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基训教案新
大学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舞蹈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术语,为后续舞蹈学习打下基础。
2. 通过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力量、协调性、灵活性和稳定性。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舞蹈潜能。
教学内容:1. 舞蹈基本理论知识2. 舞蹈常用术语3. 舞蹈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4. 舞蹈基本动作:下腰、甩腰、耗腰、波浪腰、涮腰、摆扣步、拖步等5. 舞蹈组合训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常规1. 学生集合,检查出勤情况。
2. 教师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二、舞蹈基本理论知识1. 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历史、特点和发展。
2. 讲解舞蹈基本术语,如:手型、脚型、手位、脚位、下腰、甩腰等。
三、舞蹈基本手型、脚型训练1. 教师示范基本手型、脚型,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舞蹈基本动作训练1. 教师示范基本动作,如:下腰、甩腰、耗腰、波浪腰、涮腰等。
2. 学生跟随模仿,教师巡回指导。
五、舞蹈组合训练1. 教师示范舞蹈组合,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课堂常规1. 学生集合,检查出勤情况。
2.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舞蹈基本动作巩固1. 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基本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舞蹈组合训练1. 教师示范新的舞蹈组合,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舞蹈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舞蹈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舞蹈组合训练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和自信心。
3. 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秩序。
古典舞基训讲课教案

古典舞基训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舞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审美素养。
3. 掌握古典舞的基本手型、手势、步伐和身韵。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古典舞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古典舞的分类及代表作品3. 古典舞的基本手型、手势4. 古典舞的基本步伐5. 古典舞的身韵及表现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典舞的基本手型、手势、步伐和身韵。
2. 难点:古典舞的动作协调性和舞台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古典舞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动作要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3. 纠正法:教师逐一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准确掌握。
4. 小组练习法: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舞台实践法:模拟舞台表演,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典舞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古典舞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3. 基本手型、手势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手型、手势。
4. 基本步伐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步伐。
5. 身韵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古典舞的身韵。
6. 小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堂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所学内容。
8. 总结与反馈:教师点评,学生总结收获。
9.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10. 舞台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舞台实践,提高舞台表现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动作掌握:评估学生对古典舞基本手型、手势、步伐和身韵的掌握程度。
3. 舞台表现:评价学生在舞台实践中的表现力和舞台感。
4.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古典舞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动作要领。
2. 视频资料:播放古典舞表演视频,供学生欣赏和模仿。
大学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授课对象:大学舞蹈专业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态。
2. 培养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节奏感和表现力。
3.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一、热身活动1. 轻松的音乐背景下,进行全身关节的拉伸运动,包括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
2. 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如踏步、蹲、跳等,提高学生的活动量。
二、基本功训练1. 手型训练- 握拳、伸掌、摊掌等动作的练习,强调掌指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
- 手臂基本姿态训练,如平手、圆手、云手等,提高学生的手臂线条美感。
2. 脚型训练- 脚尖、脚跟、脚踝的练习,增强脚部的灵活性。
- 脚位训练,如八字步、丁字步、半脚尖等,培养学生的脚位意识。
3. 手位、脚位训练- 手位训练,如山手、云手、剑指等,提高学生的手位运用能力。
- 脚位训练,如正步、八字步、丁字步等,培养学生的脚位稳定性。
4. 手臂基本姿态训练- 平手、圆手、云手等动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手臂线条美感。
- 手臂的延伸、折叠、旋转等动作的练习,增强手臂的表现力。
三、组合训练1. 轻松的音乐背景下,进行舞蹈组合练习,如《荷花舞》、《春江花月夜》等。
2. 强调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表现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让学生放松身心。
二、基本训练1. 教师讲解手型、脚型、手位、脚位等基本动作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
三、组合训练1. 教师讲解舞蹈组合的动作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舞蹈组合的练习。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基本动作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基本功掌握程度。
古典舞基训教案

古典舞基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和美学特点。
2.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姿势、步法和转身动作。
3.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音乐感。
4.提高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
5.能够在小组或个人表演中展示所学的古典舞技巧。
二、教学内容1.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和美学特点。
2.基本姿势、步法和转身动作。
3.舞蹈表现力和音乐感的训练。
4.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的提升。
5.小组或个人表演展示。
三、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和美学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基本姿势和步法:教授学生基本的古典舞姿势和步法,如平脚、圆场步、碎步等,并演示如何正确地做出这些动作。
3.转身动作:教授学生基本的转身动作,如平转、四位转等,并讲解转身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
4.舞蹈表现力和音乐感: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音乐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舞蹈的情感和内涵。
5.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的提升:通过各种训练方式,如拉伸、力量训练等,提高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
6.小组或个人表演展示:让学生分组或个人进行表演展示,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动作是否正确和规范。
2.评估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音乐感是否有所提高。
3.检查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是否得到了提升。
4.通过表演展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案篇一:舞蹈课教案(部分)第一章:舞蹈基本理论(共一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舞蹈和舞蹈的类别教学重难点:舞蹈的定义与舞蹈的种类教学课时:一课时,总第一课时第一节:舞蹈的定义和特性一、舞蹈的定义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二、舞蹈的特性(一)形体表现性:就是舞蹈用形体语言来传情达意的特征。
(二)直观动态性:就是舞蹈的一切创意都要通过观众现实直观感受到的舞蹈动作来被感知。
(三)综合展演性:包含舞蹈音乐、舞蹈灯光和舞蹈布景。
第二节:舞蹈的分类一、根据舞蹈不同的风格特点来划分(一)古典舞(二)民间舞(三)现代舞二、根据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划分(一)独舞(二)双人舞(三)三人舞(四)群舞:(主要功能:1.塑造群体形象2.营造意境背景3.外化主要人物内心的一种表现手段。
(五)舞剧:是综合了舞蹈、戏剧、音乐、舞台美术等综合手段的舞台表演艺术。
三、胯——开小胯、开大胯(一)坐开小胯: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屈膝,膝底相对坐地,上身垂直,双手扶膝,立腰、挺胸、抬头、两眼平视。
做法①:双手用力压膝,使膝盖接近地面。
可按节拍上下颤动。
注意双脚开始靠近臀部,训练中可逐渐响前伸出,扩大角度。
做法②:上身垂直向地面下压,尽量使胸脯贴近地面。
团身慢起,团身时头向腹部靠,腰椎尽量弯曲,由后背肌椎一节节向上挺直,还原到准备姿态。
(二)坐开大胯: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绷直两侧打开,上身垂直坐地,双手腹前扶地。
做(本文来自: 千叶帆文摘: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案)法①:上身垂直向地面下压,双手向前伸出,原路线返回。
做法②:上身向右(左)下压,右手扶地,左手托掌,随身体侧压,左手扶右脚,此动作可反复进行。
四拍一次,两拍一次均可。
(三)胯环动:动作做法:(八拍完成)准备姿态,仰卧,双腿并拢绷脚,双手小七位扶地。
做法①:(内环动):1-2双腿并拢绷脚抬起90°;3-4双腿分开向两侧地面靠近;5-8贴地面两腿向内移动回到准备姿态。
古典舞基础入门训练教案

古典舞基础入门训练教案教案标题:古典舞基础入门训练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习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3.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协调性。
4. 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2. 姿势的正确性和优雅性。
3. 动作的协调性和流畅性。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空间宽敞,地面平整。
2. 音乐播放设备。
3. 古典舞音乐。
4. 舞蹈镜。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古典舞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
2. 播放一段古典舞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古典舞的美感和艺术性。
活动一:基本姿势练习1. 示范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如直立站立、脚尖合拢、手臂自然下垂等。
2. 让学生跟随示范,练习基本姿势,注意身体的挺直和肌肉的放松。
3.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姿势,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活动二:基本动作练习1. 示范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如转体、扑腾、跳跃等。
2. 让学生跟随示范,练习基本动作,注意动作的协调和流畅。
3.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动作,纠正不正确的动作。
活动三:舞蹈组合练习1. 将基本姿势和动作结合,设计简单的舞蹈组合。
2. 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和指导进行舞蹈组合的练习。
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个人特色。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古典舞的优雅和艺术性。
2.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参与更多的古典舞活动。
3. 提供相关的古典舞培训资源和机会。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古典舞演出,增加对古典舞的了解和欣赏。
2. 鼓励学生参加古典舞培训班或俱乐部,提升舞蹈技巧和表现力。
3. 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古典舞比赛或演出,展示所学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基本姿势和动作练习中的正确性和优雅性。
3. 评估学生在舞蹈组合练习中的协调性和流畅性。
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古典舞基训组合教案大学

教学对象:大学舞蹈专业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舞蹈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表现力。
3. 激发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增强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1. 古典舞基本动作:蹲、踢、压、转等。
2. 古典舞组合动作:蹲组合、踢组合、压组合、转组合等。
3. 古典舞的呼吸和身体协调性训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热身活动1. 压腿:前后腿、旁腿、后腿。
2. 踢腿:前后腿、旁腿、后腿。
3. 腰腹肌训练:转腰、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4. 压肩、开胸、勾绷脚等地面训练。
二、基本动作训练1. 蹲:学习蹲的基本姿势,练习蹲的稳定性。
2. 踢:学习踢的基本姿势,练习踢的力度和速度。
3. 压:学习压的基本姿势,练习压的柔韧性和稳定性。
4. 转:学习转的基本姿势,练习转的幅度和速度。
三、组合动作训练1. 蹲组合:练习蹲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2. 踢组合:练习踢的力度和速度,以及组合动作的协调性。
3. 压组合:练习压的柔韧性和稳定性,以及组合动作的协调性。
4. 转组合:练习转的幅度和速度,以及组合动作的协调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回顾蹲、踢、压、转等基本动作。
2. 复习蹲组合、踢组合、压组合、转组合等组合动作。
二、呼吸和身体协调性训练1. 学习古典舞的呼吸方法,掌握慢吸慢呼、快吸慢呼的运用。
2. 练习身体协调性,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三、组合动作完整训练1. 蹲组合:练习蹲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以及组合动作的协调性。
2. 踢组合:练习踢的力度和速度,以及组合动作的协调性。
3. 压组合:练习压的柔韧性和稳定性,以及组合动作的协调性。
4. 转组合:练习转的幅度和速度,以及组合动作的协调性。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提高舞蹈技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组合动作中的协调性和表现力。
舞蹈基础训练教案3舞蹈基本功训练古典舞

舞蹈基础训练教案3舞蹈基本功训练古典舞教案名称:舞蹈基础训练教案3 - 舞蹈基本功训练古典舞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舞蹈基本功训练,帮助学生构建牢固的基础技巧,并深入了解古典舞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教学目标:1. 掌握舞蹈基本功训练的核心步骤和动作;2. 了解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3. 能够通过古典舞表达情感和故事;4. 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和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一、舞蹈基本功训练1. 身体热身准备a. 头部和颈部的放松运动:转动头部、仰头、低头、左右晃动等;b. 肩部、背部和腰部的拉伸:沉肩、转动肩膀、扭腰等;c. 四肢的放松运动:摆臂、摆腿、踏步等。
2. 足踝、膝盖和髋关节的训练a. 踮脚和压脚的练习:提脚尖、踮脚尖、下踩脚掌等;b. 平衡感的培养:单脚站立、脚趾抬起等;c. 膝盖的弯曲和伸直:下蹲、弓步等;d. 髋关节的灵活性训练:髋关节的旋转、挑腿等。
3. 身体协调性训练a. 手臂和腿部的对称动作训练:交叉握手、平行伸腿等;b. 身体的控制和平衡性训练:身体倾斜、转体等;c. 舞姿和身体线条的塑造:优美的舞蹈姿势训练。
二、古典舞概述1. 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古典舞起源于欧洲宫廷舞蹈和芭蕾舞,后经过多次改革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它注重舞者的优美姿态、舞蹈技巧和舞台表演,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2. 古典舞的特点和表现形式a. 舞姿优雅:注重舞者的身体线条和舞蹈姿势的优美表现;b. 技巧高超:要求舞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巧;c. 表演力强: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d. 音乐和舞蹈的融合:舞者要与音乐相协调,形成舞台的和谐统一。
三、古典舞基本功训练1. 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训练a. 身体的伸展和拉伸:伸展四肢、拧腰等;b. 核心肌群的训练: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c. 高抬腿和大幅度舞姿的训练:侧抬腿、滑铲等。
2. 足部的技巧性训练a. 脚部动作的训练:足尖走、足腕绷直等;b. 圆腿和翻腿的练习:环形腿、蜘蛛腿等;c. 脚步的技巧训练:步伐、转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系(部)艺术系教研室舞蹈组课程名称基训任教专业年级、班级 2016级舞蹈表演小2班任课教师陈晴
技能目标:
教学时间: 40分钟/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全体更换舞鞋进入教室
2.行上课礼
3.宣布本次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宣布本学期学校内容及上课要求
一、教学过程
(一)
1.开肩(单手、双手)
2.行进踢腿(前、旁)
3.把上拉腰
(二)导入新课
教学提示: a.位时的站姿和上身的控制。
b.
c.注意胯的固定与擦地的开度。
五位擦地:单手扶把
⑴前擦3次
⑵后擦3次
⑶旁擦21次
⑷后擦出划2圈收前五位。
⑸
⑹同上反转一圈经收回后做划线造型。
同样做反向
踮脚提胯
预备拍 5—8 双脚立
⑵左右交替慢落
⑵反复
⑶
(4)
⑸—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