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炼字题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炼字题答题步骤

诗歌鉴赏炼字题答题步骤诗歌,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呀!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而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呢,就像是酒中的那股独特香气,得细细琢磨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妙。
那咱就来唠唠这炼字题的答题步骤吧!首先呢,你得把整首诗通读一遍,就像跟一个老朋友聊天似的,先了解个大概。
别小看这一步,这可是基础呢!你得搞清楚诗里说了啥,有啥意境,有啥情感。
然后呢,找到那个关键的字。
哎呀,这就好比在一堆珍珠里找出最闪亮的那颗。
这个字可能会让整首诗一下子就活起来了,让你眼前一亮。
找到了这个字,接下来就得好好分析分析啦。
想想看,这个字为啥要用在这里呀?它有啥特别的地方?是不是让诗的意境更深远了,情感更浓郁了?就好比给一幅画添上了最精彩的一笔。
比如说,有个诗人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绿”字用得多妙啊!一下子就让你感觉到春天那生机勃勃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江南岸都被染绿了。
分析完了,就得组织语言答题啦。
这可不能马虎,得有条有理的。
你可以先说说这个字的意思,然后讲讲它在诗中的作用,对表达意境和情感有啥帮助。
就像给人讲故事一样,得讲得精彩,让人听了信服。
举个例子吧,“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敲”字多有意思啊!你就可以说,“敲”字在这里表示轻轻地叩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僧人在寂静的夜晚敲门的情景,让整个画面更加富有动态感,也体现出了诗人对这种静谧氛围的细腻感受。
咱可不能死记硬背那些答题套路,得真的理解了诗歌,才能答得好呀。
就像学骑自行车,光知道理论可不行,得亲自骑上去试试才行。
而且啊,多去读一些好诗,多去感受感受,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做这些炼字题就没那么难啦。
诗歌的世界多广阔啊,里面有那么多的美好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你想想,古代的那些大诗人,他们写这些诗的时候,得花多少心思呀!咱要是不好好鉴赏,不就辜负了他们的一番心意嘛。
所以呀,同学们,别把诗歌鉴赏当成负担,当成任务,要当成一种享受呀!就像品尝美味一样,细细品味,才能尝出其中的滋味。
古典诗歌赏析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古典诗歌赏析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引言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的字词韵律和意蕴深远。
为了更好地欣赏古典诗歌,掌握一些炼字方法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并提供相关练,帮助读者提升古诗词的赏析能力。
炼字方法技巧1.字词解析在赏析古典诗歌时,我们应该对一些常见的字词进行解析,了解它们的本义和引申义。
例如,“山”不仅仅表示自然景观,还可以代表壮美、高贵等意境。
通过深入了解字词的多层含义,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诗歌的内涵。
2.句子结构分析古典诗歌通常采用句子结构简洁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表达方式。
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例如平仄、对仗等,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意图。
同时,注意句子中的修饰词、动词等具体词语的使用,对于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也非常有帮助。
3.上下文推测在阅读古典诗歌时,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生僻或难以理解的字词。
此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推测来猜测它们的意义。
仔细阅读前后文,并结合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主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歌中的意思。
4.背景知识了解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于赏析古典诗歌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典故、象征和隐喻,进一步领略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了解唐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学氛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___和___的诗歌作品。
练1.下面这句诗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和意境的?请简要解释。
2.请根据上下文推测,下面这句诗中的“丹青不知老将至”中的“丹青”指的是什么?3.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句子结构并解释其中隐含的意义:(选一首适当的古典诗歌)【古诗词内容示例】总结通过掌握炼字方法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赏析古典诗歌,领略其中的美感和意蕴。
字词解析、句子结构分析、上下文推测和背景知识了解都是提高古诗词赏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享受到更深层次的古典诗歌之美。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炼字型?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
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
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答题示例2: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
(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
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
(步骤三)答题示例3: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分)[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炼字及诗句理解)

最精警处,说说你的看法。
1、翻译(意译):
自古以来,有多少女子因自己的美貌而受累,
又有几个享受高官厚禄的人能为国家出谋划策。
2、技巧、手法: 将肉食者与玉颜对比, 3、情感: 表达了对于柔食者的不满和讽刺,同时
也表达了对“玉颜”的深切同情。
拓展: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赏析:因为这样会勾起李煜对往事的痛苦回忆, 从而表达了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诗眼或炼字】
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 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 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 全诗的字或词语。
炼字就是一句诗中最生动、传神 的字或词语。
诗眼或炼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答题思路:
1、意译(a指出本义;b融进自己的理解和想像, 对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进行意译,即写出句中义。
2、技巧、手法。
“未”,“没有”之义,表达放眼万里,未灭入侵者的遗恨;
“先”,“已经”之义,表达功业未成但两鬓已白的感慨;
“空”,“徒然”之义,写出了徒有流泪、于事无补的内心痛苦、 无奈和伤感,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这三个词概括有力,含义丰厚,流露有心杀敌、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的沉痛心情。
【诗句理解】 江阴浮远堂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 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04浙)
答案:“空”是徒劳之义,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
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
题更加鲜明。
答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本义)
题 (2)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句中义)
步 (3)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
骤 达了怎样的感情。(诗中义)
诗歌炼字题的答题技巧

诗歌炼字题的答题技巧
诗歌炼字题的答题技巧是国学考试中常见的考察形式。
炼字题要求考生理解、分析、总结诗歌中隐含的意义,从而拓展出新的词语或词组。
它能够考查考生文字功底,以及对汉语表达方式的深刻理解,是评价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针对诗歌炼字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答题技巧:
一、全面了解诗歌内容:
在回答炼字题之前,首先要全面地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大意,理解作者的情感及思想,这是炼字题的基础。
二、注意诗歌的修辞手法:
炼字题往往是从诗歌的修辞手法上来进行考查,因此在答题时,要特别注意诗歌中用到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便找出与诗歌中内容相关的词语或词组。
三、注意诗歌的结构:
在炼字题中,诗歌的结构也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因素,如诗歌的韵脚、行数、韵律等,都可能会成为我们推导出答案的线索。
四、注意诗歌的语言特点:
诗歌有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在答题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诗歌中用到的字句、特殊的句式等,以便确定答案。
五、结合实际:
诗歌不仅是文字上的艺术,更是一种思想观点的表达。
在炼字题中,我们要结合实际,从社会背景出发,理解诗歌的深层次内涵,从而找出答案。
六、合理组合:
有时候,诗歌的炼字题的答案可能是多个字词的组合,这时候我们要有一定的创造性,从多个单词中合理地组合出答案。
以上就是诗歌炼字题的答题技巧,诗歌炼字题是一种考查考生文字功底、对汉语表达方式的深刻理解的形式,因此,我们在回答诗歌炼字题时,要把握好以上技巧,从历史文化角度出发,加深对汉语文字的理解,从而拓展出新的词语或词组,从而答出正确的答案。
高考古诗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古诗题型及答题技巧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主旨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四、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完整版)诗歌炼字题答题技巧

诗词鉴赏——炼字专题1、题型分析设置问题形式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二、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3、格式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4、综合1、动词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12、副词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一首怨妇诗,全诗行动曲折地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其中“忽”字是描写主人公心理变化过程的一个关键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形容词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
有人认为整首词中最突出的是第二句中的“凉”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4、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齐己,唐朝和尚,善诗。
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
郑谷将“数”改为“一”,好不好?原因是什么?2小说考点之-情节考点一、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1、步骤:明确小说思路分析小说的结构类型掌握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及作用2、分析情节作用的答题方向,作用点+体现点遗璞贾平凹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

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一、从词性切入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例、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分析】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
”【答案】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二、从描写对象切入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例、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分析】“穿”“数”描写所涉及的对象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三、从表现手法切入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最好从表现手法切入,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2:长干曲四首(其一)(唐)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4分)
答案: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 有如民歌。(步骤一)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 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步骤二) 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步骤三)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 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步骤一)看,在诗 中指回望。(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 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 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 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 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 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三、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
【语言风格分类1】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 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 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 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 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 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 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 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 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翻译:雨连接了云头与大地,天地间一片
白茫茫的,天地更其辽远了。孤独客居异 乡的人啊,一夜未眠,听雨在窗下芭蕉上 兀自滴答作响。
答案:末两句通过听觉来写雨(或侧面描 写)。(2分)之所以知道“窗外芭蕉”, 是因为一夜雨声不绝于耳而致孤客“一夜 不”, (2分)这种声音加剧了孤客内心 寂寥、凄清之感。(2分)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步骤一)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 口语化。(步骤二)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 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 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 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 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 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还。”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 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 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 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请简析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朱颜老”“白发添”“浑过 了”表达了岁月无情、人生已老的感慨。
(2)通过“地迥无尘”“一片闲云”表 达了作者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态 度。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 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 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此诗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 岳飞兵权。 1.首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5分)
【语言风格分类3】寻宗问祖,从诗人入手 1、常见作家语言风格:屈原雄浑悲壮、陶渊 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 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 王维恬淡优美、温庭筠绮丽秾艳、高适悲壮苍凉、 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豪放旷达、 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慷慨悲壮、李商隐朦胧 隐晦、幽深迷离、陆游壮怀激烈、爱国情浓 。 2、追本溯源,从题材入手:宫廷诗爱情诗多缠 绵悱恻、婉转细腻;田园诗多质朴自然、恬淡宁 谧;山水诗常清新优美、淡远冲和;边塞诗雄浑 壮阔、悲凉慷慨;感时诗、讽喻诗沉郁悲愤、凝 重悲慨;咏史怀古诗深沉凝练、幽深绵长;送别 诗可以伤感、可以旷达,却多是意蕴深远。
(三)答题步骤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 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 中描述景象。(解释诗句意) 3、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 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 效果。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答案:首句以动衬静描写了一幅静谧的深 秋夜景图。(2分)首句起兴,渲染一种凄 凉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歌首句写景有什么作用?
答案:“橘柚香”首先点明时秋天,(1分) 写空气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优雅,气氛 温馨。(1分)暗挑依依惜别之情。(1分)
初见嵩山 张耒
【语言风格分类2】 不问出身,从诗歌说起 1、豪迈奔放: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 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 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 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 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 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 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 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练习: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2016
潍坊二模) 清平乐 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 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 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1、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 分析。
答案: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2分) 词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必 留人”等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 (2分)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炼字、炼句、语言风格
一、炼字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 字,并作具体分析。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 体分析。 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 么?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 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 连,累遭贬谪。 问:“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步骤一: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 步骤二: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 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 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 态相结合的画面。 步骤三:作者造语新奇,给人一种新鲜感,更生动地 表达出诗人初见嵩山的喜悦心情。
(一)设问方式:
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为什么? 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 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 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 试作分析。
(二)分析思路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 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 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 意境、情感来分析。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 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 数量词、虚词。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 副词上。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 生动、形象、传神等。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 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 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 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 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二、炼句
注意:诗句结构上的作用
诗句在诗中的位置不同, 其作用也不同
首句:开篇点题、照应题目、奠定感情
基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中间句:转折文意、承上启下 尾句:卒章显志、另辟新境、含蓄隽永、 以景结情。
雨(杜牧) 连云接塞添迢递,洒幕侵灯送寂寥。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2)诗歌是如何写“雨”的?请以末 两句为例简要分析。(6分)
6、含蓄隽永: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 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 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 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 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 时无?” 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 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 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 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 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 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 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