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包装用纸中荧光增白剂的说明

合集下载

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定义中文名称:荧光增白剂英文名称: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定义:能吸收近紫外线(波长300~400nm)、再放射出蓝紫色荧光(420~480nm)的无色有机化合物。

多数是具有较大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

应用学科:材料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高分子材料(二级学科);高分子材料相关助剂(三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 brightener)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

简介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色彩调理剂,具有亮白增艳的作用,广泛用于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多个领域中。

荧光增白剂约有15种基本结构类型,近400种结构。

我国允许在衣物洗涤剂中添加的荧光增白剂有两种类型:二苯乙烯基联苯类(如CBS等)和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如33#等)。

荧光增白剂可以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波长范围约为360—380 nm),转换为波长较长的蓝光或紫色的可见光,因而可以补偿基质中不想要的微黄色,同时反射出比原来入射的波长在400——600 nm范围的更多的可见光,从而使制品显得更白、更亮、更鲜艳。

荧光增白剂CBS,目前广泛适用于洗衣液中的一种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的国家标准按照国家标准《GB 15193.3-2003急性毒性试验》规范性附录D“急性毒性剂量分级表”判定,二苯乙烯基联苯类荧光增白剂(CBS)为无毒,与日常食用的食盐的急性毒性属于同等级别。

编辑本段荧光增白剂的发现人类首次从理论上阐述荧光现象是在1852年,当时Stokes提出了被后人称为Stokes定律的理论。

1921年Lagorio观察到荧光染料发出的可见荧光能量高于它所吸收的可见光能量,为此,他推论:荧光染料具有将不可见的紫外光转换为可见荧光的能力。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原理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原理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原理
荧光增白剂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纸张、塑料及洗涤剂等工业领域的化学物质,它可以使物体表面看起来更白、更亮。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原理主要是利用荧光效应。

荧光增白剂分子中含有苯并三唑和双咪唑等芳香环结构,这些结构中的π-电子能吸收紫外光,并在经历激发后迅速释放出
蓝光。

这种蓝光可以被人眼所感知,并与原来的物体表面发出的黄光相混合,从而使物体整体呈现出一种更白、更亮的外观。

具体而言,荧光增白剂吸收紫外光后激发到高能级电子态,随即通过非辐射跃迁、内部转换等过程回到低能级电子态,释放出蓝光。

而物体表面的黄光在相同波长范围内也被荧光增白剂吸收,然后重新辐射出更白、更亮的蓝白光。

这样,人眼就会感知到物体表面更白的效果。

荧光增白剂在增白过程中并不改变物体本身的颜色,而是利用光的特性来改善物体的视觉效果。

荧光增白剂有很好的增白效果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造纸、塑料、洗涤剂等不同领域。

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中文名称:荧光增白剂英文名称: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定义:能吸收近紫外线(波长300~400nm)、再放射出蓝紫色荧光(420~480nm)的无色有机化合物。

多数是具有较大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

百科名片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 brightener)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

简介概述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色彩调理剂,具有亮白增艳的作用,广泛用于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多个领域中。

荧光增白剂约有15种基本结构类型,近400种结构。

我国允许在衣物洗涤剂中添加的荧光增白剂有两种类型:二苯乙烯基联苯类(如CBS等)和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如33#等)。

作用原理荧光增白剂可以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波长范围约为360—380 nm),转换为波长较长的蓝光或紫色的可见光,因而可以补偿基质中不想要的微黄色,同时反射出比原来入射的波长在400——600 nm范围的更多的可见光,从而使制品显得更白、更亮、更鲜艳。

荧光增白剂CBS,目前广泛适用于洗衣液中的一种荧光增白剂。

全称:二苯乙烯联苯二磺酸钠荧光增白剂CBS分子式:分子式原理亮白效果荧光增白剂的作用原理是吸收光线中不可见的紫外光,并发出可见的蓝光,与织物发出的黄光进行叠加后,互补形成白光,使织物发出的白光增加,肉眼可感觉到白色织物明显变得亮白,这就是亮白效果。

分类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1、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2、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3、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4、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5、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增白剂(荧光剂)的种类及用途

增白剂(荧光剂)的种类及用途

增白剂(荧光剂)的种类及用途增白剂俗称白色染料,是一种无色并在紫外光照射下能激发出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它能提高物质的白度和光泽。

增白作用是利用光学上的补色原理,使泛黄物质经荧光增白剂处理后,不仅能反射可见光,还能吸收可见光以外的紫外光并转变为具有紫蓝色或青色的可见光反射出来。

黄色和蓝色互为补色,抵消了物质原有的黄色,使之显得洁白。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①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②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③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④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⑤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增白剂主要用于纺织、造纸、塑料、涂料、洗涤剂、印刷油墨、蜡、包装材料等。

增白剂只是光学上的增亮补色,并不能代替化学漂白。

因此,带色物不经漂白,直接用增白剂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获得洁白效果,使用时应注意。

商品名焦亚硫酸钾成分焦亚硫酸钾性能及用途白色单斜晶系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

通常具有氧化硫气味。

相对密度2.3 00。

190时分解。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成硫酸钾。

遇无机酸分解成二氧化硫气体。

呈强还原性。

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3.54.5。

含量90.0%。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可用于葡萄酒、果酒、速冻虾、干燥水果、淀粉糖浆等。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LD50600~700mg/k g(以SO2计,兔,经口)。

GRAS(FDA,§182.3637,1985)。

商品名亚硫酸氢钠成分亚硫酸氢钠与焦亚硫酸钠混合而成性能及用途白色或黄白色单斜晶系晶体或粗粉。

带二氧化硫气味。

在空气中不稳定,缓慢氧化成硫酸盐和二氧化硫。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4.05.5。

无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是什么意思

无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是什么意思

无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是什么意思无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是什么意思?“无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顾名思义就是其只能够被相应分子所结合,从而也就达到了只与特定的某种东西发生反应的效果。

当然了,如果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并且经过检测认证的这类产品自然没问题;但若是假冒伪劣或者非法添加的话,则很容易造成皮肤损伤甚至危及健康!在许多商品中都会添加增白剂,比如说衣服洗涤剂里面就有荧光增白剂,还有各式各样的防晒霜和美白护肤品里面也少不了荧光增白剂。

由于荧光增白剂具有高度的亲水性以及优异的光稳定性,因此常常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的表层涂膜,起着提亮颜色、保持鲜艳外观的功能。

另外,由于其良好的耐热性,因此广泛地运用于塑料制品、纺织纤维、纸张印刷油墨、日用化工品等领域。

专家指出:“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不合格的增白剂含有重金属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要求,凡标注“无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字样的均视同为天然食品。

除此之外,消费者购买时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便是查看配料表,选择标明“无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产品即可放心购买。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例子:家庭装修后使用的空气清新剂、香水等化妆品。

现代社会越来越追求环境舒适,绿色低碳已逐渐深入人心。

因此,大量的人开始寻找既满足自己需求又节约资源的办法——使用空气净化器。

但是你真正了解空气净化器吗?今年3月份,北京市消协公布了首批20款空气净化器比较试验报告,结果显示:仅4款产品达到了预期的净化效率;更令人担忧的是,超半数产品存在漏电隐患!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辨别它们是否为合格产品呢?首先,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详细了解产品的技术参数,确保其与实际情况吻合。

其次,要尽量挑选口碑好、销售量大的品牌。

最后,要学习一下空气净化器的基本构造,掌握一点小窍门。

如:滤网式空气净化器,主要靠活性炭吸附甲醛、苯等污染物,其核心技术是 HEPA 高密度过滤网,可去除微米级颗粒物,但不能完全去除挥发性有机物(VOC),而负离子发生器虽然能释放负氧离子,但其释放强度远远赶不上室内 PM2.5浓度变化速度快,因此两者搭配使用才能取得更佳的净化效果。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纸、纸板及纸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纸、纸板及纸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荧光增白剂220标准品(C40H40N12O16S4Na4,简称 C.I.220,CAS号:16470249),纯度大于95%。

犌犅31604.47—2016
3.4 标准溶液配制 3.4.1 标准储备液(1.00mg/mL):于避光条件下,准确称取 C.I.220标准品约10mg(精确到0.1mg) 于烧杯中,用碱性提取液(3.2.3)溶解,转移至10 mL 棕色容量瓶中,并 定 容 至 刻 度,在 -18 ℃ 以 下 于 黑 暗处保存,有效期为90d。 3的.4标.2准 工标作准液工,作于液4(4℃0左.0μ右g/避m光L保):存将,标有准效储期备为液15用d乙。腈溶液(40%,体积分数)逐级稀释成40.0μg/mL 3.5 材料 3.5.1 纱布:尺寸约5cm×5cm。 3.5.1 玻璃棉。 4 仪器和设备

犌犅31604.47—2016
5.2 荧光增白剂的直接测定 于暗室或暗箱内,打开紫外灯的电源开关,检测波长选择365nm。将制作好的100cm2 试样置于
紫外灯光源下约20cm 处,观察试样是否有明显的蓝色或紫色荧光。如试样出现多处不连续小斑点状 荧光,或试样有荧光现象但不明显时,则需继续执行5.3操作步骤,进行确证实验。 5.3 荧光增白剂的确证 5.3.1 标准对照纱布的制备 4度0小.0μ于称g/2取0m5LL.1uCx操.I)加.2作2入0步1标0骤0准中m溶L粉液碱碎0性.5均提m匀L取的,液相空(当乙白于腈纸纸、样水样和2中.0三Cg乙.I.2(胺2精0的确含体至量积1为比1m为0g4m)0g于∶/6k20g50∶,于1m)避L,于光锥5状0形态℃瓶下下中(要超,加求声照提入 取40min。提取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提取液通过装有少许玻璃棉(要求不含荧光物质)的玻璃漏斗过 滤到鸡心瓶中,或者采用离心的方式(3500r/min的转速离心5min)获得澄清的提取液。将提取液在 50 ℃下减压浓缩至约40 mL~50 mL,将浓缩液转 移 至 250 mL 烧 杯 中,用 水 洗 涤 鸡 心 瓶 后,洗 液 也 一 并转入250mL烧杯中,用盐酸溶液(10%,体积分数)调pH 为3~5,并加水定容至约100mL。然后将 一块规格为5cm×5cm的纱布浸没于提取液中,在40 ℃水浴吸附30 min。用镊子取出纱布后,用手 挤 去大部分液体后,将纱布叠成四层,每层面积约为2.5cm×2.5cm,放于玻璃表面皿中。 5.3.2 试样提取与吸附 5.3.1称步取骤5中.1“于操避作光步状骤态中下粉…碎…均,匀放的于试玻样璃2表.0面g皿(精中确”进至行1。.0每m个g)试于样2进50行m两L次锥平形行瓶试中验,。其余操作按照 5.3.3 空白试验

荧光增白剂检测标准

荧光增白剂检测标准

荧光增白剂检测标准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洗涤剂等行业,用于增加产品的白度和亮度。

然而,荧光增白剂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检测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一、荧光增白剂的基本原理。

荧光增白剂是一类能够吸收紫外光并发射蓝色荧光的化合物,通过这种荧光效应来增加产品的白度和亮度。

其主要作用是在可见光下,荧光增白剂吸收紫外光,然后再以蓝色光的形式发射出来,使产品看起来更加白皙和明亮。

二、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方法。

1. 紫外光检测法,利用荧光增白剂在紫外光下发出蓝色荧光的特性,通过紫外灯的照射来观察样品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并对其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3. 红外光谱法,利用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扫描,通过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峰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荧光增白剂。

三、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标准。

1. 含量标准,对不同行业中使用的荧光增白剂,制定相应的含量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检测方法标准,针对不同的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建立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安全标准,制定荧光增白剂的使用安全标准,包括对其使用量、使用范围等方面的规定,以降低潜在的风险。

四、荧光增白剂检测标准的意义。

1. 保障产品质量,建立荧光增白剂检测标准,可以有效监控产品中荧光增白剂的含量,保障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2. 保护消费者权益,严格执行荧光增白剂检测标准,可以有效减少产品中荧光增白剂残留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3.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建立统一的荧光增白剂检测标准,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五、结论。

荧光增白剂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添加剂,其检测标准的建立对于产品质量、消费者健康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相关的检测标准,以确保荧光增白剂的安全使用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荧光增白剂用途

荧光增白剂用途

荧光增白剂用途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洗涤剂、纸张等行业的白色颜料。

荧光增白剂通过吸收紫外光,并将其转化为可见光,从而使物体表面呈现出更加明亮白净的效果。

荧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为荧光增白剂ER、荧光增白剂OB等,它们可以吸收280-400纳米的紫外光,然后以蓝光或绿光的形式发射出来。

荧光增白剂主要的用途如下:1. 纺织工业:荧光增白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和整理过程中,可以使纺织品呈现出更加白净、明亮的颜色。

同时,荧光增白剂还能够在室外光线下吸收紫外光,然后发射出蓝光,进一步增强纺织品的白度,提高其质感和附加值。

2. 塑料工业:荧光增白剂可添加到塑料制品中,以增加其光洁度和透明度。

在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荧光增白剂能够与塑料分子相互作用,使塑料表面呈现出明亮的效果,同时可以屏蔽掉塑料颜料中的杂色,提高塑料制品的质量。

3. 洗涤剂工业:荧光增白剂是洗涤剂中的一种重要成分。

通过添加适量的荧光增白剂,可以使洗涤剂中的洗衣成分在洗衣液中更加均匀分布,并能够增加衣物的白度和明亮度。

同时,在洗涤剂中添加荧光增白剂还可以在洗衣过程中发出蓝光,提高洗涤剂的增白效果,使衣物更加清洁。

4. 纸张工业:荧光增白剂是制造光面纸、包装纸等各类纸张中的一种重要添加剂。

在纸张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向纸浆中添加适量的荧光增白剂,可以增加纸张的白度和亮度,使其更加吸引人。

尤其是在高品质印刷品制作中,荧光增白剂能够使印刷品呈现出高对比度、高色彩饱和度的效果。

5. 墨水工业:荧光增白剂是彩色墨水和草图墨水中的一种常见成分。

通过添加荧光增白剂,墨水可以在黑色或彩色的字迹下呈现出更加鲜艳的颜色,使字迹更加清晰可见。

总的来说,荧光增白剂在纺织、塑料、洗涤剂、纸张和墨水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白度和明亮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使产品更加吸引人。

因此,荧光增白剂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食品包装用纸中荧光增白剂的说明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2011-4-29
4月22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了“京城五家电影院及五家超市爆米花桶质量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包括嘉禾、华星、星美、万达、东都5家影院以及家乐福、乐购、沃尔玛、京客隆、物美5家超市在内,所有调查产品中皆含有荧光增白剂,其中大部分爆米花桶在紫外灯365纳米照射下呈现明亮的蓝色,存在人为添加荧光增白剂。

4月25日,新快报记者在广州天河区某超市走访发现,有些纸杯的外包装上印有“不含荧光增白剂”字样,有些则仅仅注明“安全卫生”。

记者随机选了7个品牌的纸杯,再从一家肯德基连锁店选取一个全家桶和一只纸杯,一同送往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系做检测。

“有两个纸杯的荧光增白剂含量极低,基本合格,但其他的都比较明显,在紫外光检测仪的照射下,蓝色的光斑面积较大。

”检测人员吴博士初步判断,光斑较多的纸杯与全家桶的增白剂较有可能超标。

针对媒体曝光肯德基全家桶增白剂超标的消息,肯德基所属百胜餐饮集团相关负责人就此事回应称,肯德基使用的包装产品的供应商都是取得QS认证的,要求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包装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也发声明称,全家桶使用的纸容器,根据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2011年3月21日提供的检验报告显示,荧光性物质检测符合国家标准。

4月26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工作人员对北京地区多家肯德基店使用的全家桶进行了购买和测试,实验表明,部分纸桶内侧含有少量荧光增白剂,但面积较小,未超过荧光面积在5%以下的国家标准。

针对以上有关问题,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建议和说明如下:
1、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包装用纸市场准入要求,“食品级白卡纸”才是制作爆米花桶等所用的材料。

然而有些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用回收废纸生产,但又由于纸浆质量不过关,还要让桶看上去更白,不得不加入大量的荧光增白剂达到美观效果。

那些外观看上去颜色发白的爆米花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使用了含荧光增白剂的非食品级用纸,即“社会白卡纸”。

使用“社会白卡纸”制成的包装在紫外分析仪下会呈现出鲜亮刺眼的蓝色,“食品级白卡纸”制成的包装在紫外分析仪下,则会呈现自然的乳白色。

2、根据国家工业产品市场准入要求,没有强制规定生产企业必须在食品包装纸或桶上标明生产企业的信息及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只要求在直接销售的产品或最小包装单元以及外包装箱上标明即可。

但是食品用纸经营者和使用者必须从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货并索取生产企业许可证复印件以及有关检验报告等。

如果证件齐全,产品出了质量问题由生产企业负责;如证件不全或无效,则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但是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建议,为了便于
消费者追踪、便于相关部门监督管理,呼吁生产企业尽可能将有关可追溯信息标示于产品上,如纸杯外侧或底部。

3、对于肯德基所属百胜餐饮集团和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的声明以及有关媒体的报道不一问题,我协会认为要客观对待。

建议执法部门能够对有关产品进行抽查检测,防止样品来源不一以及检验机构资质是否有效带来的混乱,尽快还消费者和商家一清白。

同时也呼吁食品用纸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片国家标准要求组织生产,不要违规使用原辅材料和添加剂。

4、我协会建议有关媒体和消费者对质疑性产品的调查和取证最好在公证处或执法部门的配合下进行,这样检测结果和取证过程才更为科学,处理结果会更加合法有效。

如果消费者对产品有质疑,可以进行票据、实物等证据的收集,并及时打“12315”进行反映,也可向行业专家进行咨询了解,减少对自身的伤害。

5、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

荧光剂广泛应用在纺织、造纸、洗衣粉、肥皂、橡胶、塑料、颜料和油漆等方面。

一旦与人体中的蛋白质结合,就很难通过正常代谢排出体外。

同时,荧光剂会极大削弱免疫力及伤口愈合能力,一旦在人体中积蓄过量,除了对肝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危害之外,还会诱发细胞癌变,是潜在致癌因素之一。

6、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卫生标准》等相关国家食品安全管理规定,荧光增白剂严禁在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加工中使用。

但是,由于一些造纸用的天然植物原料如竹子等中本身含有荧光物质,因此在纤维产品如纸桶、纸杯、餐巾纸等中就会含有,因此国家规定不得人为加入荧光增白剂,但是允许食品用纸中荧光面积不超过5%即为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