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解放战争共18页

合集下载

7.2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7.2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1947.6——1948.9
0
1947年6月
战略决战 三
1948年秋
大 战
国民党 解放军
1948.9——1949.1役
4.三大战役: (1)三大战役之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经过 锦州、长春、沈阳 结果 解放东北全境
关门打狗
辽沈战役形势图 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 军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
(刘邓大军) (3)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战略进攻的序幕。
“蒋介石两个拳头一伸, 胸膛就露 出来了。我们要对准胸膛插上一刀, 插入他们的心脏”
——毛泽东
武汉
南京
2.背景:
人民解放军经过
连续作战,歼灭国民
党军队200多万,迫
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 守沈阳、北平、徐州 等孤城,战略决战时
430 万人
机已经成熟。
挑 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 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3)三大战役之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参战部队 经过
东北人民解放军与 华北人民解放军
北平、天津、张家口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北平和平解放
结果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三大战役之淮海战役
时间 指挥者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刘伯承、陈毅、 粟裕、谭震林
参战部队 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
经过
徐州为中心
结果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 广大地区 歼敌改编敌人数最多
民工
543万人
担 架 30.5万副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为何把大别山作为目标?
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南京
武汉
大别山源自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
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措施
成果和影响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成果
影响
解放区群众在丈量土地
农民分到牲畜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8—10月国共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沈阳
北平
徐州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部队:东北野战军指挥:林彪、罗荣桓成果:解放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1948.9—1949.1)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部队:东北野战军、华北人民解放军指挥:聂荣臻等成果: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部队: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指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等成果: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国近代史
1840—1912
1912—1949
晚清统治时期
1840—1949
中华民国
课堂小结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
三大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渡江战役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含视频)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含视频)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A.《天津条约》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D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2.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重要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答案】B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3.“这次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简析国民党南 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视频: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3、解放南京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探究主题二:解放战争
思考1:上图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哪一场战役?中国共产党率先抢夺 东北地区,这是为什么?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思考1:上图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哪一场战役?中国共产党率先抢夺 东北地区,这是为什么?
视频:《亮剑》截取片段
思考2:视频中李云龙让士兵写信回去问家里是否分到土地是指什么 历史事件?李云龙拿这件事来动员士兵起到了什么效果?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思考2:视频中李云龙让士兵写信回去问家里是否分到土地是指什么 历史事件?李云龙拿这件事来动员士兵起到了什么效果?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PPT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PPT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经过
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作为反攻的突破口?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多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向大别山挺进。根据中共中央的不要与敌纠缠、下决定不要后方的指示,8月8日,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经过艰苦行军和激烈战斗,进入大别山地区,十几万主力部队转至外线作战,它像一把利剑插入了敌人心脏。
土地改革理念:贫雇农占农村人口的70%以上,雇农(他们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贫农(只有较少土地)是半无产阶级。他们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土改中的主力军。中农是农村中的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很不稳定,一部分人还受别人剥削。在土改中把贫雇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就是农村90%的人口结成的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牲 畜
76.7万头
船 只
8500只
筹 粮
9.6亿斤
挑 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
结果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经过
北平、天津、张家口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2.经过——平津战役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毛泽东等人曾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大战役的具体经过和意义吗?
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之一。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虽然仅驻留了10个月的时间,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却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西柏坡也因此像井冈山、瑞金、延安一样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1课 鸦片战争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 国狂潮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4课 洋务运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67页 0135页 0157页 0159页 0194页 0230页 0285页 0338页 0394页 0437页 0501页 0554页 0638页 0678页 0732页 0772页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4课 洋务运动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2018年秋新修订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件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018年秋新修订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件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3.右图中的建筑物是东北解放纪念
碑,它位于沈阳市和平广场。碑文
记载了东北三省军民浴血奋战解放
全东北的业绩。下列与东北解放相
关的战役是( A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挺进大别山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 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 千里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
挺 进 大 别 山
主力夜渡黄河
越过陇海铁路, 向大别山挺进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 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想想看,他们谁说的对?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析国民党南京政
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 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三条 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 团体的土地所有权。 第四条 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 第五条 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 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 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 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 关。
平津战役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
意义: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北平为什么能 够和平解放?
①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②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 争破坏。 ②对傅作义部队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 倒戈率部转向人民解放军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
关闭
根据背景“倭寇投降”、人物“蒋中正”、时间“8月”、地点“陪都”即重庆 等信息,即可判断出中共中央的决定是毛泽东等人前往重庆谈判。 关闭 A
解析 答案
123456
3.(2017山东青岛)《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 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 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 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单元整合
国民党:一方面 是为发 动内战争 取时间,另 一方面是 想在政 治舆论上 获得主动 ,把不愿和 平
重庆谈判
目的 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中国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时间及地点:1945 年 8 月,重庆
会谈双方:毛泽东与蒋介石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时间:1946 年 6 月
全面内战的爆发 标志:蒋介石公然违备“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进攻 中原解放区
关闭
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
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
无偿获得了土地,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成为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故选C项。
关闭
C
解析 答案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真内战”的阴谋,由此判断材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故选A项。
关闭
A
解析 答案
123456
2.[2017湖南益阳(改编)]“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 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 商讨。……蒋中正,8月14日。”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 研究,中共中央决定( ) A.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 B.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D.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

430万 正规军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 备,有飞机、坦克等
先进武器,有美国 援助建立的空军和 271艘舰艇
3 美国 亿 8亿 多 美元
剩余 物资
120万 正规军
基本上是“小米加 1 无 步枪”,没有飞机 亿 和坦克,大炮很少。多
敌 众 我 寡
1948年,人民解放军已增到280万人,实力有很大的提高;建立
2、三年战争阶段(从1946年夏至1949年10 月)
抗日战争结束后,威胁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因素开始减少, 抗战中出于共同目标而隐藏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之间的矛 盾开始浮现。在东北、华北及中原部分地区,国共两党的军队竞 相展开城市管辖权与战略物资的接收。
同时,苏联把在东北地区缴获的原日军轻兵器及部分战略物 资,转移给由林彪率领的东北解放军;国民党则从美国方面取得 了军事援助,由美国海空军负责运送国民革命军前往华北、东北 地区,两党在部分地区对政权的控制展开了零星的冲突。
2.战略反攻阶段
(1)时间
1947、6——1948、9
(2)原因
必要性 可能性
(3)任务
只有打出去,才能减轻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压 力,减轻解放区财力、物力的消耗。
土地改革
(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意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国民党 共产党
军队数量
武器装备
拥 外援 有 人 口
了相当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并掌握了攻坚技术;不仅能打运用战,而
且能打阵地战。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后
方更加巩固,参军支前更踊跃。各主要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可作战 略上的直接支援。
国民党军队能用于第一线的只有170万人,虽然在数量上、装备上 还有一定的优势,但士气极为低落,战斗力已大为下降。与此同时, 国统区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人民民主运动不断发展,国民党的反动统 治,已摇摇欲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