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
2019年绍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9年绍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单选题(共4小题)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比较金属活动性B.水的电解C.过滤泥浆水D.食物霉变2.为了研究和识别物质,需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
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A B.B C.C D.D3.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B.一个丙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4.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3小题)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不同。
A.相对原子质量B.质子数C.中子数(2)第3号元素属于(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第12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6.如图是同学们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部分装置图,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白磷被引燃。
(1)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生石灰和水反应是一个(选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2)实验中涉及到的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反应基本类型中的反应。
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
(选填字母)(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
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
(3)丙同学在选用B装置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试卷3份合集】绍兴市2019年中考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柠檬pH=1.5 B.苹果pH=4.1C.菠萝pH=5.1 D.柿子pH=8.5【答案】A【解析】A、柠檬pH=1.5,小于7,呈酸性;B、苹果pH=4.1,小于7,呈酸性;C、菠萝pH=5.1,小于7,呈酸性;D、柿子pH=8.5,大于7,呈碱性;呈酸性的物质中,杨梅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点睛: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Y>XB.核外电子数:Y>XC.Y和Z一定处于同一周期D.X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答案】D【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叫做同一周期,同一纵列叫做同一族。
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
在同一族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序为:Z>Y>X。
A正确;B、通过分析可知,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序为:Z>Y>X。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三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排序为:Z>Y>X。
B正确;C、通过图像分析可知,Y和Z两种元素在同一行,属于同一周期。
C正确;D、X和Z虽然是同一族的元素,但是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若X是He元素,则Z 是Ne元素。
H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N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若X是Ne元素,则Z是Ar元素,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D错误。
3.雾霾天气与空气中PM2.5超标有关。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下列措施不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A.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B.鼓励农村燃煤取暖C.鼓励用水力、风力发电D.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答案】B【解析】A、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污染,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用煤做燃料取暖,可增加有害气体的排放,造成空气污染,选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水力、风力属于清洁能源,可减少空气污染,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可替代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污染,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易错汇总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溶液的组成,
②中有固体剩余, 说明该溶液不能再溶解该
物质, 属于饱和溶液, 故 A 选项不符合题意; ③中溶液没有固体剩余, 不能确定是否为饱和溶液, 故 B 选项错误,
符合题意;②中没有溶解的固体加热后溶解,所以③中溶解的溶质多,溶质质量分数大,故
____(选填字母)。
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 CO2 的结论
B. 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
C.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
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
物的反应;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故
A 选项符合题意;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
和氧气,是分解反应,故 B 选项不符合题意,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
以有效地控制该传染病的流行。
( 1)对疫区进行灭蚊是预防该传染病描施中的 _______。
( 2)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属于
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 免疫。
【答案】( 1)切断传播途径( 2 分);( 2)特异性( 2 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及免疫的类型; ( 1)蚊子能传播病原体, 所以灭蚊是切断传播途径; (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化学试卷

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化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30分) (共22题;共48分)1. (2分)(2019·阳谷模拟)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 碘酒B . 矿泉水C . 钢铁D . 蒸馏水2. (2分) (2019九上·藤县期中) 化学是一门研究“变化的学问”,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 蔗糖“变”糖水B . 树根“变”根雕C . 葡萄“变”美酒D . 河水“变”冰块3. (2分)(2013·镇江) 下列归类错误的是()A . AB . BC . CD . D4. (2分) 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为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B .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C . 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 . 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5. (2分) (2019九上·邓州期中)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 . 铁、氮气B . 氧气、水C . 硫酸铜、氢气D . 汞、氯化钠6. (2分) (2018八上·左玉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 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B . 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不用紧挨试管口C . 用100 mL的量筒量取10 mL液体D . 倾倒液体时,右手握试剂瓶,让标签向着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器皿中7. (2分)酒后驾车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章行为,交警常用“司机饮酒检测仪”检查司机呼出的气体以判断他是否饮酒,司机呼出的乙醇分子能在硫酸存在的条件下,使红色的三氧化铬变为绿色的硫酸铬,请计算出硫酸铬[Cr2(SO4)3]中的Cr元素的化合价为()A . +3B . +5C . +6D . +78. (2分) (2017九下·唐山开学考)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A . 胆汁(6.8﹣7.4)B . 唾液(6.6﹣7.1)C . 血液(7.35﹣7.45)D . 胃液(0.8﹣1.5)9. (2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 用钢丝球洗刷铝锅脏物B .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C .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D . 深埋废弃塑料制品,可减少“白色污染”10. (2分)(2019·吉林模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可用水鉴别NaOH、、NaCl固体B . 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C . 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D .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11. (2分)(2011·连云港)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 铝的元素符号:ALB . 2个氢原子:H2C . 2个氯分子:2Cl2D . 镁离子:Mg+212. (2分) (2019九上·高邮期末) 中国最新战机歼﹣31使用了高强度、耐高温的钛合金材料。
2019年绍兴市中考化学试题与答案

2019年绍兴市中考化学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比较金属活动性B. 水的电解C. 过滤泥浆水D. 食物霉变2.为了研究和识别物质,需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
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AB. BC. CD. D3.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B. 一个丙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D. 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4.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A. B.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不同。
A.相对原子质量B.质子数C.中子数(2)第3号元素属于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第12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6.如图是同学们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部分装置图,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白磷被引燃。
(1)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生石灰和水反应是一个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2)实验中涉及到的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反应基本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______。
(选填字母)(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
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______。
(3)丙同学在选用B装置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合集试卷3套>2019届绍兴市中考化学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装置也不是密闭容器,不能验证;B、两种物质不反应,不能验证;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另外该装置也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验证;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密闭,可以验证。
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门捷列夫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
”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用石墨做导电性实验灯泡会亮,改用6B铅笔芯做实验灯泡不亮B.铜丝放在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固体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答案】C【解析】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用石墨做导电性实验灯泡会亮,6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改用6B铅笔芯做实验灯泡也会亮,选项A不正确;B、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铜丝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所以不会出现铜丝放在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的现象,选项B不正确;C、硫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因此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C正确;D、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粉末状的铁呈黑色,因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现象应该是:固体颜色由红棕色变成黑色,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3.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氧气、碳酸钙、空气B.氢气、碳酸钠、水C.生铁、食盐、冰水D.金刚石、熟石灰、石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氧气属于单质;碳酸钙属于盐;空气属于混合物。
此项正确。
B.氢气属于单质;碳酸钠属于盐;水属于氧化物。
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经典双份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C.质量相同的粉末状碳酸钙和块状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D.向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铁粉2.固体物质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SgB.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D.t3℃时,M点表示甲、乙溶液均未达到饱和状态3.有关溶液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均一性B.溶质可能有多种C.一定为无色透明D.属于混合物4.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操作的是A.向碱溶液中加水B.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C.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5.下列物质不能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A.米饭B.水C.鸡蛋D.花生油6.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铜B.石墨C.氨气D.氯化钠7.化学防晒剂二苯酮被美国接触性皮炎学会选为年度接触性过敏原。
二苯酮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被用于防晒霜中,是防晒霜中能吸收紫外线的防晒剂或屏蔽剂。
下列一定属于二苯酮化学性质的是()A.浅黄色晶体,不溶于水B.熔点48.1℃,沸点305.9℃C.密度为1.146g/mL,能升华D.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被氧化8.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处理B.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C.开发风能替代化石燃料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9.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五个氢原子:5H B.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2H O2C.两个钙离子:2Ca+2D.四个氨分子:4NH410.实验室提纯粗盐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粗盐称量B.粗盐溶解C.浊液过滤D.蒸发结晶11.推理是一种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显碱性,则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金属活动顺序位于H 前面的金属单质能和酸反应能置换出氢气,则位于H 后面的金属不能和酸反应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分子未分裂1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碱:烧碱、纯碱B.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C.氧化物:干冰、生石灰D.有机物:酒精、碳酸氢钠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某蔬菜基地在种植蔬菜时,常采用下列方法。
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中考适应性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中考适应性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1.二氧化氯是自来水消毒剂,如图为制取二氧化氯的化学反应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y、z、w均为化合物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 氯元素在物质y中显−1价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2.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加入试剂合理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所加试剂A Ca(OH)2CaCO3盐酸B MgCl2NaCl硝酸银溶液C C Fe稀硫酸D CO2HCl氢氧化钠溶液A. AB. BC. CD. D3.下列实验过程中与图象描述相符的一组是()A.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B. 向等质量的镁、铁中分别加入稀盐酸C.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 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4.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
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中o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B. b 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C. c点溶液的pH>7D. x值为106.05.天平两边各放质量相等的烧杯,分别装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将等质量的MgCO3和Na2CO3分别加入两烧杯中,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天平不平衡,指针一定偏向加Na2CO3的一边B. 若天平平衡,两烧杯中的酸一定完全反应C. 若反应后Na2CO3有剩余,天平一定平衡D. 若天平不平衡,两种碳酸盐一定都没有剩余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6.实验室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如图①所示实验装置。
小明同学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若用如图②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填“a”或“b”)端进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比较金属活动性 B. 水的电解
C. 过滤泥浆水 D. 食物霉变 2. 为了研究和识别物质,需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酸 碱 盐 氧化物 A HNO3 Na2CO3 Cu(NO3)2 Fe3O4
B HCl NaOH NaCl C2H6O C H2SO4 KOH NH4NO3 H2O D H2O2 Ca(OH)2 ZnSO4 O2 A. A B. B C. C D. D 3.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 B. 一个丙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D. 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4. 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0分) 5.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不同。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2)第3号元素属于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第12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6. 如图是同学们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部分装置图,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白磷被引燃。 (1)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生石灰和水反应是一个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2)实验中涉及到的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反应基本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7.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______。(选填字母) (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______。 (3)丙同学在选用B装置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的实验,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 8. 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克。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9. 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滤液X的pH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4)滴加入30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2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0. 全面开展“五星达标 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绍兴农村工作的重点。 尾气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恶英(C12H4O2Cl4) ①二恶英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②为降低尾气中二恶英的排放量,垃圾发电厂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A.减少通入焚烧炉内的空气量 B.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 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 D.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度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1. 材料一: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①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大火上加热,银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 :______。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______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A、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食物霉变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C 【解析】 解:A、硝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B、盐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C2H6O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硫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KOH是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NH4NO3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H2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不属于酸,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可选用排除法进行快速排除,即只要发现一种物质不符合排列要求,即可排除该选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选用排除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捷径。 3.【答案】B 【解析】 解:由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
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A、甲为氢气,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故A不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一个丙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故B正确; C、由上述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3:1,质量比是(2×3):44=3:22,故C不正确; D、该反应由氢气单质参加反应,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B。 据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
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据此分析物质的类别、反 应的类型等。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4.【答案】D 【解析】 解:Mg+H2SO4=MgSO4+H2↑ 24 98 10g 40.8g Fe+H2SO4=FeSO4+H2↑ 56 98 10g 17.5g Zn+H2SO4=ZnSO4+H2↑ 65 98 10g 15.1g 酸的质量小于15.1g,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15.1g之间时,镁=铁>锌; 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40.8g之间时,镁>铁>锌; 故选:D。 根据镁、铁、锌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金属、酸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 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 5.【答案】B 金属 MgCl2
【解析】
解:(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故填:B。 (2)第3号元素是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故填:金属。 (3)第12号元素(镁元素)和第17号元素(氯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氯化镁,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镁的化学式是MgCl2。 故填:MgCl2。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6.【答案】放热 化合 【解析】 解:(1)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白磷被引燃,说明符合了燃烧的三个条件,说明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即说明了生石灰和水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均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均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均属于化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