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市场失灵的福利效应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第六讲-市场失灵理论-精简版PPT课件

微观经济学第六讲-市场失灵理论-精简版PPT课件

思考:用耕地和牧场(公共地的悲剧)案例来拓展
科斯定理。
2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不完全信息 incomplete information
完全信息:消费者与厂商在任何时点都能了解市场 各种商品的供求状态。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关于市 场参与者拥有的完全信息的假设与现实情况是相违背 的。 不完全信息:现实经济中,信息常常是不完全的, 即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 任何地方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在相对 意义上,市场经济本身不能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 地配置它们。市场机制因此会失灵。
第六讲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 自然垄断(含义、效率评价、解决思路) 外部效应(含义、效率评价、解决思路) 公共物品(含义、效率评价、解决思路) 信息不对称(含义、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参考资料: 曼昆《经济学原理》 第10、11、15、22章
1
1. 市场失灵 market failure
生产的负外部性:生产者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 但没有给他人予以补偿。如造纸厂的三废。
消费的负外部性:消费者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 但没有给予补偿。如吸烟、三更半夜唱歌。
6
(1)
外部成本
(2)
外部收益
7
(3)
(4)
8
(3)外部性与资源配置的失当
外部经济对外带来的好处无法得到回报,具有外部经 济的物品供应不足,如教育和新技术。 物品消费或生产收益<应当得到的收益(社会收益); 即物品消费或生产成本>应当支付成本(社会成本)。
公共物品:警报器、国 防、不拥挤的不收费道 路、乡间道路
13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例如:国防,基础知识,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反贫

第8章 福利经济学与市场失灵 经济学简明教程PPT

第8章  福利经济学与市场失灵  经济学简明教程PPT

8.3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解决方法
在图8-2中,MPC为化工厂
的边际私人成本曲线;MSC为化
工厂的边际社会成本曲线;MR
为化工厂的边际收益曲线,根据
企业生产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化
工厂生产的最优产量为边际收
益和边际私人成本曲线交点E1 对应的产量Q1,但从全社会来看, 最佳产量应为边际收益与边际
社会成本曲线交点E2对应的产 量Q2。显然Q1>Q2,表示有外部 社会成本,会导致过度的生产行
第8章 福利经济学与市场失灵
8.1 福利经济学概述
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价值判断的前提下,研究社 会经济制度和评价经济体系运行的经济理论。从亚 当·斯密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自由放任能推动经济发 展,“看不见的手”能够协调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 方面,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收入与财富分配 不均等、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这一方面导致经济效 率降低,另一方面引起尖锐的社会矛盾,在分析和解 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福利经济学。
8.2 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实现的三个条件:
帕累托最优的分析是把整个社会分成两大领域,即 对于消费者而言的交换领域和对于生产者而言的生产领 域,在这两大领域里分别实现帕累托最优后再将两大领域 结合在一起实现全社会整体的帕累托最优。因此,帕累托 最优的实现要满足三个条件,分别是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8.3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解决方法
2.公共物品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 私人物品的市场整体需求等于市场中所有消费者 的个人需求之和,如图8-4所示。
图8-4 私人物品供给的局部均衡
8.3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解决方法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对应一定需求量下的个人 需求曲线的垂直加总。市场均衡点为E,均衡数量为Qe, 均衡价格为Pe,这个价格是两个消费者愿意为该公共物 品支付的价格总和。

市场失灵理论ppt课件

市场失灵理论ppt课件
因为现在如果屋子着火了,损失将由保险公司承担。 保险公司面临着人们松懈责任,采取“不道德”的行为而
引致损失的风险,这被称为道德风险。 b.雇佣关系的例子 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工人面临责任心下降的诱惑。
(4)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
a.信号传递 各种证书/试用期 防伪标记 三包 信誉
b.机制设计 经理股票期权制度 合同
纸的产量
实际量 社会最 优量
最新版整理ppt
接受教育
教育的 数量
14
市场配置资源的逻辑:在价格的指引下,经济个体在追 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会自动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即 私人最优等于社会最优。
市场只按照反应私人收益及成本的需求和供给决定商品 的产量。在存在外部性的场合,由市场形成的私人最优 偏离社会最优。
最新版整理ppt
22
现实生活中想通过界定产权来解决外部性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
– 产权无法明晰
– 交易成本过高
最新版整理ppt
23
d.环境管制
环境管制的主要形式:
规定最高排污量 要求企业采用某种能够降低污染的技术 禁止企业使用会产生污染的技术
最新版整理ppt
24
题目:创造共享价值(Creating Shared Value)
最新版整理ppt
44
• 汽车 尾气 噪声 交通拥堵 – 正外部性
• 乙肝疫苗 • 科学发明
最新版整理ppt
13
(2)为什么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
负外部性与过量供给
正外部性与供给不足

社会边际成本


污染


成本

私人边际成本



最优
私人边际成本

市场失灵的类型和修正措施

市场失灵的类型和修正措施

市场失灵的类型和修正措施市场失灵是一种经济学概念,指的是在某个特定市场中,市场力量无法分配资源或分配不公正。

市场失灵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经济效率的降低和社会福利的下降。

为了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税收、补贴和市场管制等。

本文将探讨市场失灵的类型和修正措施。

市场失灵的类型市场失灵通常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 外部性失灵:当交易对其他人产生某些外部效应时,市场往往会失灵。

外部效应在消费和生产中都有。

例如,环境污染是一种负外部效应,因为它会危害到其他人的健康和环境。

2. 公共品失灵:公共品是指无法逐个人收费或排除他人使用的物品或服务,因此市场往往不会为其提供适当的数量和质量。

例如,公园和道路,由于不可能对每个使用者收费,市场就无法为这些物品提供足够的供应量。

3. 不完全竞争失灵:当市场上存在垄断或寡头垄断时,市场就会失灵。

这是因为少数的卖家可以通过限制生产和提高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这将导致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和较低的质量。

4. 信息不对称失灵:当卖方和买方所拥有的资讯水平不平等时,市场就会失灵。

卖方可能隐瞒有关产品或服务的信息,而买方可能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修正市场失灵的措施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修正市场失灵:1. 税收和补贴:政府可以通过征收税收或向市民提供补贴来纠正市场失灵。

例如,政府可以对自然资源的污染征收环保税,来促使污染者纠正自己的污染行为。

又如,政府可以向环保技术公司提供创新补贴,以帮助他们解决环保问题。

2. 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可以创造就业和促进市场发展,同时还可以修正市场失灵。

例如,政府可以采购儿童医疗设备,来促进这个市场的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

3. 市场管制:市场管制是指通过法规和行政手段来限制市场行为,以解决市场失灵。

例如,政府可以设立医疗管理机构,对医院进行监管,以保证医院服从医学规范并提高医务质量。

4. 促进竞争: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来促进市场竞争。

市场失灵理论及其应用

市场失灵理论及其应用

市场失灵理论及其应用市场失灵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描述了在某些情况下,自由市场经济可能无法实现理想的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本文将介绍市场失灵理论的背景、原因及其应用示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不完美之处。

一、市场失灵的背景和原因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导致资源的浪费或分配不公平。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方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正面外部性会导致市场供给不足,负面外部性会导致市场需求不足。

以环境污染为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而这种污染将对周围的居民健康造成危害。

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这种负面外部性,市场无法自行解决环境问题,就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来修正。

2.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无法通过市场交易来提供的物品或服务,例如国防、道路、公园等。

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私人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欠缺,市场无法主导提供,需要政府来提供和维护。

3. 市场势力:在一些市场中,存在着垄断、寡头垄断或者不完全竞争等形式的市场势力。

这种市场势力会导致价格歧视、垄断定价等行为,限制了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4. 信息不对称: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在一些交易中,卖方通常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

例如,二手车市场中,卖方往往了解车辆的真实状况,而买方则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价格出现偏差,影响交易的效率和公平。

二、市场失灵理论的应用市场失灵理论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经济中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市场失灵的具体应用示例:1. 环境保护: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市场失灵案例。

市场无法内在地纳入环境成本,企业并不承担排放污染物所产生的社会成本。

因此,需要政府通过制定环境法规、实施排放许可制度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旨在解释市场机制在某些情况下无法高效分配资源的现象。

本文将从市场失灵的概念、种类、原因以及对策方面展开论述,以揭示市场失灵对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必要的改进措施。

概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不能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实现有效资源配置的现象。

在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机制,在供求双方自由交易的过程中,通过价格的变动和资源的流动来实现资源配置。

然而,现实世界中存在一些因素导致市场无法实现理论上的最优分配,即市场失灵。

种类市场失灵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

外部性指的是经济活动对于除交易双方以外的其他人或者社会造成的影响。

正面的外部性如公共物品的提供可以带来社会利益,而负面的外部性如污染、噪音等则会对环境和个体健康造成损害。

由于市场机制无法内化外部性,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正确的定价和配置。

其次,市场垄断也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

当市场上只有一个供应方或少数几个供应方掌握了市场权力,他们可以通过操纵价格、限制竞争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这种情况下,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再次,信息不对称也是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交易双方在信息获取和掌握上存在差异,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

卖方可能拥有更多关于产品的信息,而买方则相对缺乏。

这样一来,买方在作出购买决策时可能无法全面考虑产品的质量、价值等因素,导致市场无法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

原因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首先,市场失灵可能是由于市场参与者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了整体社会利益。

市场参与者通常会追求最大利润或个人效用最大化,而忽视了外部性、公共利益等因素,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偏差。

其次,市场失灵可能是由于市场机制存在结构性问题。

例如,市场垄断现象导致资源配置无法实现最优;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交易的不完全性和不透明性,进而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

对策面对市场失灵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改进市场机制。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 社会福利课件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 社会福利课件
三、旧福利经济学
(一)特征 1、经济学是解决物质福利问题的
2009-5
9
2、使用物质福利来表示效用这样的概念,基 本上等同于生产力
3、如个人的健康状况等,它与人的生产能力 有关,进而与生产效率有关,故这样的效用 概念是客观的
4、继承了英国效用主义的伦理学传统,认为 个人的效用是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是可以 进行人际间比较的
(六)主要特点
1、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 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
2、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 福利概念
3、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
4、结论往往具有政策意义
2009-5
6
二、边际效用学派与霍布森
(一) 边际效用
1、效用
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 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4、李特尔的三重检验标准
(1)引入收入分配标准
(2)无法排除价值判断
2009-5
16
(3)三重标准
•受益者能够补偿后损者而有剩余吗?
•斯托夫斯基标准满足了吗?
•收入再分配好吗?
•如果对第三条标准的回答是肯定的,并对 第一、二的回答至少有一条是肯定的,则这 种政策或经济变动就是可取的。
•如果对第三条的回答是否定的,对一、二 的回答至少有一条是否定的,则这种变动就 是不可取的;在其他情况下,变革是否可取 无法辨别
2009-5
13
(二)帕雷托最优
(三)补偿原则论
1、虚拟补偿原理
卡尔多(《经济学的福利命题与效用在个人之间 的比较》):在一项社会变革中,如果受益 者在补偿受损者之后仍有剩余,则这项变革 应该肯定,应认为其提高了社会福利

论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论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论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导致市场结果与社会福利的最优化相差较大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垄断等。

首先,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正向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积极影响,如教育、技术创新等;负向外部性则相反,如环境污染、噪音扰民等。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市场价格无法反映社会成本或效益,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为解决外部性问题,可以采取征税和补贴等财政政策手段,以内部化外部性成本或效益。

其次,公共物品的特性也导致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即一个人的使用不会排斥他人的使用,并且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福利。

这导致了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因为提供者无法从提供公共物品中获得利润。

解决公共物品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干预,以税收或政府支出来提供公共物品。

此外,信息不对称也是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等,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

买方缺乏对产品的真实信息,导致无法做出准确的购买决策。

卖方则可以通过隐藏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获得更多利润。

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加强产品质量标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信用评级机构等,以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效率。

最后,市场垄断也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垄断是指一些企业或个人占据市场上主导地位,可以通过控制市场供应来操纵价格和数量。

垄断市场存在较高的价格和较低的产量,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加强反垄断调查和监管,减少垄断行为,构建竞争性市场环境是解决市场垄断问题的关键。

总之,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垄断等。

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可以通过征税和补贴等财政政策手段、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反垄断调查和监管等方法来纠正市场失灵现象,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而反证了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产品,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所谓的市场
对于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前提条件失真导致福利 经济学基本定理失效的情形,
经济学家称之为“市场失效” 、“市场失败” 或“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
“现实中存在着许多情况,使市场达不到完全竞争 的状态。”
二、市场失灵的含义及表现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
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 靠市场达不到资源配置最优
假设条件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前提条件
1、经济信息完全充分和对称的假设 买卖双方对交易的内容、商品的质量和衡量标
准有完全充分的了解和对称的知识,谁都不能 凭借信息优势欺骗对方获利。 长期下去,导致“零和博弈”,社会利益不会 增加 如果信息劣势方发现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对等交 易,就会退出市场,导致市场空缺。
制约的关系以及特定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方式 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二)市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是有效率的
市场的三大机制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第一,价格机制正确引导资源流向
第二,供求机制控制着在某一资源配置方向上资 源配置的数量
第三,竞争机制使资源的使用者保持较高的使用 效率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回顾
“其中三种最重要的因素是不完全竞争(如垄断)、 外部效应(如污染)、公共物品(如国防)。”
“在每一种情况下,市场失灵都会导致生产或消费 缺乏效率,而政府则可以起到医治疾病的有效作 用。”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6版。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1、垄断性失灵 2、外部性失灵 3、公共物品失灵 4、社会公平分配失灵 5、信息的不完全性失灵 6、宏观经济周期性失灵
5、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的假设
经济当事人必须总是按照最大限度地增进自己福 利的原则去做决定。
6、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假设
交易双方只要有共同的偏好区,就可以毫不费力 地进行交易,从而改善双方的福利。
以上六个条件都是非常苛刻的,在现实情况下往 往难以成立。
一方面严谨论证了市场经济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也指出市场机制发挥其最佳功能有赖于 若干重要的市场条件;
这样企业就不会扩大规模,吞并小企业,最后走 向垄断。
4、不存在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的假设
外部效应是指没有付出成本而获得收益或承担了 成本却没有获得收益。
当外部效应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时,就是一种 公共物品。
如果经济中存在外部效应或公共物品,就意味着 可能存在一方当事人福利的增进是以损害另一方 当事人的福利为代价。
第四章 市场失灵的福利效应
市场失灵现象的含义、本质、及产生原因 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福利效果 政府干预的方式、后果 纠正市场失灵的几种方法
第一节 市场失灵的含义与表现
一、市场有效的含义 (一)市场的含义 市场: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 市场要素:买者、卖者、交易的对象、交易的规
则、交易的中介等 市场体系 市场机制:市场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
第二节 垄断与帕累托效率
一、垄断理论的研究回顾 垄断(monopoly):可以解释为“排他性控制”
或“独占”,经济行为上的垄断指的是个人、组 织或集团排他性地控制某种经济资源、产品、技 术或市场。 简单的说,垄断就是在一个产品市场上只有一个 经济主体。 在中国,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 以左右望而网市利”。
“看不见的手” ,1776年,《国富论》 如果每个消费者都为了自身的效用最大中,他们的行为会自动
地使社会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以利己为行为动机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将
会导致帕累托最优
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和帕累托最优之间存在一种双 重的对应关系
经济理论上,对垄断的研究: 1838年,Augustin Cournot 1844年,Jules Dupuit 1938年,Harold Hotelling 1927年,Marshall,《经济学原理》(第8版) 1933年,Chamberlain,《垄断竞争理论》 1933年,Robinson,《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奥古斯丁·古尔诺(Augustin Cournot,1838)是 最先试图对垄断做出定义的经济学家。他认为垄 断对应于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也就是说,垄断 者可以自由定价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
朱尔斯·迪普特(Jules Dupuit,1844)在定量测 算公共设施对社会带来的福利时发现,垄断可以 保证区别定价,这种定价策略所带来的好处是可 以极大化社会福利(不考虑收入分配)。这个结 论意味着,在某些部门,垄断的制度安排可能要 比竞争更有效率。
是运行成本比较低廉的经济体制 不需要太多的信息和传递环节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如果存在完全竞争市场,那么通过资源在个人之 间的合理再分配,竞争性均衡的结果是可以实现 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分配可以和帕累托效率分开考虑 从任何一个初始分配点出发,经济自由交换都可
以达到帕累托效率 为我们分析收入再分配提供了可能
2、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的数量都很多, 以至于双方中任何一家都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 格,并且资源能够自由流动,产品同质,生产者 和消费者都拥有充分信息。
3、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假设
规模报酬是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带 来的企业单位成本降低的好处。
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是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 大,企业单位成本是不变或递增的。
第一层关系是:只要是完全竞争达到的均衡状态, 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二层关系是:从任何一个社会公认的公平的资 源初始状态出发,要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 借助竞争性市场机制实现。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在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体系中,如果存在着竞争 性均衡,那么这种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
这一定理表明市场经济的合意性 而且说明市场经济在合乎帕累托法则的前提下,
哈罗德·霍特林(Harold Hotelling,1938) 指出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能实现消费者福 利最大化,而由此造成的经济亏损应由固定 收费或税收补贴来弥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