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资料

21
22.
23.
24.“三北”防护林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25
26、
27.
28.
影响。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季风影响越来越弱,降水
29.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另一方面对东部(1)缓解能源短缺问题(2)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
37.1980
38、
39.(紧邻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地区);海陆交通运输便利;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便于吸
,
“店”“厂”的角色,。
黄土梁、黄土峁。
(污染最严重)
4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有()地表光秃裸露(2)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3)黄土土质疏松等;人为因素有:(1)破坏植被(2)开垦荒地(3)乱砍滥伐。
43.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在夏季。
长江沿江地带地势比较低平,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44.
47、
48等问题。
49、三北防护林地跨
护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一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位置优越【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2、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由于高纬地区气温低,低纬地区气温高,所以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从而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并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国土辽阔【辽阔的陆地领土】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国家有14个。
3、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5000多千米;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ºn)。
最南瑞——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º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ºe)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ºe)【广袤的海洋国土】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
【主要岛屿】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以上,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
【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口诀)东有朝鲜北蒙俄、西北吉塔哈萨克;西面巴基斯坦阿富汗、南有缅甸越南和老挝;西南不丹泥泊尔、印度西藏一山隔;隔海相望共六个、印马文菲日韩国;【中国之最】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我中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三、34个省级行政区【三级行政区划】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部分中国的主要产业一、我国的农业(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1、农业取得的成就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⑴、北方—小麦春小麦: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冬小麦: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⑴、特点:①、经济价值高。
②、技术要求高。
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
广西是最大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新疆的北部。
⑥、茶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
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经济作物的种类: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
4、新型农业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
主要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③、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牦牛④、宁夏牧区——滩羊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农产品的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
二、中国的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过去我国的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重工业在辽宁中南部地区;轻纺工业则集中分布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少数沿海城市。
4、能源工业的布局⑴、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
新目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总复习全套资料

新目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总复习
全套资料
一、地理概念与方法
1. 地理概念的定义和解释
2. 地理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3.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主要构造和特征
2.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3. 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运动方式
4. 地图投影和地图符号的使用
三、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 中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
2. 中国的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
3. 农业与工业的地域分布
4. 交通网络的发展及其影响
四、人口与城市
1. 人口与人口问题
2. 世界人口与我国人口的特点
3.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4. 我国的城市体系及其影响
五、资源与经济
1. 资源及其分类
2. 我国的主要资源及其利用
3. 经济地理特征及其分区
4. 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其问题
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3. 我国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4. 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以上是新目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总复全套资料的内容概要。
详情请参考教材。
祝你研究顺利!
(注意:虽然努力核实了信息的准确性,但不能保证内容的完全正确,请自行参考教材进行复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以下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的知识点概述:第一单元:亚洲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水系等3. 亚洲的人文地理特点:人口、宗教、文化等第二单元:中国的地理环境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水系等3.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4. 中国的主要地理区域: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中部地区等第三单元:中国的交通运输与通信1. 中国的交通运输:公路、铁路、航空、水上运输等2. 中国的通信:电话、邮政、互联网等第四单元:中国的资源与工业1. 中国的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2. 中国的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制造业等第五单元:东亚地区的国家与地区1. 东亚地区的国家地理特点: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台湾等2. 东亚地区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第六单元: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与地区1. 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地理特点: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 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第七单元:南亚地区的国家与地区1. 南亚地区的国家地理特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2. 南亚地区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第八单元:西亚与北非地区的国家与地区1. 西亚与北非地区的国家地理特点:土耳其、伊朗、阿拉伯国家、埃及等2. 西亚与北非地区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第九单元:南非地区的国家与地区1. 南非地区的国家地理特点:南非、刚果、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2. 南非地区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第十单元:地理技能1. 图表阅读和分析能力2. 地图的绘制和利用能力3. 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4. 空间思维和地理思维能力以上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的知识点概述,具体内容需要查阅教材以获取详细信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理基本知识点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是一个近于椭球形的球体,其赤道略大于极半径。
-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结构组成,其中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固态岩石层。
二、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约为24小时。
-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约为365.25天。
2.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 地球的地轴倾斜约23.5度,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 地球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三、陆地和海洋1.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陆地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9,海洋占71。
- 陆地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南半球较少。
2. 大洲和海洋的分布- 大洲主要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 海洋主要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四、自然地理环境1. 气候和气候区划- 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态,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
- 气候区划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将地球划分为不同气候带。
2. 地形和地貌- 地形是指地表的起伏变化,包括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地貌特征。
- 我国的主要地形包括秦岭-淮河线、长江-黄河线。
五、人文地理环境1. 人口和人口分布-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的居民总数,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态。
- 我国的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2. 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 主要城市是指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城市,交通要道是连接各个城市的重要交通线路。
六、资源与环境1. 能源和能源资源- 能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资源是指能够被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
- 我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资料完整版

LOGO - [八六班LTGZZZX].[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九章青藏地区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共约17条)(1)图中A是北方地区,B是南方地区,A、B两区以秦岭、淮河为界。
它与一月(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A、B两区的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A和D两区的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C和其他三个地区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2)图中C是青藏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在C、D两区的交界线处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A、B大致处在第三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D处在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我国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期末复习各单元知识点总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期末复习各单元知识点总复习本文档旨在总结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各单元的知识点,以供期末复之用。
以下为各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单元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2. 地球的伴星——月球3. 地图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4. 经纬度与时区的概念与应用单元二: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的组成与行星运动规律2. 月亮的形成与特点3.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及其影响4. 日食与月食的原理与产生条件单元三:水资源与利用1. 水的重要性及分布2. 水资源的分类与分布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策略4. 水污染及其影响与防治方法单元四:城市与乡村1.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特征与区别2. 城市化进程与问题3. 城市规划的原则与方法4. 乡村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单元五:工业与能源资源1. 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发展2. 工业区位选择与布局3. 能源资源的分类与分布4. 能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单元六: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问题2. 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3. 城市化与城市问题4. 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单元七:区域经济发展1. 区域经济的概念与特点2. 关键性产业与主导产业3. 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4. 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战略单元八: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 资源的分类与特点2.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4.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上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总复习,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准备。
祝大家期末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下册基本知识练习题第五章区域划分1、划分区域通常有以下三种:、、。
邮政编码10009,10表示________,00表示________________,09表示____________。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大分区简况:3我国四大分区划分的依据和主导因素是:1)、依据是。
2)、主导因素分别是:A、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是;C、青藏地区与其他分区是或。
4国被称为“日光城”的地方是________。
“聚宝盆”是指______________。
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
.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是__________ 。
.我国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黑土地”与“_________”,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_________”,四川盆地属于“_________”。
5地理分区中的________地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地区。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__。
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________。
我国现有的林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地区。
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__________。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头地区中的“三江”指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1、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中心。
北京建城的历史已有_______年,最早称为_______。
历史上先后曾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的旧城格局形成于_______、_______两代。
成______形。
在这之前,旧城城区曾几度变迁,引起变迁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
2. 北京的地势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面环山,东南方向是_________平原。
北京属于典型的______________气候,其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评价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
3、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两代。
2)、北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有:、、、、、等。
4、北京的建设前景主要表现为:1);2)。
5、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政治关系是:;经济关系是:、。
香港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_________东侧,与________省________市相邻,澳门则位于________西侧,与该省________市相邻。
.香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澳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6.香港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中心之一和__________港。
台湾的地形以_______为主,其中最高峰是________。
香港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7、港澳地区为解决土地不足的途径:一是即;二是即。
8、台湾最大城市,港口城市、;台湾“硅谷”所在地;台湾最大湖泊;最大河流;最高山峰。
台湾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9.台湾省位于我国________,隔________与我国________省相望,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小岛组成。
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___________”的美誉,________是最著名的树种。
10.台湾被称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除了这个美称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型经济。
台湾高科技产业的代表在________。
台湾工业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12.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比较港澳台之不同:14、新疆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区有;八个,也是最大的省区;民族主要有。
新疆位于我国______________,是我国_______最大的省区。
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该省的省会城市是________,位于__________盆地15、新疆降水稀少原因有,其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区,而新疆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方在的。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_盆地。
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______________。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___________。
16.的地形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概括,其中新疆的地形特点是_____山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___________盆地,南部为_____________盆地。
17.新疆的农业特色是________,盛产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特色农产品。
新疆_____资源丰富,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____所以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新疆有一种古老的水利设施是_________,它分布于__________,避免了因______而造成的__________。
主要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西气东输工程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级行政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的省会城市有____、_____、_____。
19、新疆特色经济:1)、特色的绿洲农业:A、适宜农业发展的条件;B、农业集中在绿洲的原因;C、农产品有;D、传统灌溉工程原因是。
2)、丰富的旅游资源如:。
3)、充裕的能源如:将能源优势转换为优势。
西气东输工程解决了的问题,起点、终点;其产生的意义对西部而言:A BC、 D;对东部而言A、B、。
20.我国目前的四大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在建设过程中最不利的自然因素是________。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1.珠江三角洲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原因有三:1)、位置优势;2)、政策优势;3)人文优势。
2.珠江三角洲的产业主要有,产品外销到等地区,属于的经济。
3.我国沿海四个工业基地的对比:4.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省就占了三个,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的经济特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位于福建的经济特区是________。
5.珠江三角洲的________(城市)是我国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
香港位于________(经济特区)以南,澳门位于________(经济特区)以南。
6.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产生于______世纪______年代,其产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地理位置优越(紧邻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________交通运输便利;很多地方是著名的“________”,便于吸引大量________、先进________和________经验及最新的工商________信息7.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其中________地区扮演“店”的角色,________地区扮演“厂”的角色,________在前,________在后,彼此紧密合作,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前店后厂”。
8.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的标志是________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主要原因是________经济繁荣,________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进步,也可以带来一系列_______问题和_______。
9.珠江三角洲独特的土地利用景观是。
10.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优势:1)、位置优势为此还可发展边境贸易;2)、丰富的旅游资源:A、丰富的植物资源如、、、等为此被誉为“”、“”;B、丰富的动物资源如、、、等为此被誉为“”;C、以傣族为主体的民族风情如:、、、等。
11.西双版纳建立了一批风景名区如、、等和精品线路,使成为支柱产业。
但近年旅游业呈现下滑趋势原因有A、B、C、D、等。
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有_________ 和云南的__________。
.西双版纳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九章1、黄土高原位置是太行山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大部,南部,东南部。
被称为“”的高原,自黄土高原到西北内陆地区地表物质变化是。
2、黄土高原地表呈现三种地貌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 等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除黄土高原以外还有、等。
原因是这些地方地形多为且降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_________________,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______增多、扩大、加深。
从而导致__________减少;还向________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__________和_______造成巨大困难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主要是、、等5、黄土高原的村庄和耕地有些分布在易产生危险。
.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降水集中在________季节。
长江沿江地带地势_________,以_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降水集中在________季节。
6、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主要有:A、;B、;C、 D、等7.长江沿江地带以_______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_______,以及_______,构成了英文字母“______”的格局。
8、长江沿江地带资源丰富如但上游以为主,下游以为主9. 长江沿江地带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江西________的钨矿,湖南_________的锑矿,________的铅锌矿,江西_________的铜矿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产地。
10.我国的基本国情如:1)、;2)、;3)、;4)、11.21世纪是一个的世界,我国要;人类当前面临着的问题,为此各国之间应相互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