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解放战争的胜利.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
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
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
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淮 海 战
参战军
时间 队 和 指
1948年 11月6
挥中华原东者解解放放军军
日—
刘伯承、邓
1949年 小平、陈毅
1月10 、粟裕、谭
日共65 震林。
天
战
徐地州 为区中
心的 淮海 地区
成果或意义
歼敌55万,淮海战 役基本上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使蒋介石 在南线的精锐主力 丧失殆尽。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基础。
副
辆头
吨副
只
材料三: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
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
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
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解放军作战勇敢
胜利
课堂小 结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走向胜利
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
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
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 长江北岸,等候命令渡江作战——
八年级历史解放战争的胜利PPT优秀课件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顺民意 得民心
民众支持
得民心者 得天下 !
单选训练
1、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大决战是( B )
A.挺进大别山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D.转战陕北
2、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 A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淮海
1948.11 —1949.1. (65天)
刘、邓、中原、华东 陈粟、谭、野战军
中间突破、歼敌 分割歼灭 55.5万
长江以北 的华东和 中原地区
平津
三大 战役 合计
1948.12— 林、罗、东北、华北 先打两头、 改编、 解放华
1949.1.13 聂
野战军 后取中间 歼敌 北全境
(64天)
(瓮中之鳖)52万
3、辽沈战役中最先攻克的城市是( B )
A.沈阳 B.锦州 C.长春 D.吉林
4、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是( B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C )
A.沈阳 B.徐州 C.北平 D.天津
6、“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战役是( C )
①采取了和平手段;
②保护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也 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受战争的破坏;对傅 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 领的倒戈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 例
战役胜利的意义: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至此解放区在长江以北 基本上连成一片。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 灭,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步伐大大加快。
长春
辽沈战役 ②
平津战役
三
张①家口
顺民意 得民心
民众支持
得民心者 得天下 !
单选训练
1、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大决战是( B )
A.挺进大别山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D.转战陕北
2、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 A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淮海
1948.11 —1949.1. (65天)
刘、邓、中原、华东 陈粟、谭、野战军
中间突破、歼敌 分割歼灭 55.5万
长江以北 的华东和 中原地区
平津
三大 战役 合计
1948.12— 林、罗、东北、华北 先打两头、 改编、 解放华
1949.1.13 聂
野战军 后取中间 歼敌 北全境
(64天)
(瓮中之鳖)52万
3、辽沈战役中最先攻克的城市是( B )
A.沈阳 B.锦州 C.长春 D.吉林
4、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是( B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C )
A.沈阳 B.徐州 C.北平 D.天津
6、“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战役是( C )
①采取了和平手段;
②保护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也 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受战争的破坏;对傅 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 领的倒戈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 例
战役胜利的意义: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至此解放区在长江以北 基本上连成一片。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 灭,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步伐大大加快。
长春
辽沈战役 ②
平津战役
三
张①家口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 (共25张PPT)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仔细阅读课本116-117页,填写三大战役慨况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胜利
三大战役影响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篇章:聚民心——渡江战役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1.千里跃过大别山: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了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况
影响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以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1947年夏,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3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仔细阅读课本116-117页,填写三大战役慨况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胜利
三大战役影响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篇章:聚民心——渡江战役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1.千里跃过大别山: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了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况
影响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以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1947年夏,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3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含视频)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A.《天津条约》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D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2.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重要事件是(
)
A.辽沈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答案】B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3.“这次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简析国民党南 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视频: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3、解放南京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探究主题二:解放战争
思考1:上图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哪一场战役?中国共产党率先抢夺 东北地区,这是为什么?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思考1:上图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哪一场战役?中国共产党率先抢夺 东北地区,这是为什么?
视频:《亮剑》截取片段
思考2:视频中李云龙让士兵写信回去问家里是否分到土地是指什么 历史事件?李云龙拿这件事来动员士兵起到了什么效果?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思考2:视频中李云龙让士兵写信回去问家里是否分到土地是指什么 历史事件?李云龙拿这件事来动员士兵起到了什么效果?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2张PPT)

河北
辽宁
解放东北全境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8/9 2021/8/ 9Monday, August 09,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8/92 021/8/9 2021/8 /98/9/2 021 11:42:15 AM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延续了 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蒋介石退往台 湾登机的场景
为什么共产历党史能之在迷短思短? 三年间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国民拥党有:军队
430万人 共产党:130万人
①统武治器腐装败备,失接去收1民00万心日军①的战略基战本术上是运步用枪得当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 1/8/92 021/8/9 2021/8 /9Aug-219-Aug -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 8/9202 1/8/920 21/8/9 Monda y, August 09, 2021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20 21/8/9 2021/8/ 92021/ 8/98/9/ 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8/9202 1/8/9A ugust
《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PPT课件 图文

北地区
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被歼。
农民踊跃参军
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三、渡江战役
1、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跨台
湖口
江阴
500多公里
时间:1949年4月21开始
4月23日,南京解放,南京国民政府 22 年 统治结束
5月27日,中国最大城市 上海 解放。
石
1946年8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中,提出了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图为1947年4月 的《美亚杂志》和5月的上海《文萃》杂志刊登此谈话的 期刊封面 。
一、挺进大别山
1、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突破黄河防线,千里跃进大别山,建立根据地.揭开了人 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图为部队夜渡黄河。
在职场中,凯勒时常告诫自己的手下:“永远不要丢弃你的同伴,尤其是在火场中。”许多次,他为了保护战友,工作时都是自己率先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去。然而,他却没有将这句真理应用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在经历过了无数次激烈的争吵冷战后,离婚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凯勒的父亲不忍心看着他们婚姻破裂,他给了儿子一个《爱的挑战40天》的手抄本,恳请儿子按照上面写的做法,花40天的时间修复一下夫妻感情,为挽救自己的婚姻做最后的努力。他告诉儿子,他并不是不爱妻子了,只是忘记了怎样去爱。凯勒答应了,在工作之余,他照本宣科地做起了笔记上的事,在妻子发火的时候不抱怨、为妻子准备一顿早餐,在妻子生病时,贴心倒水喂药,泡咖啡、洗碗、打扫卫生、买鲜花、烛光晚餐…… 凯勒原本对这段挑战很抵制,后来却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悟出了婚姻的真谛,他重新审视了一切,明白了自己婚姻破碎的原因,是因为不懂得如何维护两人之间的感情。面对丈夫的点滴变化,凯瑟琳最初不为所动,认为那些不过是丈夫不想离婚暂时使出的小伎俩。凯勒并不放弃,依旧打起12分精神继续坚持着,他一点一点填补着夫妻之间的鸿沟,慢慢融化着妻子被尘封的心,后来,妻子终于重新戴上了婚戒。两个人回到了往昔的甜蜜时光,经历这次婚姻危机,他们学会了在婚姻中要有爱的表达,才能守住幸福。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PPT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经过
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作为反攻的突破口?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多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向大别山挺进。根据中共中央的不要与敌纠缠、下决定不要后方的指示,8月8日,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经过艰苦行军和激烈战斗,进入大别山地区,十几万主力部队转至外线作战,它像一把利剑插入了敌人心脏。
土地改革理念:贫雇农占农村人口的70%以上,雇农(他们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贫农(只有较少土地)是半无产阶级。他们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土改中的主力军。中农是农村中的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很不稳定,一部分人还受别人剥削。在土改中把贫雇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就是农村90%的人口结成的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牲 畜
76.7万头
船 只
8500只
筹 粮
9.6亿斤
挑 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
结果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经过
北平、天津、张家口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2.经过——平津战役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毛泽东等人曾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大战役的具体经过和意义吗?
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之一。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虽然仅驻留了10个月的时间,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却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西柏坡也因此像井冈山、瑞金、延安一样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2.经过
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作为反攻的突破口?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多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向大别山挺进。根据中共中央的不要与敌纠缠、下决定不要后方的指示,8月8日,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经过艰苦行军和激烈战斗,进入大别山地区,十几万主力部队转至外线作战,它像一把利剑插入了敌人心脏。
土地改革理念:贫雇农占农村人口的70%以上,雇农(他们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贫农(只有较少土地)是半无产阶级。他们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土改中的主力军。中农是农村中的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很不稳定,一部分人还受别人剥削。在土改中把贫雇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就是农村90%的人口结成的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牲 畜
76.7万头
船 只
8500只
筹 粮
9.6亿斤
挑 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
结果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经过
北平、天津、张家口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2.经过——平津战役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毛泽东等人曾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大战役的具体经过和意义吗?
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之一。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虽然仅驻留了10个月的时间,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却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西柏坡也因此像井冈山、瑞金、延安一样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国共对峙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打倒地主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 交租交息。
没收地主土地,耕者 有其田,按照农村人 口平均分配土地。
拉拢地主 消灭地主
千里跃进大别山
(3)综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并且 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 因: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 性和参战热情; 国民党统治崩溃,不得人心。
启 人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执政者应当执政为民; 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 奋斗的信念。(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 讨革命精神的内涵、意义及影响,
命胜利的意义。 证、历史解释)
交流学习体会。
教学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学习目标
1.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 京解放,认识其各自史实历史意义。 2.观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从中获 取有效信息,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3.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人 430万
数
370万
365万
280万
190万
127万
358万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204万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1949年1月
三大战役后,不管是军队人数还是军队士气,人民解放军都远胜国 民党军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
平津战役
张家口
③北平 ①
辽沈战役
锦州
①
②
沈阳
③
天津
②
三 大 战 役 形 势 图
③
碾① 庄
淮海战役
陈官庄
②双堆集
(1948.11--1949.1)
张家口
新保安
大同
战 略 决 战
1949、1、31
北平
塘沽 天津
石家庄
(三)平津战役
1、特点:
A、“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
B、“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和渡江战役 2、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 利的主要原因。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130 万人
373 万人
195 万人
280 万人
365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敌我力量对比表
长春
辽沈战役
锦州
①
②
沈阳
③
三 大 战 役 形 势 图
长春
辽沈战役
锦州
①
②
沈阳
③
三 大 战 役 形 势 图
③
碾① 庄
陈官庄
②双堆集
淮海战役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战役胜利的意义:
淮海战役在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歼敌最多, 使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基本解放。 此后,解放军进逼长江北岸,南京城内的 国民党政权日暮途穷。
A.12年
B.22年
C.25年
D.30年
9、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主要作用是( B ) 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C.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D.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材料分析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 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这首诗反映的是什么战役?这次战役的起止点是什么?
2、在此战役中,党中央解放北平是采 取的是什么手段?为什么?
①采取了和平手段; ②保护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也 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受战争的破坏;对傅 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 领的倒戈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 例
战役胜利的意义: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至此解放区在长江以北 基本上连成一片。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 灭,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步伐大大加快。
二、渡江作战——最后胜利
1、渡江战役 2、解放南京 1949、4、21 1949、4、23
二、渡江战役
湖口 500多公里 江阴
时间:1949年4月21开始 4月23日,南京解放,南京国民政府 22 统治结束 5月27日,中国最大城市 上海 解放。 年
渡江胜利的意义
渡江作战是解放江南的第一步,南京的解放标 志着建立22年的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覆 灭。
再见!
1948.11 —1949.1. (65天) 1948.12— 1949.1.13 (64天)
林、罗 东北野战军 关门打狗
淮海
刘、邓、中原、华东 中间突破、 长江以北 歼敌 陈 分割歼灭 55.5万 的华东和 野战军 粟、谭、 中原地区
平津
三大 战役 合计
林、罗、东北、华北 先打两头、 改编、 解放华 后取中间 歼敌 北全境 聂 野战军 (瓮中之鳖) 52万 国民党主 1948.9. 共150 力基本被 四大野战军 —1949.1. 多万 消灭
思考:
内战刚爆发的时候国民党 力量占了绝对的优势,为何 中共可以取得成功?
三、解放战争:国民党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国民党来看:
逆民意 失民心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渡江战役;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
2、“钟山”指哪个城市?它于什么时间解放的?它的解放有什么 意义?这个城市曾经有十个政权在此建都,是哪十个?
南京;1949年4月23日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 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东吴,东晋、,南朝的宋、 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和 南京国民政府。 3、诗中的“霸王”指谁? 项羽
5、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C ) A.沈阳 B.徐州 C.北平 D.天津
6、“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战役是( C )
A.淮海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
7、被陈毅称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 B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国民党统治中国达( B )之久
军队人数 1946、6—1948、8 共 产 党 国 民 党 上 130万 升 下 430万 降 365万
1948年8月
机 动 兵 力 士 气 后 方 巩 固 危 机 四 伏
280万
高 多 昂
少
低 落
三
战役 名称
时间
大
战
役
概
况
战果 歼敌 47万 意义 解放东 北全境
指挥
参战部队
战略方针
1948.9— 辽沈 11.2(52 天)
顺民意 得民心
民众支持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得 民 心 者 得 天 下 !
单选训练
1、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大决战是( B ) A.挺进大别山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D.转战陕北 2、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 A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辽沈战役中最先攻克的城市是( B ) A.沈阳 B.锦州 C.长春 D.吉林 4、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是( B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