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支架大修标准
液压支架大修管理制度

液压支架大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液压支架大修工作,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效率和质量,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液压支架的大修管理工作。
第三条大修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保证设备的安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提高使用效率、提高设备综合效应。
第四条大修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设备的检修计划的制定、检修任务的组织、实施和检验、设备的检修记录的管理、故障信息的反馈和总结等。
第五条大修管理应坚持预防维修和维修结合的原则,优先开展预防维修,避免事故发生,同时,合理安排维修,并及时消除故障。
第六条大修管理的实施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七条通过大修管理,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优化维修安排,提高设备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八条设立大修管理领导小组,由设备管理部负责牵头,相关部门、岗位负责人成员。
第九条大修管理领导小组的职责包括组织制定液压支架大修计划、安排大修任务、协调各部门资源和人员配合、监督检修质量等。
第十条设立大修管理工作小组,由设备管理部负责,具体负责大修计划的实施和各项任务的具体组织工作。
第十一条设立大修管理监督小组,由设备管理部负责,负责对检修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定和总结。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十二条制订大修计划:设备管理部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维修需求,制定液压支架的大修计划。
第十三条安排大修任务:大修管理工作小组根据大修计划,安排各项维修任务,并指定专人负责执行。
第十四条实施大修任务:各部门、岗位负责人根据任务安排,按照操作规程和维修要求执行维修任务。
第十五条检验大修成果:大修管理监督小组对维修情况进行检查、评定,确保维修质量。
第十六条完成维修记录:各部门、岗位应及时完成维修记录,包括维修方案、维修过程、维修结果等。
第十七条故障信息反馈:根据实际情况,将大修过程中发现的故障信息及时反馈给设备管理部,为下一次维修提供参考。
液压支架完好技术标准

液压支架完好技术标准
支架大修,各部件、管路等损毁、失效的要进行修理、焊接或更换,各部件安装齐全、可靠,调试正常,整体除锈喷漆。
完好标准如下:
1 架体
1.1 零部件齐全,安装正确,柱靴及柱冒的销柱、管接头的U型销、螺栓、穿销等不得缺少。
1.2 各结构件、千斤顶座无开焊或裂纹。
1.3 侧护板变形不超过10mm,推拉连杆弯曲每米不超过20mm。
2 立柱、千斤顶
2.1 活柱不得炮崩或砸伤,镀层无脱落,局部轻微锈斑面积不大于50mm2;划痕深度不大于0.5mm,长度不大于50mm,单件上不多于3处。
2.2 活柱和活塞杆无严重变形,用500mm钢尺靠严,其间隙不大于1mm。
2.3 伸缩不漏夜,内腔不窜液。
2.4立柱的伸缩中活柱动作正确,动作同步。
2.5 推拉千斤顶与推移杆、座等连接可靠。
3 阀
3.1 密封性能好,不窜液,不漏液,动作灵敏可靠。
3.2 截止阀、过滤器齐全,性能良好。
3.3 安全阀抽查试验,开启压力不小于0.9P H(额定工作压力),不大于1.1P H;关闭压力不小于0.85P H。
4 胶管
4.1 排列整齐合理,不漏液。
4.2 接头可靠,U型销卡到位,不得用铁丝代替U型销。
5 试验状态
支架试压不少于31.5MPa,各阀件、管路、千斤顶等试验正常。
液压支架检修一般规定

1、液压支架的大修周期是怎样规定的?大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煤炭工业部(86)煤生字第133号文规定:“液压支架中修周期一般为使用2~3年或采完100~200万吨煤”。
液压支架的大修应在修理中心或矿务局修理厂进行,其主要修理内容如下:对支架的构件包括顶梁、底座、掩护梁、四连杆、伸缩梁、前梁、护帮板侧护板、推移框架等进行全面分解、清洗、检查、修理或更换检查侧护板复位弹簧及各销轴立柱、千斤顶全部分解清洗、检查;对有镀层的锈蚀、划痕和碰伤超过标准的,应重新电镀;更换全部密封件,并打压试验阀类应全部分解清洗,更换损坏的零件与密封件,按规定打压试验,逐个调定安全阀的压力逐个检查高压管接头、接头座,更换全部接头密封件给大修检查合格的支架除锈、喷漆做好检修、试验记录。
2、液压支架中修周期是怎样规定的?中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煤炭工业部(86)煤生字第133号文规定:“液压支架中修周期一般为使用1年或采完1~2个工作面”。
液压支架的中修应在矿机修厂进行,其主要内容有:对支架的构件包括顶梁、底座、掩护梁、四连杆、伸缩梁、前梁、护帮板侧护板和推拉杆等进行全面检查;对有严重变形、开焊及裂纹的进行修复或更换对立柱、千斤顶应逐个打压试验;对有内外泄漏、划痕、碰伤,或缸体、活柱、活塞杆变形的立柱、千斤顶应予以解体清洗、修复或更换检查侧护板复位弹簧及各销轴,变形严重的应予以修复或更换各种阀应逐个进行打压试验,对不合格的应予以解体、清洗、修复或更换重新调试安全阀检查全部高压胶管、管接头,损伤者应予以更换作好中修的各种记录。
3、怎样预防液压支架下滑?(1)正确使用锚固和防滑装置;(2)改下行推溜为上行推溜;(3)工作面尽可能布置成伪倾斜等。
4、怎样调整下滑的液压支架?(1)对运输机掐溜头、延溜尾后,用单体液压支柱对每台支架自上而下逐台复位;(2)安装液压支架时,在原工作面下出口处少安装1--2台支架;(3)当工作面运输机下滑时,在工作面每隔一段距离5--9根千斤顶在移架前及时向上牵引运输机,这样既防止工作面溜子下滑,同时又调整了下滑的液压支架。
液压支架大修标准

液压支架大修标准
一、结构件部分:
1、拆分各部件(一级护帮、二级护帮、顶梁、掩护梁、四连杆、底座等)并将各部件彻底解体到最小单元;
2、结构件进行表面喷砂处理;
3、清洗、检测所有零部件:销轴类、结构类,分别按检测结果确定重复使用、修复使用或更换新件;
4、按相关图纸要求及标准修复零部件;
5、按组装工艺及测试标准,组装测试达使用要求;
二、电控部分:
1、检查控制器、电源箱及耦合器的防爆部位,分别按检测结果确定重复使用、修复使用或更换新件;
2、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进行硬件检查和功能测试,分别按检测结果确定重复使用、修复使用或更换新件;
3、所有电缆全部更换。
4、按相关图纸要求及标准修复零部件;
5、按组装工艺及测试标准,组装测试达使用要求;
三、立柱、千斤顶部分:
1、拆解所有千斤顶到最小单元,并对所有立柱、推移千斤顶、平衡千斤顶、护帮千斤顶、台底千斤顶、侧推千斤顶更换全部密封件。
2、珩磨所有拆解的缸筒,分别按检测结果确定各部件重复使用、修复使用或更换新件;
3、组装完成的所有油缸类零部件按标准要求进行打压测试,并填写测试记录。
4、立柱填充物、进回液和喷雾胶管护套全部更换。
四、阀类:
1、打压测试所有阀块,达不到使用标准则拆解为最小单元进行修复或更换新件;
2、更换所有过滤器滤芯、更换所有压力表;
3、按相关图纸要求及标准修复零部件;
4、按组装工艺及测试标准,组装测试达使用要求;
五、液压胶管、接头及其它标准件:
1、更换所有高压胶管、接头、U形卡;
2、更换所有联接件和紧固件;。
液压支架检修标准

G320液压支架检修标准一、一般规定1、试验介质应符合MT76-83《液压支架用乳化油》的规定,乳化液是用乳化油与中性软水按5:95重量比配制而成。
2、支架在解体前必须进行冲洗;解体应用专用工具进行。
解体后的液压元件,如阀、活塞杆、缸等应存放在木质或专用衬垫上。
3、检验用仪器、仪表的精度和量程相适应,并满足国标中测量C级精度。
采用直读式压力表时量程应为试验压力的140%~200%。
二、结构件㈠平面结构件1、顶梁、掩护梁、前梁、底座等具有较大平面的结构件,在任一尺寸上的最大变形不得超过10‰。
2、构件平面上出现的凹坑面积不得超过100㎝2、深度不得超过20mm。
3、构件平面上出现的凸起面积不得超过100㎝2、高度不得超过10mm。
4、构件平面上的凸凹点,每平方米面积内不得超过两处。
5、顶梁、底座上的柱窝如出现影响支撑强度的损伤时,修复时应整体更换柱窝。
6、主体结构件整形,更换承力较大的筋板、耳板时,要制定可靠的修复工艺,修复后作强度校验。
㈡侧护板1、侧护板侧面与上平面的垂直度不得超过3%。
顶梁活侧护板上平面不得高于顶梁上平面。
2、复位弹簧塑性变形不得大于5%。
3、活动侧护板整形后,应伸缩灵活,锁住活动侧护板后,侧护板与顶梁整体宽度应小于设计宽度上限。
4、推移框架杆(或推拉梁)的直线度不得超过5‰。
推移框架两端连接处修复后,不得降低整体强度,导向座有损伤时,应整体更换导向座。
5、底座、顶梁、掩护梁铰接销轴四连杆与销孔配合后的最大间隙应小于1.5mm,支撑高度大于4.5m的液压支架,四连杆各铰接点配合间隙不大于1.0mm,各结构件总横向间隙不大于10mm。
6、凡经焊接修复的结构件,其焊缝应符合MT/T587的规定,支架改造及整形用材质应与支架本体相符。
三、立柱和千斤顶1、立柱、千斤顶与密封圈相配合的表面有下列缺陷时允许用油石修整:a 轴向划痕深度小于0.2mm,长度小于50mm;b 径向划痕深度小于0.3mm,长度小于圆周的1/3;c 轻微擦伤面积小于50mm2;d 同一圆周上划痕不多于2条,擦伤不多于2处;e 镀层出现轻微锈斑,整件上不多于3处,每处面积不大于25㎝2。
液压支架检修标准

立柱和千斤顶
立柱、千斤顶与密封圈相配合的表面有下列缺陷时允许用油石修整 1)轴向划痕深度小于0.2mm,长度小于50mm 2)径向划痕深度小于0.3mm,长度小于圆周的1/3 3)轻微擦伤面积小于50 mm2 4)同一圆周上划痕不多于2条,擦伤不多于2处 5)镀层出现轻微锈斑,整件上不多于3处,每处面积不大于25 mm2 2.活塞杆的表面粗糙度不得大于Ra0.8um,缸体内孔的表面粗糙度不得 大于Ra0.4um 3.立柱活塞杆的直线度不得大于1‰,千斤顶活塞杆的直线度不得大于2‰ 4.各类型缸体不得弯曲变形,内孔的直线度不得大于0.5‰,缸孔直径扩 大,圆度、圆柱度均不得大于公称尺寸的2‰ 5.缸体不得有裂纹,缸体端部的螺纹、环形槽或其它连接部位必须完整。 管接头不得有变形 6.缸体非配合表面应无毛刺,划伤深度不得大于1mm,磨损,撞伤面积 不得大于2 cm2 7.其它配合尺寸应保证互换组装要求
液压支架检修技术规范
一般规定
1.试验介质应符合MT76-83《液压支架用乳化油》 的规定,乳化液是用乳化油与中性软水按5:95 重量比配制而成 2.工作温度应为10~50℃;工作液应用 0.125mm(120目)过滤器进行过滤,并设有 磁过滤装置 3.支架在解体前必须进行冲洗;解体应用专用工 具进行。解体后的液压元件,如阀、活塞杆、缸 等应存放在木质或专用衬垫上 4.阀类的检修工作应在清洁的专用工作室内进行, 拆、检后的零件应加遮盖
结构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平面结构件 1)顶梁、掩护梁、前梁、底座等具有较大平面的结构件, 在任一尺寸上的最大变形不得超过10% 2)构件平面上出现的凹坑面积不得超过100cm2 ,深度不 得超过20mm 3)构件平面上出现的凸坑面积不得超过100cm2 ,高度不 得超过10mm 4)构件平面上的凸凹点,每平方米面积内不得超过两处 2.侧护板 1)侧护板侧面与上平面的垂直度不得超过3% 2)复位弹簧塑性变形不得大于5% 3)推移框架杆(或推拉架)的直线度不得超过5‰
支架大修检修标准

液压支架大修标准根据我矿要求,结合液压支架现状,为进一步强化液压支架检修工作,确保液压支架良好的支护状态,特制定本办法。
并成立液压支架验收小组,全面领导我矿液压支架验收工作。
组长:成员:一、检修内容1、支架所有部位冲洗干净,且对所有结构件进行详细检查,凡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予以修复或更换。
能自行加工制做的,本厂加工制做。
2、更换和检修损坏的弹簧、导向杆和各类销轴,配齐各种开口销、别销。
3、对侧推千斤顶在液压支架上带压试验,出现问题解体修复,其余千斤顶、立柱全部解体检修,损坏的密封件予以更换,组装后的千斤顶打压试验。
4、高压胶管及连接件按标准全部清洗,胶管按5%打压试验。
5、各连接销孔变形磨损超限,应补焊修复。
移后溜耳座损坏的予以自制更换。
6、阀类必须全部分解清洗,更换损坏的密封件,按规定打压,逐个按图纸要求调定安全阀压力值。
7、修复喷雾装置。
二、检修质量标准1、一般规定(1)乳化液采用5:95配比,检修时必须接回液,泵站压力为30MPa。
(2)严格执行质量责任档案管理制度。
入厂清查、出厂验收填写齐全验收交接记录、检修记录、各类打压试验记录等,并存档保存,时间为至少一个采煤工作面周期。
(3)解体和检修好的液压组件如阀、活塞杆、缸体等必须存放在木质垫上或专用工具架上。
(4)阀类检修工作应在清洁的专用工作室内进行。
2、结构件(1)顶梁、掩护梁、前梁、底座、插板等大面积结构件在平面尺寸上变形以不影响使用性能为标准,焊缝正常不能开焊。
(2)构件平面出现凸凹坑面积不超过100cm2、深度和高度不超20mm,每平方米不超过两处。
(3)侧护板侧面与上平面的垂直度不超3%。
(4)复位弹簧塑性变形不得超过5%。
(5)护帮板平整、平面变形量不超2%,安装后不扭曲,收、放到位。
(6)构件上铰接孔不能撕裂开焊,磨损量不超5% (指有挡销板侧)主要耳座、立板变形量不超10mm,千斤顶、耳座孔磨损不超直径的8%,不符合标准可堆焊补孔。
液压支架维修规范:大修

QB X X矿业集团企业标准QB/XX XXX.3-XXXX液压支架维修规范第3部分:大修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XX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发布目次前言 (V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入厂验收 (1)4 翻架 (1)4.1 升支架 (1)4.2 拆卸胶管、阀、管接件 (2)4.3 拆卸立柱顶销 (2)4.4 拆卸前连杆与底座连接的铰接销轴 (3)4.5 翻架 (3)5 立柱及各类千斤顶组件的拆卸 (4)5.1 立柱的拆卸 (4)5.2 护帮千斤顶的拆卸 (4)5.3 平衡千斤顶拆的拆卸 (5)5.4 推移千斤顶的拆卸 (5)5.5 前(尾)梁千斤顶的拆卸 (6)5.6 伸缩千斤顶及插板的拆卸 (6)5.7 抬底千斤顶的拆卸 (7)5.8 后溜千斤顶的拆卸 (7)6 侧护部件的拆卸 (8)6.1 侧护板及弹簧筒的拆卸 (8)6.2 侧推千斤顶及导杆的拆卸 (8)7 结构件的解体 (9)7.1 护帮板的解体 (9)7.2 顶梁的解体 (9)7.3 前连杆的解体 (10)7.4 掩护梁的解体 (10)7.5 后连杆与底座的解体 (11)7.6 掩护梁与尾梁的解体 (11)7.7 顶梁与前梁的解体 (12)8 立柱及各类千斤顶的解体 (12)8.1 立柱的解体 (12)8.2 平衡千斤顶的解体 (13)8.3 护帮千斤顶的解体 (14)8.4 推移千斤顶的解体 (14)8.5 侧护千斤顶的解体 (14)8.6 伸缩千斤顶的解体 (15)8.7 前(尾)梁千斤顶的解体 (15)8.8 抬底千斤顶的解体(内注式) (15)8.9 后溜千斤顶的解体 (16)9 支架部件检测 (16)9.1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16)9.2 检测件的放置 (16)9.3 检测用工、量器具 (16)9.4 支架零部件检测 (17)10 支架部件修复 (19)10.1 结构件 (19)10.2 具体修复流程 (20)10.3 立柱和各类千斤顶 (43)10.4 阀类 (44)10.5 轴类 (46)11 立柱及千斤顶的组装 (46)11.1 立柱的组装 (46)11.2 平衡千斤顶的组装 (47)11.3 护帮千斤顶的组装 (48)11.4 推移千斤顶的组装 (48)11.5 侧护千斤顶的组装 (49)11.6 伸缩千斤顶的组装 (50)11.7 前(尾)梁千斤顶的组装 (50)11.8 抬底千斤顶的组装(内注式) (50)11.9 后溜千斤顶的组装 (51)12 支架组装 (51)12.1 顶梁与掩护梁的组装 (51)12.2 掩护梁与前连杆的组装 (51)12.3 掩护梁与后连杆的组装 (52)12.4 底座与后连杆的组装 (52)12.5 护帮板的组装 (53)12.6 侧护板的安装 (53)12.7 插板的组装 (54)12.8 顶梁与前梁的组装 (55)12.9 掩护梁与尾梁的组装 (55)12.10 护帮千斤顶的安装 (55)12.11 平衡千斤顶的安装 (56)12.12 抬底千斤顶的安装 (56)12.13 后溜千斤顶的安装 (57)12.14 立柱的安装 (57)12.15 推移组件的安装 (58)12.16 翻架 (58)12.17 安装胶管、立柱填充物及支架喷漆 (59)13 支架涂漆技术规范 (60)13.1 一般要求 (60)13.2 对涂料品种、质量及调制的要求 (60)13.3 涂漆前对表面处理的要求 (60)13.4 对涂漆施工的要求 (60)13.5 底漆要求 (61)13.6 面漆要求 (61)14 防冻液加注规范 (61)14.1 现场检查 (61)14.2 供液前的准备 (61)14.3 加注防冻液步骤 (61)14.4 日常检查 (61)15 出厂检验 (62)15.1 外观检验要求 (62)15.2 动作试验要求 (62)15.3 密封试验要求 (62)15.4 性能试验要求 (62)15.5 支架运输 (63)15.6 支架贮存 (63)前言QB/XXXXX《液压支架维修规范》分为以下4个部分:——第1部分:XXXX——第2部分:XX——第3部分:大修——第4部分:XXX本部分为标准的第3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支架(ZY5000/21/48)大修标准
一般技术要求
⑴大修单位必须有检修许可证、质量保证体系,资质要齐全。
⑵大修单位必须具备必要的检修场地、检修设施、试验手段和检测手段。
⑶对标准件、外购件验证煤安标志、合格证书及使用说明书;验证铭牌,铭牌应注明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制造厂名。
⑷外购件、外协件的外观质量、几何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⑸阀的压力、流量参数及连接型式、尺寸应符合MT 419-1995标准的要求。
⑹立柱及其重要零、部件应符合MT 313—92标准的要求。
⑺千斤顶及其重要零部件应符合MT 97—92标准的要求。
⑻胶管应符合MT 98—84标准的要求。
⑼千斤顶或立柱进厂按每批量的3%但不少于3根抽样,检验密封性能。
⑽各类阀进厂按每批量的2%,但不得少于5件抽样检验各种阀的性能。
⑾胶管进厂按每批量的5%但不少于5件抽样,检验密封性能。
一、整架解体
⑴按技术要求解体;液压件必须和结构件完全分离,立柱、千斤顶、阀不得带有胶管和弯头,各构件上不得有无用的铁丝及非支架部件。
⑵对各类销轴、螺栓应用工具拆卸,未经批准不得使用气割。
⑶对各类液压部件禁止采用不规范的工艺强行拆卸和摔碰;立柱、千斤顶宜在缩回状态下拆卸,拆卸后应全部缩回,分类装筐。
⑷解体后的支架构件、连接件、液压元部件应分类放入集装箱架,或排放整齐。
二、部件表面清理
⑴顶梁、底座、前梁、尾梁、推移框架等结构件冲洗后外表应无煤矸,除锈后应无浮锈、浮漆。
⑵立柱、千斤顶、阀、胶管等液压部件的外表冲洗除锈后,应无煤矸、浮锈、浮漆、油垢。
三、部件检修要求
1、结构件
①顶梁、掩护梁、前梁、底座等具有较大平面的结构件,在任一尺寸上的最大变形不得超过10‰。
②构件平面上出现的凹坑面积不得超过100cm2,深度不得超过20mm。
③构件平面上出现的凸起面积不得超过100cm2,高度不得
超过10mm。
④构件平面上凹凸点,每平方米面积内不得超过两处。
⑤侧护板侧面与上平面的垂直度不得超过3%。
⑥复位弹簧塑性变形不得超过5%。
⑦主要构件铰接销孔的最大配合间隙应小于3mm。
⑧销轴、连杆的直线度不得大于1%。
⑨推移框架杆(或推拉架)直线度不得超过5‰。
⑩对于整形、补焊的结构件涂防锈漆前必须清除毛刺、氧化皮、粘砂、油污等脏物,外漏焊缝平整,无裂纹及大的焊瘤。
2、立柱和千斤顶
①装配前应彻底清除各零件所有表面的毛刺、切屑、锈层、污垢,缸体、活柱的配合表面不得有裂纹、撞伤、变形等现象。
②立柱、千斤顶与密封圈相配合的表面有下列缺陷时允许用油石修整:
a)轴向划痕深度小于0.2mm,长度小于50mm。
b)径向划痕深度小于0.3mm,长度小于圆周的1/3。
c)轻微擦伤面积小于50mm2。
d)同一圆周上划痕不多于2条,擦伤不多于2处。
e)镀层出现轻微锈斑,整件上不多于3处,每处面积不超过25mm2。
③活塞杆的表面粗糙度不得大于0.8,缸体内孔的表面粗糙度不得大于0.4。
④立柱活塞杆的直线度不得大于1‰,千斤顶活塞杆的直线度不得大于2‰。
⑤各类型缸体不得弯曲变形,内孔的直线度不得大于
0.5‰;缸孔直径扩大,圆度、圆柱度均不得大于公称尺寸的2‰。
⑥缸体不得有裂纹,缸体端部的螺纹、环形槽或其他部位必须完整,管接头不得有变形。
⑦其它配合尺寸应能保证互换组装要求。
⑧缸体非配合表面应无毛刺,划痕深度不得大于1mm,磨损、撞伤面积不得大于2cm2。
⑨解体后能直接复用的活塞杆及中缸应排放在木质或软质衬垫上,严禁磕碰。
⑩组装时在各密封配合表面应涂润滑脂,确保在组装过程中不划伤密封表面。
⑪使用新挡圈、导向环、卡箍等塑料件时,应用工具切口,并达到工艺要求,严禁采用不规范的工艺切口。
⑫装配时,各连接螺纹,应涂螺纹防锈脂。
⑬拆装工具应使用专用工艺工装,禁止采用不规范的工艺强行拆装。
⑭装配时,应仔细检查密封件有无老化、咬边压痕等缺陷,
并严格注意密封圈在沟槽内有无挤出、撕裂等现象,如有上述现象,应更换。
⑮对需要电镀的活塞杆镀完后,镀层不应有起皮、脱落或起泡现象,镀层结晶应细致、均匀、不允许有下列缺陷:
a) 表面粗糙、粒子、烧焦、裂纹、起泡、脱落。
b) 树状结晶。
c) 局部无镀层或暴露中间层。
d) 密集的麻点。
⑯立柱、千斤顶组装试验合格后,应将其缩至最短位置。
⑰装配后,缸体外表面(活塞杆外表面除外),应按图样要求喷(涂)防锈漆和面漆,漆层应均匀,结合牢固,不得有起皮脱落现象。
3、阀类
⑴在洁净的环境下,先清洗阀的外部,然后将阀解体清洗各个零件,必须彻底清洗,所有孔道、退刀槽及螺纹孔底部均不得存有积垢、铁屑及其他杂物。
⑵阀上所有橡塑密封件,一般应更换新品,个别重复使用的塑料件应符合《液压支架用阀》MT 419-1995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⑶各零部件有轻微损伤的内螺纹可修复使用,新更换的零部件应除去毛刺。
⑷阀上所用各类弹簧,不得有锈斑或断裂,塑性变形不得
大于5%。
⑸阀体各孔道表面,阀芯表面以及其他镀覆表面,镀层不得脱落和出现锈斑。
⑹阀体及零部件不得有裂纹,撞伤或变形等缺陷。
⑺阀装配后,无论有压与无压,操纵应灵活,操纵力应符合该阀技术文件的规定。
⑻阀的定位要准确、可靠、稳定,定位指针要清晰。
⑼各类阀应无残余乳化液,所有通孔应加堵封严,外表面涂防锈漆。
4、高压胶管与管接头
①新的或重复使用的胶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接头无严重锈蚀、变形、毛刺,能顺利插入配合件,在无压工况下应可以自由旋转。
b)检修时必须重新更换“O”形圈和挡圈。
c)胶管外层橡胶在每米长度上其破损不多于两处,破损面积每处不大于1cm2,破损处距管接头在200mm以上,且金属网未被破坏。
d)胶管无折痕、压痕或明显的永久变形。
②胶管内部必须严格清洗,不得存有积垢。
③严重损坏的胶管,可切去损坏部分,重新扣压接头。
四、装配及外观质量
⑴总装前对所有组装零部件的规格和外观质量进行检查,
确认合格后才能进行组装。
⑵支架的零部件和管路系统应按各架型图样规定的位置安装,连接可靠,排列整齐、美观。
⑶支架外表面应涂漆,漆层应均匀,无漏涂、起泡、脱皮、裂纹等缺陷。
⑷所有快速接头在组装时应涂上润滑脂。
⑸所有弹簧筒、导向杆、四连杆铰接销在组装时应涂上润滑脂。
⑹活动侧护板的组装方向和邻架操作管路的组装方向应按施工要求执行。
五、涂饰
⑴各种构件的金属外露表面均应涂以防锈漆和面漆,推移框架和连接头涂沥青漆,底座底面、顶梁顶面、电镀表面、胶管表面不涂漆。
⑵涂漆前应清除浮煤、浮锈、氧化皮等脏物。
⑶漆层应均匀,并完全覆盖构件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