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联网要点
《全球能源互联网》课件(版)

全球能源互联网课件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供应面临巨大压力。
同时,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挑战。
因此,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全球共享,成为解决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与内涵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指以清洁能源为基本能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实现全球范围内清洁能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动全球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
全球能源互联网包括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能源体系。
三、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意义1.优化能源结构: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全球共享,推动全球能源结构优化,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压力。
2.促进绿色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促进全球绿色发展。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清洁能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
4.促进全球能源共享: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共享,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促进全球能源平衡发展。
四、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路径1.发展特高压电网:特高压电网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础,需要加大特高压电网的研发和建设力度,提高特高压电网的输电能力和效率。
2.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清洁能源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本能源,需要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清洁能源的供应能力和稳定性。
3.构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运营,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4.加强国际合作: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能源体系,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五、我国在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中的作用我国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我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实现全球能源共享和绿色发展。
全球能源互联网

1.太阳能发电主要方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
P342.一极一道能源开发:北极圈及其周边地区风能和赤道及其附近地区的太阳能丰富,集中开发,通过特高压等输电技术将送至各大洲负荷中心。
P393.电源发展的特征: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持续发展;电力供应以煤电、气电等化石能源为主,但是逐步呈现清洁化趋势;全球发电装机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等;各大洲内部各国电力发展差别大;全球电源技术快速发展、单机容量大幅提升。
P444.能源供应面临的挑战:总量增长;资源限制:化石能源总量有限,大规模开发将导致资源加速枯竭,能源开发想越来越少国家和地区集中;供应成本出现化石能源开采成本逐渐增长,清洁能源开发成本逐渐下降,但仍处于高位。
5.能源环境面临的挑战:全球能源变暖;生态环境破坏。
6.能源配置面临的挑战:清洁能源向清洁化发展,电能远距离、大范围配置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现有电力配置能力明显不足;现有电力配置范围有限,不能适应未来清洁能源全球大范围配置的需要;应加快构建全球电力高效配置平台。
7.能源效率面临的挑战:开发环节: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能源转换效率低;配置环节:化石能源配置环节多,能源效率不高;使用环节:能源利用率低,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低。
8.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能力和输电距离是500kv交流的4-5倍和3倍,损耗仅为1/3-14;800kv直流输电能力和输电距离是500kv直流的3倍和2.5倍,损耗仅为0.73.9.交流1000kv的输电能力为2000-6000MW,输送距离为1000-2000km;交流500kv的输电能力为1000-1500MW,输送距离为150-850km;直流800kv的输电能力为8000MW,输送距离为2500km;交流500kv的输电能力为3000MW,输送距离为1000km;10.风电技术发展: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持续增加,提高了风能利用效率,降低了单位成本,扩大了风电场规模效益,减少了风电场占地规模;变桨距功率调节技术取得重大发展,进一步提高了风电机组的平稳性、安全性和高效性;系统友好型风电场技术快速发展,风电的可控性、可调节性日益增强,与常规电源、风电的协调性逐渐提升。
能源互联网的技术和发展趋势

能源互联网的技术和发展趋势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能源互联网成为了全球能源发展的趋势。
它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的新型能源系统,顺应能源转型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从技术和发展趋势两方面来探讨能源互联网。
一、技术1.电网建设电网作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升级。
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家开始在电网方面进行投资和创新。
例如,中国正在积极推进超高压输电、电力信息化和智能配电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2.能源储存能源储存是实现能源互联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最常见的能源储存技术包括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水泵储能等。
未来,随着技术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新型能源储存技术会逐步被广泛应用。
3.智能电表智能电表可以监测电能质量、节约能源、调节负荷等功能。
在能源互联网中,智能电表可以实现用户能源的管控,增强用能效率。
同时,智能电表还可以帮助电力公司进行负荷预测和市场调度。
4.分布式能源分布式能源是指在用户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网络分布和交互使用的能源模式。
在能源互联网中,分布式能源可以使用户在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实现能源的共享和交互。
二、发展趋势1. 开放性能源互联网面向所有的能源供应商、能源消费者和能源服务提供商,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未来,能源互联网将应用数字技术、支持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平衡发展,以满足多种能源的需求。
2. 一体化能源互联网将不同的能源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统一的能源系统,实现能源合理配置和利用。
未来,能源互联网会进一步整合市场、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实现能源系统的一体化。
3. 数字化能源互联网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电力信息化、数据智能化、能源管理的自动化等功能。
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能源互联网将实现更高效的能源协同和管理。
4. 可持续性能源互联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手段,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使用。
未来,能源互联网将进一步强化环保、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意识,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全球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1、能源可持续发展要求要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开辟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由此应运而生。
2、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的人类能源供应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需要推行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
清洁替代是指能源开发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电能替代是指能源消费以电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3、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高级阶段,核心是以清洁能源为主导,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国各洲电网广泛互联,能源资源全球配置,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各类电源和用户灵活接入的坚强智能电网。
功能是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优势是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特征是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
全球能源互联网=特高压电网+泛在智能电网+清洁能源。
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连接“一极一道”和各大洲、各国大型能源基地及各类分布式电源,突破资源瓶颈、环境约束和时空限制,将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送到各类用户。
全球能源互联网怎么建1、全球能源互联网实践基础在能源和电力需求增长的驱动下,世界电网经历了从传统电网到现代电网,从孤立城市电网到跨区、跨国大型互联网的跨越式发展,进入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标志的新阶段。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特高压电网,特高压输电将输电距离提升到2000~公5里0乃0至0更远,赋予电网更大范围调配资源的能力。
智能电网可支撑大规模清洁能源发展、适应多样用户需求、实现故障自愈、提高运行经济性等显著优势,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配电自动化30秒内实现故障隔离;需求响应高峰负荷削减率达到15%智;能电网示范区供电可靠率高达新能源发电技术快速进步,经济性稳步提升,新能源发电并网运行控制技术取得突破,为构建以电为中心的新型能源体系奠定了基础。
《全球能源互联网》重点解读

《全球能源互联网》重点解读第一章全球能源发展现抓与挑战1.全球能源互联网是集能源传输、资源配臵、市场交易、信息交互、智能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是创造巨大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和平发展平台。
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智能电网是基础,清洁能源是根本。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应对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由之路。
2.全球能源互联网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连接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以及各种分布式电源,将清洁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是服务范围广、配臵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臵平台。
3.全球能源发展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电气时代的演变过程。
4.全球能源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和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
5.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过程(一次出现高峰的顺序为):薪柴、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其他.6.水资源的主要分布: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中部的主要流域;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北极及其附近地区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高纬度地区,非洲、南美洲、北美洲近海地区也拥有一定的优质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东非、北非、中东、澳大利亚、智利等赤道附近的中低纬地区,在地球其他沙漠、戈壁滩等干燥气候地区。
7.全球能源消费呈现总量和人均能源消费量持续“双增”态势。
8.亚太地区逐渐成为世界能源消费总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地区。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消费量逐年攀升,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10.世界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化石能源为主,但其所占比重正在逐步下降,清洁能源和电力比重增长较快。
电能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逐年提高11.全球能源贸易以化石能源为主,石油是全球贸易量最大的能源品种。
12.化石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由远古生物质经过亿万年演变形成的不可再生资源。
14.19世纪末,煤炭成为世界主导能源;是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
全球能源互联网

下面,我结合大会主题和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实践,谈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能源和空气、水、粮食是人类生存必需的基本资源。
火的发现和利用开启了人类文明,拉开了能源发展史的序幕。
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油气时代、电气时代,每一次能源时代的变迁,都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
18世纪中期,煤炭成为主导能源,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近代工业建立和发展;19世纪中期,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成为主导能源,内燃机得到广泛应用,催生了现代工业;19世纪后期,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了现代工业转型升级和大发展。
到目前,地球已经诞生了46亿年,大规模开发使用化石能源不足300年,但已经面临三大严峻挑战,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一是资源紧张。
按目前的开发强度,全球已探明煤炭储量只能开采110多年,石油和天然气只能开采50多年。
二是环境污染。
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在生产、运输、存储、使用的各环节,对大气、水质、土壤、地貌等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许多地方已超过环境容量,大自然丧失修复能力。
三是气候变化。
化石能源的碳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因。
自1850年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升已经超过1℃。
如不控制,本世纪末全球温升将超过4℃,导致冰川融化、海面上升、物种灭绝、粮食减产,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从2000年的143亿吨标准煤增长至2015年的203亿吨标准煤。
预计到2030年、2050年将分别达到260亿吨和300亿吨标准煤。
巴黎气候大会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并为控制在1.5℃以内而努力。
不转变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这一目标将无法实现。
应对三大挑战,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需求,根本出路是建立安全、清洁、永续供应的能源保障体系,就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是大自然的恩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天用了明天还来,仅开发其中万分之五就可满足全球能源需求。
全球能源互联网知识要点

00 概述2总体来说,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
具体来说,全球能源互联网将由跨国跨洲骨干网架和涵盖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的国家泛在智能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和各洲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分布式电源接入需要,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是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
3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20年前形成共识基础上,到2030年前,启动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加强洲内联网。
第二阶段:到2040年,推动各洲主要国家电网实现互联,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和跨洲联网取得重要进展。
第三阶段:到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逐步实现清洁能源占主导的目标。
主要的实施举措有:首先总体上,先国内、再跨国,先洲内、再跨洲。
各国国内电网建设和洲内电网互联是推动跨洲联网、实现全球互联的重要基础。
此外,重点地区率先突破。
在亚洲与欧洲、非洲与欧洲、亚洲(中东)与非洲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率先实现跨洲联网。
4那么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网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为什么要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呢?首先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人类生存发展正面临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严峻挑战。
由电力替代其他终端能源,是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因此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开发、配置和利用清洁能源,能够根本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
其次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在我国,能源问题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需破解能源环境问题。
此外,还能带动我国及周边国家清洁能源发展,保障能源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供应。
同时,全球能源互联网也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载体。
最后,全球能源互联网是电网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特高压发展成功实践,为实现全球电网互联互通奠定了重要基础。
《全球能源互联网》课件

目录
• 全球能源互联网概述 •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架构与技术 •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与案例
分析 •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未来展望
01 全球能源互联网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种将全球能源系统连接起来的网络 ,通过先进的能源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 、安全和清洁利用。
案例分析
特斯拉的Powerwall家用储能系统,该系统通过锂离子电池 储存可再生能源,并能在断电或电力需求高峰时提供电力供 应,提高了家庭用电的可靠性和效率。
能源交易与金融
能源交易与金融
通过建立能源交易平台和金融产品, 实现能源的商品化交易和金融化运作 ,推动能源市场的开放和竞争。
案例分析
纽约州的绿色证书交易市场,该市场 通过建立绿色证书交易平台,实现了 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定价和交易,推 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化发展和普及 。
政策挑战与解决方案
政策挑战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需要各国政策的支持和配合,涉及到政策协调、法律制度、环保要求等多个方 面,难度较大。
解决方案
加强国际政策协调,推动各国制定有利于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政策;同时,加强环保标准的制定和 执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接受度挑战与解决方案
社会接受度挑战
03
02
发展阶段
21世纪10年代,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的加 剧,各国开始推动能源转型和互联互通,形成了区域性 能源网络和跨国性能源通道。
成熟阶段
21世纪20年代以后,全球能源互联网逐渐成熟和完善, 形成了覆盖全球的能源网络,实现了能源资源的全球优 化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能源互联网
第一章
1.19世纪中叶,能源以薪柴为主,工业革命的推进,煤炭比重大,60年代,石油成为世界
第一大能源,1973年石油比重达到峰值,近20年世界能源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分天下。
2.全球能源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和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
等清洁能源。
3.截至2013年,全球煤炭可开采113年,石油可开采53年,天然气可开采55年。
4.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中部;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极及
其附近地区与亚洲、欧洲、北美洲的高纬度地区;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非、北非、中东、澳大利亚、智利等赤道附近的中低纬度地区。
5.全球能源消费呈现总量和人均能源消费量持续“双增”态势。
亚太地区逐渐成为世界能
源消费总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地区。
6.全球能源贸易以石化能源为主,总量稳步增加。
石油是全球贸易量最大的能源品种。
石
油是支撑现代工业体系的主导能源,世界石油资源分布中东、中南美和北美地区石油资源最为丰富。
7.
8.石化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由远古生物质经过亿万年演化形成的不可再生
资源。
9.煤炭是世界上蕴含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
煤炭国际贸易以海运为主。
亚太地区市场的煤
炭出口国主要有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进口国主要有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
欧美大西洋市场出口国主要有南非、俄罗斯等,进口国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等。
10.全球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欧洲及欧亚大陆和北美是主要产区,目前,美国、俄罗斯
和中东是世界天然气产量最多的国家和地区。
2013年中国天然气产量1170.5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位。
11.非常规油气主要包括重油、油砂、页岩油等。
非常规天然气包括可燃冰、页岩气、煤
层气、致密砂岩气、浅层生物气、水溶气、无机成因气等,全球可燃冰资源总量约为20000万亿立方米,全球页岩气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等地区。
12.清洁能源主要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
水能资源蕴含量
前五位: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水能可开发量前五位:中国、俄罗斯、美国、巴西、加拿大。
13.未来大型水电基地的开发重点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
中国是世界上谁能资
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从各大洲看,2013年水电装机容量最大的是亚洲,达到3.7亿千瓦。
从国家看,水电装机容量前五位国家:中国、美国、巴西、加拿大、俄罗斯。
亚洲前三:中国、俄罗斯、日本,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欧洲:挪威、法国、意大利,非洲:埃及、民主刚果、莫桑比克,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新几内亚。
14.亚洲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00万亿千瓦·时/年,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
坦等国家。
中国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西北、东北、华北)、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
欧洲风能在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北美洲风能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南美洲风能在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家;非洲风能在苏丹、索马里、埃及等国家;大洋洲风能资源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15.目前,风能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清洁能源发电品种之一,已经成为仅次于水电、核电
的第三大清洁能源发电品种。
16.太阳能来自太阳辐射,是世界上资源量最大、分布最为广泛的清洁能源。
21世纪以来,
太阳能发电超过风电,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清洁能源发电品种。
17.各地太阳能资源量有两个主要决定因素:一是太阳照射角度,二是大气散射。
亚洲太阳
能理论蕴藏量每年约37500万亿千瓦·时,主要分布在中国、沙塔阿拉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欧洲太阳能理论蕴藏量每年约3000万亿千瓦·时,主要分布在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南欧国家,北美洲每年约16500万亿千瓦·时,主要分布在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南美洲约10500万亿千瓦·时,主要分布在智利、秘鲁和巴西等国家,非洲约60000万亿千瓦·时,主要分布在苏丹、南非、坦桑尼亚等国家,大洋洲约22500万亿千瓦·时,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18.按发电原理,太阳能发电主要包括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两种形式。
19.2013年,全球共有21个国家开发铀矿,铀年总产量约5.95万吨,哈萨克斯坦世界上
最大的铀生产国,铀产量约2.2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7.8%;其次是加拿大,铀产量约0.90万吨;澳大利亚居第三位。
近年来,中国铀产量基本保持在0.13~0.15万吨。
20.截至2013年底,全世界30个国家或地区,共有434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
约为3.7亿千瓦,主要分布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21.核聚变是未来核电发展方向,但受技术突破制约,前景尚不明朗。
22.一极一道:从世界清洁能源资源分布来看,北极圈及其周边地区(“一极”)风能资源和
赤道及附近地区(“一道”)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简称“一极一道”。
23.北极地区约占全球陆上风能资源的20%。
环北冰洋的喀拉海、巴伦支海、白令海峡和格
陵兰岛等是北极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北极风电集中开发,向南可以分别送电至东亚、北美洲、欧洲等用电负荷中心,形成“北电南送”格局。
24.电力是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
1990~2013年,全球发电装机容量由27,6亿千瓦增加
到57,3亿千瓦,年均增长率约为3.2%,全球发电装机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及欧洲等地区。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力生产国。
截至2013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58亿千瓦,全年发电量5.37万亿千瓦时。
25.全球能源互联网前景展望:(1)实现清洁发展;(2)应对气候变化;(3)拉动经济增长;
(4)创造美好生活;(5)促进世界和平;(6)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第四章
26.全球电力流布局思路和原则:研究全球电力流布局是要坚持“四个原则”、做到“三个统
筹”。
四个原则:一是低碳发展原则。
二是本地优先原则。
三是经济高效原则。
四是技术可行原则。
三个统筹:一是统筹考虑集中式和分布式清洁能源开发。
二是统筹考虑本地和远方清洁能源开发。
三是统筹考虑大洲内电力平衡宇宙及能源互补。
第五章
27.世界电网发展总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小型电网,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
期,电网形态主要是以城市或局部电力配置为主的小型孤立电网。
第二个阶段是互联大电网,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电网逐步向具有全国或跨国电力配置能力的大型同步电网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坚强智能电网,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通信、现代控制、特高压输电等先进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发展,世界电网进入智能电网发展的新阶段。
28.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
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
29.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框架:一个总体布局:将形成有跨洲电网、跨国电网、国家泛
在智能电网组成,各层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
两个基本原则:清洁发展、全球配
置。
三个发展阶段:洲内互联(2020-2030)、跨州互联(2030-2040)、全球互联(2040-2050)。
四个重要特征:网架坚强(是重要前提)、广泛互联(是基本形态)、高度智能(关键支撑)、开放互动(基本要求)。
五个主要功能:实现能源传输(是基本功能)、资源配置(重要平台)、市场交易()、产业带动和公共服务五个主要功能。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