一”运动期间西南联大教授会出席情况评析

“一二一”运动期间西南联大教授会出席情况评析作者:于化民文章来源:《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研究》论文集,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更新时间:2010年06月03日内容提要:西南联大教授群体在“一二一”运动中的作用,一直广受研究者的关注。

从惨案发生到学校恢复正常秩序,西南联大教授会先后召开过9次会议。

教授会会议的出席率,是反映联大教授参与运动程度的可以参考的标尺。

本文依据现存的联大教授会出席签到名单,对5个学院100多位教授出席会议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出席率一般在40%到50%之间,与运动前后相比没有大的变化。

这一现象反映了教授会的内部情形相当复杂,也为准确认识和评价教授会在运动期间的作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主题词:学生运动;西南联大;教授会西南联大教授会是联大组织架构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一二一”运动期间教授们开展活动、发表政见的主要平台。

从1945年11月29日到12月26日,西南联大教授会共召开了9次教授会会议[1],时间上贯穿了“一二一”运动从罢课到复课的过程。

教授会的各项决议和以教授会名义发布的文告,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以往的论著均有较为全面的介绍和评述。

但是,这些决议和文告是在什么情形下产生的?它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教授们的想法和意愿?围绕着这些决议和文告,在教授会内部有过怎样的争论和妥协?仅仅依靠现有的文献资料回答上述问题显然是困难的。

幸好,完整的保存在教授会记录中的9次会议出席者名单,至少让我们知道教授会的决议和文告通过时,有哪些教授作为当事人在场。

虽然会议记录的内容过于简略,无从了解会议的细节和每位教授的具体态度,可通过对会议出席名单的对照分析,仍能够得到有关教授会内部情形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依照1938年10月西南联大常委会制定的《教授会组织大纲》,校一级教授会由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校常务委员和常委会秘书主任为当然成员。

开会时以常委会主席为主席。

也就是说,联大编制内的所有教授、副教授,都是教授会的成员。

一二一运动

一二一运动

铭记“一二.一运动”“一二·一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云南人民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的一次民主运动,拉开了“伟大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的第二条战线的序幕。

抗日战争结束后,反内战、争民主游行,全国人民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但国民党政府却坚持一党专政,并在美国支持下奉行内战政策。

1945年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国民党背弃协定,向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各解放区发动进攻。

在这种背景下,1945年11月25日晚,昆明几所大学的学生自治会在西南联合大学举行时事晚会,到会者达6000多人,民主战士吴晗、周新民、闻一多参加了讨论会,钱端升、伍启元、费孝通、潘大逵四教授就和平民主、联合政府等问题作了讲演。

1945年12月1日,从上午8点开始,特务们首先向云大进攻。

10点左右,一百余名佩戴军官总队符号的匪徒和穿黄制服的特务到联大新校舍,用石块、瓦片、木棍向联大同学进行攻击。

同学们高呼“保卫民主堡垒!”并英勇还击,打退了他们的进攻,还俘虏了一名特务。

同学们紧闭大门,用桌椅等加强校门的防御工事。

一个女同学爬上梯子,在围墙上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特务暴徒们大叫“打呀!”“杀呀!”向同学们冲过去,一个特务掏出手榴弹准备投掷,联大的南菁中学教员于再向前抱住那个匪徒,但被推倒在地,随后炸弹爆炸。

特务们叫嚷说:“打死的是共产党,救他的也是共产党!”当晚,于再在医院逝世。

另一路五十多个便衣打手,在联大师院同学午饭时间闯入饭厅前院乱打,并丢了一颗手榴弹。

同学们投入战斗。

昆华工校同学闻讯赶来支援,将暴徒赶出了校门,但匪徒从门缝里扔进了两颗手榴弹,越墙赶来援救的昆华工校17岁的张华昌同学,被弹片击中头部,于第二天死去。

联大师院18岁的李鲁连(原名荀极中),中弹负重伤后,在送往医院途中又遭特务拦路毒打致死。

师院女同学潘琰被炸伤,手指被弹片削掉,仍然奋不顾身上去抢救其他同学。

特务用石块猛击她头部,还用铁条猛刺她的腹部,待同学赶来救她的时候,她已奄奄一息,当天下午死于医院,临终前还用微弱的呼声喊出:“同学们,团结呀!”四烈士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1945~1949年:分流

1945~1949年:分流
王志德,19岁,土木工程学系一年级学生,江苏武进县人。在营救最后被一弹命中太阳穴。且鼻梁又伤两处。后葬于校侧张家山之北。
陈如丰,22岁,政治学系一年级学生,台湾台南县新营人。他也是最早来武汉读大学的台湾学生。其时刚取完水,自锅炉房走出。军警开枪时,立即退回原处。枪声稍止,他乘机跑回宿舍途中,子弹从左颅骨射入而亡。后葬于校侧张家山之北。陈如丰的弟弟陈英武曾于1992年清明期间,与其兄妹一道来到武汉为陈如丰烈士扫墓,全家捐资设立了武汉大学“陈如丰奖学金”。
5月28日至31日晚,武大举行反内战、争温饱的时事座谈会和文艺晚会。金克木等知名教师慨然前往讲演。学生也演出了《茶馆小调》、《凯旋》等节目,以巧妙的方式强烈谴责政府发动内战、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行径。会上约定,响应华北学联提出的定于6月2日举行全国各大城市学生大游行。
惨案现场之一的老斋舍武汉警备司令部多次举行秘密会议,于5月28日审定了逮捕进步师生的黑名单,31日晚部署了具体行动计划,企图将进步师生一网打尽。
次日,昆明3万学生为反对内战和抗议军警暴行宣布总罢课,提出立即停止内战、撤退驻华美军、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等口号。学生组织了100多个宣传队上街宣传,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殴打和追捕,许多学生受伤。
12月1日,为镇压中国共产党领导昆明学生展开的爱国运动,大批国民党反动派特务和军人,有组织、有计划地分途围攻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等校,毒打学生和教师,并向学生集中的地方投掷手榴弹,炸死西南联大师范学院(今云南师范大学前身)学生潘琰、李鲁连,昆华工校学生张华昌,南菁中学青年教师于再等4人,重伤29人,轻伤30多人,造成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
国立武汉大学六一屠杀惨案处理委员会还印制了《“六一”屠杀惨案真相》,并组织了武汉大学赴京控诉代表团,通过各种渠道,将惨案真相传遍全国。美国旧金山电台也将惨案真相向全世界播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二一惨案
| [<<][>>]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军警杀害进步师生的惨案,亦称“一二•一”惨案”。

1945年11月,《双十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背信弃义地向解放区发动进攻。

11月5日,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方法制止内战。

"当时在有"民主堡垒"之称的昆明,学生们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决定积极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爱国运动。

抗战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校联合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的党组织和云南大学等校党组织,在党的省工委领导下,由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中法大学、云南英语专科学校四所大学的学生自治会联合召开时事讲演会,反对蒋介石制造内战。

11月25日晚,讲演会在联大图书馆前的草坪上举行。

各校的学生、教员、教授约6000人,纷纷前来开会。

联大教授钱端升、费孝通、伍启元、潘大逵等发表演说,揭露国民党腐败、独裁、内战阴谋,拥护共产党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

在大会进行中,驻防昆明的第五军邱清泉部包围联大校园,鸣枪放炮,企图威胁群众、扰乱会场,晚会在枪炮声中照常进行,会场情绪激昂,愤怒的人们万众一心,口号声压倒了枪炮声。

会上通过了由各校28个社团提议的《反内战宣言》。

大会结束以后,军警们又断绝交通,不让学生们返校,致使数千人在深夜寒风中踯躅。

第二天国民党中央通讯社造谣说:联大附近“昨晚7时许发生匪警”,故意混淆视听。

为抗议军警暴行,联大等18所大中学校学生,于26日相继宣布罢课,要求追究对晚会开枪的责任,公开道歉,保证不得再有类似事件发生。

接着,全市30多所大中学校一齐罢课,成立了罢课联合委员会,并组成许多宣传队、演出队,到街头讲演宣传。

云南警备总司令关麟徵、代理省主席兼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委员李宗黄命令各校28日复课,声称如不遵令,即"采用武力压制,不惜流血"。

各校在街头进行宣传的学生,遭到军警的毒打,还有人被抓进宪兵队。

12月1日,一大批佩带"军官总队"符号的军人,分批闯入云
南大学、中法大学、联大工学院、联大师范学院、联大附中等处,捣毁校具、劫掠财物、殴打师生,甚至向人们开枪投弹。

当天有4人被杀害,20多人被杀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

烈士的鲜血震怒了全国人民,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

12月2日,4位烈士的遗体入殓以后,在作为灵堂的联大图书馆,凭吊的人群川流不息。

全国各地人民纷纷声援昆明学生。

国民党当局为了缓和全国人民的反对情绪,不得不解除关麟徵、李宗黄的职务。

“一二•一”运动是中国青年继“五•四”和“一二•九”运动后,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争取国家的独立、自由和人民民主而进行的一次英勇斗争。

它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声号角,打破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沉寂,推动了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对中国革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