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专用活动室教案

合集下载

大班优秀游戏教案《我们的活动室》

大班优秀游戏教案《我们的活动室》

大班优秀游戏教案《我们的活动室》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我们的活动室》。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活动室的空间布局,了解活动室的规则与秩序,学会在活动室中开展合作游戏,培养空间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活动室的基本布局,能够描述活动室的空间结构。

2. 培养幼儿在活动室中的规则意识,学会遵守活动室的秩序。

3. 通过合作游戏,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活动室的空间布局认识,合作游戏的开展。

教学重点:活动室规则与秩序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活动室平面图、积木、玩具、画笔等。

2. 学具:纸张、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活动室,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活动室的布局。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展示活动室平面图,讲解活动室的各个区域。

b. 讲解活动室规则,引导幼儿学会遵守秩序。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让幼儿在纸上画出活动室的布局。

b.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画,互相学习。

4. 合作游戏(10分钟)a.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区域进行游戏。

b. 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会沟通、协作,完成任务。

a. 教师邀请各小组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收获。

b. 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活动室规则与协作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活动室平面图。

2. 活动室规则与秩序。

3. 合作游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活动室。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心中的活动室布局,用画笔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空间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室的游戏,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对活动室布局的观察与描述。

幼儿园专用活动室教案

幼儿园专用活动室教案

幼儿园专用活动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活动室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身体》,详细内容为“认识手和脚”。

通过本节课,让幼儿了解手和脚的基本结构,学会保护自己的手和脚。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认识手和脚的基本结构,了解它们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和脚的基本结构的认识。

教学重点:如何让幼儿学会保护手和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和脚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手和脚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外形、功能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模型展示手和脚的结构,讲解每个部位的作用,帮助幼儿认识手和脚。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的手和脚,并标注名称。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保护手和脚,避免受伤。

5. 情景剧表演(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表演关于保护手和脚的情景剧,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手和脚2. 内容:手的结构:手腕、手掌、手指脚的结构:脚踝、脚掌、脚趾保护手和脚的方法:勤剪指甲、注意保暖、避免碰撞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手和脚,并标注名称。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保护手和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和情景剧表演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手和脚的基本结构的认识,因为这是本节课的知识核心。

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幼儿学会保护手和脚,这是由于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来加强。

幼儿园设计我们的活动室教案教案

幼儿园设计我们的活动室教案教案

幼儿园设计我们的活动室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我们的活动室》第五章“创意空间”,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活动室的功能区划分,学习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意装饰,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活动室的不同功能区及其作用,提高空间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意装饰,发展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意装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掌握活动室的功能区划分,学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活动室平面图、各种装饰材料(如彩纸、彩泥、贴纸等)。

2. 学具:每组一张活动室平面图、装饰材料若干。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活动室,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活动室的功能区划分。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展示活动室平面图,讲解各功能区的用途,并进行创意装饰示范。

3. 课堂实践(15分钟)幼儿分为小组,每组在活动室平面图上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意装饰。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针对幼儿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幼儿正确进行创意装饰。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活动室平面图,让幼儿独立完成创意装饰。

六、板书设计1. 《我们的活动室》2. 内容:(1)活动室功能区划分(2)创意装饰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我们的活动室设计一个创意装饰方案。

2. 答案示例:以“快乐动物园”为主题,利用彩纸、彩泥等材料,将活动室划分为不同区域,如“狮子区”、“猴子区”、“长颈鹿区”等,每个区域都有相应的动物形象和装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为家庭活动室进行创意装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幼儿园设计我们的活动室教案教案

幼儿园设计我们的活动室教案教案

幼儿园设计我们的活动室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第四章《我们的空间》中的内容,详细探讨如何设计我们的活动室。

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活动室的功能区域,学习设计原则,培养空间规划能力,以及创意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活动室的功能区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则。

2. 培养幼儿的空间规划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设计原则进行活动室设计。

教学重点:活动室功能区域的划分、设计原则的掌握、空间规划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活动室设计图纸、功能区域图卡、设计原则卡片、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活动室设计图纸、功能区域图卡、设计原则卡片,以及相应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不同的活动室设计,引导他们关注活动室的功能区域和设计元素。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活动室设计的四大原则: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和创新性。

结合实例,让幼儿了解并掌握这些原则。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的原则,分析并改进给定的活动室设计图纸。

4. 设计实践(10分钟)每组根据讨论结果,运用所学原则,重新设计活动室。

期间,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5. 成果展示与评价(5分钟)回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设计原则。

六、板书设计1. 活动室设计四大原则: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创新性2. 活动室功能区域划分:学习区、游戏区、休息区、活动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所在班级设计一个活动室。

答案:见附件(活动室设计模板,包括功能区域划分和设计原则应用)。

2.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创意,合理规划活动室空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课后参观其他班级的活动室,了解不同的设计风格。

幼儿园设计我们的活动室教案教案

幼儿园设计我们的活动室教案教案

幼儿园设计我们的活动室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我们的活动室》的第四章“创意空间”,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活动室的功能区域,学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设计活动室布局,培养空间概念和创意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活动室的不同功能区域,并能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2. 培养幼儿运用几何图形设计活动室布局的能力,提高空间概念。

3. 激发幼儿创意思维,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表达和分享自己设计意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几何图形设计活动室布局,表达设计意图。

重点:了解活动室功能区域的特点,培养空间概念和创意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活动室图片、几何图形卡片、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活动室图片、几何图形卡片、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组织幼儿参观活动室,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活动室的不同功能区域,引导幼儿关注活动室的布局。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活动室图片,讲解活动室的各个功能区域。

(2)用几何图形卡片展示如何设计活动室布局,引导幼儿学习并掌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活动室图片,讨论并设计活动室布局。

4. 设计分享(10分钟)(1)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分享设计意图。

(2)提出拓展问题,如:“除了我们设计的布局,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更有创意的布局吗?”六、板书设计1. 《我们的活动室》2. 内容:(1)活动室功能区域:游戏区、学习区、休息区、展示区等。

(2)设计方法: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布局设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你喜欢的活动室布局。

2. 答案要求:(1)使用几何图形进行设计。

(2)布局合理,功能区域明确。

(3)作品美观,色彩搭配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其他班级的活动室,比较不同班级的布局设计,激发幼儿的创意思维。

(2)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室设计,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设计任务,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空间概念。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们的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们的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们的活动室》一、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幼儿园大班的活动室,了解环境对人的影响。

2.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秩序和规则的能力。

3.增强幼儿园大班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幼儿园大班的活动室相关资料、图片或者视频。

2.班级需要整洁有序、看起来温馨舒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向幼儿们介绍今天的主题:“我们的活动室”。

告诉幼儿们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我们的活动室,让大家了解到我们的活动室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在这个房间里做什么等等。

2. 回想过去教师让幼儿们回想一下他们进入这个活动室的第一印象,他们最先注意到了什么?如何去做?一边与幼儿交流,教师记录下幼儿们的回答。

3. 认识活动室教师引导幼儿们认识活动室,介绍活动室的物品和它们的功能、摆放位置,让幼儿了解到大班的活动室中有哪些区域和角落,并让幼儿知晓每个角落的用途和规则。

4. 观察和探究教师让幼儿们进行观察和探究,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进行互动探究。

观察各种物品和地方,找到有趣的事物,实践和尝试各种能力、技能和知识,比如:认识书柜、书、玩具等的分类和归放。

5. 协作活动此环节,教师要求幼儿们协作完成活动,比如:在固定的时间内,将玩具等物品有序地归放回原处,促进幼儿的自律意识,锻炼幼儿协作意识、组织能力、时间感知能力和空间控制能力。

6. 思考和总结为了更好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教师鼓励幼儿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疑问和发现。

让幼儿们思考,自己的归想和总结本次课程。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内容全面、层次分明,将家园联系贯穿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可能性,让幼儿们在自由活动中对“活动室”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整个教学气氛轻松自在,活泼有趣,既加深了幼儿对于“活动室”各方面的理解,也为幼儿的独立自主和自律性的发展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幼儿园设计我们的活动室精品教案精品教案

幼儿园设计我们的活动室精品教案精品教案

幼儿园设计我们的活动室精品教案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园活动设计》的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设计我们的活动室”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活动室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会运用色彩、布局、空间等元素,打造一个舒适、温馨、富有创意的活动室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活动室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让幼儿学会通过观察、思考、实践,解决活动室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活动室设计的创意和实际操作。

重点:活动室设计的原则、要素以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设计案例等。

2. 学具:彩色笔、剪刀、胶水、纸张、画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活动室设计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活动室设计。

2. 新课内容:a. 介绍活动室设计的基本原则: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

b. 讲解活动室设计的要素:色彩、布局、空间。

c. 分析优秀活动室设计案例,让幼儿了解设计过程和方法。

3. 实践操作:a. 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活动室。

b. 每组根据讨论结果,动手制作活动室模型。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a. 各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b. 针对每个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设计我们的活动室2. 板书内容:a. 活动室设计原则: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b. 活动室设计要素:色彩、布局、空间c. 设计方法:观察、思考、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所在的活动室设计一个创意方案。

2. 答案要求:a. 符合活动室设计原则和要素。

b. 图文并茂,表达清晰。

c. 具有创意,体现个人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a. 开展“我心中的活动室”主题活动,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2024年中班多功能活动室教案教案

2024年中班多功能活动室教案教案

2024年中班多功能活动室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社区”,具体内容为“多功能活动室”。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多功能活动室的功能、用途以及相关设施,培养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和生活实践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多功能活动室的基本功能和用途,提高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使幼儿掌握多功能活动室的基本设施和用途,培养幼儿的生活实践技能。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交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多功能活动室的各种设施及其用途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和生活实践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功能活动室图片、模型、各种设施道具。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多功能活动室,让幼儿了解多功能活动室的实际情况。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模型,讲解多功能活动室的各种设施和用途。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多功能活动室。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画作。

六、板书设计1. 多功能活动室2. 内容:多功能活动室的设施、用途、空间认知、生活实践技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理想中的多功能活动室,并标注各种设施和用途。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合理布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实地参观其他功能的活动室,如图书馆、舞蹈房等,进一步拓宽幼儿的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多功能活动室的各种设施及其用途的认识,难点在于如何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些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专用活动室教案【篇一: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设计】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设计一、概述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造就人一生的基础,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教养的奠基工程。

因此,幼儿园建筑设计的好坏,将对人一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规范、指标和标准外,在园区总体布局,生活用房,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等的设计中,要充分照顾幼儿生理、心理发育德育特点和过程,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卫生、宜人的成长环境。

(一)幼儿园建筑设计要点1.幼儿的生理、心理、行为特点及科学管理的要求决定了幼儿建筑的基本特征和设计要求。

即满足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的要求;满足幼儿生理、心理、行为特征的需求;运用儿童行为科学、心理学的理论来研究幼儿建筑环境及其设计要点。

2.创造舒适的睡眠和良好的室内、外活动环境以适应幼儿生活规律的要求。

3.创造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满足卫生、防疫要求的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

4.创造安全,利于防护的环境,以保障幼儿的安全。

5.适应幼儿园科学管理的需要。

(二)幼儿园的规模幼儿园、托儿所是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养的机构。

接纳三至六周岁幼儿的为幼儿园,接纳不足三周岁幼儿的为托儿所。

幼儿园规模及每班的容纳人数(班容量)是根据幼儿年龄的差异而反映出其生活处理能力的不同及保教人员的工作量决定的。

幼儿园规模按3的倍数确定其班级数,一般以6~9个班规模为宜。

幼儿园规模见表幼儿园规模划分及优缺点。

幼儿园根据幼儿岁数的不同,可分为小、中、大班,小班收托3~4岁以下的幼儿,每班20~25人,中班收托4~5岁以下的幼儿,每班26~30人,大班收托5~6岁以下的幼儿,每班31~35人。

(三)幼儿园的功能关系分析幼儿园的功能分区,一般可分为幼儿活动区、服务区和供应区。

其基本功能关系如图幼儿园功能关系分析所示。

二、幼儿园建筑的组成及设计幼儿园建筑主要由生活用房、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等三部分组成。

生活用房包括活动室、寝室、卫生间(包括厕所、盥洗、洗浴)、衣帽贮藏室、音体活动室等。

幼儿园的活动室与寝室宜合并设置。

服务用房包括医务保健室、隔离室、晨检室、保育员值班室、教职工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包括收发室)及教职工厕所、浴室等。

供应用房包括幼儿厨房、消毒室、烧水间、洗衣房及库房等。

(一)生活用房设计1.基本要求:根据jgs39-87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幼儿园生活用房的设计需满足以下要求:(1)严禁将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除音体活动室的净高不小于3.6m以外,其它生活用房的净高不小于2.8m。

(3)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最好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4)生活用房采用侧窗采光时,其窗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表窗地面积比的规定。

2.面积的确定幼儿园生活用房面积不应小于表生活用房的最小使用面积的规定。

3.活动室设计(1)平面形式的选择活动室的平面形式应满足幼儿教学、游戏、活动等多种使用功能的要求。

其平面形式应活泼、多样、富有韵律感,以适应幼儿生理、心理的需求。

活动室平面形式常用的有:矩形、方形、六边形、八边形、扇形及局部曲、折形等;其中矩形、方形平面有利于家具布置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是国内外活动室平面采用最普遍的形式,而六边形、八边形及扇形等平面适应幼儿的心理特征,平面形式活泼,可组合成多种形式,国内外新建幼儿园较多采用这种形式,见表活动室的平面形式所示。

(2)室内环境色彩设计活动室内的环境色彩,主要是指对室内墙面、天棚、地面的背景色彩和家具、设施等主体色彩的选择。

选择的原则是除应符合一般的审美心理要求外,还应考虑幼儿的喜好及要求,创造明快、欢愉简洁的空间气氛。

①墙面色彩作为整体空间的背景色,应以柔美、雅致的浅灰色及偏亮的暖色调如浅米黄、浅粉红等为宜。

前墙应降低与黑板周围的亮度比,墙裙色彩可选用与墙面色彩接近的无光油漆;②地面易弄脏,而且需有一定的稳定感,常采用较深的暖色调。

③天棚为增强室内漫射光的反射效果,并使空间不致造成视觉和心理上的压力,宜采用反射系数高的白色或浅色调。

④门、窗框的内表面色彩与墙面色调接近,以淡色调为宜,以降低其与墙面的亮度差,减少幼儿的视觉疲劳。

⑤活动室内幼儿园使用的家具、设施色彩常作为活动室的主体色彩,选择鲜艳、明快的暖色,在背景色彩的烘托下呈现幼儿活动空间的活泼、明快的气息。

(3)室内的家具与设施设计活动室内常用的家具与设施可分为教学类和生活类两大类。

前者包括桌椅、玩具柜、教具、作业柜、黑板等,后者包括分餐桌、饮水桶及口杯架等。

幼儿家具设备应根据幼儿体格发育的特征,适应幼儿人体工学的要求,应考虑幼儿使用的安全和方便,避免尖锐棱角,宜做成圆弧状。

家具应坚固、轻巧,便于幼儿搬动,造型和色泽应新颖、美观,富有启发性和趣味行,以适应幼儿多种活动的需要。

幼儿人体尺寸及常见幼儿家具尺寸如图幼儿人体尺寸及常见幼儿家具尺寸所示。

4.寝室设计幼儿需要睡眠的时间较长,一般3~6岁的幼儿睡眠时间需要11~12小时,其中午睡约2~2.5小时,安静、舒适的睡眠空间,保证良好的睡眠条件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

(1)卧室的设计要求①应满足全班幼儿(以每班平均30人计)睡眠、休息的需要。

②应有安静、舒适、整洁的睡眠环境。

③应较好的朝向和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直射阳光照射。

炎热地区应避免西晒,亦可装遮阳设施,寒冷地区应保证冬季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容量。

④应适于床位排列并便于保教人员巡视、照顾及管理工作的方便。

(2)床位排列方式及基本尺寸床是卧室内设置的主要家具,因其数量多、占地面积大,所以床的基本尺寸及排列方式是卧室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也是卧室设计是否合理的关键。

①床的功能尺寸幼儿床的尺寸应满足下列要求,即床长为幼儿平均身高加25cm,床宽为最大幼儿体宽的2倍。

床高应考虑服务人员的工作方便。

幼儿床的功能尺寸,见表儿童床功能尺寸和图幼儿床所示。

②床位排列及其基本尺寸要求为节省面积,便于使用,幼儿园床位排列常采用两床相靠或成组排列方式,但并排床位不应超过2个,相接床位不宜超过4个。

为便于保教人员管理,每个床位应有一长边靠近走道。

卧室内主通道不应小于0.9m,次通道不宜小于0.5m,二床之间通道不宜小于0.3m。

为防止幼儿睡眠时受凉,床不能紧贴外墙窗设置,床与外墙和窗的距离不应小于0.4m。

床位排列基本尺寸,见图寝室床位排列基本尺寸所示。

5.卫生间设计卫生间是幼儿生活用房中使用频繁的房间,由盥洗、厕所两部分组成。

为减少幼儿交叉感染,卫生间宜各班独立设置,且厕所与盥洗之间宜隔开设置,避免混设,如卫生间平面布置图所示。

(1)卫生间设计要求①位置:幼儿卫生间,特别是盥洗室使用频繁,要求紧靠活动室和卧室且与班活动场地毗连。

②幼儿园每班卫生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15㎡,设备的尺寸应符合幼儿的尺度。

(2)卫生设备的内容及数量①幼儿卫生间内应设置的主要卫生设备有:大便器、小便器、盥洗台、污水池、毛巾架等,根据需要还应设置淋浴器或浴盆、清洁柜等。

②每班卫生间内应设置的最少设备数量,见表每班卫生间内最小设备数量所示。

③为便于保教人员使用,每班的卫生间应设置一个蹲位的专用厕所小间或单独集中设置。

(3)幼儿主要卫生间设备设计要求及图例、尺寸,见图幼儿主要卫生设备所示。

6.活动单元的平面组合(1)活动单元组合的类型及特点:活动单元室幼儿建筑中的主要用房,是幼儿生活、活动的基本空间,主要包括活动室、卧室和卫生间等。

活动单元的组合类型可分为:穿套式、走廊式、分层式三种,其组合方式及特点如表儿童活动单元组合类型及特点所示。

(2)活动单元的形式:活动单元可分为矩形、方形、扇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多种形式,如图活动单元的基本形式所示。

7.音体活动室音体活动室是全园幼儿公用的活动室,也可兼作合班教室及风雨操场,可作为音乐、体育、大型游戏,全园集会及图片展览的场所。

在音体活动室内需设表演区,满足小型演出的需要,并且还应附设一间贮藏室,以存放家具、教具等物品。

音体活动室的位置既要方便各班幼儿使用,又要与其有一定的隔离,避免使用时所产生的噪音干扰邻近生活用房。

由于音体活动室的面积较大,空间较高,因此,它最好设于建筑的底层或单独设置,但此时,需有连廊与主体建筑连通。

音体活动室的形状应轻快、活泼并有儿童建筑的特点,一般除长方形、正方形外还设计成多边形、圆形及一端呈圆弧形的平面形状。

又因其体量较大、体型活泼,往往成为幼儿园建筑造型处理的重点。

(二)服务用房设计服务用房是幼儿园的保教、管理工作用房。

主要包括:医务保健室、隔离室、晨检室及办公室等。

服务用房的使用面积应满足表服务用房的最小使用面积的规定:1、医务、保健室医务、保健用房一般设医务保健室一间、隔离室一间或数间,及一个厕位的幼儿园专用厕所。

最小使用面积为18㎡。

规模小的全日制幼儿园只设一个大间【篇二:幼儿园音乐活动室有效设置】幼儿园音乐活动室有效设置、使用、管理的实践研究——2011学年第一学期大班教研活动计划周静一、情况分析上个学期,我们大班组围绕“大班建构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评价”开展了深(1)、在“幼儿园音乐活动室有效设置、使用、管理的实践研究”这个大的课题下我们围绕“音乐活动室的墙面布置和环境创设、音乐活动室提供的材料、音乐活动室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在音乐活动室中组织的活动形式”这几个方面来开展研究。

(2)、继续进行园本课程的建设,完善课程并汇编大班经典文化教学方案和区域活动方案。

(3)、配合园方做好常规的工作。

1、内容与措施:幼儿园音乐活动室有效设置、使用、管理的实践研究——2011年第二学期大班教研活动小结周静在忙碌的工作中,2011年第二学期又将临近尾声了。

回顾这一个学习的教研工作,觉得用“充实”这两个字来形容比较贴切。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围绕园务计划和保教计划开展了“幼儿园音乐活动室有效设置、使用、管理的实践研究” 的专题研究、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商讨和配合园方进行的大活动这些工作。

下面就这几方面做一个小结与反思。

一、专题研究作为一个教研组,它的工作是离不开专题研究的。

因为只有进行了专题的研究,才能带领组内的教师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在本学期,我们开展的关于音乐活动室的研究,我们组内的老师首先认领了自己研究的方向,主要有,音乐活动室的环境布置、音乐活动室材料的提供、音乐活动室学习内容的进度研究以及音乐活动室活动模式的研究。

它们从内容上来说是互补相关的,在实际的操作中是秘密相关的。

如,活动室活动内容的确定与活动室环境布局的设置和活动室教学模式的开展是相关的。

因为,音乐活动室的教学内容要与教室里的音乐活动内容有所区别。

1、音乐活动室的环境布置我园的音乐活动室设在六角亭,六角亭的功能不仅仅是音乐活动室还是一个多功能室,所以,我们在考虑音乐是布局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有公开课,或者召开会议时的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