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从黑火药到酸雨 第1课时 从黑火药到酸雨doc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从黑火药到酸雨1

高一化学从黑火药到酸雨1

(3)与强碱反应
3S+6KOH
2K2S+K2SO3+3H2O
(4)与强氧化性酸反应
S+2H2SO4(浓) S+6HNO3(浓)
3SO2↑+2H2O H2SO4+6NO2↑+2H2O
4、硫的用途
• 硫的用途广泛: 制硫酸 制橡胶的重要原料 制黑色火药、焰火、火柴等 制农药 做药品
三、硫的化学性质(较高要求)
• 1、从硫的原子结构认识硫的化学性质 • (1)硫的氧化性

(4分) 答:? ? 1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 答:? ?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以“冰 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 B.第①自然段“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一句起强调作用,并自然地引起下文。 C.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父亲煮茶的情景,极富表现力。 D.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 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秘密的好奇。 E.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 19.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 代谢: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6.葳蕤如春;冰洁,剔透, 令人心灵震颤;棱角分明,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消融过程美妙而悄然无声。 17.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雪夜,风停夜静,山野村庄一片恬静安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 18.D? E 19.结构上,照 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那种甜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 (2017甘肃天水)10.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 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 “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这篇小说选自法国 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 (3)文中反映出飞利浦夫妇怎样的性格特点? (4)找出选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在相应的横线上,并分析此景物描写的作用。 (5)有人认为该小说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 的金钱关系,也有人认为其主题在于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辛酸。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考点】9E:小说阅读综合. 【分析】本阅读语段出自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部分,主要写了两个情节,一是我去给于勒送吃牡蛎的钱;二是我们一家人换船来躲避于勒.语段 主要对于勒进行外貌描写,表现了他的穷苦;同时也对我进行了心理描写,表现对于勒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父母作法的不满.文章以父母的行为,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本文作者是法国作 家莫泊桑,出自其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2)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要结合事件及人物的关系来分析.画线句是对“我”的心理描写,作者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旨在强调于勒和我之间的关系,而父母却不顾及这种关系,对他躲之不及,可以看出当时“我”的心情,既有对于 勒的同情,也有对父母作法的不满.根据这一理解整理出代谢. (3)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归纳.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的事件以及人物的相关描写来总结.语段中的“我”给了亲叔叔于勒小费,但母亲却破口大骂,将之前对于勒的赞美与期盼全部抛于脑后,返回时干脆就换乘其他船只,可以 看出父母二人的自私、虚荣,没有人情味. (4)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经分析,文中“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句话就是环境描写.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 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作品主题.本文的环境描写句子是: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在这里的作用与上面的第二点相符,作者以环境描写 来烘托了人物失望的心情,和前文我们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与观点的表达.小说的主旨是从小说描写的整体生活画面中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把握小说的主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从作者背景看主题;②从人物塑造看主题;③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④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小说主题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不确定性的一面,题目中给出的两种观点都可以成立,关键在于答题时理由的充分. 代谢: (1)莫泊桑 《羊脂球》 (2)句子运用反复,强调了“我”与于勒的血缘关系,表现了“我”对于勒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父母行为的不 满,突出当时“我”心情的矛盾. (3)菲利普夫妇自私、虚荣、势利、无情. (4)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5)示例:我赞成第一种观点.这篇文章以菲利普夫 妇的态度变化为主线,在于勒的身份没有得到代谢实之前,他们对于勒极力的赞美,期望能早日见到于勒,表现出亲人间的那份暖人的真情;但于勒的身份代谢实后,他们便六亲不认,破口大骂,将亲情抛之于脑后.可以看出让他们发生变化的是“钱”,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 除了金钱外,没有其他情感可言。 (2017甘肃天水)14.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灰尘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 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 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 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 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 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 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 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 吧。” ?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代谢。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 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1)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 发现“破烂”→偷“破烂”被“教悔”→受“惩罚”获“奖励”→坚定“梦想” (2)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不可回收: (3)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 (5)那个“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小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作者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谈谈。 【考点】9C:记叙文阅读综合. 【分析】 小说叙述了一位老人靠拾垃圾艰难度日,却乐观自信,这使颓废的“我”决心重树自信,振作起来,走出人生的低谷的事.告诉我们:人生境遇或顺利或窘迫,只有自我珍惜,自我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主 要情节的梳理能力.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情节,找到相关的段落,用相似的短语概括情节即可.根据文中信息“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写“我”偷“破烂”而被教诲;“去给我把 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写“我”受“惩罚”,并在“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

高一化学下《5评说硫、氮的“功”与“过”5.1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496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高一化学下《5评说硫、氮的“功”与“过”5.1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496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评说二氧化硫的功与过》教学设计年级:高一年级版本:沪科课标版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沪科课标版高一下册《评说硫、氮的“功”与“过”中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二氧化硫是工业生产硫酸环节中的重要反应物及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是学生初步认识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同时也会造成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通过对其性质的了解掌握,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及辨证认识化学物质—变害为利,是一个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良好的载体。

这是对高中化学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节后续内容硫酸的性质的学习打下伏笔,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

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完成了许多的探究或验证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

三、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SO2的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探究。

(2)通过对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习,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

(3)通过各活动、设计SO2装置方案及为水城县发耳火电厂设计烟气脱硫方案等活动,感受化学性质及其变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2.评价目标(1)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与交流的信息数据分析,诊断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和发展学生认识物质的相对系统水平。

(2)通过对二氧化硫与不同试剂反应设计实验方案的交流与点评,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

(3)通过探究SO2在葡萄酒里的作用和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为主线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发展学生学会以辩证客观的思想看待问题的认识水平。

(4)通过SO2发生反应装置的创新设计;为水城县发耳火电厂烟气脱硫方案设计等活动,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对化学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视角的认识水平。

高一化学下《5评说硫、氮的“功”与“过”5.1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484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高一化学下《5评说硫、氮的“功”与“过”5.1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484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1催化剂《二氧化硫》教案【板书】一、物理性质【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说SO2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SO2是怎样将普通的雨水变为酸雨呢?【学生】与水反应生成酸。

【教师】请大家根据所给试剂设计实验并验证。

【实验探究一】向装有SO2气体的塑料瓶中注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观察现象现象:瓶子变扁了,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结论:SO2溶于水,有酸生成【提出问题】生成的酸是硫酸是还是亚硫酸呢?【继续探究】再取一份SO2水溶液,加入BaCl2溶液,观察现象现象:溶液没有变浑浊。

结论: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多媒体展示】酸雨的形成途径1: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教师】亚硫酸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易分解,也就是说SO2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的同时,亚硫酸也会分解生成SO2和水,我们将此类反应称作可逆反应。

所谓可逆反应就是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方向进行的反应。

【学生练习】判断水的生成和分解是否为可逆反应?【教师】从上述途径我们知道SO2与水反应无化合价变化,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请大家类比CO2的性质完成导学案上的方程式。

【板书】二、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教师】投影点评并指出NaOH溶液可用作实验室制取SO2的尾气吸收,氧化钙可用于处理含S矿物燃烧排放的SO2,通常称为钙基固硫。

比如煤球厂在打煤球时会加入石灰石或生石灰就是应用此原理。

【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在空气中粉尘的催化作用下,酸雨还有一种形成途径:2SO2+O22SO3SO3+H2O=H2SO4(多媒体展示),而且第二种占主导。

【教师】除了酸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SO2的身影呢?请大家展示一下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它们分别体现了SO2的什么性质呢?【教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SO2的性质。

实验前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1.请检查一下实验用品。

2.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1)将注射器中的试剂注入装有SO2的玻璃瓶中。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酸雨和二氧化硫 教案设计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酸雨和二氧化硫 教案设计

酸雨与二氧化硫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第一节从黑火药到酸雨的第三课时内容,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二氧化硫具有哪些性质?如何防治酸雨?教材采用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排模式,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同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及作用在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为以后学习硫酸的性质及制备做好了铺垫,在建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三已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并在高一第一学期第二章学习过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对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即结构决定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本人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松江一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

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取得最佳效果。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酸雨的成因及其危害与防治2、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硫的酸性氧化物通性及还原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酸雨形成途径的探究,初步学会物质性质研究的基本方法。

2、通过不同含硫化合物之间的转换,概括化学变化发生的条件,特征及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酸雨形成途径的探究,增强物质变化观念。

2、通过对SO的污染防治措施的讨论,形成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2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酸雨的成因难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教学流程以有别的途径形成酸雨吗?成为明线,以的硫的过程需要什么特氧化生:发生了氧化反应,二氧二师:SO SO32测殊的条件?推原性化硫的还原性还设置师:大气中那些物质可以做该催化为暗线,生:催化剂,加热层层递疑问,剂呢?引导学生师:三氧化硫如何变成硫酸?进,生: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寻中究【板书】生:加水在探进而找答案,的生培养学OSO+ H→2H 综合能力。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

5.1.3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知识与技能】1. 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 理解酸雨的成因及其危害与防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类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2. 应用氧化还原的理论来理解硫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转换,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硫化合物的认识,以及对酸雨的了解,使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

难点: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SO 2:64>空气:29)(3)易溶与水(1:40),3222SO H O H SO ⇔+(弱酸) SO 2是H 2SO 3的酸酐;SO 3是H 2SO 4的酸酐 (4)易液化(沸点:-10C ︒)(书P7批注) 2-2,+6氧化性:KMnO 4>Cl 2>O 2>Br 2>I 2>SO 2>S>H 2S(1)氧化性:O H S S H O S 202224232+↓→+-+(书P6课堂实验1) (2)还原性A.与O 2反应:326202422-+∆+⇔+O S O O S 催化剂B.与卤素单质反应:14622022422-+++→++Cl H O S H Cl O H O S14622022422-+++→++X H O S H X O H O S (X:Cl,Br,I) 现象:溴水/碘水褪色 C. 与酸性KMnO 4反应现象:酸性KMnO 4溶液的颜色变浅(-4MnO :紫红色) (3)漂白性(演示实验+书P6课堂实验2)使品红溶液褪色:漂白性 SO 2褪色222通入品红溶液,那品红的褪色速度是否加快?SO 2 溶液变红(酸性) 紫色石蕊溶液Cl 2 溶液先变红后变白(酸性+漂白性)【讲述】虽然SO 2的漂白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工业上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也常常使用SO 2来漂白一些物质,达到短暂“白”的感觉。

第一节从黑火药到酸雨1解析

第一节从黑火药到酸雨1解析

一、硫磺 (单质硫的俗称)
(一)物理性质
黄色或浅黄色的晶体(固体) 质脆,容易研成粉末。 难溶于水 溶解性 易溶于二硫化碳(CS2) 微溶于乙醇
密度比水大(约为2g/cm3 )
熔沸点低(112.8℃, 444.6 ℃)
冷却时,直接从气体变成固体,得到硫华
(二)硫的化学性质
1、与大多数金属反应
硫与铁的反应(放热反应)
时,用坩埚钳夹
住一束擦亮的细
铜丝伸入管口。
硫和氯气都能分别与铜、铁反 应,试比较反应有何异同。
Fe+S FeS Cu+Cl 2 点燃 CuCl 2
2Cu +S Cu 2S 2Fe+3Cl2 点燃2FeCl3
硫是氧化剂
氯气是氧化剂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生成低价的金属硫化物
生成高价的金属氯化物
结论: 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2
( Na2SO3 ) (Na2S)
讨论: 现有一试管壁上粘有硫黄,怎样洗涤?
⑴ 用CS2洗涤的方法 ⑵ 用加热变蒸气的方法 ⑶ 用强碱溶液洗涤的方法
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哪种方法最好?
(三)硫的存在和用途
游离态
火山喷口 地壳岩层
硫 化合态
硫化物:硫铁矿(FeS2)等 硫酸盐:芒硝(Na2SO4·10H2O)
硫单质的氧化性比氯气弱,也比氧气弱。
二、硫化氢 (一)物理性质
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大 能溶于水(常温常压下 1 : 2. 6 ) 剧毒 (头痛、头晕、恶心、昏迷、死亡)

制取和使用硫化氢时必
意 须在密闭或通风橱中进行。
(二)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1. 可燃性(也体现了硫化氢的还原性)

从黑火药到酸雨PPT课件 沪教版

从黑火药到酸雨PPT课件 沪教版
第五章 评说硫、氮的“功”与 “过磺
一、黑火药的成分、反应 二、硫 1、硫的存在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4、硫的用途
一、黑火药的成分、反应
1、黑火药的成分:硫磺、硝石、木炭
2、黑火药的反应:
S+2KNO3+3C
K2S+3CO2↑+N2↑
二、硫
本节总结:
硫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既可 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
当硫与金属、氢气、碳等强还原剂反应时,
表现氧化性。(硫元素化合价降低)
当硫与氧气等强氧化剂反应时,表现还原
性。(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硫单质的氧化性比氯气弱,也比氧气弱。
制造硫酸 硫化橡胶
黑火药
焰 火 火 柴
硫的用途
农药(石灰 硫黄合剂) 医药 (硫黄软膏)
黄色或淡黄色固体,俗称硫磺,熔点较低, 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 (CS2 )。
3、化学性质
硫元素的化合价:
-2 0 +4 +6
H2S
S
SO2(H2SO3) SO3(H2SO4)
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硫与铁的反应
实 验 将铁粉和 硫粉,充分混 合后,装入干 燥的试管里, 加热到混合物 开始出现红热, 立即移去热源。
请你总结:
硫具有 氧化 性,在加热情况下能与大 多数的金属反应,生成 金属硫化物 。 硫与变价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 低 价
态的金属硫化物。
硫的氧化性比氯气、氧气 弱 。
(2)与非金属反应 S + H2 H2S (硫化氢) S-氧化剂,H2-还原剂
点燃 S + O2 SO2 (二氧化硫) S-还原剂,O2-氧化剂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纯氧中蓝紫色火焰)

从黑火药到酸雨PPT教学课件

从黑火药到酸雨PPT教学课件
②化合态:主要有硫化物、硫酸盐;煤、石油和蛋白质 里都含有少量的硫。
• 几种重要的矿物: ①黄铁矿(硫铁矿)FeS2,②黄铜矿CuFeS2, ③石膏CaSO4• 2H2O, ④芒硝Na2SO4 • 10H2O
2、物理性质:
淡黄色固体,俗称硫磺,熔点较低,难溶于水, 易溶于CS2,微溶于乙醇。
3、化学性质
• 2Al + 3S = Al2S3 • Hg + S = HgS • ②在加热条件下, 硫蒸气与H2反应生成硫化氢。 • H2 + S = H2S
• (2)硫的还原性
• 硫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6个电子或其中的4个电子 在与某些非金属结合时, 形成的共用电子对偏远于 硫原子, 从而使硫显+6价或+4价, 表现出硫的还原 性。如硫与氧、氯、氟等非金属的反应:
可知, Cl2、O2能把Fe、Cu氧化到高价态, 而S只能 Fe、 Cu氧化到低价态。说明S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氧原子、氯 原子都差, 即硫的非金属性比氧和氯都弱。
• (3)从S、O2、Cl2与H2反应的难易来分析 Cl2与H2的混合气见强光或点燃时发生爆炸, 生成的 HCl很稳定;
OH2与2OH也2的很混稳合定气; 在点燃或放电时发生爆炸, 生成的 S蒸H2气S不与稳H2定在。加热的条件下, 发生不完全反应, 生成的 可知硫的非金属性比氧和氯都弱。
黑陶蛋壳杯
黑陶蛋壳杯,新石 器时代,龙山文化, 山东日照出土,高 26.5厘米,山东省博 物馆藏。
黑陶高足杯
黑陶高足杯,新 石器时代,盛酒器, 屈家岭文化,河南 浙川黄楝树出土, 高19.5厘米,口径 7.5厘米,河南省 水 器,新石器时代,良 渚文化,江苏吴江梅 堰出土,高15厘米, 口径7.2厘米,南京 博物馆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信息表
第五章说明
本章主要介绍硫和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并介绍了物质的量浓度及其配制、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等,该学习内容是均为高中化学重点知识。

本章在选材上着眼于硫和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在知识安排上,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更突出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如酸雨
的形成、化肥的施用等,尽量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理论知识引入自然。

教材在编排时围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主线,使学生在掌握性质时,初步形成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不但能学到硫、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知识,还能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形成化学物质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引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观点,进而使学生树立珍爱自然、爱护环境、科学地应用化学物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所以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设情景,充分进行相关资源的挖掘,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教学中应发挥化学理论指导作用,应注意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充分利用实验这一载体,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产生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交流互动等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分析、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过程与方法教育。

5.1 从黑火药到酸雨(共两课时)
第1课时从黑火药到酸雨
[设计思想]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高中元素化学重点知识——硫及其硫化合物。

硫及其硫化合物与生产、生活、社会关系密切。

对单质硫及硫化氢的学习,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景,充分进行相关资源的挖掘,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注意从原子结构或元素化合价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硫及硫化氢的氧化还原性,发挥化学理论指导作
用;应注意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产生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交流互动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硫及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同时,作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继续学习,可在卤素学习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研究非金属元素与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B)
(2)硫化氢的毒性、气味、强还原性(B)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单质硫性质的研究,学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认识非金属元素的研究方法。

(2)通过对单质硫与铁反应的研究,认识研究化学反应的一般方法。

(3)通过黑火药发明和利用的介绍,明白我国劳动人民对化学物质及其性质的认识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黑火药发明和利用的介绍,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通过硫化氢的可燃性,感悟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

(3)通过硫的用途以及硫化氢的性质,懂得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硫的化学性质,硫化氢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难点
硫元素和氯元素非金属性的差异。

三.教学用品
多媒体,实验用品(硫粉、水、二硫化碳、酒精、还原铁粉、试管、酒精灯、白纸、磁铁、硫化亚铁、稀硫酸、启普发生器、尖嘴导管、火柴、烧杯)
四.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引入1:介绍一些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或提出一些与硫有关的实际问题。

黑火药介绍2: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制成幻灯片。

硫的物理性质3: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

硫的化学性质
4—6
:先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两个角度分析,对硫与铁的反应做
深入研究,并以此让学生推理出硫和其他金属的反应并总结硫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在介绍硫与氢气和氧气反应之后,在学生总结基础上注意引导从氧化还原性上提升。

硫化氢性质7:从天然气井喷或硫化氢中毒事件说起,通过实验与问题让学生体会硫化氢的气味、毒性及强还原性。

五.教学案例
1.教学过程
3.相关链接
①郑长龙,化学新课程中教学素材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334—337
②硫化氢中毒成为上海主要职业中毒事件半年中事故7起夺命10条,东方网-文汇报
/20050624/n226065804.shtml。

③上海出台规定强化危险场所作业安全管理遏制中毒事故重复发生,2006年11月16日08:30 东方网-文汇报
六.教学反思
对硫化氢的研究仅停留在最基本要求层面,可结合硫化氢中毒事件,对硫化氢的制备和性质作更深入探讨。

也可以布置类似“实验室多余的硫化氢应如何处理?生产或生活中如何防止硫化氢中毒?”等思考题让学生思考。

由于增加了黑火药发明和利用的介绍以及铁与硫反应的研究,时间可能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