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课文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17课:安塞腰鼓(32张)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17课:安塞腰鼓(32张)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 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回首页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 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23—27 奇丽的舞姿
28—30 寂静的腰鼓 (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回首页
分工朗读,深入文本
1.朗读指导:明确:1-4段沉稳期待,中速不乏力
量;5—27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 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28—30段读出悠 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
2.朗读安排:1—4和28—30自然段由一人读。9—11
课堂小结,明确文本
这是一篇描写抒情性散文,通过对 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 命和磅礴的力量,这是生命和力量的宣 泄,这是人情和自由的挥洒,这是中华 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一种 文化。
回首页
大西北一度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 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热情地歌颂西北汉 子、黄土高原?
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还在 “舞动”,重生之日就不遥远,只要这里的 人们有不懈的追求,这里的土地就有希望

火烈的舞蹈
回首页
讨论探究,解析文本
赞 有 力大:使冰冷空气变燥热,阳光变飞溅……
美 力 联想:马鸣风萧、雷声闪电、大彻大悟 奇

闯劲:冲破束缚、挣脱羁绊、撞开闭塞 伟
鼓 赞 扬
响 声
磅 碰撞:山崖上、观众的心上、隆隆隆隆 礴 隆隆:豪壮抒情、严峻思索、犁尖翻起…… 力

后生: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 量

安塞腰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WORD版本

安塞腰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WORD版本

阅读:安塞腰鼓①刘成章安塞腰鼓,是属于黄土高原的。

惟有生存于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创造出此等奇观,才能凭借它释放其内蓄的伟力。

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

在文章里,它并非只是单纯地在作为人类生命力量的一个载体、一种象征;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①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好一个安塞腰鼓!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①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②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好一个安塞腰鼓!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①[蓦(mó)然] 突然,猛然。

②[冗(rǒng)杂] 繁杂。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①。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当它戛然而止②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课文安塞腰鼓

课文安塞腰鼓

课文安塞腰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课文安塞腰鼓》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散文,讲述了一个神秘的故事,让人们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这篇文章以其精湛的文字描写和深刻的寓意而广为人知,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文章开始描述了一个叫做李进的青年人,他在一次演奏腰鼓的比赛中得到了冠军,但随后却遭受了不幸的遭遇。

他的父亲被敌人抓走,他自己也身陷囹圄,生活陷入了困境。

正是在这个困境中,李进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要顽强地挣扎,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在监狱中,李进得到了一把古老的腰鼓,他开始通过演奏腰鼓来排解自己的忧愁,让自己更加坚强勇敢。

他把腰鼓当做自己的忠实朋友和精神支柱,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演奏,他的音乐越来越动听,越来越引人入胜。

李进激发出了内心深处的力量,克服了困难和挑战,最终成功地脱离了囹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腰鼓在这个故事中象征着希望和勇气,它引导着李进走出困境,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课文安塞腰鼓》这篇文章通过深刻的寓意和细腻的描写,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坚强的力量。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始终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生活就像一首抒情的曲调,我们要用心去演绎,坚定自己的信念,奏响属于自己的华丽乐章。

【课文安塞腰鼓,谱写人生精彩篇章,让我们一起努力,追逐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第二篇示例:课文《安塞腰鼓》是我国古代的一首腰鼓舞曲,它源自陕北的一个小镇——安塞。

这首曲子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充满了朴实和热情,在古代被广泛流传,被视为民间文化的杰作之一。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这首古老腰鼓舞曲的背景和特点。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安塞腰鼓的起源。

安塞腰鼓舞曲起源于陕北安塞县,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安塞县是陕西省延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素有“黄土地的明珠”之称。

【初中课内阅读】《安塞腰鼓》初一下册课文理解及语段阅读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安塞腰鼓》初一下册课文理解及语段阅读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安塞腰鼓》初一下册课文理解及语段阅读答案《安塞腰鼓》初一下册课文理解及语段阅读答案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文中重复“多么好的安塞腰鼓”的效果如何?2.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安静的腰鼓”,第二部分是“寂静的腰鼓”,这两个静一样吗?3.黄土高原人的人格特征是什么?4.试从多角度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想要表达什么思想?课堂段落阅读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它们就像那片高粱一样简单。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看起来很平静。

靠近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一片空白,好像从来没有响过似的。

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1.“一群年轻的学生”这句话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用?2.选文写的是表演前的情况,背景是_____;人物是_____;性格是_____;神情是_____;而腰鼓则是_____。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为什么我们要先写南风吹高粱叶和它们的衣服,然后再写它们沉静的表情和“沉闷”的腰鼓?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找出所选文本中表达年轻一代的两个比喻句,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6.你最喜欢选文中哪句话,把它抄下来,并说说其妙处是什么?现在,西北似乎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西北人?针对当前“进西部、开发西部”的现象,请谈谈您的看法。

参考答案:五、 1即使这篇文章反复吟诵和叹息三次,也能加强情感的宣泄。

它就像一声急促的鼓声,一浪高过一浪的汹涌浪潮,强烈地打动着读者的心弦。

2.击鼓前的“静谧”即将开始,让人想起暴风雨前的静谧。

击鼓后的寂静是在沉默中书写的。

《安塞腰鼓》课文理解及语段阅读答案

《安塞腰鼓》课文理解及语段阅读答案

《安塞腰鼓》课文理解及语段阅读答案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文中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有什么作用?2.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安静的腰鼓”,第二部分是“寂静的腰鼓”,这两个静一样吗?3.请你说说黄土高原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4.试从多角度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想要表达什么思想?六.课内语段阅读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1.作者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句话做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2.选文写的是表演前的情况,背景是_____;人物是_____;性格是_____;神情是_____;而腰鼓则是_____。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又写他们的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 在选文中找出表现这群后生的两个比喻句,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6.你最喜欢选文中哪句话,把它抄下来,并说说其妙处是什么?七.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歌颂西北汉子?联系当今“走进西部,开发西部”的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五.1.既使文章一咏三叹,又加强了感情的宣泄,它似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骤的鼓点,又似一浪高过一浪的汹涌的潮水,强烈地叩击读者的心弦。

2.击鼓前的“静”是蓄势待发,让人联想到暴风雨前的宁静,击鼓后的静是以无声写有声。

将后生们搏击完毕,凝气喘息的心态展露得淋漓尽致。

安塞腰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WORD版本

安塞腰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WORD版本

阅读:安塞腰鼓①刘成章安塞腰鼓,是属于黄土高原的。

惟有生存于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创造出此等奇观,才能凭借它释放其内蓄的伟力。

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

在文章里,它并非只是单纯地在作为人类生命力量的一个载体、一种象征;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①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好一个安塞腰鼓!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①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②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好一个安塞腰鼓!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①[蓦(mó)然] 突然,猛然。

②[冗(rǒng)杂] 繁杂。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①。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当它戛然而止②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 4.17 安塞腰鼓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4.17 安塞腰鼓 新人教版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读课文,注意积累本文的生字新词。 2.想想课文的结构,该如何划分。 3.圈画出文中对安塞腰鼓描写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 4.从这篇散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 些 生 字 新 词,你 会 吗?
亢奋(kàng )晦暗( huì ) 羁绊( jī ) 烧灼( zhuó)冗杂( rǒng )蓦然( mò ) 震撼( hàn )磅礴( Páng bó ) 戛然而止( jiá )
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一.(1--4)敲鼓前的 预备阶段
二.(5--27)安塞腰 鼓的演奏阶段
三.(28--30)鼓声的 戛然而止
1.场面 2.鼓声 3.后生 4.舞姿
根据提示填上恰当的词语完成文章结构图
鼓安 塞 腰
打鼓前1-4:( 安静)的腰鼓 打鼓中5-27:( 激昂)的腰鼓
5-13:宏伟的场面
4.如何理解“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 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 心动魄的搏击!”?
作者把这样生命的宣泄、力量的喷发赋予了“黄土高 原”“安塞腰鼓”意在赞美黄土高原的人“朴实”“沉 稳”“安静”。黄土高原是这雄伟力量的源泉。
5.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 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14-17:雄壮的(鼓声 ) 18-22:元气淋漓的(后生 ) 23-27:奇丽的(舞姿)
打鼓后28-30:( 寂静 )的腰鼓
问题探究:
1. 在文中找出安塞腰鼓的表演部分。 2.“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好”体现在哪里?试 用“好在……,你看(听)……。”的句式叙述。
a.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五 十块被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 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 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最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 下册 课件 第17课《安塞腰鼓》(共80张PPT)

【最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 下册 课件 第17课《安塞腰鼓》(共80张PPT)

音韵美
明确: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 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 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语速较舒缓,语调轻柔, 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看读课文 体味文势
课件上会展示很多安塞腰鼓表 演时的图片,看的时候想想用那些 词语来概括这些场面?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 了一切冗(rǒng)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 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 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 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 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 一 个 安 塞 腰 鼓 !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 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 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 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 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 他们的衣裳。
他们的神情 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 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 舞在你的面前。
★这一段,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反复,形象 具体地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美,突出了安塞腰鼓 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品读2
•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只听见隆隆, 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 ……也是隆隆, 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 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 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14-16)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 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 点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课文
安塞腰鼓
作者:刘成章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震撼你,烧灼你,威逼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一级作家,陕西省延安市人。

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

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读初中时(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

写过诗歌,写过歌词和剧本,歌词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出版过七种散文集子,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五篇散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7篇散文作品入选14种版本的大中专院校和中学语文课本。

他的散文多以黄土高原为题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