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塑造人的过程,它将影响一个人的一声,也可以让人受益一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有多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行为习惯日常活动正面影响家园合作

目录

一、在活动前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二、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潜移默化正面影响幼儿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四、在日常活动中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五、家园配合,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为此,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我认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活动前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我们经常在和家长的沟通中说宝贝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不遵守规则,习惯不好等等问题。细想下来,我们的活动规则是什么?我们是否有在每一个活动之前告诉幼儿他们应该怎样去参与?哪些行为才是正确的。我班幼儿是8月刚入园的宝贝,来到幼儿园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对幼儿园的生活也基本适应。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幼儿没有规则意识,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不能按照

老师预想的去参与,不能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在一次和阳阳的谈话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否有给到幼儿明确具体的规则,他们是否清楚了他们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他们那些表现才是老师眼中好的行为习惯。在玩儿积木的时候阳阳把堆好的积木种种的推到在地板上,所有幼儿、老师都吓了一大跳。在活动结束后,我准备和阳阳有一次深入的谈话,可是在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让我意识到我应该去反思我活动的安排设计。我问阳阳为什么要那么大声的把积木宝宝摔在地上?阳阳说:“我想重新做一个房子”,原来在阳阳的意识里想要重新做一个房子,先得把做好房子用推的方式把积木推到在地上的拆开。阳阳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他犯错的背后是我在玩积木之间并没有告诉他要轻轻的取拿积木,不能影响到其他朋友。3-6岁的幼儿由于经验不足,没有能力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他人,伤害到自己。所以在每一个活动之前需要老师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知道自己的那些行为是老师和其他朋友喜欢的,那些行为是会影响到别人,那些行为是会伤害到自己的。

二、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潜移默化正面影响幼儿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的言行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的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老师就是这样做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别做,一

旦违反,要在孩子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主题活动时间到了,在组织幼儿收拾积木时,“发现果果把积木往玩具筐里一推,我看见了,就当场提醒了他,为什么不把积木排整齐”,果果却说“老师就是这样收玩具的”。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确实有这样的情况。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呀?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真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可能被某个宝贝在认真的倾听,并悄悄的学下来。在一次创意游戏时间,我陪着孩子们在娃娃家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多多说:“Tina宝贝,把小手伸出来。嗯,手指甲很干净哦!看看小嘴巴,要多喝水哦!”听到多多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认真的表情,我心里一惊,这不是早上晨检医生阿姨和老师的语言吗?原来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幼儿园里每一个人的每一句言语、每一个动作,我们更是应该随时坚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到幼儿正面积极的影响!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一个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前者肯定有一个好家长做先锋,后者肯定是老师做后盾。这就要求:家庭成员要对孩子要求一致,教师之间要求要一致,家庭与班级教师要求也应一致,各方密切配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一环。有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而爷爷奶奶则放纵,好习惯难以养成。许多

家长反映,幼儿最听老师的话,老师怎么说幼儿就怎么做,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因此,家长碰到什么问题是否及时反映给老师,配合老师进行个别教育,往往效果良好。如有些幼儿在家中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帮忙做,对长辈不讲礼貌,但在幼儿园认真、独立,对老师有礼貌,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能很好地吃饭、穿衣,而在家却做不到。这就对家长提出了要求,主要在于能及时把幼儿在家的不良表现反映给老师,老师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从而转变幼儿种种不良习惯。另一方面,配合老师对幼儿的要求也应一致。有时候班上的两位老师上课后一个地面整洁干净,而另一个纸屑满地。同是一个班的幼儿,为何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其原因也很简单,两位老师对幼儿要求不同,一个老师严格要求,另一个老师则放弃原则。这样也不能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只有家庭、幼儿园、教师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日常活动中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幼儿的日常活动是指来园、离园、进餐、睡眠、穿衣、洗理、劳动、散步、自由活动等。因为幼儿身心发育还不成熟,缺乏自制力,容易忘掉行为规则,凭一时冲动行事。所以,教师应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分析和研究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及时肯定或鼓励幼儿的正确行为,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创造有利的教育时机,加强幼儿的行为练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坚持运用各种形式,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恰当地运用表扬、批评和艺术作品效能,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表扬要恰如其分,并值得幼儿珍惜;批评幼儿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